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2025-09-22 23:06:58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南志宏

作文是学生生活经历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依据小学生语文大纲的教学要求提出语文是要学生激发出内在的表达欲望和表达要求,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为核心,使作文教学成为教师辅导下的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快乐的学习活动,认多样性、综合性的训练形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生动地去反映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多样化和综合性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这需要教师本身有较扎实的语文功底,能站在较高的角度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而多样化可以体现在训练体裁的多样性,训练内容的多样化等。总之,要以新颖、活泼、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难题,轻松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综合性是指在作文训练中,以多方面有利因素的结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这种训练方式,避免了过去单调、枯燥、缺乏情趣的写作套路,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需要我们在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上进行研究工作,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开放性的语文环境中进行,并注

重与其他学科,其他知识的碰撞,注重知识的积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我经常鼓励学生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电影,从而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把这些间接的生活素材与生活积淀成丰富的作文材料。这样积累的越多,作文越能得心应手,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泵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所以教给他们如何去观察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1、走向大自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亲自感受:草绿花香,风霜雨露,鸟虫鱼兽等,让学生和它们交朋友,成为写作的好素材。

2、完成“生活作业”。“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叶圣陶先生的这番话道出了作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平时的教学中,力求做到灵活训练,时常让学生写一些自由性作文,如第一次在家做家务,写出如何去做的,之后有什么收获,或是自己亲自养几条小金鱼,观察它的成长,写观察日记等等。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平时要求学生不仅要多看,多听,还要多想,多问,养成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从生活中获取人生教养,从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中悟出人生的哲理,从瞬间的感受和联想中寻找生活底蕴。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实,更确切地反映现实生活。教师要有目的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是解决学生写作缺乏材料的“治本措施。”指导时教师培养两种学习能力:一是学会从多次仔细观察中发现以前对事物来发现的特点的方法;二是学会记录这些新的发现,合理的想象并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作观察生活的有心人。

4、开展各项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把有最有趣的玩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文章中调动童趣,表达童心,抒发童趣。如河边捉鱼,观看展览,跳绳比赛------富有童趣的活动,往往会拨动儿童的心弦,他们会主动地找到写作的素材。

5、编写好书推荐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写好文章,除了有生活基础之外,还要多读点书,多吸收些营养,写起文章来才得心应手,读好书,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上,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好书推荐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这样不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及鉴赏,选择好书的能力,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开展,体现出作文综合能力的训练。

6、编写制做“百科知识卡”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百科知识卡体现了这样的结合,很多学生不满足于课文中有限的知识提供,他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获取相关信息来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比如,学生学完《蜣螂搬家去澳洲》一课后,还想知道更多的有关它的知识,我就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把感兴趣的问题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最后标明信息来源,制卡人姓名,还可以粘贴图片,绘画插图以配合知识内容,“百科知识卡”可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

课外活动的延伸和“双卡制作”活动把观察、阅读、思考、收集、摘抄、写作、绘画等方面结合在一起,大大开扩了学生的视野,日积月累,为作文做好语言和素材的准备,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体现了作文训练的多样化和综合性,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走向生活,参与活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思考生活,使事物在头脑中形成了丰富的表象,并通过记忆把它存储下来,这便于素材的积累过程。

二、口头作文与即兴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局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教师要遵循从说到写的规律,设法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自由交流,把头脑中存储的表象说出来,通过学生说、议,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形成初步的写作构思。这种机会愈多,气氛愈民主,愈能挖掘儿童自身的潜在力量。因此,作文教学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说写紧密结合,由说到写,说写结合,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我在作文课前经常安排先说后写的步骤,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受到启发,而口头表达中暴露的问题通过师生及时点评,大家可以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缺陷在作文中重复出现。同时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到反馈的信息,便于习作中指导、帮助,事实证明:口头作文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的。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难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表达,既不能满足说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听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别辟蹊径,创造时机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

1、“谈天话地”。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从早读,课前的时间内挤出几分钟,给学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1-2人,轮流进行,每次演讲没有内容,尽量要求内容要完整,用词准确,语句连贯,有一个中心思想,如果能摆明自己的观点或讲出自己的感受就更应加以表扬。学生的表现欲和自尊心都很强,他们绝不会让一个毫无准备,语无伦次的自己展示给同学们,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演讲做充分的准备,他们会期待演讲中老师欣赏的目光与同学们热情的掌声。通过这样的训练使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2、即兴演讲,好的教师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时机,巧妙安排学生口头作文训练,因为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学生有感而发,他们会不经意地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思想情感,表现出更有激情的一面,甚至脱口而出几句绝妙精彩的语句。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引导学生即兴作文,开拓写作思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学生们情动而辞发,争相发言,语言生动,富有个性。这样的训练即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作文训练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作文教学中应用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把作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不仅仅是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开朗的个性心理,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也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已有不少作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训练表达式,如日记、书信、请假条、表扬稿、读书笔记等,但我们还应该使作文的实际应用范围更广,更实际,更生活化。当学生丢失了心爱的物品时,教师教给他们写一篇充满感情的寻物启示,当学生面临困境而得到他人的热情帮助时,鼓励他们制做一张热情洋溢的“感谢卡”,当自己做错了事,伤害了别人时,建议他们制做“歉意卡”表达自己内心的愧疚,争取他人的谅解,当学生对班级建设有许多好的建议时,也可鼓励他们写一份“建议书”------此外,作文可以与平时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如:新年快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编写话剧,小品的剧本,也可以设计贺年卡,编写新年祝词,运动会上,让同学写出运动员的精神面貌,比赛时的热情,为大会献词,组织学生制做游戏规则------

通过多样,别致的有趣的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在兴趣中写作,在写作中尽兴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活动,作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作文的综合能力。

四、自我评价,修改与互相评价,修改相结合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

鲁迅先生说得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叶老说:“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能老师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应独揽大权,而应引导学生参与其间,让学生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成为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意识,让学生在互助、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作文能力,使学生在同伴互助中成长,是新程程提倡的学习方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不必死守教师指导,评改的传统形式,应放手让学生参与到修改评判的活动中,这里所说的“放手”,绝不是把教师的工作完全推给学生,而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客观评价与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自评,自改的方法,及互评互判的参照标准,学生依据评改要求,自改、互改、边评边改,交换意见,共同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既让同学们学习优秀作文的长处,又让学生用“放大镜”找出差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评判方式多样,可以集体评,小组评,同桌评,口头评或书面评,可以对一篇作文评判,也可以把几篇作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共同的优点和集中的问题。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增强了作文的时效性,既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又锻炼了学生修改,品评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集体评改。就是以具有指导意义的作文作为测评,重点加以指导,组织学生集体评议改,教师把学生的习作(含好、中、差)复印之后,每小组发放一份,让学生从八个方面进行常规检查,①格式是否正确,②有无错别字,③有无病句,④有无标点错误,⑤中心是否明确,⑥选材是否恰当,⑦结构是否完整,⑧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指定要求。通过集体评改,能使学生掌握修改方法,收到举一反三,触类言通的效果。

2、修改。在集体评改或教师分类批改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修改,给学生宽松的空间去尝试修改,在修改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

3、小组互改。这样做增强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他们以一个小老师的身份去看别人的作文,既看到自己的作文进步,又看到自己作文的不足,这样会对自己的文章有个正确认识。

这样,让学生参与修改作文,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作文的性趣,别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学生畏作的情绪,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不断地争辩,碰撞,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在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中得到启迪并迁移到修改自己的习作中评判的内容可多种意见并存,鼓励学生各抒已见。

总之要解决同学对作文的恐惧,无话可说的问题需要我们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多观察,勤动笔,而且能够坚持每天读一篇好文章,把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积累起来,写到自己的语言材料库里,然后平时要多领同学去看、去触摸、去体验,让他们真正做到有感而发,而且作文要求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相信儿童的潜能、尊重,儿童的习作成果,支持儿童的意愿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去写,说实话,抒真情,不枸形式自由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写出来,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充分发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