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课例研修报告
2025-09-23 10:41:27 责编:小OO
文档
情境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

——以《动物运动会》为例

一、背景

1、主题的确定:

新课改以来,科学课的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为了使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形成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所以,如何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已成为一线科学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日常教学和培训学习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以皮亚杰等人为主要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是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新课改的基础,更是科学学科进行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小学科学课程涉及到的科学知识基本上都是直接来自于生活中的场景,来自于自然中的现象,是学生对科学的初步认识和探索。这就对科学教学的设计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除了要分析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等,还要考虑如何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创建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情境。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应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2、课例的选定

我们根据研修主题选定的课例是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的运动”,第二课《动物运动会》,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基本运动方式为研究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运动方式。本课以组织动物运动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多样性及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

选定本课例为研修载体的理由:本课内容首先是观察动物,最好的授课效果应是让学生看见动物,但是在课堂上无法将大量真实的动物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借助图片、视频呈现各种动物要比单纯的让学生空想、回忆自己见过的动物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借助图片、视频还可以呈现很多学生没见过的动物,增大信息量,扩展学生的视野。其次,是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这无疑是一种亲身体验活动,这一环节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体验。

综上所述,为了高效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刻地认识、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体形特征的关系,创设适合的情境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因此,我们选择本课为课例研修的载体。

3、研究情况

在此之前,我组成员对情境教学有一定了解但没有进行过研究。

4、预期目标

此次研修我们通过授课、观课、议课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以三课两反思的形式对情境教学在科学课堂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以期达到提高小组成员利用情境教学创建高效课堂的能力,提升大家的专业素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个课例研修过程中我小组十二位老师中选择了三位教师作为研修课授课教师。为了提高数据准确性我们共制定了三个课堂观察量表,分别是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表两份;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表两份;课堂环节观察表两份。**老师负责摄影。

经过了前期准备之后,制定了如下日程安排:

9月18日下午第二节 第一次研修课

9月19日上午第一次评课议课,确定第一次改进方案

9月20日上午第四节 第二次研修课

9月20日下午第二次评课议课,确定第二次改进方案

9月25日上午第四节 第三次研修课

9月25日下午第三次评课议课,总结反思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三课两反思的方式由三人授课完成了此次课例研修。

三、结果

经带教导师指导以及大家讨论,我们小组把研修结果划分为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增加课堂参与度;

第二阶段: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第三阶段: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顺利的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第一轮课中,利用音像情境展示动物,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参与度较高。但是也存在的问题,由于课堂各环节安排不尽合理,层次不清晰,学生显然在理解知识方面有一定困难。

第一次研修课结束后,根据课堂观察量表显示结果以及带教导师和观课教师的建议做出以下改动:

1.    第一次研修课中的利用奥运会导入改为故事导入,通过龟兔赛跑的合理性提出问题,导入课题;

2.    课堂中观察动物体形特征的视频由小结环节前移到观察环节,明确动物的体形特征由第一次观察后移到第二次观察;

3.    板书设计由竖排改为横排,取消了动物体形特征的板书

第二次研修课中层次清晰,环环紧扣,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其与身体特征的关系理解都比较透彻。存在的问题有:故事导入的最后没有给予呼应,留给学生讨论时间不足,模仿环节应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

第二次研修课结束后,根据课堂观察量表显示结果及带教导师和观课教师的建议做出如下改动:

1.故事导入的故事改为喜羊羊参加动物运动会的故事,以喜羊羊遇到的问题为问题导入课题。

2.充分预设课堂各个环节,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

3.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和活动的时间。

第三次研修课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都很高,学生对本课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都有了一定提高,同时还很好的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较顺利的完成了对新知识的建构。

四、分析与讨论

由第一次研修课我们发现创设合理的情境能够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而由第二次研修课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情境教学能够沟通学生及教材,而第三次研修课的结果显示情境教学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必要条件。

通过此次课例研修我小组成员对情境教学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利用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效果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由此,我小组得出如下几条结论:

1、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增加课堂参与度;

2、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3、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顺利的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五、改进与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课堂观察量表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2)授课教师个人对研修结果的影响;

(3)小组成员对课例研修的认识不够清楚,以致于在整个过程中毫无头绪;

(4)初期文献研究不够充分,导致小组成员对主题了解不够。

2.改进建议:

(1)课堂观察量表的制定应集集体的智慧,大家通过讨论研究才能设计出一份合理的、可操作的、有意义的课堂观察量表,不断尝试、思考、改进中,我们努力使课堂观察量表变得实用。通过课堂观察量表,我们的评课变得有数据支持,变得更有说服力,对如何上好一节课,听课人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思考。

(2)由一名授课教师完成三节研修课,尽量减少变量以保证研修结果的科学性。

(3)做课例研修之前要做到对课例研修的过程、方法、模式等相关知识了然于胸,以此来指导课例研修的各个环节。

(4)必须要端正态度认真做好文献研究,对研修主题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做好之后的一系列的工作,为完成课例研修打下坚实基础。

序号任务分工负责人
1选定主题王亚军 李子配 赵彦晖

2备   课

赵彦晖
3授   课

赵彦辉
4文献资料王亚军
5议课评课李子配 刚会新 范瑞岗 赵彦辉 王亚军

6分析讨论:王亚军  李子配 赵彦辉 沙秀芳

总结整理王亚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