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2025-09-23 10:54:19 责编:小OO
文档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一、 英美语言差异

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

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

从服饰上看,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从饮食上看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老美的最爱便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对于生活节奏极快的老美来说,五分钟就能搞定的汉堡薯条显然要比规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于这种饮食习惯导致的结果,便是老美的街头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显然要比标准身材的人多得多。这样的饮食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国人的生活,雷厉风行,不向英国人那般拖沓,那样注重细节。

另外美国人除了过和英国人一样的节日外,还有自己的感恩节等。

三、美国人的性格和英国人也是不相同的。

有人把美国人的性格概括成:热情、开朗、冒险、创新、奔放活剥、直白的幽默

相对应英国人的性格特点是:冷漠、含蓄、内敛 、保守、理性严谨、绅士的幽默

狄更斯被誉为英国幽默大师。像所有的喜剧大师一样,狄更斯让幽默人们的臆断,无论这些臆断是一般的还是特殊的,都深深地影响了英国一代又一代人,已然成为英国传统的一部分。他利用这点,让读者远离了理智和理论,把由衷的同情心理和快乐态度抬到了最高的道德地位,用带笑的情感照亮了他那个了无生气的商业时代,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狄更斯的幽默影响了很多后来的文学家。比如,中国著名作家老舍他作品中的幽默就深受狄更斯的影响。看了狄更斯的幽默,是心领神会的幽幽一笑。

一天,英国作家狄更斯(1812--1870年)坐在江边垂钓,一个陌生人走到他的面前问他:“怎么,您在钓鱼?”“是啊,”狄更斯随口回答,“今天运气真槽,这时候了,还不见一条呢。可是昨天也是在这里,我钧了15条呢!”“是这样吗?”那人说,“可是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专门管这段江面的,这儿禁止钓鱼!”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本,要记名罚款。狄更斯连忙反问:“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专门负责虚构故事的,虚构故事是作家的事业,所以,不能罚我的款!”

    但是狄更斯的幽默被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不屑。马克吐温曾经说他在狄更斯的作品中读不出什么让人啼笑皆非的东西来。其实,马克吐温的说法有些偏颇。因为他所理解的幽默是美国式的幽默。他本人也是美式幽默的代表人物。他以其幽默在美国甚至国家上享有盛誉。马克吐温的幽默中含有讽刺、机智、揶揄、玩笑,可以让你笑得流眼泪,同时让你笑得心颤。如同吃了一颗橄榄,甜中带涩。

一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到英国一个小镇的旅馆住宿,在旅客登记本上签名时,发现在他之前有一位有名望的旅客是这样签名的:“冯·布特福德公爵及其众多仆从。” 马克·吐温笑了笑,在旅客登记本上写道:“马克·吐温及其一只箱子。”

    英国人和美国人也互不服气,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历史,而且目中无人;美国人说英国人保守刻板,不懂未来。

四、英美的教育理念不同。

美国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平等和自由,体现在教育上就是美国的教育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向不同层次学习能力和经济条件的人开放)、国际性、灵活性(各种不同性质的学校满足不同目标的人的需要,国家没有统一的教育制度)的特点,使美国教育既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要,确保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又能满足并充分发挥不同受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使教育充满活力和生机。

而英国人的保守与严谨,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严谨的学风,完善的教育体系。它拥有一套严格的质量监控,各大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与科研水平评估结果向全世界公布,英国的高等教育会定期受到检查。英国大学的科研水平长期保持了一个很高水平,也是与这个质量监控分不开的,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发明起始于英国,比如第一只克隆羊,就培养于爱丁堡大学。英国教育的质量也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考核上,有的专业可以用“残酷”来形容,被淘汰而拿不到学位的也大有人在,英国老师通常不会因为学生只差一点而放学生一马,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敬业风度有力地保证了教育质量。

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风格,竟都共同代表着世界教育领域最顶尖的教育水准,这与民众对教育的深刻认识不无关系。美国人认为,一个人不管处于什么境地,有两件事是必须做的,并伴随着一生:一是受教育,一是信宗教。美国人对教育的重视,达到了与信仰宗教一样的虔诚境界。而英国教育标榜自己的口号是:The Best You Can Be——你能成就极至,反映出了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始终追求的信仰。在这种意识下使得不论是美国教育还是英国教育,都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纯粹的功利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且具有了宗教般虔诚的信仰,近乎是一项神圣的宗教行为了。

五、英美的企业文化不同。

美国企业文化强调的是创新,而英国却是保守,美国企业文化认为人人都可以实现个人价值,英国企业文化却将讲求等级观念,美国企业文化认为竞争是企业的生命源泉,而英国企业却排斥竞争。这又导致了美国企业和英国企业发展前景的差别。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