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医诊断学课件
2025-09-23 10:28:23 责编:小OO
文档
第一单元 绪论

  要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特别是四诊和辨证是中医诊断的精华部分,考试所占比例很大。要背标题(大标题、小标题),要熟记临床意义。

  结合习题复习内容,容易掌握。

   

第一单元 绪论

  中医诊断的三大基本原则(重点记标题)

  

  (一)整体审察(审察内外)分两个层面来理解

  1.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  

  

  2.人与周围环境的统一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时刻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诊断、治疗用药时要综合考虑。

  (二)诊法合参(四诊合参)

  概念:是指望、闻、问、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详尽收集临床资料的方法就是四诊合参

  为什么要四诊合参:《医门法律》说:“望闻问切,医之不可缺一。”

  1.诊断的准确性取决于医生的主观感觉以及患者的主观感觉与自述,如果这些主观感觉与自述发生偏差,就有可能作出错误诊断,为了减少偏差,必须充分搜集尽可能全面与详尽的资料,才能进行确诊;

  2.望、闻、问、切四诊,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又都具有局限性,只能相互补充,不能互相替代。

  (三)病证结合(辨别病证)

  诊断要明确所患疾病所属证候,把辨病和辨证结合起来。通过辨别病证,认识疾病的本质,即所谓“辨证求因”。

第二单元 问诊

 问诊的意义: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治疗经过、患者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饮食嗜好等,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这些资料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

  要求:掌握各种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对应的临床意义。

  细目一:问寒热

寒热分类临 床 特 征

恶寒——病人自觉寒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不能缓解

畏寒——病人自觉寒冷,加衣覆被或近火取暖能够缓解

病人体温升高
体温正常,病人自觉全身或某一局部发热,如五心发热
  意义:辨别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

  (一)恶寒发热  

寒热轻重感邪性质
恶寒重发热轻主风寒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主风热表证
发热轻而恶风主伤风表证。(恶风——遇风则冷,避之可缓,较恶寒为轻。)

  (二)但寒不热

  1.新病恶寒:病人突然感觉怕冷,且体温不高的症状。主要见于里实寒证。

  2.久病畏寒:病人经常怕冷,四肢凉,得温可缓的症状。主要见于里虚寒证。

  (三)但热不寒 见图表所述

  1. 壮热

  高热持续不退。属里实热证。

  2.潮热

  A.日晡潮热(亦叫阳明潮热):常于申时即日晡(下午3~5时)之时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主胃肠燥热内结之证。

  B.湿温潮热:发热以午后明显,特点是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为湿热内盛。

  C.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低热,常表现为骨蒸痨热,兼见盗汗,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由于阴液不足,阴不制阳,阳热亢盛,虚热内生之故。

  3.微热

  气虚发热:长期微热,劳累则甚,兼少气自汗。

  血虚发热:时有低热,兼面白头晕、舌淡脉细。

  阴虚发热:长期低热,兼颧红、五心烦热等症。

  气郁发热: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等症,亦称郁热。

  小儿夏季热:小儿于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微热,至秋凉自愈者,多属气阴两虚。

热型特征临床特点意义
壮热高热持续不退>39° 

兼见面赤,烦渴,大汗,脉洪大属里实热证 

潮热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日晡潮热(亦叫阳明潮热):常于申时即日晡(下午3~5时)之时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

主胃肠燥热内结之证。
湿温潮热: 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午后明显 

为湿热内盛。

  

  

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低热,常表现为骨蒸痨热,兼见盗汗,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

阴虚证
微热发热不高(<38°),或仅自觉发热

见于气虚、血虚、阴虚、气郁、小儿夏季热等 
  (四)寒热往来

  概念: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为半表半里证的主要特点。

  1.寒热往来无定时

  多见于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

  2.寒热往来有定时

  每日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发有定时的症状。常见于疟疾。

  【习题】

  例: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 )

  A.疟疾  

  B.湿温病  

  C.外感表证  

  D.半表半里证  

  E.阳明病

  [答疑编号502663020101]

  『正确答案』C

  例:自觉怕冷,加衣被可以缓解,称为:( )

  A.恶风  

  B.恶寒  

  C.寒战  

  D.寒证  

  E.畏寒

  [答疑编号502663020102]

  『正确答案』E 

  例:中午寒颤,午后即发热恶热,汗出好转,每日发作一次,其病属于:( )

  A.湿温病  

  B.少阳病  

  C.疟疾病  

  D.瘟疫  

  E.太阳病

  [答疑编号502663020103]

  『正确答案』C 

  例:日晡热甚,腹满便秘,属于:( ) 

  A.阴虚潮热  

  B.阳明潮热  

  C.湿温潮热  

  D.气虚发热  

  E.阳明经热

  [答疑编号502663020104]

  『正确答案』B 

  例: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者,属于:( ) 

  A.阴虚内热  

  B.骨蒸劳热  

  C.湿温潮热  

  D.阳明潮热  

  E.气虚发热

  [答疑编号502663020105]

  『正确答案』C 

  例:A.畏寒  

  B.恶寒  

  C.寒战  

  D.壮热  

  E.潮热

  (1)阳虚证可见:( )

  [答疑编号502663020106]

  『正确答案』A 

  (2)阴虚证可见:( )

  [答疑编号502663020107]

  『正确答案』E 

  例:A.但热不寒  

  B.但寒不热  

  C.寒热往来  

  D.发热恶寒  

  E.身热不扬

  (1)胃肠燥热内结见:( )

  [答疑编号502663020108]

  『正确答案』A 

  (2)机体阳气不足见:( )

  [答疑编号502663020109]

  『正确答案』B 

  例:A.午后低热,五心烦热  

  B.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C.日晡热甚,大便干结  

  D.高热大汗, 渴喜冷饮

  E.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

  (1)湿温发热的症状特点是:( )

  [答疑编号502663020110]

  『正确答案』B 

  (2)阴虚发热的症状特点是:( ) 

  [答疑编号502663020111]

  『正确答案』A 

  细目二:问汗 

  《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

  汗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达于体表而成,由津液所化。

  (一)特殊汗出

  1.自汗: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尤甚。气虚或阳虚证。

  2.盗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阴虚证。

  3.绝汗:病情危重时大汗不止。亡阴或亡阳。

  4.战汗:病人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的症状,为正邪剧争所致。常见于温病或伤寒邪正剧烈斗争的阶段,是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二)局部汗出

  1.头汗 生理----进食辛热

  2.半身汗

  3.手足心汗   

分类临床特点意义
头汗但头汗出上焦热盛:兼见烦渴,舌尖红,苔黄,脉数
中焦湿热:兼见脘闷纳呆,身重倦怠,小便不利,舌苔黄腻
虚阳上越:额部冷汗大出,伴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半身汗半侧身汗出无汗半身是病位,多因风痰或风湿阻络,气血不和,营卫不固所致,见痿病、中风及截瘫。
手足心汗手足心出汗明显阴经郁热
阳明燥热
脾虚失运:运化失常,津液旁达四肢引起
  例:入睡时汗出,醒则汗止,为:( )

  A.盗汗  

  B.自汗  

  C.大汗  

  D.战汗  

  E.冷汗

  [答疑编号502663020112]

  『正确答案』A 

  例:见于邪正剧争,可提示疾病好转或恶化的症状是:( )

  A.自汗  

  B.盗汗  

  C.蒸汗  

  D.战汗  

  E.冷汗

  [答疑编号502663020113]

  『正确答案』D 

  细目三:问疼痛

  (一)问疼痛的性质 掌握

  1.胀痛:气滞。但头目胀痛,则多因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所致

  2.刺痛:瘀血

  3.冷痛:寒

  4.灼痛:热

  5.重痛:湿

  6.酸痛:湿、虚

  7.绞痛:寒或有形实邪阻闭气机

  8.空痛:虚

  9.隐痛:虚

  10.走窜痛:气滞或风邪

  疼痛的一般规律:

  实证——新病疼痛;痛势较剧;或持续不解,或痛而拒按。

  虚证——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或时有缓解,或痛而喜按。

  寒证——疼痛喜温,得温痛减,遇风寒加重。

  热证——疼痛喜凉,得热痛不减。

  (二)问疼痛部位

  1.头痛 “头为诸阳之会”

  阳明经头痛——前额连眉棱骨痛

  少阳经头痛——头两侧痛

  太阳经头痛——后头部连项痛

  厥阴经头痛——颠顶痛

  2.胸痛(5个病特点)

  胸痹:胸痛憋闷、痛引肩臂。痰瘀阻滞心脉。

  真心痛:胸背彻痛剧烈,面色青灰,手足青至节,心脉急骤闭塞所致。

  肺痨:胸痛,颧赤盗汗潮热,为肺阴虚

  肺热病:胸痛,咳喘,壮热面赤。为肺热。

  肺痈:咳吐脓血腥臭痰,为热壅血败肉腐成脓

  3.胁痛

  胁痛多与肝胆病变有关。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胆火盛、肝阴亏虚及饮停胸胁,均可导致胁痛。

  悬饮——胸胁咳唾引痛、肋间饱满、咳逆喘促、舌苔白腻、脉弦滑,因饮停胸胁、气滞不畅所致。

  4.胃脘痛

  脘,指上腹部,在剑突下,是胃所在部位,故又称“胃脘”。

  实证-----因寒、热、气滞、瘀血和食积所致。进食后痛加剧者,多属实证。

  虚证-----因胃阴虚或胃阳不足,胃失所养引起者。进食后痛得缓解着,多属虚证。

  5.腹痛

  实证----因寒、热、寒湿、湿热、气滞、瘀血、结石、虫积和食积等所致。

  虚证----因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所致者。

  6.腰痛

  腰部经常酸软而痛,多因肾虚所致;

  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重,多因寒湿所致;

  腰部刺痛,或痛连下肢者,多因瘀血阻络或腰椎病变所致;

  腰部突然剧痛,向少腹部放射,尿血者,多因结石阻滞所致。

  【习题】

  例:后头部痛连项背,说明邪气在:( )

  A.太阳经  

  B.阳明经  

  C.少阳经  

  D.太阴经  

  E.厥阴经

  [答疑编号502663020114]

  『正确答案』A 

  例:结石闭阻气机所致的疼痛,多表现为:( ) 

  A.隐痛  

  B.灼痛  

  C.冷痛  

  D.胀痛  

  E.绞痛

  [答疑编号502663020115]

  『正确答案』E 

  例:一侧或两侧头痛,其病位在:( ) 

  A.厥阴经  

  B.太阳经  

  C.阳明经 

  D.督脉  

  E.少阳经

  [答疑编号502663020116]

  『正确答案』E 

  例:肝郁气滞导致胸胁疼痛的特点是:( )

  A.隐痛  

  B.胀痛  

  C.绞痛  

  D.灼痛  

  E.重痛

  [答疑编号502663020117]

  『正确答案』B 

  例:湿邪头痛的特点是:( )

  A.头痛喜冷  

  B.头痛如劈  

  C.头晕胀痛  

  D.头痛连齿  

  E.头痛如裹

  [答疑编号502663020118]

  『正确答案』E 

  例:

  A.胸痛、壮热、面赤、喘促鼻煽

  B.胸痛、潮热、盗汗、咳痰带血

  C.胸闷、咳喘、痰白量多

  D.胸胁胀闷疼痛,咳唾引痛

  E.胸部刺痛、痛处不移

  (1)悬饮病多见:( )

  [答疑编号502663020119]

  『正确答案』D 

  (2)肺痨病多见:( )

  [答疑编号502663020120]

  『正确答案』B 

  例:

  A.刺痛  

  B.重痛  

  C.绞痛  

  D.掣痛  

  E.隐痛

  (1)气血不足引起的疼痛性质为:( )

  [答疑编号502663020121]

  『正确答案』E 

  (2)湿邪困遏引起的疼痛性质为:( ) 

  [答疑编号502663020122]

  『正确答案』B 

  细目四:问头身胸腹 

  (一)头晕

  头晕 + 且胀痛,口苦,易怒,脉弦数==肝火上炎、肝阳上亢 

  头晕 + 面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气血亏虚  

  头晕 + 头重,痰多,苔腻 ==痰湿内阻,清阳不升

  头晕 + 耳鸣,腰酸遗精 == 肾虚精亏,髓海失养

  头晕 + 外伤后出现,刺痛 == 瘀血阻滞脑络

主症兼症临床意义
头晕头胀痛,口苦,易怒,脉弦数肝火上炎、肝阳上亢 

面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气血亏虚
头重,痰多,苔腻痰湿内阻,清阳不升
耳鸣,腰酸遗精肾虚精亏,髓海失养
外伤后出现,刺痛瘀血阻滞脑络
  (二)心悸

  引起心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心胆气虚、胆郁痰扰、心气心阳亏虚、心阴心血不足、心脉痹阻、水气凌心等。

  细目五:问耳目

  (一)问耳

  耳鸣、耳聋

  ①耳鸣——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鸣或潮水声,或左或右,或两耳同时,妨碍听觉。

  实证:暴鸣声大,以手按之更甚。为肝胆火旺;或痰火郁结。

  虚证:渐鸣声小,以手按之可减轻。为肾精不足或脾气虚弱。

  ②耳聋——听力减退,妨碍交谈,甚至听力丧失。

  重听——耳聋之轻者。

  耳聋与重听只是程度的差别,发病机理是一致的。

  实证:肝胆火旺,或外邪侵袭。

  虚证:肾精亏损,或脾气虚弱。

  (二)问目 

  1.目眩

  实证:肝病(如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风内动)或痰湿

  虚证:由气、血、阴精不足,目失所养。

  2.目昏、雀盲

  目昏:视物昏暗,模糊不清的症状。

  雀盲:每至黄昏以后视力减退,视物不清。

  目昏和雀盲皆为肝肾精血不足所致。

  习题

  例:渐发如蝉,按之鸣声减轻或暂停者,多因:( )

  A.肝胆火盛

  B.心火亢盛

  C.气滞血瘀

  D.肾精亏损

  E.痰湿犯肺

  [答疑编号502663020201]

  『正确答案』D 

  细目六:问睡眠

  (一)失眠

  概念: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或睡不安稳,甚彻夜不眠。

  意义:

  虚证:阴血不足,或心胆气虚,不能养神。

  实证:火邪、痰热扰乱心神,或食积胃脘。

  (二)嗜睡

  又称“多寐”、“多眠睡”。

  概念:睡意很浓,不分昼夜,不分场合地点,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复睡。

  意义:痰湿困脾、脾胃气虚、心肾阳虚。

鉴别临床表现意义
失眠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或睡不安稳,

  甚彻夜不眠。

实证:火邪、痰热扰乱心神,或食积胃脘。

虚证:阴血不足,或心胆气虚,不能养神。

嗜睡睡意很浓,不分昼夜,不分场合地点,

  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复睡。

痰湿困脾——困倦嗜睡,伴头目昏沉,肢体困重

  脾胃气虚——饭后嗜睡明显,食少纳呆

  心肾阳虚——精神极度疲惫,欲睡而未睡

  习题

  例:

  下列何项与肝郁化火失眠无关:( )

  A.烦躁失眠

  B.面红目赤

  C.心悸健忘

  D.性急易怒

  E.脉象弦数

  [答疑编号502663020202]

  『正确答案』C 

  例:

  A.睡眠不安,时时惊醒

  B.睡后易醒,纳少乏力

  C.不易入睡,心烦多梦

  D.睡眠不安,脘闷嗳气

  E.彻夜不眠,急躁易怒

  (1)心肾不交证的失眠特点是:( )

  [答疑编号502663020218]

  『正确答案』C 

  (2)心脾两虚证的失眠特点是:( )

  [答疑编号502663020203]

  『正确答案』B 

  例:

  A.脾气虚弱

  B.心肾不交

  C.胃失和降

  D.胆郁痰扰

  E.心胆气虚

  (1)饭后困倦嗜睡多因:( ) 

  [答疑编号502663020204]

  『正确答案』A 

  (2)饱食引起的失眠多因:( ) 

  [答疑编号502663020205]

  『正确答案』C 

  细目七:问饮食与口味

  (一)口渴与饮水

  ① 口不渴:多见于寒证,或没有明显的热邪。

  ② 口渴多饮:是指口渴明显,饮水量多。  

  

  ③ 渴不多饮:多见于四种情况:

  痰饮水湿内停;

  湿热内困;

  热入营血;

  瘀血(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

  (二)食欲与食量

  1.食欲减退

  久病食欲减退,兼面色萎黄,食后腹胀,疲倦者,多因脾胃虚弱所致。  

  

  2.厌食

  厌食:厌恶食物,或恶闻食味。

  多见于伤食,因食积胃肠,故厌而不受。

  厌油腻厚味——肝胆脾胃湿热。

  孕妇厌食——妊娠后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

  3.消谷善饥

  消谷善饥,一般多为胃火炽盛。

  消谷善饥,兼多饮多尿,形体消瘦者,多见于消渴病。

  消谷善饥,兼大便溏泻者,属胃强脾弱。

  4.饥不欲食

  多属胃阴虚证。

  (三)口味

  1.口淡----多见于脾胃虚弱、寒湿中阻及寒邪犯胃。

  2.口甜----多因湿热蕴脾;口甜而少食、神疲乏力者,多属脾气亏虚。

  3.口黏腻--常见于痰热内盛、湿热中阻及寒湿困脾。

  4.口酸----多见于伤食、肝胃郁热等。

  5.口苦----多见于心火上炎或肝胆火热之证。

  6.口涩----多与舌燥同时出现。为燥热伤津,或脏腑热盛,气火上逆所致。

  7.口咸----多认为是肾病及寒水上泛之故。

  【习题】

  例:病人消谷善饥可见于:( )

  A.肝火犯胃

  B.胃火炽盛

  C.脾胃湿热

  D.胃阴不足

  E.胆火上炎

  [答疑编号502663020206]

  『正确答案』B 

  例: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见于:( )

  A.湿热

  B.痰饮

  C.阴虚

  D.瘀血

  E.寒证

  [答疑编号502663020207]

  『正确答案』D 

  例:脾虚的病人在口味方面的改变主要是:( )

  A.口中和

  B.口甜

  C.口酸

  D.口苦

  E.口淡

  [答疑编号502663020208]

  『正确答案』E 

  例:“除中”是指:( ) 

  A.久病之人,不能进食

  B.久病之人,中焦脾胃虚弱,急需进补

  C.久病之人,胃脘部痞满,治当消除中焦痞满

  D.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暴食

  E.消谷善饥,而大便溏泻

  [答疑编号502663020209]

  『正确答案』D 

  例:瘀血内阻多表现为:( )

  A.口渴不欲饮

  B.口不渴

  C.口渴喜冷饮

  D.口渴欲饮,饮入即吐

  E.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下咽

  [答疑编号502663020210]

  『正确答案』E 

  例:口甜而粘腻多属:( )

  A.脾胃虚弱

  B.肝胃蕴热

  C.脾胃湿热

  D.肝脾不调

  E.食滞胃脘

  [答疑编号502663020211]

  『正确答案』C 

  例:

  A.嗜食异物

  B.纳呆

  C.消谷善饥

  D.除中

  E.饥不欲食

  (1)有饥饿感,但不想进食,称为:( ) 

  [答疑编号502663020212]

  『正确答案』E 

  (2)病人无饥饿感,无进食要求,称为: ( ) 

  [答疑编号502663020213]

  『正确答案』B 

  例:

  A.面赤身热, 口渴喜冷饮

  B.面白舌淡, 渴喜热饮

  C.身热不扬, 渴不多饮

  D.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

  E.饮一溲二

  (1)湿热证多见:( )

  [答疑编号502663020214]

  『正确答案』C 

  (2)瘀血证多见:( )

  [答疑编号502663020215]

  『正确答案』D 

  例:

  A.嗜食异物

  B.食后饱胀

  C.多食易饥,大便溏泄

  D.多食易饥,口臭便秘

  E.饥不欲食

  (1)胃火炽盛可见:( )

  [答疑编号502663020216]

  『正确答案』D 

  (2)胃强脾弱可见:( )

  [答疑编号502663020217]

  『正确答案』C 

  细目八:问二便

  (一)大便

  1.便次异常

  (1)便秘:排便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甚至多日不便。

  病因:热秘:热结胃肠,腑气不通。

  冷秘:阳虚寒凝,肠道气机滞塞。

  虚秘:气阴两虚

  气秘:恼怒忧郁,气机郁结。

  (2)泄泻:又称腹泻。便次增多,便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

  病因: 外邪侵袭(外感风寒湿热疫毒之邪)

  饮食所伤----便溏不爽或便秘

  脾胃虚寒-------如鸭便

  肾阳虚衰-------五更泻

  肝气乘脾-------与情绪有关

  食物中毒----吐泻并作

  寄生虫积于肠道----大便中有虫

  2.便质异常

  (1)完谷不化——多见于脾虚和肾虚。新起者多为食滞胃肠。

  (2)溏结不调:

  时干时稀--肝郁脾虚 

  先干后稀--脾胃气虚

  (3)下利脓血——痢疾或肠癌

  (4)便血:若便黑如柏油是远血,血来自胃脘;若便血鲜红是近血,血来自肛门附近。

  3.排便感异常

  (1)肛门灼热:大肠湿热

  (2)里急后重:即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见于痢疾。为大肠湿热。

  (3)排便不爽:

  泻下如黄糜而黏滞不爽者------为大肠湿热;

  排出不爽伴抑郁易怒----------为肝郁脾虚;

  腹泻不爽伴大便酸腐臭秽------为食积化腐

  (二)小便

  1.尿量异常

  

  2.尿次异常

  尿频数: 频数量少色赤而急迫--下焦湿热;

  频数量多色清而长--肾阳虚或肾气不固

  癃闭:点滴而出为癃;点滴不出为闭。

  实:湿热;瘀血、砂石 

  虚:肾阳虚;肾阴虚。

  3.排尿感异常

  (1)尿道涩痛:湿热内蕴、热灼津伤、结石或瘀血阻塞、肝郁气滞、阴虚火旺等所致。

  (2)余溺不尽:(即排尿后小便点滴不禁)肾阳亏虚,肾气不固。

  (3)小便失禁:多因肾气亏虚,下元不固,或脾虚气陷,或膀胱虚寒。

  (4)遗尿:肾气不固

  【习题】 

  例:小便不畅,点滴而出,称为:( )

  A.癃

  B.闭

  C.尿频

  D.尿急

  E.遗尿

  [答疑编号502663020301]

  『正确答案』A 

  例:小便频数,色清而量多者,属:( )

  A.湿热下注

  B.寒湿困脾

  C.风寒束肺

  D.小肠虚寒

  E.肾气不固

  [答疑编号502663020302]

  『正确答案』E 

  例:遗尿多由:( )

  A.湿热下注

  B.寒湿困脾

  C.风寒束肺

  D.大肠虚寒

  E.肾气不固

  [答疑编号502663020303]

  『正确答案』E 

  例:腹痛腹泻,时干时稀,排便不爽者,证属:( )

  A.肾阳虚

  B.肝郁脾虚

  C.脾阳虚

  D.湿热内阻

  E.暑热内盛

  [答疑编号502663020304]

  『正确答案』B 

  例:腹痛窘迫,时时欲泄,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称为:( )

  A.溏结不调

  B.清浊不分

  C.肛门灼热

  D.里急后重

  E.五更泄

  [答疑编号502663020305]

  『正确答案』D 

  例:湿热蕴结大肠的特征是:( )

  A.下利清稀,完谷不化

  B.下利清稀,无恶臭

  C.肠鸣泄泻,稀溏爽利

  D.腹泻不爽,粪便秽臭

  E.泄泻伴有脱肛

  [答疑编号502663020306]

  『正确答案』D 

  细目九:问经带

  九、问经带胎产

  (一)月经异常

  1.经期异常

  (1)月经先期---血热、气虚。

  (2)月经后期---寒凝、气滞血瘀、血虚

  (3)月经先后不定期---肝郁气滞或脾肾虚

  2.经量异常

  (1)月经量多:血热,或气虚。

  (2)崩漏: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断 。血热,气虚,瘀血阻滞胞宫。

  (3)月经量少:血虚、寒凝、血瘀、痰湿

  (4)闭经:年满18岁,尚未来潮,或周期建立后又闭止3个月以上。

  虚-----脾虚;血虚(属于气血来源不足);

  实-----气滞血瘀;寒湿凝滞(属于血液阻滞不通)。

  (二) 带下异常

  1.白带---色白,量多,质稀---脾肾阳虚

  2.黄带---色黄,质稠,臭秽---湿热下注

  【习题】

  例:月经后期,经色紫暗有块者,多为:( )

  A.寒凝

  B.气虚

  C.血热

  D.痰湿

  E.血虚

  [答疑编号502663020307]

  『正确答案』A 

  例:妇女月经先期而来,量多,色深而质稠,多属( )

  A.气虚不能摄血

  B.肝气郁滞

  C.血热内迫

  D.瘀血积滞

  E.寒凝血滞 

  [答疑编号502663020308]

  『正确答案』C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