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析电影字幕的翻译特色
2025-09-23 10:38:18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国王的演讲》字幕翻译

雷娜娜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外语系)

摘 要:工业发明了电影,工业也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中国随着现代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得到高度繁荣发展,在发展的同时肯定会和外国文化发生交流,电影是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我们不能单纯的欣赏本国的电影艺术,也需要欣赏全世界的电影艺术。中西方语言存在不同,为了更好的欣赏学习外国文化,就出现了影视翻译。本文就《国王的演讲》影视字幕翻译的语言特色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影视字幕翻译  大众化  中国特色

一、引言

近些年,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世界各国的电影事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为了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为了更全面的了解中西方世界,为了世界共同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相互引进优秀的电影以满足人们的艺术生活需要。电影成为人们了解世界文化的讲解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因此,电影字幕的翻译是无休止的话题,电影字幕也从低级向更高级发展,越来越符合接受者的需要。

二、影视字幕翻译的简要概括

影视字幕翻译不相同于口译,也不相同于笔译,具有复杂性。蒙娜·贝克曾经对影视作品这种符号合体作还原分析,把其分解为四个信道[1]P6:1.言语听觉信道,包括对话,背景语言,歌词等;2.非言语听觉信道,包括音乐,自然声响,音响;3.言语视觉信道,包括添加的字幕标题以及画面上出现的书面符号;4. 非言语视觉信道,即影片的画面构成及其播放流。从形式上看,影视字幕是附录在电影中的文字,它可以不是原声中的语言文字。也可以不是电影人物的对话文字,可以是一种独白,对电影产生解释补充的作用。电影字幕必须和电影声音同步,否则就会带来混乱和困惑。电影字幕还具有短暂性,只会在画面停留片刻。电影字幕翻译是由口头语转向书面语,这一转向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接受者的文化水平、接受国的文化差异等。影视字幕的翻译同时影响了观看者对影视作品的接受理解,也影响到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影响世界文化的进步。

三、字幕翻译的语言特色

(一)大众化

电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小部分或者特定人群的需要。在引进外国电影的时候,影视字幕的翻译要求具有大众化。《国王的演讲》是一部英国的优秀影视作品,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在听到原声电影的时候也能更好的欣赏电影,这就要求在引进的时候必须对英文进行字幕翻译,在《国王的演讲》中,许多字幕都体现了大众化。例如:“What an earth do you mean?”翻译成了“什么乱七八糟的”,“ I had a special visitor this afternoon.”翻译成了“你得一直坐这里傻呆着,听大人唠叨完 ”。《国王的演讲》作为一部励志的电影,在大部分人听不懂英语的时候,字幕翻译更应该通熟易懂、具有大众化,让人们更好的理解这部作品,对人生的发展起到励志作用。《国王的演讲》字幕翻译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程度,人们在接受时没有障碍的,在字幕翻译时没有一味追求语言的文学艺术。通俗并不代表庸俗、粗糙,也不意味着乏味,通俗的字幕翻译语言也因为多样性而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例如:“Ahh, traveling alone”翻译成了“啊,就你一个人”,“You give a very noble account of your”翻译成了“你这样太拔高自己了” 等等,体现了《国王的演讲》字幕翻译的通俗且多样性。

(二)中国特色

中国人说话和写文章乐意用典、成语,使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为此在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时也经常使用一些典故和成语,这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王的演讲》在引进中国的时候,进行了字幕翻译,字幕翻译中出现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更符合中国人的说话艺术和思维方式。字幕翻译具有中国特色,包含了翻译成中国成语、谚语和一些歇后语,拉近了影视作品与中国人的距离。例如:“unorthodox and controversial”翻译成了“旁门左道,很有争议”,“I have receive”翻译成了“我奉”,“Accession Council”翻译成了“登基会议”等等。“登基”一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指古代皇帝为了上位举行的盛大典礼。在《国王的演讲中》字幕翻译出现了“登基会议”就会让人想到中国古代皇帝上位,能够让作品更接近中国人。“旁门左道”是指非正统的学术流派或宗教派别,泛指不正当的方法、门径。“旁门左道”在西方世界肯定是不存在的,因为“旁门左道”是中国特有的,这个词还有出处呢。在孔庙的建筑中,棂星门在古时进出有严格的规定,只有最高贵的以及王室才能从中门出入,一般的由西门出入,而其他的民众,人员就只能从东门出入。由此来说“旁门左道”。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词汇,运用了“本地化”的翻译,既能让中国人更好的接受西方影视艺术作品,也能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国特色还包括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幽默。中国式幽默是符合中国人审美需求的,西方的幽默不一定适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在进行影视作品的中文翻译时,一定要考虑中国的地域和社会环境,否则引进西方优秀的作品也不能引起反响。在《国王的演讲》中文字幕翻译时还具有中国式幽默。例如:“Who'll pick up the pieces?”翻译成了“谁来收拾烂摊子”,“David was always very helpful in arranging introduction”翻译成了“大卫牵线搭桥很在行 ”,“Father encouraged it”翻译成了“父亲也推波助澜”,“You're nobody ” 翻译成了“你是无名小卒”等等。“Who'll pick up the pieces?”正常可以翻译成“谁来收拾残局”,这样翻译我们也能看明白,可是这样就缺少了中国式的幽默,没有翻译成“谁来收拾烂摊子”效果显著。如果“David was always very helpful in arranging introduction”翻译成了“大卫帮助别人很在行”也能理解,可是就没有翻译成“大卫牵线搭桥很在行”地道。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用了中国式幽默符合了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人的审美需求。

四、中西差异对字幕翻译的影响

在语言的各种要素中,词汇要素是最基本的要素。各种语言在其独特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中,必然会产生有别于其他文化的内涵意义,所以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所包含的内涵意义上[2]。电影属于一种艺术文化,字幕属于语言,字幕和电影作品存在着关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影视字幕就是电影文化的载体,语言在人的一切生活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引进《国王的演讲》时,必须转化为中文字幕,在转化的时候要注意中西文化差异对字幕翻译的影响。中国在引进《国王的演讲》时,字幕翻译不能做到完全的对应,当我们看到一些英文单词就会产生歧义。例如:“Bertie has more…guts than the rest of his brothers.”翻译成了“伯蒂比…他所有兄弟加起来…还要勇敢”。其中“guts”有很多的意思,“(1)内脏,肠子;(2)勇气,决心;(3)(尤指机器的)内部结构。”[3]在此处“guts”取自释义(2)整句话翻译“伯蒂比他所有的兄弟加起来……都要勇敢”。这些生僻意思,我们很难去准确翻译。汉语的情境叙述喜欢委婉、循序渐进的表达,不会直接表达意思,而西方国家更喜欢直截了当的表达主题。例如:“Because I have a voice! ”翻译成了“就因为我说的话举足轻重”。其中“voice”释义有声音;嗓音;发言权;愿望。所以西方人就直接说“Because I have a voice”,也就是“因为我有发言权”,但是在引进中国的时候就说成了“就因为我说的话举足轻重”。“说话举足轻重”也就是说明“我有发言权”。

在《国王的演讲》中,有这样一句话“Full of hot air”翻译成了“肺里充满热空气”,这句话增加了无形的“主语”。汉语中特注重主体性思维,多用人称。而英语中经常省略主语,不用人称叙述,喜欢让事物以客观自然的方式呈现。例如“Full of hot air”这句话,英文当中没有说明“什么充满热空气”,而在进行中文字幕翻译时增加了“肺”,这就是增加了主体性,不会让人感觉到困惑和突兀。例如“I will perform and keep. So help me God.”翻译为“我会为之鞠躬尽瘁,请上帝保佑我”,这句话的英文意思没有“为之”的意思,就是没有主体对可客体的意思,但是为了更符合中文的思维方式,翻译成了“我会为之鞠躬尽瘁”,但是结合语境和中文表达的习惯,就这样翻译了,更有利于中国观众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汉民族的思维是整体性的,不能缺少主体性。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中英字幕翻译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随着现代影视业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电影纷至沓来,尤其是欧美国家的电影引进速度不断提高,做好中英字幕的翻译工作尤为重要。这些准确的翻译,让那些不懂外语的人民群众也可以观看外国优秀影视作品,又没有丝毫障碍,而且能从外国优秀电影中学到一些知识和了解外国文化。可是在优秀电影字幕翻译的同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不但让人无法正确理解电影的原意,有时候还会误导人们,影响他们对外语的学习。例如:“ Doctor? Doctor? Don't you help you brother with the washing up”翻译成了“小医生?你不该帮你兄弟刷碗去?”。“doctor”有好几个意思,最常见的是“医生”。但是在《国王的演讲》中,这样翻译是错的,没有结合电影中的情境去翻译。在一个全家吃饭的场景中,那小孩也不是医生,只是爱好看书,所以不能翻译成“医生”,翻译成“爱看书的小孩”更为合理。影视字幕翻译的错误并不是翻译者不熟悉语法、词汇的运用,而是翻译者只注重语言的对等性,忽略了文化内涵。

五、总结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4]本文以《国王的演讲》为例子,简要的论述了中西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和问题。在以后的影视作品翻译时不仅要符合当地人的语言习惯特色,还要符合作品产地的文化内涵,只有这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准确的引进外国的优秀电影,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促进全世界的电影发展,对提高全世界人们的文化素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小琴.从目的论角度看电影《英雄》的字幕翻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穆军芳.从美学视觉解析汉译英散文翻译一以英语专业八级为例[J].作家,2009(11)

[3]艾迪生.维斯理.当代高级英语辞典[M].朱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681.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