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2000字
2025-09-23 10:31:57 责编:小OO
文档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2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教育的目的》读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莫让儿童为知识所害——《教育的目的》读后感2000字:

  人们普遍认为知识是智慧的源泉,具有改变命运的伟力。掌握了知识,似乎就掌握了人生。然而,事实上并未如此。早在1929年,教育家怀特海先生在其著作《教育的目的》中就深刻地阐明,知识应是生命腾飞的基础,但不合宜的知识学习对儿童是相当有害的。哪些不合宜的知识学习,对儿童有害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学习的知识是僵化的

  所谓僵化的知识,是指非原理性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具有普世性、不能帮助儿童理解生活、解决问题。学习过多的僵化知识,会使儿童背上沉重的知识包袱,使其思想呆滞。

  然而,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如今儿童学习的很多知识其实都是僵化的知识。例如,儿童学习音乐学科时,被要求记忆大量的有关音乐家的信息;学习美术时,被要求记忆各类门派的作画风格以及代表性人物;学习语文学科时,被要求掌握大量的并无实用意义的文学常识……这些僵化的知识,不能激起任何思想活力的火花,对于儿童学科素养的形成几无益处。

  怀特海认为,童年是智力发展的浪漫期。在这一时期,儿童懵懂地面对若隐若现的内容,不知所措却又兴奋异常。此时的知识学习,应努力追求让儿童的心灵中编织出一幅和谐的、缤纷的图案。若在此时让儿童记忆过多僵化的知识,那将会扑灭儿童学习的欲望,折断儿童想象的翅膀,挫伤儿童学习的热情。

  “少即是多”,在智力发展的浪漫阶段,让儿童学习少量的原理性知识,便为儿童提供了更多自主思考和自由想象的空间,利于儿童构建五彩缤纷的心灵世界,也有利于儿童保持对学习的浪漫情感,为后期的精确学习、综合学习奠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过程是灌输式的

  怀特海认为:“人的大脑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它是永恒活动着的。”知识,是客观性的存在,其本身并无意义,只有在被挖掘、被运用时,才焕发出令人瞩目的光辉。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应是伴随着发现、猜想、推理、验证的探究过程,而不是被迫地强制性的灌输过程。

  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指出:“学生对灌输的知识存储得越多,就越不能培养其作为世界改造者对世界进行干预而产生的批判意识。”批判意识,是批判得以发生的关键性前提。丧失了批判意识的人,将沦为没有自主思想的“奴隶”,也就失去了改造世界的可能机遇。

  然而,灌输式学习不仅让儿童沦为没有批评意识的“知识奴隶”,也让儿童的自主学习力变得衰弱乃至几近丧失。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读后感教育始于生命的诞生。孩子一出生,就是大自然的学生。这就充分说明人天生具有学习力。灌输式学习,会无情地剥夺了儿童自主学习的机遇,也会逐渐削弱了儿童天生的学习力。正如怀特海所言,在较小的年纪反复灌输精确的知识,就会扼杀学生的首创精神和求知兴趣。

  灌输式学习的实质,是对儿童智力发展规律的漠视,是对儿童生命成长的一种戕害。

  (三)所学的知识不被运用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关于知识的运用是这样论述的:“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知识的重要性在于它的运用,在于我们对它的能动的掌握——也就是说,在于智慧”。这就告诉我们,儿童只有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才能变成生命的力量。

  然而,在当下的中小学校园里,知识不被运用或“伪运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受应试的影响,儿童大多只是在思维世界中运用知识,在考卷中呈现运用知识的过程和结果。事实上,在纸上运用知识,与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是完全不同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儿童能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却解决不了任何实际的问题。例如,有的儿童在数学考试中能正确解答关于分数的题目,却不会在生活中运用分数的概念和原理去解决关于“分配”的问题。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提醒人们要记住:“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知识的唯一用途,就是武装我们的现在”。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不能被运用的知识,是毫无活力的知识,是不能与儿童的生命产生深刻共鸣的,也是无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彩的。

  因此,要让知识具有改造个体生活、改变人生命运、乃至改造世界的伟力,作为教育者,我们理应让儿童的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结,避免让知识的学习变成对儿童的毒害。我们要让儿童学习有活力的、非僵化的知识,并让儿童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挖掘知识的惊喜和运用知识的兴奋。只有这样,儿童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才能成长为有力量的人。作者:郭建珍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