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思路
2025-09-23 06:12:12 责编:小OO
文档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思路

一、建设目标

服务本地“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国家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中国南方文旅康养度假基地、示范性城乡融合发展基地”的“十四五”规划要求,将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和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成为省级一流、国内有影响的专业群;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和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群建设成为满足区域产业高端需求的专业群;将旅游管理、智慧财经、传播与策划等专业群建设成为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专业群,实现9大专业群人才供给侧与区域产业需求侧的全面对接。

二、建设思路

实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程。完善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和预警机制,构建与区域重点产业链对接的专业群;加强与区域内多个世界一流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双元”精准育人,持续引入国际认可的职业技能标准,开展“三教”改革,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立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机制,培养产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三、建设举措

(一)根据区域产业链布局,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梯队

按照本地“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国家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示范性城乡融合发展基地”的要求,以“世界”为关键点,建设国际化水平较高的石油化工专业群;以“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为关键点,建设扶农助农的电子商务专业群;以“城乡融合”为关键点,建设具有传统优势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将化工、建筑、电商三大专业群建设成为省内一流高水平专业群。

服务本地上述三大重量级产业群,通过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建设电气自动化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和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群,为三大重量级产业提供大量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将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三大专业群建设成为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专业群。

按照本地“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中国南方文旅康养度假基地”的要求,将旅游管理、智慧财经、传播与策划等专业群建设成为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群。

学校9大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全面契合本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专业链与产业

链对应性强。

表2:专业群建设一览表

序号专业群名称组成专业群的专业名称服务国家、省、市战略情况
1石油化工技术石油化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工技术、化妆品技术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市六大优势产业
2建设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工程造价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市六大优势产业
3电子商务专业群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六大优势产业
4食品检验检测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市六大优势产业
5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6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应用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7旅游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市六大优势产业
8智慧财经大数据与会计、财税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市六大优势产业
9传播与策划影视动画、网络直播与运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根据产业高端岗位要求,重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产业高端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将德、智、体、美、劳五个教育目标纳入课程体系设置中,重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平台课程互通、专业基础课程共享、专业技能课程个性化的专业群课程体系,通过专业技能课程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H)推行“三教”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推进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鼓励技能大师、企业精英进课堂,推动教师队伍的职业教学能力适应性提升;鼓励教师编制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将教师企业锻炼的收获转化为教学内容,推动学生毕业即可就业的适应性提升;鼓励AI+,AV+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实现课程内容与产业技术先进性相适应。

(四)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推动课堂

依托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校内、校际间的教学资源共享,为师生提供高效易用的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满足学生和社会人员泛在的、碎片化的学习需求,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开展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并重的职业教育教学;满足学生课余时间线上学习需求,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学分认定和替换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

(五)重点打造石油化工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和电子商务三大专

业群,培养产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引入国际职业标准和职业胜任力要素,形成国际职业标准的本土化实施方案,建设国际化水平较高的石油化工专业群。

大力推广“BIM”、“装配式”等新型施工管理技术,拓展“互联网+建筑”的育人平台,建设具有传统优势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动态融入国际、国内建设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实施“多元融合、混合主体、过程导向、课证融通”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专业群教学资源包,建立统一门户的在线学习系统。针对隐蔽工程的特点,校企深度合作开发共享性的数字课程一体化教材;打造教师企业实践基地,通过送出去学习、送下去锻炼,打造国家级标准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教学团队;打造“1521”智慧实训基地。建设1个平台、5个中心、2个体验馆、1个实训库,将虚拟仿真、人工智能、智慧建造、物联网技术、北斗定位、无人机测绘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训设施深度融合,建设信息一体化智慧实训教学基地;在现有省级BIM协同创新中心的基础上,以“技术升级、节能减排、循环低碳”为原则,联合校政行企,共建现代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建筑行业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建造技术转型升级。开展建筑产业工人培训项目、装配式产业技术人员培训I、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培训I、BIM证书培训等,实现城乡融合,参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产业工人职业标准》的国家标准制定。

“立足当地,融入当地,服务当地”,培养当地亟需的农产品流通人才,推进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助力振兴乡村战略,建设扶农助农的电子商务专业群。

实施校企共同运营实体产业、共同办学,构建“地-链-群”的电子商务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对接本地农产品流通产业,建成电商专业群资源库。组建一支由电子商务领域高管、院校及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组成的“智库”团队,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度。打造“双师”教学创新团队和服务农产品电商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团队,开展本地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优化、本地农产品品牌与标准化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运营、精确营销推广、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等高端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校企共建“农村电商创新工场”、“农村电商创新服务平台”和“农村电商孵化平台”,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的专题培训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品牌塑造、平台运营和技术支持等孵化服务,为本地输送农产品流通领域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本地涉农企业和农户提供新零售和跨境电商运营培训和管理咨询服务,培养中小企业紧缺的新零售、跨境电商运营团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