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岂徒书生罪”的出处是哪里
2025-02-11 11:15:41 责编:小OO
文档
“岂徒书生罪”出自宋代黄文雷的《读史感兴》。
“岂徒书生罪”全诗
《读史感兴》

宋代黄文雷
断鳌几何年,八极俨不动。
当是有枢纽,铁网络纤空。
偷儿睨斗柄,赤手制天栋。
愁杀地上人,覆压万古痛。
书生见事浅,十算九不中。
岂徒书生罪,要与六籍共。
《读史感兴》黄文雷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读史感兴,宋
断鳌几何年,八极俨不动。
当是有枢纽,铁网络纤空。
偷儿睨斗柄,赤手制天栋。
愁杀地上人,覆压万古痛。

书生见事浅,十算九不中。
岂徒书生罪,要与六籍共。
译文:
读史感兴,宋代
鳌山何年已一断,
八极天际常安宁。
此间有天地之枢纽,
铁网相连空中悬。
偷儿眼中透斗柄,
赤手能够制众栋。
悲愁覆盖凡人间,
万古下压无尽痛。
读书人见事稍浅薄,

十回思考九不中。
难道读书人还有罪,
要与历史共同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读史之人的视角,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描述“断鳌几何年,八极俨不动”,揭示了历史的悠久和恒定的特点。他认为历史是有着枢纽的,铁网络相连,它不仅仅是过去的事实,而是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接着他通过描述偷儿能够看到斗柄,并以赤手制天栋,表达了读书人对历史的研究和洞察力,他们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够改变命运和影响历史的走向。然而,诗人也提到了读书人的困惑和不足,他们虽然有思考问题的能力,但在对历史的理解上常常犯错。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读书人还有罪过吗?这里的“六籍”指的是历史上有功名或者被封爵的人,读书人与他们相比可能会感到自卑,但诗人认为,读书人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他们应当和历史共同承担责任。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读史人的赞叹和批评,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读书人的深刻思考。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