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统计学期末考试内容(附答案)
2025-09-23 10:33:12 责编:小OO
文档
一.选择题

1.一个统计总体(  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C  )

A.威廉·配第     B.阿享瓦尔     C.凯特勒    D.恩格尔

3.(  A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真实性   B.及时性    C.总体性    D.连续性

4.对某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C  )。

A.全部设备   B.每台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    D.全部工业企业

5.统计调查项目是(    )。

A.调查过程中应进行的工作总和                B.统计调查计划

C.在进行调查过程中必须得到回答的问题目录    D.用统计调查的结果来得到答案的项目

6.下面哪一条不是统计分组的作用(  D  )

A.划分类型     B.反映总体内部结构   C.研究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D.反映现象的变动趋势

7.加权调和平均数有时可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  A  )

A.变形     B.倒数   C.平均数    D.开平方

8.标准差系数抽象为(    )

A.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                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  

C.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比重的影响    D.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9.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 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10.某企业200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200元,标准差为110元,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了4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比较

11.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  B )

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12.以1949年a0 为最初水平,1997年an 为最末水平,计算钢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须开(  C )

A.41次方    B.47次方   C.48次方    D.49次方

13.编制综合指数数量指标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B  )

A.报告期     B.基期     C.计划期     D.任意时期

14.狭义指数是反映(  C  )数量综合变动的方法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复杂总体    D.简单总体

15.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  D  )

A.抽样误差的平均数     B.抽样误差的标准差     

C.抽样误差的可靠程度   D.抽样误差的最大可能范围

16.双边检验的原假设通常是(  A  )

A.H0:X=X0     B. H0:X≥X0   C. H0:X≠X0    D. H0:X≤X0

17.合理施肥量与农作物亩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B  )

A.函数关系     B.单向因果关系   C.互为因果关系    D.严格的依存关系

18.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B  )

A.低度相关关系     B.完全相关关系   C. 高度相关关系    D.完全不相关

19.国民经济核算是对(  C  )实行现代化管理,加强总体控制和调节的重要手段。

A.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   C.宏观经济    D.中观经济

20.用生产法计算增加值的关键在于(  B  )

A.正确计算物耗     B.正确计算中间投入   C.正确计算外购货物    D.正确计算外购服系

2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  B  )。

A.统计学   B.统计活动   C.统计方法    D.统计资料

22.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系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  D  )。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标志值

23.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B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量    D.工人工资

24.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B  )

A.抽象的量   B.具体的量   C.连续不断的量    D.可直接相加的量

25.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D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26.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如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

A.520    B.510    C.530    D.540

27.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B  )

A.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不等于1

28.分配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它们是(  C  )

A.一个是单位数,另一个是指标数    B.一个是指标数,另一个是分配次数

C.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        D.一个是总体总量,另一个是标志总量

29.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B  )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

30.如果分配数列把频数换成频率,那么方差(  A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预期其变化

31.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  C  )

A.各组标志值的数值大小    B.权数的绝对数多少    

C.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D.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32.某商店在制定男式衬衫进货计划时,需了解已售衬衫的平均尽寸,则应计算(  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33.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B  )

A.相对数动态数列    B.时期数列    C.间断时点数列    D.平均数动态数列

34.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D  )

A.只能是总量指标    B.只能是相对指标    

C.只能是平均指标    D.上述三种指标均可以

35.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A  )

A.1.8%    B.2%    C.20%    D.18%

36.若要了解某市居民的收入情况,则比较适合采用(  B  )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整群抽样    D.机槭抽样

3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估计的概率保证程度,其估计的精确程度(  B  )

A.随之扩大    B.随之缩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38.当两个相关变量之间只有配合一条回归直线的可能,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    )

A.明显因果关系       B.自身相关关系    

C.完全相关关系       D.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而存在相互联系

39.国民经济核算五大体系中,属于存量核算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    B.投入产出核算    C.资金流出核算    D.资产负债核算

40.国民账户体系SNA在核算方法上采用(  C  )法

A.横向平衡表    B.纵向平衡表    C.复式记账    D.抽样推断

41.劳动生产率(  B  )。

A.动态指标   B.质量指标   C. 流量指标   D.强度指标

42.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  B  )

A.政治算术学派     B.社会统计学派     C.国势学派    D.数理统计学派

43.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B  )

A.统计分组法   B.大量观察法    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推断法

44.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B  )。

A.全国人口   B.每一个人   C.每一户    D.工人工资

45.统计调查项目是(  C  )。

A.调查过程中应进行的工作总和                B.统计调查计划

C.在进行调查过程中必须得到回答的问题目录    D.用统计调查的结果来得到答案的项目

46.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C  )

A.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              B.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C.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D.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

47.加权调和平均数有时可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  A  )

A.变形     B.倒数    C.平均数    D.开平方

48.某商店在制定男式衬衫进货计划时,需了解已售衬衫的平均尺寸,则应计算(  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49.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50.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B  )

A.相对数动态数列    B.时期数列    C.间断时点数列    D.平均数动态数列

51.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  D  )

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52.以1949年a0 为最初水平,1997年an 为最末水平,计算钢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须开(  C )

A.41次方    B.47次方   C.48次方    D.49次方

53.编制综合指数数量指标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B  )

A.报告期     B.基期     C.计划期     D.任意时期

54.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100元只值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  D  )

A.10%     B.90%   C.110%    D.111%

55.纯随机抽样(重复)的平均误差取决于(  D  )

A.样本单位数                           B.总体方差     

C.样本单位数和样本单位数占总体的比重   D.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56.假设检验是检验(    )的假设值是否成立

A.样本指标     B.总体指标    C.样本方差    D.样本平均数

57.合理施肥量与农作物亩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B  )

A.函数关系     B.单向因果关系   C.互为因果关系    D.严格的依存关系

58.确定回归方程时,对相关的两个变量要求(  C  )

A.都是随机变量  B.都不是随机变量 C.只需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D. 只需自变量是随机变量

59.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中,处于中心环节的是(  A  )

A.生产     B.分配   C.流通    D.使用

60.国民账户体系的英文简称和应用范围是(  D  )

A.MPS,计划经济国家     B. MPS,市场经济国家  

C.SNA,计划经济国家     D. SNA,市场经济国家

二.判断题

1.统计指标体系是许多指标集合的总称。(  ×  )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  )

3.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的工作重点来确定的。(  ×  )

4.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  )

5.结构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灵活,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  ×  )

6.平均差和标准差都表示各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  √  )

7.若各期的增长量相等,则各期的增长速度也相等。(  ×   )

8.如果季节比率等于1或季节变差等于0,说明没有季节变动。(  √  )

9.拉氏数量指数并不是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惟一公式。(  √  )

10.说明现象总的规模和水平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数是质量指标。(  ×   )

11.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  )

12.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质的特征,因此,可以用文字来表述(  ×  )

13.调查时间是指进行调查工作所需的时间。(  ×  )

14.统计表的主词栏是说明总体各种统计指标的。(  ×  )

15.用劳动单位表示的总量指标,称为劳动量指标,它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  )

16.权数的绝对数越大,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也就越大。(  ×  )

17.动态数列的指标数值只有用绝对数表示。(  ×  )

18.根据最小平方法建立直线方程后,可以精确地外推任意一年的趋势值。(  ×  )

19.在由三个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指标是不同的。(  √  )

20.价格降低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商品15%,则价格指数应为85%。(  ×  )

21.三个同学的成绩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  ×  )

22.社会经济统计是在质和量的联系中,观察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   )

23.调查单位就是填报单位。(  ×   )

24.较小制累计次数表示大于该组变量值下限的次数合计有多少。(  ×  )

25.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  )

26.组距数列条件下,众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众数组相邻两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  )

27.把某大学历年招生的增加人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动态数列属于时点数列。(  ×  )

28.抽样极限误差是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  √  )

29.零相关就是不相关。(  ×  )

30.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五张基本表中,国内生产总值表是基本表的核心。(  ×  )

三.简答题

1.什么的统计学?

答: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答: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3.什么是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答:对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已经存在的原信息重新加工、整理,使之成为我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使用的数据就成为“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时要进行评估,要考虑到资料的原始收集人,收集目的,收集途径,收集时间使用时要注明数据来源。

4. 直方图和条形图有何区别?

答:①条形图使用图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固定,直方图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表示组距

②直方图各矩形连续排列,条形图分开排列

③条形图主要展示分类数据,直方图主要展示数值型数据。

5. 饼图和环形图有什么不同?

答:饼图只能显示一个样本各部分所占比例,而环形图可以同时绘制多个样本的数据系列。唤醒图中间有一个“空洞”,每个样本用一个环来表示,样本中的每一部分数据用环中的一段表示。

6. 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答:方差和标准差是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值,一方面其数值大小受原变量值本身水平高低的影响,也就是与变量的平均数大小有关;另一方面,它们与原变量的计量单位相同,采用不同计量单位的变量值,其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也就不同。因此,为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需要计算离散系数。

7.简述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

答: ①无偏性: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②有效性:指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 ,有更小标准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③一致性: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总体的参数

8. 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都是利用样本对总体进行某种推断,但是推断的角度不同。参数估计讨论的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总体参数μ在估计前是未知的。而在参数假设检验中,则是先对μ的值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去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成立。

9. 什么是假设检验中的显著性水平?统计显著是什么意思?

答:显著性水平是一个统计专有名词,在假设检验中,它的含义是当原假设正确时却被拒绝的概率和风险。统计显著等价拒绝H0,指求出的值落在小概率的区间上,一般是落在0.05或比0.05更小的显著水平上。

10.. 什么是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答:假设检验的结果可能是错误的,所犯的错误有两种类型,一类错误是原假设H0为真却被我们拒绝了,犯这种错误的概率用α表示,所以也称α错误或弃真错误;另一类错误是原假设为伪我们却没有拒绝,犯这种错误的概论用β表示,所以也称β错误或取伪错误。

11. 假设检验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假设检验依据的基本原理是“小概率原理”,即发生概率很小的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根据这一原理,可以作出是否拒绝原假设的决定。

12.解释相关关系的含义,说明相关关系的特点

答:变量之间存在的不确定的数量关系,称为相关关系。相关关系的特点是一个变量的取值不能由另一个变量唯一确定,当变量x取某个值时,变量y的取值可能有几个。

13.简述相关系数的性质,并说明什么是高度相关、中毒相关、不相关。

答: ①r 的取值范围是 [-1,1]。当|r|0.8时,可视为两个变量之间高度相关;0.5|r|<0.8时,可视为中度相关;0.3|r|<0.5时,视为低度相关;|r|<0.3时,可视为不相关。

     ②r具有对称性。

     ③r数值大小与x和y原点及尺度无关。

     ④仅仅是x与y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它不能用于描述非线性关系。

⑤r虽然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却不一定意味着x与y一定有因果关系

14.什么是指数?它有哪些性质?

答:指数是测定多项内容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指数的实质是测定多项内容,指数的性质有相对性、综合性和平均性。

15.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在编制加权综合指数中有什么作用?

答:同度量因素是指若干度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度到可以加总和比较而使用的媒介因素。在加权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因素起着媒介的作用同时也起着权数的作用。

四、计算题

4、按照某市城市社会发展十年规划,该市人均绿化面积要在2000年的人均4平方米的基础上十年后翻一番。试问:

(1)若在2010年达到翻一番的目标,每年的平均发展速度是多少?(2分)

(2)若在2008年就达到翻一番的目标,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多少?(2分)

(3)若2001年和2002年的平均发展速度都为110%,那么后8年应该以怎样的平均发展速度才能实现这一目标?(2分)

(4)假定2007年的人均绿化面积为人均6.6平方米,以2000年为基期,那么其平均年增长量是多少? (4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