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5-09-23 10:35:36 责编:小OO
文档
2012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作业

 

 课题名称: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1年8月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社区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加强城市社区管理, 对于搞好城市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及推进政治改革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管理、社区参与、社区服务以及社区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城市社区  社区管理  问题  对策

城市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具有经济活动集中、人口密度大、人口聚居的规模大、组织结构复杂、生活方式多样等特点。城市通过发挥自身优势使其居民获得多方面便利条件,从而使城市社区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乡村。同时,城市社区通过辐射与扩散作用,推动周围社区不断发展,形成圈、带、面等不同形状的城市社区网络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变革, 使城市社区的管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才能够建立起井然有序、充满活力, 并能得到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型社区。

一、城市社区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经济转型、转轨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必然要求, 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搞好城市社区管理对于推进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及推进政治改革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管理和服务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城市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规划日益完善,一批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完工,城市技术准备水平不断提高, 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新建住宅区不断出现。加强城市管理,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秩序和优美的环境,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街道和社区是落实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各项任务的重要力量,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首先要从街道这个基础层面抓起。

(二)有利于推进社会建设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做出的全局性、战略性部署。城市社区管理改革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益探索。科学发展观要求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将满足群众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作为社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 要不断增强城市社区的服务功能,提高相关人员的服务水平。没有现代化的城市管理, 良好的、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就无从谈起, 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就无法实现。

(三)有利于推进政治改革和政治民主化进程

我国的政治改革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改革要求转变职能,把那些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交给社会其他组织来管。加强社区管理适应了改革的要求。同时, 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意味着广大居民将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公共管理与政治生活中。社区管理过程中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建立相应的自治组织,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将会大大推进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渐趋成熟,我国社区管理在实践层面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就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实际情况来看,社区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社区管理还不健全

建设和谐城市社区首先要解决社区管理的问题。我国的社区治理主体单一,组织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垄断社区所有的资源,这一问题在大多数城市社区的管理中都普遍存在着,其特征为行政主导、干预过多。在社区建设中, 应主要在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以及社区文化、社区自治与社区民主、社区环境、社区安全等方面承担行政管理职能,从全能向有限0过渡,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受政社不分传统的影响,和社会组织的职能不明晰,这样就导致了社区管理创新的动力不足,社会组织很难正常发育。城市基层组织在改革方面表现得不是十分积极,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二)社区成员参与不足, 自治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的社区自治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职能转变不到位,社区自治组织行政化色彩浓厚。例如居委会的选举、居委会工作方式、居委会工作职能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行政化倾向。这样一来,一方面社区自治组织工作负担沉重,另一方面它又无暇顾及社区自治事务,自治主体的作用难以发挥。二是社区成员缺乏自治意识,社区参与普遍不足,影响了社区自治工作的推进。这主要是针对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成员和社区中介组织而言的。

他们所参与的往往是一些由设计的项目,所谓参与也多是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由于参与渠道不畅, 社区成员的力量也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其社区归属感较弱。

(三)社区服务主体单一, 服务内容不能有效满足居民的需求

从整体上看,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服务主体单一。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其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基层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社区专业服务组织,还要有社区志愿者组织、社区中介组织及其他民间组织等非组织。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非组织能够提供既能满足特殊群体需求又能满足一般群体要

求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社区服务。但由于非组织缺乏性, 资金、资源有限,整体实力不强,在参与社区服务时势单力薄, 未能有效发挥服务主体的作用, 导致城市社区服务主体单一。

(四)诸多因素制约社区文化建设

由于我国社区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已成为碍社区文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城市社区文化发展面临困境,甚至影响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目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着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的现象,如投入大量的资金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较少考虑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导致出现严重浪费。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的主体,社区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居民的参与。但在一些社区,居民的社区文化参与意识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许多社区未能充分发挥社区的文化功能,导致居民的社区认同意识较弱。另外,社区教育形式单一、教育内容无法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也是社区文化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在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人才资源匮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解决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社区管理改革是经济转变的必然要求,是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也是克服当前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客观需要。社区管理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在现有基础上, 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吸收社会力量参与, 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一)创新社区管理,实现社区多元治理城市基层要转变职能,解决越位、缺位的现象。就城市基层管理而言,应通过转变职能, 按照/政社分开0的原则理顺与社区的关系,使行政和社区民主自治有效结合、协调发展。要明确街道、职能部门必须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责,部门把该由自己管理的事情管好, 不推给社区。城市基层组织要将涉及社区公共事务的社会性服务工作(如社区保障、环卫清扫、计划生育、社区服务、群众文化等)从行政职能中分离出来, 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移交给社区去办。要淡化社区管理的行政色彩。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承担起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责任。要进一步发展社区中介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二)完善城市社区自治,促进社区居民参与要理顺部门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多指导、多协调、多服务,该由职能部门负责的工作不要推给居委会,以减轻居委会工作负担。社区居委会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上,增强社区自治能力。要坚持扩大基层民主, 不断完善社区群众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居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激发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在文明社区创建中的主力军作用。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到社区的发展,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首先要培育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拓宽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渠道,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议、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居委会等组织的作用始终是有限的,社区中介组织的存在有利于加强沟通, 整合利益,促进居民参与。

(三)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创新社区服务机制在当前的社区管理中,要完善社区服务首先要促进服务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要大力培育社区中介组织等非营利性组织。通过制订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使非组织获得合法地位和法律支持。要为非组织从事社区服务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 财政支持可以体现在资金、项目、场地、税收等方面, 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非组织参与到社区服务中。也要加强非组织的能力建设, 提高非组织在社区服务方面的能力。要发挥社区居委会等社区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骨干作用,这是完善城市社区服务的重要保证。社区居委会在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时应将重点放在积极引导社区居民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公益性服务方面。

(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文化事业发展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应该受到高度关注。要着眼于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社区先进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要通过建设文化阵地, 发展群团组织, 开展文体活动,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满足居民文化需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及有关部门应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制订完善的制度,不能只图眼前效益, 更不能把社区文化活动当成应付有关方面检查评比的工具。要注意增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社区成员的参与度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社区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缺乏社区成员参与的文化活动, 即使有再好的动机、再新的创意、再大的投入也只能是徒劳无功。要有效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相关投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公共资源。要注意选聘高素质的社区文化工作者,有组织地选聘高校毕业生到社区任职,也可以选派年富力强、富有敬业精神者参加专业培训,为社区文化建设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康之国:《构建城市和谐社区与社区治理创新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2]丁茂战,蒋伟涛,曹朝晖:《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改革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张靖:《价值与实现——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官僚制》,《管理学刊》2009第2期。

[4]陆云飞:《城市社区管理及其问题与对策》,《唯实》2003年第8期。

[5]刘冬枝:《我国城市社区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09年第14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