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近期我国煤炭国际贸易形势与未来分析
2025-09-23 10:39:08 责编:小OO
文档
MBA研究生作业

(近期我国煤炭国际贸易形势与未来分析)

1.

前述

7月份初我关注了多家财经媒体发布的关于煤炭进出口国际贸易以及煤炭证券板块的数据分析、新闻与评论,让我对近期我国煤炭的进出口以及未来下半年的经济走势,产生了一些思考,主要关注的新闻消息如下:

(以下是两篇媒体报道原文引述摘取)

第一篇是2012年07月14日,新浪财经标题“煤炭告别黄金十年 经济周期的隐秘信号”,文章大致内容为:

一路下跌的价格,加上越来越多的库存,煤炭业的黄金十年正以迅雷(微博)之势离去。

7月12日,海运煤炭网公布了7月4日-10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BSPI):本期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为652元/吨,较前一期再次下降24元/吨,环比跌幅达3.55%,创下了5月份以来的第十次下挫,累计降幅达到135元/吨,和去年同比下跌已多达22%。

最为关键的是,这一轮悬崖式下跌还看不到头。

尽管夏季的持续高温烧掉了一部分煤炭库存量,但截至7月8日,环渤海煤炭库存量仍有2006.5万吨,下游电厂库存量也处于高位,主力电厂燃煤可用天数高达28天,较前一周增加2天。“计划电”和“市场煤”的煤电顶牛由来已久,但这一次,被动的不再是电力企业。“煤老大”的强势地位戏剧性地被了,一直以来让电企求之若渴的重点电煤合同,瞬间变成了煤企消化不良的山芋。

“煤电这些年,颇具戏剧性。之前煤炭供不应求,对于重点电煤合同,煤企对阳奉阴违,发煤;而今,因为经济形势低迷和进口煤的冲击,国内煤炭供过于求,电厂库存超高,加上市场煤价追低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电厂也只能其进场。”河南一家电企负责人李先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记者采访看到,在河南,往年都是电厂派人盯住煤矿,一旦有煤要出就立即抢购;近段时间,煤企反过来盯住了电企的煤场,一旦电厂的煤场有了一点空地,就赶紧设法送煤。尽管如此,流火的7月,却难以烧掉电厂高达一个月的煤炭库存量,煤企负责人只能望“煤”兴叹。而在秦皇岛,往年抢煤的主要阵地,现在却成了全国最大的煤炭积压地。

因为在秦皇岛各港口,煤炭的库存量数月高达2000万吨以上,“黑金”压港,尽管部门不断在山西、内蒙古等各地调查煤炭生活和销售情况,但是对于煤炭高库存以及煤价悬崖式下跌,和贸易商们一样无计可施。 

记者看到,秦皇岛港口的库存情况呈现出一个惊人的巨大反差:外贸煤库存量几乎为零,而内贸煤库存量却接近100%。

“进口煤价格远远低于国内煤炭,这是上半年国内煤炭严重压港的一个重要原因。”煤炭市场高级分析师李朝林告诉记者。

7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的2012年前6个月煤炭进出口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煤炭进口1.4亿吨,增加65.9%;而1-6月累计出口578万吨,同比下跌34%。整个上半年,国际煤炭价格远低于国内煤炭价格。从2010年底开始,国际煤炭价格开始了其下跌的旅程,国际三大港——纽卡斯尔港、欧洲三港和理查德港煤炭价格从当时的125-130美元/吨的价格一路跌至今年6月中旬逼近80美元/吨的价位,虽然从6月中旬开始,国际煤炭价格开始持续反弹,目前重新逼近90美元/吨的关口,但仍低于国内煤价。

第二篇是一条来自凤凰网站财经频道的新闻:

2012年07月13日“煤飞色舞启动两连阳 煤炭股最坏时刻或已过去”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徐岚

昨日沪指盘中曾一度下探至2152.68点,而“煤飞色舞”行情再次出现,并成为了救市功臣。煤炭板块全天暴涨6.13%冠绝两市,美锦能源[12.43 2.05% 股吧 研报]等7只煤炭股携手涨停。大盘也在其拉升下最终翻红,收盘沪指涨0.46%报2185.49点,深成指涨幅则达到了1.72%,A股迎来了久违的两连阳。对于6月以来就遭遇了全面“寒流”、普遍跌幅超过20%的煤炭股,市场普遍分析认为,虽然短期内仍需继续规避煤价下跌风险,但煤炭股年内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从以上两篇行业财经报道新闻我们发现,近期特别是2012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煤炭出口量大幅下降,大幅上升的进口煤炭量,使得国内煤炭生产企业压力很大,煤炭企业在7月初纷纷用以大幅度的降价来挽回之前的颓势,但是目前国内煤炭生产、交易与国际贸易确实处于近年来的一段底部区域。

这是否意味着煤炭贸易深受国际外部经济大环境的负面不利影响,并且在股票证券市场是否到了一个可以抄底的时机,接下来让我一一分析一下。

2.

应用的国际贸易理论

首先我回顾一下我国煤炭国际贸易中,应用了哪些国际贸易基础理论,这也是我通过学习谭林教授的《国际贸易实务》过程中,自己的一些总结与体会:

一、“绝对贸易理论”在煤炭贸易中的应用,国家之间不同的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与生产成本的优劣,造成了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一方面我国正处于能源消耗量大幅增加的快速发展周期,另一方面主要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蒙古国等将继续加大对我国的煤炭出口,相对于价格略高的国内煤炭价格,进口煤炭拥有物美价廉的优势,因此,我国沿海地区用煤单位企业仍拥有从海外进口煤炭的强大动力。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即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我国正处于生产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时期,一方面煤炭生产企业要花大量的资金与时间进行技术创新,使国内煤炭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国内煤炭的需求量的连年递增,煤炭供不应求的态势也使得国内煤炭生产企业放弃提高自身生产率的机会。

三、“规模经济理论”的运用,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国内的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正是通过兼并小型企业,来扩大自身的生产规模,从而提高生产量,尽管影响或支撑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但能否确保规模经济始终是国内煤炭企业竞争力高低的重要基础,国内企业仍然会采用这种方式在较快的时间内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而放弃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自身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式。追求规模经济也成为中国煤炭生产与加工企业提升与维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综合以上三个基本理论,我们可以得出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这也是煤炭企业放弃把主要资金精力放在生产技术升级方面的重要原因。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中小型煤炭企业,小型矿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极低;乡镇煤矿生产工艺落后,浪费资源现象严重。而另一方面虽然大基地、大集团建设及兼并重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煤炭企业无序竞争依然存,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在仍需要对整个行业进一步进行整合,提高行业规模经济优势。

3. 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背景分析

3.1煤炭进口方面数据分析:

作为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大国,2009年我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当年累计进口煤炭1.26亿吨,同比增长212%;2010年我国煤炭进口1.66亿吨,同增32%;加上2011年,我国已是连续第三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

2011年上半年,我国煤炭进口先降后升呈V型反弹,下半年始终高位运行,全年煤炭进口总量再创新高。

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1月到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达到1.61亿吨,同比增长9.4%,预计2011年全年煤炭进口总量将接近1.8亿吨,同比增长9%以上(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我国煤炭进口总量1.65亿吨)。

从月度走势来看,2011年,我国煤炭进口数额呈现前低后高、先降后升态势。2011年1月到11月,煤炭进口量分别为:1656、676、905、1111、1340、1361、1753、1659、1912、1569、2214万吨。其中,11月更是超越9月1912万吨的历史天量,比9月的高峰期还要高出15.8%。

从2010年12月开始,国内外煤价价差快速缩小,进入2011年1月之后,国内外煤价快速形成倒挂之势,进口煤的价格优势逐步消失。而到了2011年下半年国外煤价出现下跌,价差缩小使进口煤的价格优势重新显现,我国煤炭进口量继续震荡回升,2011年7月到10月,我国月度煤炭进口量同比增幅均在25%以上,其中11月份同比增幅高达60.3%。

与此同时,国内煤炭产量加快向“三西”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集中,中东部部分地区煤炭结构性供应偏紧持续存在。受制于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铁路运输瓶颈,华东及东南沿海地区部分用煤企业只能将供给转移至国际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煤炭进口维持高位的同时,进口渠道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以价格敏感的焦煤为例,由于焦煤的价格和区位优势,蒙古国已经取代澳大利亚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焦煤进口国。

3.2煤炭出口方面数据分析:

出口贸易方面,中国煤炭出口量延续同比降幅呈现扩大的趋势,2011年全年全国累计出口煤炭1466万吨。从国家海关总署了解到,去年12月份中国煤炭出口量为80万吨,较11月份94万吨的出口量减少14万吨、下跌14.9%,较去年同期延续低位运行,跌幅高达44.83%(2010年12月中国出口煤炭145万吨)。2011年全年,中国出口煤炭共计1466万吨,同比减少437万吨、下滑22.97%,延续了同比降幅扩大的趋势。当前,我国煤炭出口地主要为东亚地区国家如日本、韩国,地理位置上的靠近使得我国在运费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其他地区我国的煤炭出口已经不再具有优势。

2011年全年,中国煤炭出口金额为271684.5万美元,较2010年出口金额225275.8万美元同比增加了20.6%;全年出口均价185.32美元/吨较去年均价142.77美元/吨同比上涨29.8%。来自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还显示,去年12月份中国出口焦炭及半焦炭10万吨,环比上涨了11.12%;去年全年,我国出口焦炭及半焦炭330万吨,较去年335万吨减少了5万吨,同比下降了1.4%。完成出口金额1487346美元,较去年出口金额1388601美元同比小幅增长7.1%。

总之,根据以上对近期(2010-2011年12月)煤炭进出口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煤炭价格上涨势头明显,目前国际煤炭价格与国内煤炭价格相比,竞争优势已经不大。

4. 近期我国煤炭贸易形势分析

近期煤炭进口的形势分析:

2012上半年进口总量稳中有升, 2012年我国煤炭进口总量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进口量不会出现大幅上升,主要由于在亚太需求拉动下,国际动力煤价格仍具有较强的支撑,而中国进口增加将推高国际煤价并反过来制约进口。

首先,国家鼓励煤炭进口。综合近几年来的煤炭进口数据,不难发现,煤炭进口量增加得越来越快,内需固然是主因,但上的支持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2011年12月15日,财政部下发通知,自2012年1月1日起,我国进出口关税将进行部分调整。730多种商品将实现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4%,比最惠国税率低50%以上,其中能源性产品,包括煤炭、焦炭等。这也意味着扩大煤炭进口的方向不会变。

以下是2011年1月以来我国煤炭(包含褐煤)的进口额统计:

其次,由于运输瓶颈的存在,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难以满足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煤炭需求。在运力不足的情况下,东南沿海地区的煤炭缺口主要通过进口来弥补。

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未来我国煤炭产量增长仍然主要依靠西部地区,但煤炭的主要消费地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种供应地和消费地逆向分布的格局导致目前我国跨省调运量约占煤炭总消耗量30%以上,以内蒙、为代表的西部省区更是形成了“以运定产”的煤炭供应格局。

此外,受资源整合的影响,以河南、安徽为代表的产煤大省自身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本地能源消耗大幅增加,将逐步由煤炭净调出区转变为净调入区,这将更加加剧煤炭运输的难度。

据统计,2005年到2010年我国煤炭铁路运输的平均距离上升了47公里,2010年更是达到了2公里。随着未来蒙、甘、宁、新等煤炭产区开发速度加快,煤炭运输距离和运输成本将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尽管国家一直注重煤炭运输通道的建设,但是近几年铁路煤炭运量的增速一直低于煤炭产量的增速。2010 年全国铁路煤炭运量为15.6 亿吨,而煤炭产量32.4 

亿吨,铁路运力需要提升一倍才能解决煤炭运力紧张问题。2011年12月23日,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举行,铁道部盛光祖表示: 

2011年,全国铁路预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690亿元,2012年铁道部将扩大铁路建设债券规模,加大贷款力度。本报记者比对发现,4690亿投资与2011年年初制定的6000亿目标相差1310亿元,相比2010年,基本建设投资减少34%。盛光祖介绍,2012年铁道部计划4000亿元用于基本建设投资,而这一数字相比于2011年,减少15%。“7·23”动车事故后,铁道部的资金问题渐渐显露, 

2012年铁道部需偿还到期债券的本息金额达1097亿元,铁道部的日子到目前仍旧不好过。在经历了2008和2009年的建设大跃进后,中国铁路建设速度放缓已成定局。2012年煤炭需求的主要增量还是来自于中东部地区,运输瓶颈集中体现在“三西”地区煤炭的外调,而主要的南、中、北线运能提升空间不大。

近期煤炭进口的形势分析:

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背景下,国际煤炭价格大幅下挫,与国内煤价相比形成价格优势,进口煤炭大批涌入国内市场。出口煤及褐煤仅578万吨,同比去年下降了34.0%,焦炭和半焦炭58万吨,同比去年下降了76.2%。

而海运煤炭网数据显示,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76元/吨,环比上一报告周期下降了3.70%,同比去年下降了20%,据了解,这一数据创下该指数设立以来最低点,单周跌幅也创下年内最高值。

除了进口煤的抑价作用外,国内需求疲软也是导致近两个月煤炭价格出现较大降幅的重要原因之一。

5. 对下半年煤炭贸易趋势的预测

2012年我国煤炭贸易仍将呈现进口增幅大于出口,国内煤价持续下跌,下跌的趋势逐渐平稳。以上预测我通过对六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可知:

(1)出口配额

自2006年以来,煤炭出口配额从8000万吨/年持续下调,到2010年煤炭出口配额已经降至2550万吨/年,直到2011年才有所回升。根据2012年首批配额分析,继续上调配额空间有限。在配额、关税等和国内外市场情况作用下,出口将连年下降。

(2)进出口关税

在进口方面,继2005年1月1日炼焦煤进口暂定税率下调为零后,2007年6月1日,全部煤炭产品的进口暂定税率分批次都降至零。尽管2008年1月1日又重新对褐煤征收3%进口关税,但从2012年1月1日起,该3%的进口关税被取消,褐煤进口暂定税率重新恢复到零。

在出口方面,2006年11月起,炼焦煤、焦炭等开征出口关税,出口税率定为5%;2008年8月20日,焦炭的出口暂定税率由25%提高至40%,炼焦煤的出口暂定税率由5%提高至10%,其他烟煤等征收10%的出口暂定关税。

在煤炭进口关税调降、取消,煤炭出口关税征收、提高的同时,煤炭出口退税也经历了一个调整、取消的过程:2004年1月1日,煤炭出口退税率由13%(全额)调低到11%;2005年5月1日,煤炭出口退税率由11%下调为8%;2006年9月14日,煤炭出口退税被彻底取消。

从面看,进口继续宽松,出口依旧从紧。加之褐煤进口关税下调到零,进口煤的选择范围扩大,低价煤进口空间得到了扩展。

(3)市场煤限价

2011年11月30日,国家宣布从2012年1月1日起对秦皇岛5500大卡/千克市场动力煤实行800元/吨最高限价。重点电煤价格在2011年价格基础上不超过5%的幅度内上调价格。

  (4)市场自身低迷

2012年元月刚过,环渤海煤炭价格指数报收797元/吨,没有像一些人预期的那样在800元/吨限价水平上横盘,而是跌破国家限价,显示出市场疲弱。

以下图表是2004-至今的普煤平仓价:

(5)国际市场走弱

2011年年底,国际煤炭市场就出现了局部市场向下震荡的情况,因没有蔓延,反而被一些市场反应迅速的公司接盘,并转手卖到价格相对较高的市场。这个现象仅在业内知晓,并没有被媒体等捕捉并渲染进而形成连锁效应。进入2012年,国际煤炭市场从炼焦煤到动力煤,整体处于下降通道,到下半年仍然不会有扭转迹象。

(6)下游需求放缓

以钢铁业为代表的电力、煤炭需求大户,自2011年3季度开始,生产经营状况亦步步趋入冬季。当进口铁矿石、炼焦煤急速降价高达30%时,钢铁行业仍未获得利润增长,紧接着的钢铁产品降价,更让钢铁行业在多年高速发展中初次感受到一丝寒意。来自航运企业的信息,也明显显示出煤炭等大宗商品的低迷。电力行业已下调新一年度的增长速度,据公开资料,2012年电力需求增长将放缓至10%或更低。在水力发电出力正常情况下,相信下半年可能才会有回升可能。

6. 总结

回顾整个2012上半年,国际煤炭价格远低于国内煤炭价格。我国煤炭贸易仍将呈现进口将持续走高,出口将逐渐减弱,并伴随着国内煤价持续下跌。

虽然从2012年6月中旬开始,国际煤炭价格开始持续反弹,目前重新逼近90美元/吨的关口,但仍低于国内煤价。不过进口煤的冲击显然只是外因。当前煤炭价格下行、库存增加,主要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需求增长趋缓,国内经济形势趋缓,用电量骤减、水电丰富引发的发电企业用煤需求量大幅下滑,是煤炭库存大增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助长了煤价的急速下跌。

但我国的煤炭才刚刚进入买方市场,未来的几个月,我国煤炭价格可能还将继续走低,但是降幅将会趋缓,最终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将趋于合理。从股市上预测看:虽然短期内需要继续规避煤价下跌风险,但预计下半年在货币不断放松、流动性持续改善预期下行业估值有望提升,建议继续关注成长与外延俱佳的煤炭板块股票。

7. 参考文献

1)《国际贸易实务》--作者:李昭华,李军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出版;

2)《我国煤炭企业的现状及发展战略》--《山西建筑》2005年02期;

3)《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分析》--《商场现代化》2010年04期 作者:陈彦;

4)《我国将持续煤炭净进口国》--2012年01月14日《人民网》 ;

5)《煤炭出口大幅下降 煤炭股普遍走软》--2012年07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安卓;

6)《煤飞色舞启动两连阳 煤炭股最坏时刻或已过去》--2012年07月13日《信息时报》 作者:徐岚。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