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游记写作训练
2025-09-23 10:38:12 责编:小OO
文档
第一单元  山水情韵

表达“写一篇游记”

【训练要求】

作文的要求:“要写清楚游览地点的风光景物特点,引起人们游览的兴趣。”

1.要注意交代清楚游踪

游览一个风景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其路线也可能忽东忽西,来回交叉,重叠反复;但在记叙时,一定要有一个清楚明晰的顺序,让读者明了你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这样,一方面利于读者了解所写景物的地理位置及特征,另一方面会给读者留下一个比较完整的整体印象。

2.要突出景物的鲜明特征

不同的风景区,其风景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秀等。在描写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鲜明特征,写出区别、写出神韵,使人能产生神往之情。

3.可根据需要适当交代有关景点的知识

游记还应适当对所游之地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简要介绍,使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发人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神往。

4.写出“观感”,融情于景

游记作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的描绘,让人了解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姿,进而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神往和赞叹之情。所以写作时,要突出作者对景观的独特感受,融情于景,使外在的自然风光与作者内心的特殊感受水融,从而更强烈地打动读者。

【导写提示】

本单元所选取五篇山水游记都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浏览山水名胜,并用优美的文辞记录所见所感,是中国古代文人生活中常有的风雅韵事。因而山水游记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本单元所选的几篇山水游记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梁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北海的早晨》中,作者紧紧抓住“早晨”这一特定的时间段内北海的特点来描写,按照时间顺序,细腻地描绘出时间流程中北海景物的变化,歌颂了美丽大自然和充满朝气的社会生活,从而使和平、充满生机的北海的早晨,在每个读者的心中留下了融融的暖意。

《小石潭记》中,柳宗元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僻地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白洋潮》这篇小品记叙了作者在白洋村海塘观潮的全过程,以时空为序,由远及近,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白洋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又一个奇观,写出了白洋潮的盛大气势和雄壮之美。

    《天目》不同于一般游记,它打破了一般游记以游踪为线索,记叙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的模式,用大量的笔墨重点介绍了天目独特的“七绝”,并将它与其他山进行比较,给读者留下了天目山无景不奇,无物不美的深刻印象。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的感慨。这样的抒写,进一步烘托出了天目山的魅力以及对它的热爱赞美。

     从写作上讲,这几篇散文也很有特点,能给我们多方面的启发。

《壶口瀑布》借助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在写景时加以联想

《北海的早晨》多角度描写

《小石潭记》移步换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白洋潮》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天目》写景与议论相间

【例文引路】

读例文,思考问题。

1.你能理出下面这篇游记的游踪吗?

2.你觉得这篇游记可供自己借鉴的地方有哪些?

保国寺记游

今天是2004年大年初九,天气难得的好,使人真正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于是,我和爸爸妈妈决定一起就近出行,前往家乡附近的保国寺。

保国寺位于宁波北部灵山山腰之上,始建于东汉,现存大殿距今已整整991年。这在南国算是现存最为古远的一处佛家胜地了。据记载,保国寺原名“灵山寺”,原本是为了纪念当时的一对功勋卓著、隐居灵山后又广施义德的骠骑将军。后改作此名,更能体现这一纪念意义了。所在的灵山,葳蕤秀美,现在已经是周围市民休闲游玩的绝好去处了。

去往保国寺的车程其实只有20分钟左右,但因为我们出发得较晚,所以下车时已是下午1点多了。加之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因而游人不多,我们正好细细领略山寺的幽静和神秘了。

进了山门,一路拾级而上,人仿佛陷入了绿阴之中。这对我们曾经久居北国的人来说,实在是难得的新奇。北方的春节,山已是萧条得很了,草啊树啊全都是枯黄一片,少了生气。但此刻身处此地,使人恍如已是春意浓郁了。加上路上不时可以看见开得黄灿灿的几株迎春花、含苞欲放的腊梅,真是有了几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境。

保国寺的自然风光十分秀美,所有景点都缺少气势,但却秀气得可爱。比如山下的“灵龙泉”吧,其实只是一股涓涓细流,但设计者在泉边加上一只“龙头”,让泉水从龙嘴之中“吐”出,就颇有一番趣味了。再如山腰的“毛竹园”,其实只是在满山杂木间点缀了一片南国常见的毛竹而已,但与周围的树木那么相互映衬一下,就可见它的独特风味了。一路上移步换景,每处似乎都有让人忍不住拿出相机取景留念的所在,虽小巧但又不失雅趣,实在是不可多得。

但保国寺毕竟是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文化旨趣、人文内涵当然是我们浏览的重点。像保国寺大殿后的“一碧涵空”池,真的是尽收周围山色风光;水波荡漾处,似乎照得见古代香客的身影了。还有寺里的钟鼓,现在已经成为了游人花钱娱乐的工具,但声声钟鼓悠扬,又怎么不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呢?再有就是“中华历史遗迹展”,荟萃了长城、兵马俑、黄山、庐山等中华悠久历史上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虽说人工雕琢的痕迹太浓,但却着实是游人们了解中华灿烂文化的一处小小园地呢。

离开保国寺时,已是下午4点多了。尽管我们在保国寺逗留的时间不长,但收获和感受却是不少啊!

悟写法:

本文按照游览的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述了小作者游览保国寺的经过,着重表达了游览过程的感受。其中第四段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保国寺所在的南国春天的特色。全文语言流畅,描写游览感受细致,给人以“心”临其境的享受。这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个写作特点。

参考提纲:

第一部分(第1~3段):介绍游览的时间和游览地的概况。

第二部分(第4~6段):写游览经过和感受。

第一层:写山门所见及所感。(第4段)

第二层:写保国寺内的自然风光,突出“秀气”的特点。(第5段)

第三层:写保国寺的文物价值和游赏价值。(第6段)

第三部分(第7段):总括全文,自然收尾。

读例文,思考问题。

神农架游记

为了拓展我的知识面,爸爸答应我暑假去神农架一趟。8月中旬的一天,我们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踏上了神农架之旅。

我们先乘火车到宜昌,再在宜昌乘大约五六个小时的车,便来到神农架的入口——鸭子口。这里的海拔已经是一千八百多米了,与宜昌市区的炎热相反,我感觉到了一丝丝的寒意,汽车玻璃也冰凉冰凉的。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又行驶了四十多分钟,到了神农架的最高峰——神农顶。从山上往山脚下望去,植被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山脚是阔叶林,山腰是针叶林,再往高处,草树交错。越往上,树就越来越少,到海拔两千六百多米的地方,就基本上没树了,只剩下了各种各样的草和大熊猫爱吃的箭竹,可惜箭竹都枯死了。到山顶便只有草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山草甸。

神农架最有名的一个景点就是风景垭。这里云雾缭绕,再加上青翠的山峦,似乎仙境一般。听说如果到了秋天,天气好而且没有云雾的话,景色会更加美丽。从这里可以俯视到山腰上红、黄、绿的树叶,他们相互交错,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还能远眺各种奇峰怪石,它们在丛林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幽静、苍莽。

离开风景垭,沿着盘山公路继续往前走,便来到了板壁岩。在这里,我看到了蔷薇、冷杉、黄杨木、红桦等过去我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植物,其中有不少还是珍稀植物。有长了一千年还只有一个成人高的小叶黄杨,过去用来做直升飞机螺旋桨的红桦,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珙桐……跟随着导游走了一会儿,我们看到一个洞穴。据说这里可能曾有野人出没过。洞穴旁古木参天,树上附着厚厚的一层苔藓。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新鲜呀!

游完板壁岩后,接着我们又游了金猴溪、野人梦苑、了望塔等景点。

这次去神农架,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丰富了我的知识,增长了我的见闻。

悟写法:

本文与《保国寺记游》一样采用了时间顺序记述游览经过。全文叙述清晰,写景生动,抒写感受也较为真切。

参考提纲:

第一部分(第1~2段):写游览的时间、起因和路上所见。

第二部分(第3~6段):写游览见闻。

第一层:写山顶所见。(第3段)

第二层:写风景垭见闻和感受。(第4段)

第三层:写板壁岩和野人洞。(第5段)

第四层:略写游览金猴溪、野人梦苑、了望塔等景点。(第6段)

第三部分(第7段):总写感受,结束全文。

夫子庙的夏夜

上海有一座城隍庙,它坐落在著名的豫园,我去过好多次。南京有一座夫子庙,却是第一次去。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南京。爸爸说:“夫子庙晚上去才好看!”于是,我们选了一个傍晚,来到了历史悠久的夫子庙。从“状元楼”入口,我们走在了夫子庙的一条古香古色的商业街上,窄窄的马路两旁是一家紧挨一家、各具特色的商店。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每家商店的屋檐下,亮起了一盏盏大红的灯笼,金黄色的霓虹灯勾画出每座仿古建筑的轮廓,给夫子庙增添了节日气氛。爸爸说:“夫子庙天天都在过节,欢迎着中外游客。”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秦淮河。河的南岸有一块巨大的照壁,照壁上“秦淮人家”四个大字倒映在静静的水面上,更增添了夫子庙的独特风情。河上有一艘艘脚踏的、电动的游船,还有一只只用半透明塑料制成的兔子灯,浮在水面上,用来点缀秦淮河;河对岸,是一幢幢明代建筑风格的民宅。

我们租了一艘游船,在秦淮河上荡漾了半小时。不知不觉,肚子饿了,我们来到了幽雅的“香君酒店”。酒店很具特色:窗是细木格子,桌椅是红木的,服务员小姐都穿着漂亮的“古装”。一家三口人只需花上100元,就能品尝十几道小吃。我们一坐下,服务员小姐就端来了“雨花茶”,递给我一本厚厚的菜谱。

“这么多菜!我们肯定吃不了。”爸爸惊叹道。

“少点些菜吧!”妈妈提议,“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小姐一一介绍起来:“盐水鸭是南京特产,菊花脑在上海很难吃到,来一盘吧……”这样,我们足足点了15种小吃!

一会儿,节目表演开始,首先是民族舞蹈《江南美》,只见三位小姐手拿一块红色手帕,欢快的音乐一响起,她们翩翩起舞,宛如三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当舞蹈结束时,喝彩声和掌声响成一片!

哦,夫子庙的夏夜,真叫我难忘。

简析:

小作者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给我们勾勒出一幅夫子庙那古色古香的夏夜图。写游记作文最简便的结构方式,就是沿着自己的旅游顺序,在脑子里再“旅游”一遍,然后用笔记录下来;其间要做的一件重要工作,就是对素材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显然,逛了一趟夫子庙,可写的内容还有很多,而小作者仅选取了夫子庙商业街、秦淮河、香君酒店——这三处有代表性的景点,让我们领略到“六朝古都”的民俗风情。

初春游北海

3月28日的下午,我来到了北海公园。

一进公园大门,首先跳入眼帘的就是被碧绿的湖水环绕着的琼岛,岛上耸立着一座高大而秀美的白塔。

我怀着喜悦的心情,随着三五成群的游人快步朝白塔走去。穿过正觉殿,绕过普安殿,一棵棵树木被我甩在身后,一节节阶梯被我踏在脚下。很快就到达了琼岛的顶峰——白塔。

站在修饰一新的白塔下,沐浴着初春温暖的阳光,迎着湿润宜人的春风,顿觉心旷神怡。放眼四望,只见公园内棵棵柳树都吐出了嫩芽,条条柳枝随着和暖的春风翩翩起舞;苍松翠柏被忽紧忽慢的春风吹动,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窃窃私语,粉色、白色的野桃花开满枝头,娇黄的迎春花开得正旺,洁白的玉兰含苞欲放;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一树树鲜花为初春的北海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极目远眺,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一座座高大崭新的楼房,一条条玉带般的公路都历历在目。

看着眼前这一切,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北海原是辽、金、元、明、清历代封建皇帝的御花园。在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民只有修建的辛酸劳苦,而没有游玩的半点自由。那时,人们从北海公园经过时,只能看见北海白塔呆呆地直立着,只能听见北海湖水低低地哭泣着。今天,北海成为人民的公园,我们的心情就像那随风波动的北海湖水一样……

下山后,我沿着湖边慢漫地走着,继续欣赏初春北海美丽迷人的景色。春风吹过湖面,送来湿润、清新的空气;湖边一处处景致来到我的面前。我大口大口地吸着新鲜的空气,贪婪地看着动人的景色:岸边的小草刚刚拱出了地皮,暗柳垂下的枝条不时地轻拂着我的面颊。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银波粼粼,几只小船在湖面随风荡漾,五龙亭、万佛楼、漪澜堂、永安寺、琳光殿等古代建筑掩映在山林水波之间,风景幽美,各具特色。

顺着小径,我来到了脍炙人口的九龙壁,九龙壁的两面分别是九条雕龙组成的瑰丽图案。图案美观大方,色彩十分和谐,就连图案旁边的花纹,也都雕刻得古朴美观。九条雕龙色彩各异、姿态不同,看上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九龙壁细致精巧的雕刻,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才能。

当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恋恋不舍的告别了初春的北海公园。初春的北海公园实在是太美了,但是,更美的却是给北海公园带来春天美景的人。

简析:

本文是一篇以写景记游为主的记叙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以及游览的行踪安排材料。先写一进公园大门,就望见了一座高大秀美的白塔,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很快就到达了白塔下。放眼四望,作者描写了远近的景物,以及由此产生的丰富的联想。接着描写下山后,沿着湖边欣赏初春北海美丽迷人的景色,还描写了九龙壁。最后写了太阳落山,告别北海公园。全文详略得当,抒情、叙述、描写有机地结合,特别是作者善于运用描写,不仅词汇丰富,而且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