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重庆师范大学
2025-09-23 06:26:03 责编:小OO
文档
重庆师范大学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课程名称:    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必修)   

制定时间:    2005年4月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制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

一、课程代码:0502121004

二、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必修

三、预修课程:无

四、学分:4学分

五、学时:72学时

六、课程概述:

线性代数是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数学课程,它是为培养满足理工科类专业高等本科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与线性变换、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矩阵的对角化、二次型等理论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方法。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及广泛的实用性,因此本门课程所介绍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于各学科,尤其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该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更显得重要。

七、教学目的:

线性代数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数学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熟练的运算能力,适当地训练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为今后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提供必需的数学基础。

八、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章)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习题课学时其它备注
第一章 行列式

82
第二章 矩阵

124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126
第四章 向量空间与线性变换

82
第五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矩阵的对角化

82
第六章 二次型

62
九、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 行列式 10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的目的要求是:会用对角线法则计算二阶、三阶行列式;了解n阶行列式的定义;掌握n阶行列式的性质、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这些性质,并学会计算行列式的一些常用方法;掌握克莱姆法则。

本章的重点是准确熟练地利用行列式的性质计算行列式的值;难点是n阶行列式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n阶行列式的定义及性质

二阶和三阶行列式的结构、子式与代数余子式的概念,n阶行列式的性质。

二、n阶行列式的计算。

三、克莱姆法则。

第二章 矩阵 16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的目的要求是:理解线性方程组的同解和初等变换的概念,明确消元法的理论依据,理解消元法与矩阵初等变换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矩阵的初等行变换解一般线性方程组;理解矩阵和矩阵相等的概念,了解零矩阵、单位矩阵、对称矩阵和反对称矩阵等特殊矩阵的概念及性质;掌握矩阵的加法、数量乘法、转置及其运算性质,并能熟练地运用它们。掌握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定理;正确理解和掌握可逆矩阵的概念;掌握可逆矩阵的性质,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理解伴随矩阵的概念,会用伴随矩阵法求二阶逆矩阵;理解初等矩阵的概念,掌握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的关系,熟练掌握用初等变换求逆矩阵的方法;理解分块矩阵的含义;理解分块矩阵的加法、数量乘法、乘法、转置的意义;会用分块矩阵去简化运算和证明有关问题。

本章的重点是矩阵的概念与运算;消元法;矩阵的初等变换。

教学内容:

一、高斯消元法

矩阵及矩阵的初等变换的概念;线性方程组的同解变换与矩阵的初等行变换;用矩阵的初等行变换解线性方程组。

二、矩阵的加法、矩阵与数的乘法、矩阵与矩阵的乘法、方阵乘积的行列式。

三、矩阵的转置、几个重要的矩阵。

四、可逆矩阵的逆矩阵

可逆矩阵及逆矩阵的概念;可逆矩阵的性质,求逆矩阵的公式。

五、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

初等矩阵的定义及其性质,初等变换求逆矩阵的原理和方法

六、分块矩阵

分块矩阵、分块矩阵的运算、准对角矩阵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18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的目的要求是:理解n维向量和数域F上n维向量空间的概念;掌握n维向量的加法、数量乘法及其运算性质;理解向量的线性组合、向量组等价的概念;正确理解和掌握向量组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它们的判别法则;熟练掌握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和秩的概念及求法;理解并掌握矩阵的秩的概念,能熟练地求矩阵的秩。知道矩阵的相 似标准形与秩的关系;掌握齐次线性方法组有非零解的条件,明确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性质;熟练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的概念及求法;掌握非齐次线性方程有解的充要条件和解的结构。

本章的重点是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定义及其判定;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难点是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判定;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教学内容:

一.n维向量及其线性相关性

线性组合(线性表出)、等价向量组的定义及性质;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定义及性质;向量组的基本性质定理;极大无关组、秩的定义、性质及其求法。

二.矩阵的秩、相抵标准形

矩阵的行秩、列秩与矩阵的秩三者的关系;方阵非奇异与满秩的关系;k阶子式的定义;矩阵的秩(即非零子式的最高阶数)、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秩的定理,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的方法;矩阵的相抵标准形。

三.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条件及解的结构

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条件,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的概念、存在性、求法及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四.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条件及解的结构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有解判别定理及解的个数定理;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第四章 向量空间与线性变换 10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的目的要求是:掌握向量空间Rn的基的概念及求法;理解基在向量空间Rn理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掌握向量空间Rn中由旧基到新基的过渡矩阵的概念及求法;掌握基变换及坐标变换公式;了解向量的内积、长度、正交、标准正交基、正交矩阵等概念;熟练掌握将线性无关向量组正交标准化的方法。

本章的难点是施密特正交化方法。

教学内容:

一.Rn的基与向量关于基的坐标

向量空间Rn的基、向量的坐标的定义;过渡矩阵的定义;基变换与坐标变换公式。

二.Rn中向量的内积、标准正交基和正交矩阵

Rn中向量的内积的定义及简单性质;向量的长度及其性质;两向量的夹角;标准正交基的定义、存在性、作用及其求法。(施米特正交化方法),正交矩阵的定义、性质。

第五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矩阵的对角化 10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的目的要求是:掌握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能够熟练地求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及性质;掌握方阵可以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及其具体化法;了解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掌握化实对称矩阵为对角矩阵的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及计算;方阵的相似对角化;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教学内容:

一.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相似矩阵

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及求法;相似矩阵的概念及性质。

二.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及化法。

三.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的性质;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方法。

第六章 二次型 8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的目的要求是:掌握实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了解矩阵合同的概念;了解二次型的秩的概念;了解二次型的标准形、规范形的概念及惯性定理;掌握用正交变换化实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会用配方法和初等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掌握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的概念及判别法。

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型的定义及其矩阵表示;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难点是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教学内容:

一.二次型的定义和矩阵表示 合同矩阵

n元实二次型的定义和矩阵表示;矩阵的合同;非退化线性变换;非退化线性变换前后二次型及其矩阵间的关系。

二.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n元实二次型的标准形的概念,用正交变换法、配方法和初等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三.惯性定理和二次型的规范形

惯性定理,实对称矩阵的合同规范形

四.正定二次型和正定矩阵

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的概念;n元实二次型、n阶实对称矩阵正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十、实验部分:无

十一、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材:居余马等编著,线性代数(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2版

参考书: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线性代数(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4版

执笔人:李忠碧  2006年8月

审定人:          2006年8月

负责人:          2006年8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