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感受水墨情韵,体验水墨魅力
2025-09-22 23:11:54 责编:小OO
文档
感受水墨情韵,体验水墨魅力

 ——论新课程美术教育中的儿童水墨画教学

 常平镇第一小学  王朝晖

 

   【内容摘要】 社会在发展,作为国粹艺术之一的水墨画也在不断地发展,并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中逐步开展,但在美术教育领域里还属于弱项。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本文就如何来鼓励、培养儿童学习,掌握好水墨画艺术,感知水墨画趣味,提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方法。

    【关键词】 水墨   理念   多元   综合

    中国画(也称水墨画)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民族绘画,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形成了融合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思想哲学观念的完整艺术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作为中国的国粹艺术之一的水墨画也在不断地发展,近年来水墨画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中也逐步开展,但在当前的少儿美术教育领域里,还属于薄弱环节。如何来鼓励、培养儿童学习,掌握好水墨画艺术,是值得我们每个美术教师去探讨与研究的,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水墨画教学实践与体会,谈谈我的认识和看法,不足之处,请不吝赐教。

一、         规范教学引领,培养学习兴趣。

每个画种都有自身的形式特色,而这些特色很多都是因为使用各自特色的材料而产生技法的。作为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其笔墨技法历千年累积已精湛绝顶。我们对儿童进行水墨画习作辅导,当然不能像对成人培训一样苛求,只要强调掌握水墨画的技法精神就可以了。但既然是画水墨画,水墨画最基本的用笔,蘸墨、蘸水、蘸色的初步方法,譬如正确握住毛笔,如何灵活运用手臂、手指等方法,还是要认真对待。使儿童一开始就正确掌握,千万不能借口充分发挥童趣,而让儿童画水墨画信手涂鸦,这样养成不好的绘画习惯,误了儿童一生。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使儿童掌握水墨画技法最起码的知识,绝对不是对着儿童高谈阔论,最好最简捷的教法就是辅导教师的身教示范,而且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厌其烦地示范。模仿的力量儿童是最强的,而教师的榜样对儿童同样是无穷的。这样,只要我们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示范好适合儿童心灵特点和简洁明快的水墨画范作,耐心细致又不失严格地要求儿童掌握良好正确的绘画习惯,无须多日,儿童画水墨画的兴趣便会慢慢培养起来,而且经久不衰。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和保护好儿童对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兴趣有了,辅导儿童水墨画的大门已经慢慢打开来了。

二、         体验笔墨情趣,感受水墨魅力。

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其重要的美感特征之一便是水墨韵味与情趣,这跟西方的艺术有着明显的形式追求区别。通过水墨画欣赏教学,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到这种水墨趣味。例如,徐渭的大写意水墨画,其水墨淋漓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水墨画的这种特殊效果的美。所以在教儿童画水墨画时,要教会他们掌握运笔蘸墨的基本规律,不能把他们引到刻意追求笔墨偶然效果的误区中。一般来讲,用毛笔直接蘸墨画,就是无变化的死墨。当墨中注入水,水、墨相融,就产生了具有干湿浓淡的活墨。国画家们都非常讲究蘸墨的艺术,一般是先蘸水后蘸墨,再将笔调至尖浓根淡过渡均匀。随着作画使用时的消耗,墨色会自然地由浓到淡,由湿到干,产生一系列奇妙的笔墨效果。同时,中国画又是讲究画线用笔的艺术,画家运用毛笔、水、墨在宣纸上通过运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粗细,干湿浓淡等不同的处理,去追求线条用笔用墨的节奏、韵律、动态、气势、性格、意趣之类,使线条富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在欣赏和教学时,要努力让学生感悟其神韵,体会其神奇,以增强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欣赏时,观察和领悟画家是怎样在宣纸上通过特定的表现手段来表现各种不同的对象,抒发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实际练习时,要让学生认识毛笔、水、墨和宣纸这些特殊工具材料的独特性能。通过选择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各种事物,产生不同的笔墨情趣,如:学画金鱼,用笔要洒脱、飘逸,用笔清淡,才能给人活泼,轻松的情趣。画藤蔓时用笔要沉着有力而有遒劲流畅。用墨时浓时淡,时干时湿,这样画出的线条才能有变化。学生从不同的作品中,体验这种用笔的干湿、缓急、轻重、顺涩,使学生较快地提高水墨审美能力,同时也进入到水墨的艺术之门。

三、         形成多元融合,创造水墨童真。

临摹和写生是绘画中不可少的两个阶段。中国水墨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入手,如临一些古代和进现代著名画家(如齐白石、、吴昌硕等)的优秀作品,临摹所选择的绘画內容是与小学生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事物,如一些蔬果,一些美丽的花朵植物,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小鸟昆虫等。因为小学生对这些事物比较熟悉,感兴趣,所以画起来比较容易入手。同时在临摹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分析画家们是怎样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的。当然,临摹也要有法有变,刚刚临摹时,教师要示范重点,要求学生边临摹边思考,找规律,以加深理解。后期临摹,要在欣赏中初步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想法。要培养儿童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如学习猫的基本画法之后,要求画出除老师示范的猫之外的不同的猫的动态形象。当临摹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学生掌握基本的水墨法技能及表现方法时,即可让学生尝试写生。提高学生对客观物象的认识和表现能力,充分体会水墨画写生的乐趣,积累丰富的作画经验。例如,在上写生人物画单元时,我让学生欣赏梁楷、任伯年、程十发、吴山明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水墨人物画,从而进一步领会水墨画的笔墨情趣。这些高水平的不同风格的水墨人物画,虽不能为学生直接拿来所用,但是也能进行水墨画的尝试,形成儿童所特有的多元水墨画面貌。

可以利用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开展网络化的学习提供现实条件。在水墨画的教学中,我根据内容,利用网络资源有机地渗入世界各地的一些先进的艺术文化,让学生接触、感知并尝试融合到自己的水墨画创作中,形成学生特有的多元的水墨画面貌。例如,在教学《戏剧人物》时,学生感知了戏剧人物那特有脸谱,再渗入一些非洲黑人原始艺术,体会其艺术的审美取向,将其夸张的形与色融合在自己的水墨画创作中去。

四、         开展综合学习,培养综合能力。

在课堂内,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在学科教育范围内,跨越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相综合的学习活动。例如,利用中国画特有的形式进行古诗配画。结合诗配画,首先要了解古诗的诗意,领会、体验古诗中所抒发的情感,揣摩古诗的意境,这需要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然后在给古诗配上相应的内容和色调。通过这些综合学习活动,不但锻炼了水墨画的有关绘画技能,还加深了对诗意、诗情和诗境的了解与体验,使学习诗与画融为一休,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培养了学生一种综合能力,对以后学习古诗可以从图中体验,使学生所作水墨画有一定的意境甚至画中有诗。

在课外,由于不受场地,时间等因素的,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多种形式灵活开展各种综合探究活动,取得课堂上无法实现的内容。可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多方面的、多形式的综合探究活动。例如,在自己学校附近修建的一座座高楼大厦、公路大桥、铁路等,有些正在施工,场面都非常的壮观。我就让学生仔细观察建筑的场景,工人工作的情形,并用相机拍摄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一起探讨如何把这些场景变成水墨画。除上述形式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综合探究,如有些学生喜欢一些历史名人或画家,就可以通过讲名人故事,看照片,让他们谈感受,使他们对名人以及对名人的五官特征有所了解。引导学生用水墨的形式描绘自己喜爱的科学家与画家。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探究,使学生不但培养和发展了用水墨创作的兴趣与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社会。体验到了课堂上无法体验的东西,培养了学生各种综合能力。

总之,我在这几年的水墨画教学中,通过多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通过学习水墨画,不但学会了欣赏,画水墨画,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活动中,了解了祖国和世界的许多优秀的艺术文化遗产,并且用自己的方式继承了水墨画艺术。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多动脑,勤思考,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水墨画——美育中的一支奇葩,将会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在素质教育新课程的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