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报关行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2025-09-22 23:09:24 责编:小OO
文档
中国报关行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编者按

中国报关协会于2008年8月组织全国各地方报关协会开展了首次行业状况调查,并对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进行了汇总分析,形成了《中国报关协会关于中国报关行业现状的调查报告》,呈报海关总署署领导阅示。

针对上述调查报告,盛光祖署长批示:重视和加强对报关企业和报关员的管理,促进报关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推进大监管体系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和加强实际监管的需要。报关协会的调查对于摸清报关企业和报关员队伍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请培军同志召集有关部门,研究有关建议的落实。 

鲁培军副署长批示:报关协会开展的专项调查,工作做得很细。也很有意义。调查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及建议,对进一步提高报关企业(报关员)的工作质量,做好协会乃至海关有关工作很有参考价值。请协会提炼调查成果。研究制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工作再上新水平的措施。请监管、统计、稽查、等部门重视所提建议,研究改进相关工作,并结合本职工作,全力支持和配合协会的工作。

现将《中国报关协会关于中国报关行业现状的调查报告》予以转发。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从1978年至2008年的三十年间,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2008年我国的外贸总值已达2.5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相当于2001年的4.1倍,比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了124倍。

飞速发展的进出口贸易催生了中国的报关业并带动了它的发展和繁荣。中国的报关业与中国的对外贸易相生相伴,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2002年12月中国报关协会成立后,各地方协会陆续成立,截至2009年4月,全国成立的地方报关协会已有27家,报关行业开始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为了摸清中国报关业的现状,2008年8月,中国报关协会组织开展了首次行业状况调查,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数据,这对更好地规划协会工作,引领行业进步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调研期间适值金融危机在全球爆发,我国进出口贸易在2008年第4季度已经受到了影响,同比出现的负增长开始波及到了报关企业。

本次调查采取了问卷的形式,辅以座谈,专访企业、报关员、海关等,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取客观、公正的数据与评价意见。由于是首次调查,经验不足,问卷指标设计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和完善。

海关总署统计司、稽查司、教培中心对本次调查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广大报关企业积极参与,各地方报关协会全力配合,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调查工作得以结束。

一、我国报关业的地理分布及报关现状

截至2008年6月30日,全国报关单位共有632114个,其中收发货人共有625659个,报关企业有55个。2007年度实际报关的有18409个,占报关单位总数的2.91%。2007年全年报关单量共5116.44万份,比2006年度增长13.7%。

(一)报关业务相对集中在东部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一直以东部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为主,以2008年为例,广东、江苏、上海位列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前三甲:其中广东省进出口总值6832.6亿美元,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6.7%;同期江苏、上海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922.17亿美元和3221亿美元,上述三省市进出口合计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0%以上。全国55个报关企业绝大部分也是分布在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与海关对进出口的管理相一致,报关协会的工作重点也在于此。

(二)报关形式以代理报关为主

2008年上半年自理报关的有9022个,占收发货人总数的1.44%;2008年上半年报关单量共2601.69万份,其中由报关企业代理报关的有2187.66万份,占报关单总量的84.09 %。在有的口岸代理报关的业务量甚至达到了当地总量的96%-97%,这也反映了目前整个报关市场仍然以委托代理报关形式为主,报关企业在整个报关市场中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代表着我国当前报关专业化的水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报关单位的海关评估等级整体不高

全国现有报关单位632,114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其中AA类3716家,A类9626家,B类612995家,C类1092家,其他4685家;报关企业6,455家,其中A类68家, B类6370家,C类7家,D类3家,其他7家。二、报关形式及相关分析

按照报关的行为性质分类,报关活动可分为自理报关和代理报关两种。从统计数据来看,虽然报关企业仅占报关单位的1%左右,但报关企业代理报关的额度却已经占到了报关单总量的80%以上,而且这一趋势将会随着进出口贸易量的增长、报关企业的越来越明显的主营业务优势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逐渐增强,主要原因为:

(一)报关行业对运作的专业化要求

目前的报关业务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特别是实行了电子帐册和无纸化报关后,客观上要求报关单位要具备一定的操作经验,熟悉单证规范填报、预录操作、传送申报和办理报关手续等业务。诸如归类,其中就蕴含着较多知识,一种新出的货品归类可能有三、四种之多,由于涉及税率不同,收发货人对这方面知识不够专业,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会选择专业报关公司咨询或代理。

(二)报关行业对服务的精细化追求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收发货人对贸易成本的最小化要求,全方位、精细化的报关服务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广大客户希望通过报关服务享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便利:一是通过合法规范的操作降低企业风险,有效规避各类贸易风险;二是要求尽量减少差错率,确保报关服务的准确性和货物的安全性;三是信息反馈必须及时,通关过程必须高效、便利。 

(三)报关行业对的实时化需求

从某种角度来说,报关单位的收益特别是报关企业的收益是国家乃至国家间进出口贸易调整的晴雨表。受国内产业发展需求、国家宏观变化以及国家间贸易摩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出口贸易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诸如出口退税、检验检疫的新规定等等,都会对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外贸的高度敏感性和较为专业的深度解读,使得报关企业与其他报关单位相比在报关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三、报关从业人员队伍现状

截至2008年6月30日,全国累计发放报关员资格证书216775个,在海关注册的报关员96820人,占持有报关员资格证书人员的44.66%。2008年上半年实际报关的报关员是50359人,占注册报关员的52.501%。报关员最多的关区是上海,为13461人,最少的关区是拉萨,仅34人。数据显示,现有注册报关员的人数对整个报关市场来说已经呈现出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一)  注册报关员的学历有了较大提高

序号学历报关员人数所占比例
1高中以下410.042%
2高中1760818.186%
3中专11012.281%
4大专4929150.91%
5大本1773018.312%
6硕士1740.18%
7硕士以上50.005%
8其它810.084%
合计96820100%
数据显示,大专以上的占了70%,随着海关对资格考试报名准入门槛的提高,较高学历人员比重将会逐步增加。

(二)注册报关员的从业年限整体偏短

本次调查共抽取了12家报关协会的46286名注册报关员进行了工龄统计,其中:从事报关员工作五年及以上的为12502人,仅占27.01%;三年至五年的为140人,占32.17%;三年以下的为184人,占40.82%。

(三)注册报关员的流动性较大

本次调查对17家协会1196个企业进行了该项统计。2005年以来,离职报关员共有37人,新进报关员5200人。据不完全统计(调查中,部分企业未填此项,实际离职和新进人员应比统计数据高),在中国报关协会会员中抽取的122家报关企业、3105名报关员中, 2005年以来离职的报关员有1031人,新进报关员1462人。报关员流动最大的企业为深圳华商联物流报关有限公司,现有报关员88人,2005年以来共离职87人,新进50人。

(四)注册报关员的报关差错率仍然较高

2007年度实际报关的报关员是663人,其中,被记分报关员36506人,记满30分人次为108次,参加记满30分培训考核的报关员达到9565人;2008年1-6月实际报关的报关员50359人,其中,被记分报关员37260人,记满30分人次为9382次,参加记满30分培训考核的报关员达到7914人。

四、调查数据显示的相关问题

(一)关区删退改单率差距较大,报关质量发展不平衡

数据显示,报关质量好的关区大多是报关量居中及中上的关区,如汕头、满洲里、哈尔滨,报关质量差的关区都是报关量较小的关区, 如西宁、太原、银川。据了解,报关综合删退改单率较低的关区,有的是因海关重视,有的是报关协会培训力度大,有的是关区进出口商品种类不多,有的是报关企业及人员素质较高等。

(二)报关企业的业务规模客观上影响了报关质量的高低

在全国各直属关区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报关删退改单率最低的三家企业中, 大多为报关业务相对多的企业,报关删退改单率在10%以下的企业分别有68家和51家,报关单量分别在1173—193790单/年和1031—17525单/半年,其中,2007年中删退改单率在1%以下的30家企业的报关单量均在1263—357单之间;最高的三家企业中, 大多为报关业务少的企业,报关删退改单率在100%以上的企业分别有37家和55家,报关单量在1—150单/年和1—985单/半年。数据显示:报关质量好的企业大多是年报关量在千、万单以上的企业,报关质量差的企业大多是年报关量在几单、几十单或几百单的企业。整体而言,报关量与报关差错并不成正比。

(三)企业关注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分析数据和调查了解:报关业内对整顿压价竞争的呼声最为强烈。一些报关企业管理者不专业,经营、操作不规范,报关业务少,低价竞争造成工作质量差、服务差,加上报关员无序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市场混乱,企业成本上升,口岸效率受影响。再加上口岸管理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及现实中的商业贿赂现象,客观上制约了报关效率和通关成本。(以上的百分数是填写问卷的企业的百分比数)

五、目前报关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显示,报关市场秩序比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报关企业诚信守法、行业自律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报关企业和报关员队伍的管理和业务素质得到大幅提升,报关质量明显改善,海关通关速度和效率的提高与企业通关成本的降低得到了同步实现。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海关的相关制度和管理的日趋完善和规范,企业自身素质和自律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各地方报关协会成立后在服务和企业、引导报关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看,随着职能的转变,和协会在职责定位上逐步清晰,在管理与协调配合上更加融洽。但同时,我们也切实地感受到,报关行业整体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亟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

(一)准入门槛放开以后,报关企业增速过快,导致市场竞争加剧、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现象

海关总署在2005年下放审批权限前,全国报关企业1900多家,至今已有55家,增加3倍多,而报关单量同期只增加了30.8%。以广州关区为例,协会成立初期,报关企业91家,发展到至今已达249家,增加了2.7倍,而报关单量仅增长了16.7%。现有报关企业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市场实际需求的报关企业数量,导致出现了恶性竞争的现象。据调查了解,部分报关企业采取承包、挂靠等不规范经营方式和回扣、互相压价等不正当的经营手段来拉拢客源,致使报关质量差、服务水平低,进而引发报关企业效益变差、客户不满意的情况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行业的经营环境,既增加了海关的行政执法成本、恶化了海关外部执法环境,同时也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二)部分报关企业资质差、报关业务少、申报质量不高,导致口岸通关效率受到较大影响

按现行规定,企业只需有5名报关员就可以在海关注册,并且注册后企业对报关员并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范。客观上使得部分企业资质差、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低、报关业务少,致使申报过程删改退单率大幅上升,通关效率受到较大影响。据统计,在全国各直属关区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报关删退改单率最高的前三家企业中, 报关删退改单率在100%以上的分别有37家和55家企业,都是报关业务少的企业,报关单量在1—150单/年和1—985单/半年。与此同时,海关单证审核量也因此类删改退单的增多而加大,企业管理成本同步上升,并给申报质量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三)报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技能参差不齐,导致报关行为与海关现代化管理要求出现严重脱节

报关从业人员素质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还没有完全适应通关业务的需要。部分报关员主动学习能力较差,知识更新不及时,办理业务时往往凭经验或照抄其他类似企业,遇到业务变化或者新业务时,处理能力差,较为被动;有少数报关员有不诚信行为,欺骗本公司及货主,对行业规范的认识比较肤浅,法律观念和自律意识也比较淡薄,整体素质不高;报关企业本可通过培训提高报关员的素质,但人员跳槽较频繁,流动性较大,成了企业的心病,在培训方面不愿多投入,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上述原因使得部分报关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较低,严重制约了通关效率,现场海关关员需花大量精力处理删退改单的事务,大大延缓了通关时间。

(四)报关员记分考核制度自身的不完善性,导致在具体执行上存在不合理情况

该制度对报关行为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但对其中的一些不合理性,报关企业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海关职能部门对已经通过海关通关现场关员审核并给予货物进出口结关的归类认定给予否定后,对报关员进行扣分的行为不够合理。二是通过计算机记分,许多差错并非报关公司操作不当造成。如外地企业经营单位代码错,报关企业并不掌握,在制单过程中也不好核实;手册超量,企业制单时并不掌握,也无从核对;舱单数据没有或舱单日期等有误,企业制单时也无从掌握等。三是当前大部分有一定经营规模的报关企业,其报关员一般都不制单,仅仅是拿了制作好的报关单到报关现场。一旦发生删、退、改单方面的差错,往往对他们实施记分,这样运作显得有失公允,等等。

此外,我国实行的是由两家管理机关(海关、检验检疫)管理进出口货物的口岸客观上也制约了报关效率。报关企业要同时面向海关和检验检疫,分别传输报关、报检数据,两个系统又是分别的平台,数据交换极为困难。目前仍在研发的“一单两报”工作进展也较为缓慢。等等。

六、相关对策与建议

针对报关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给行业带来的冲击,我们应根据海关的中心工作和市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大力气,进一步规范报关市场: 

 (一)加大对报关市场的综合治理力度

充分发挥好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和报关企业各自的作用。加强行业管理,维护报关秩序,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业自律机制;根据全国海关关长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报关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在全力以赴推进报关员职业标准化的同时,着力调研制定报关企业服务标准化工作,两者同步推进;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相互协作的报关市场环境;不断增强报关员职业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报关服务的质量,努力为报关行业争取更大、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使海关的外部执法环境进一步净化,企业和报关员队伍的诚信守法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做好报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工作

按照总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尽快制订、完善社会行业团体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着手开展“报关管理条例”等立法前期的调研工作。围绕市场经济改革所引发的行业的多方向、多层次变化,适时研究出台适应市场主体发展需求的制度、办法,以弥补海关管理规定自身的局限和空白。制定促进海关和行业协会协调、有序发展的联系配合制度,作为海关授权行业协会履行职责、规范报关市场的法律依据。围绕海关相关、措施的出台,积极运用立法听证等形式,拓宽企业利益表达的渠道,认真听取并合理吸收报关企业、报关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报关员管理及企业分类的立法体系。切实改变以往主要以进出口规模划分企业类别的做法,逐步实现以企业守法程度为分类依据的管理模式。

(三)注重运用非行政手段暨市场导向规范行业发展

在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大趋势下和海关的指导与规范下,要围绕我国报关行业的发展现状,积极借鉴、吸收国际相关组织、部门的成熟经验,充分发挥好报关协会和市场导向的作用,采取多种渠道增强行业协会的公信力,为行业组织自主履行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环境。诸如,有效增加和增强协会服务企业的形式和手段;邀请协会定期开展行业调研和市场分析并提出对策;授权报关协会参与对违规报关企业、报关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处罚;在企业等级评审中,建议邀请报关协会参与,将报关协会严格筛选评出的优秀报关企业纳入企业分类管理体系,等等。

中国报关协会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