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2025-09-23 10:39:15 责编:小OO
文档

课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时3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1、能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

2、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

3、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重点难 点

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手 段

教练结合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复习:1、常见的诗歌体裁:从体裁上讲,古代诗歌主要包括诗、词、曲,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是唐代以前的不太注重格律的诗,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都属于古体诗的范围,近体诗则是南北朝以后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歌,包括律诗和绝句,诗歌从字数上又有七言、五言、四言、六言、杂言之分;特别要注意的是唐代以后诗歌也有模仿乐府的拟乐府,一般把它归为古体诗,词主要是宋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曲主要是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曲。

2、诗歌的题材:我国诗歌可分为:咏史怀古诗、思乡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谈禅说理诗等多种类型。但同时,它们又存在着交叉性,也就是说,鉴赏此类诗歌的方法也可用来鉴赏其它类诗歌。

复习旧知

二、明确相关知识【诗歌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有】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语;

4、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复习旧知,巩固已学。
三、一模典型试题评讲1、长宁区:(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沙①,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②,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沙:长满蒺藜的沙地。③荒甃(zhòu):荒凉的断井颓垣。

16.简要赏析本曲对比手法的妙用。(4分)

分析:这首元曲将昔日的“笙歌”、“罗绮香”、 “铺锦池” 、“流杯亭”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作了鲜明的对比(2分),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景象(1分),有力地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1分)。

2、闵行区:(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7分)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①

黄庭坚

满川②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③。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②川:此指洞庭湖。③绾结:将头发向上束起。湘蛾:湘水女神,相传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鬟:发髻。

14.本诗作者黄庭坚,是宋代文学家,号              。(1分)

15.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写诗人登楼凭栏远眺洞庭湖,“独”字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B.诗歌首句点题,其中的“风雨”扣“雨中”,“凭栏”扣“望”字。

C.本诗化用了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

D.本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壮阔雄浑,抒发了诗人搏击风雨的豪情。

16.这首诗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精彩的比喻,请结合具体诗句对其比喻手法的妙用进行赏析。(4分)

分析:

【考察知识点与能力点】分析比喻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首先找出诗句中的比喻句,抓住诗句中的本体与喻体,分析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标准答案】选择一处或两处分析都可以。

如“绾结湘娥十二鬟”一句,把君山的一座座山峰比喻成湘娥头上绾起的一个个发髻,生动形象得写出君山峦起伏绵延的特点,显得秀丽而又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君山的欣赏之情。 “银山堆里看青山”一句,诗人把湖水涌起的雪白浪花比喻为银山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雨掀起波浪的壮阔场景,(或者表现了雨中波浪的颜色和起伏的形态,或者雨中落在湖面上水花飞溅的场景),表现了诗人想要到风雨里欣赏洞庭湖美景的豪情。

【错误分析】学生大都能找到比喻句,扣分主要原因在不能准确指出本体与喻体,比如有学生分析十二鬟是湖水,有学生分析银山堆是雨下在上的景或者就是君山,有的学生本体与喻体表述颠倒。有些学生答题比较规范,有些学生只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就不再具体分析。部分同学全是套话,没有具体的分析。

三、总结答题技巧诗歌鉴赏题的一般答题步骤:

第一步:采用的表现手法:常见手法(技巧)见【表现手法有】附四大类13小类。

第二步: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第三步: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四、当堂操练:奉贤区第四题。
作业布置1、卢湾区第四题;

2、徐汇区第四题;

3、闸北区第四题。

作业反馈
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