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2025-09-23 10:39:03 责编:小OO
文档
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防范措施

1 、人员因素护士护龄短(近5年毕业的占),工作经验不足,安全意识不强,同时对已发生的护患纠纷不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化解,这些都影响护理安全。

2 、业务水平不高,技术操作不熟练。由于低年资护士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经验不足和各方面的协调能力不够的原因,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对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单独上班时不能完成较复杂的操作;对病人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病人。都对护理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当前,患者对护理服务期望值提高,同时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广泛使用,对护理人员也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增加了护理风险,对护理安全也产生了威胁。

3、护理文书也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如“三测单”中“生命体征”记录不符;医嘱未及时签名;护理记录不够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抢救病人以及为重病人做了大量治疗及护理却未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和医疗病程记录不符等等。如果发生纠纷,护理文书将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保护自己,护理人员将十分被动。

4、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人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度不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预见可能发生医疗差错的能力,说话不够严谨,操作不够规范,而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这些对护理人员都是严峻的考验。

5、护患沟通不够:轻视人性化服务,不主动和病人及家属进行交流;护患交流的信息量过少,缺乏病人迫切想了解的信息如有关病情、用药、治疗、预后、护理安排以及主管医生的姓名等;解释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在用药咨询,住院帐目查询时,如果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将很容易导致患者误解、不满,甚至护患纠纷。

6、责任心不强、职业操守淡漠。主要表现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如不按规定程序洗手;加药不戴口罩;加药不彻底,安瓿中残留药液;单独值班时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等。不能严格遵守医院各项核心制度制度:如不进行晨间查房、不进行床头交;不按等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危重病人病情变化或恶化未能及时发现;上班时思想不集中,在办公室聊天、打电话、吃东西等,导致治疗不及时、影响护理效果。

7、病人自身因素:对疾病认识不够、不遵守就医原则、有自杀倾向行为等。

8、医院因素:比如后勤保障做得不够、各科室之间工作不协调等。

征对以上护理安全隐患,我院将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安全意识,增强法律意识护理人员应该学习各种法律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执业管理办法》,要依法行护、依法治护、依法维护,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护理人员。

2、加强业务学习及“三基”训练,护理部定期组织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作为评先评优的参考;鼓励护士参加各种自考及函授学习;每年向医院申请一到两名护士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培训。

3 、加强沟通,消除纠纷隐患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多与医生沟通,发现疑点、难点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保证医嘱的正确实施。同时护患之间加强交流,缩小彼此间的距离,增加信任感。在进行治疗护理时,对患者的提问耐心解答,同时认真做好入院宣教、用药指导、检查前指导、饮食指导、康复指导、出院指导等。

4、增强质控力度特别是科室质控,每周一次,科护士长及科室质控员应针对本科室消毒隔离、文件书写、健康教育、等级护理、抢救车药品及仪器、护士仪表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存在问题、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予以纠正。定期呈报护理部,护理部再针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避免再次发生。

5、加强护理文书书写严格按照《江西省医疗文书书写标准》执行,特别是护理记录,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保证护理文书的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

6、严格执行各种护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例如三查八对制度、交制度、等级护理制度、晨间查房制度等。

7、加强医院后勤保障和各科室之间的协作。

总之,只要大家加强责任心,提高自我保护和安全护理意识,不断充实,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学法、懂法、守法,就能达到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的发生。

附病例10个,以供借鉴:

病例1:一位护士,把止血带扎在一个女孩右手腕上准备静点,突然有人叫她,她急匆匆跑出去,再也没回来。女孩的妈妈顺便放下了女孩的袖子。过了一会儿,另外一位护士发现女孩的静点没扎上,负责任的为女孩扎上了静点。输液结束,女孩和妈妈回家了,女孩出去玩,一个小孩跑来找女孩的妈妈,说:为什么女孩的手是黑紫的呀?妈妈急忙一看:止血带还在女孩的手腕上扎着呢。从此,女孩失去了右手。

病例2 :一位护士,拎着止血带,拿着“吊瓶”,夹着棉签,来到病室给病人打“吊瓶”。排气,选血管,扎止血带,消毒,穿刺,好!一针见血。松开止血带,粘胶布。不好!针柄和针梗断开。护士下意识的用手捏针头,没捏住,又一边急忙扎止血带,一边用变调的声音让旁边的病人和家属找医生和推治疗车。医生来了,帮忙松开了止血带,治疗车来了,针头已经不见了踪影。又一场官司产生了。

病例3 :一位中年晚期胃癌行“开关术”,回到病房已经中午。手术医生吃饭去了,病人家属也吃饭去了。值班护士在护理站坐着,实习护士主动去给病人量血压,回来和护士老师说:病人血压有点低。值班护士“唔”了一声,没动地方。当时值班医生也在护理站坐着,值班护士没有向医生反映病情。没有人再去看病人。不久,病人死了。判定护士有责任,结果护士做了经济赔偿。

病例4 :有一位年轻帅气的男性糖尿病病人,饥饿难忍,很难控制饮食,也就很难控制病情,本人很痛苦。一天他和一位医生交流:医生,求你治好我的病吧。医生说:糖尿病在世界上都治不了,我有啥法。病人说:那我就得饿着吗,医生说,那可不,吃多了就不行!!!那时是80年代中期,还没有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的说法。结果,病人自杀了。

病例5 :在同一个病房住着两位年轻的女病人。其中一位女病人的床位靠近窗户,阳光照射进来,床上很热,她和另一位女病人开玩笑:咱俩换床吧。好吧。两个人换了过来。两位女性病人同时需要输血,分别是O型血和B型血。护士推着治疗车来了,车上放着两袋血,一袋是O型血,一袋是B型血。护士按印象中的病人应该住的床位,麻利的为两位病人输上了血。不一会儿,一位女病人喊到:我腰疼的厉害!!!结果大家知道了吧?输错血了,其中一位病人发生了溶血反应。

病例6 :有一位无名高热病人,极度衰竭,“恶液质”状态。一日,病人烦躁,进修医生医嘱:冬眠灵一支肌肉注射。一位老一点的护士值班。护士说:医生,请你写上剂量。医生急眼了:让你打一支就打一支,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护士拿了一支50mg的冬眠灵给病人肌肉注射。结果病人血压下降,再也没升上来。

病例7 :有个护士上夜班,很忙,给病人的脚上打上甘露醇,也没巡视,到拔针时,病人的注射部位都肿了,甘露醇都输在血管外,也没处理,到第二天,病人的脚又红又肿又痒,上白班的护士给他马上用50%的硫酸镁持续湿敷,一直敷了3天,才消肿,没导致坏死。

病例8 :有一位年过花甲的男性病人,到一个职工医院看病,医生医嘱:青霉素试敏。护士严格按操作规程配置了试敏液并做了试敏。结果“阴性”。按医嘱为病人静点青霉素。扎上针不一会儿,病人感觉心慌、心难受,呼吸费劲,护士赶紧叫来了医生,医生诊断心脏问题,急检心电,测量血压,并立即给予药物治疗。结果无效死亡。家属不能接受这一事实,申请医疗鉴定,专家讨论认定病人死于“青霉素过敏”。并认为,护士操作无误,但医生、护士对病人的病情估计不足,诊断有误是病人死亡的原因。假如当时就确定是青霉素过敏并按青霉素过敏实施抢救,病人有可能免于死亡。

病例9 :在一个卫生院,在一个晚上,只有一个腹痛病人在急诊室。不忙。医生和另外三个人在玩扑克。护士来到医生等玩扑克的人旁边说:病人肚子疼的厉害,怎么办?值班医生边出牌边说:打一针度冷丁吧。护士按医生说的给病人打了一支度冷丁。病人肚子不疼了。过了一会儿也不知声了。再过了一会儿,死了。家属着急了,揪住护士:就是你打了一针就死了。上级查原因,问护士打了什么针,护士说:度冷丁,是医生让打的。上级问医生:是你让打的吗?开始医生回答:是呀,怎么的!!!另外三个人也证实是医生让打的度冷丁。不久,医生矢口否认是他让打的度冷丁,说是护士自己做主打的,并以没有下医嘱为依据。护士不能举出证据证明是医生让打的针,因为没有处方和医嘱。判定:护士有错并承担责任。

病例10:医生下了一个临时医嘱,当护士在执行时间上签好字并盖好章,作好准备要按医嘱要求为病人做处置时,医生又说:不用去处置了。护士听从了医生的话,没有处置。但是,护士没有提醒医生在临时医嘱上写“DC”,结果恰恰就是在这个医嘱上出了纠纷,医生说护士盖章了,一定是做了处置,护士说医生不让处置了,所以没作处置。

结果--按护士做了处置处理--因为护士盖章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