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咏史怀古诗鉴赏
2025-09-23 10:40:31 责编:小OO
文档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课本实例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补注背景:时值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天下暂时一统。但是,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

问: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答:                                                                            

                                                                                

                                                                              。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                                                                            

                                                                                

                                                                              。

二、特点归纳

(一)、点击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二)、知识链接

1、咏史怀古诗特点: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手法:用典 对比 借古讽今 吊古伤今

(5)语言:含蓄蕴藉

(6)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 柳营 后庭花

(7)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8)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9)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2、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5)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6)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3、咏史怀古诗常见的古地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三、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㈠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问:白居易听琵琶女的弹奏,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慨叹,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又寄托了怎样的情怀呢?

答:                                                                            

                                                                                

                                                                              。

归纳㈠

㈡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问:请从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这一角度,来分析诗人所寄托的感慨。

答:                                                                            

                                                                                

                                                                              。

归纳㈡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问: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

第一首《题乌江亭》是从                   评价的,杜牧认为                     

                                                                              ;

第二首《夏日绝句》是从                   评价的,李清照认为                     

                                                                              ;第三首《乌江亭》是从                   评价的,王安石认为                     

                                                                              。

归纳㈢

四、解题指导→迁移训练

(一)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二)考试设题角度

(1)写景、用典意图

(2)分析评价思想感情(抒发怎样的感慨?)

(3)分析艺术手法

(三)迁移训练

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5分)

 台 城①  (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1)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涵着诗人怎样的历史反思?

答:                                                                            

                                                                                

                                                                              。

(2)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古诗高超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答:                                                                            

                                                                                

                                                                              。

2、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08江苏)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答:                                                                            

                                                                                

                                                                              。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一、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1、杜甫时年55岁,“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昭君入宫见妒,远嫁边疆,身死异国:杜甫入朝见妒,无辜遭贬,漂泊西南。两人遭遇何其相似,故诗人借王昭君之事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归纳㈠

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同病相怜和对比失落。
3、前三句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对比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归纳㈡

怀古伤今:

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4、【参】采用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参】 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5、第一首《题乌江亭》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第二首《夏日绝句》是从节操(气节)的角度来评价的,李清照认为项羽是有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

第三首《乌江亭》是从民心向背角度来评价的,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一针见血地指出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项羽败势难回,过江也无法东山再起,不死也没用。

归纳㈢

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1. 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2. 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一、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1、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果不是常识,诗下注释会有)。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入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意。

2、其次,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做到(知人然后论诗)。

诗家怀古咏史,抓往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如果是感慨个人的身世一类的,感情成分较浓。此时,我们只要知道一些作者的情况(在诗下注释中一般会有),然后与诗歌所用典故比对,就不难理解了。

3、再次,分析技巧,体察诗旨。

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1、(1)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原因:奢侈豪华,荒淫误国。

  (2)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无边野草凄凉中,《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中回荡,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

2.(1)答: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2分)寄寓了人世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分) 

  (2)比喻。(2分)①忧君王为奸邪说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1分)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1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