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 】 课程承担单位【 】
制定人 【 】 制定日期 【 】
审核 【 】 审核日期 【 】
批准 【 】 批准日期 【 】
一、适用对象
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
二、课程定位与设计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本专业一门最重要的技能养成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力拖动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电动机控制线路安装的要求和步骤,了解接触器、热继电器等常用低压电器的安装规范和要求。本课程是电机原理和电力拖动系统两大部分的有机结合,其内容将为电气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工厂供电、电气综合实训、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而本课程的基础实验、实训和专业技能实训将构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最基本的技能。
2、课程设计
该门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巩固理论知识,了解管理常识为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和技能。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及工作任务范围,根据任务完成的需要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课程的知识和内容,通过预设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学完后具有中级电工技能水准。
三、参考学时
102学时,
四、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掌握电力拖动中,导线的连接、导线的敷设、电压电器的安装等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电工工艺理论及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工作习惯。
(二)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 能力目标 | 情感目标 |
1.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3.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4.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5.变压器参数的测定 6.变压器的并联运行 7.交流电机的绕组 8.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9.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10.异步电动机铭牌参数 1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2.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13.电动机发热及冷却 14.电动机类型、额定电压、额定转速的选择 | 1.变压器的安装与试验 2.变压器的运行特性与参数测试 3.直流电动机的拆装, 4.直流电机故障分析与维护, 5.直流并励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测试 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检修与测试 7.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重绕 8.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9.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效率测量 10.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温升实验 11.三相异步电机运行故障及维修 12.三相异步电机基本检测方法 1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测试 14.同步电动机调相运行特性 15.几种常用的控制电动机 16.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 | 1.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 2.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心; 5.具有守时诚信、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
1、学习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按照常用低压电器、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车床电气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的能力递进的原则,项目由易到难的顺序。将知识与技能融入3个学习模块中。同时根据项目内容难易程度对教学时数进行分配。详见表1所示。
表1 学习内容及要求
序号 | 学习内容(项目、任务、单元或模块) | 学习要求 | 学时 | ||
专业知识 | 职业技能 | 职业素质 | |||
1 | 常用低压电器 | (1)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及原理; (2)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选用和拆装维修方法; (3)熟记常用低压电器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 能正确识别、选择、安装、使用低压熔断器、低压开关、主令电器、接触器及继电器熟悉其功能、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型号含义。熟记其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 (1)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 (2)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的能力; | 12 |
2 | 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 (1)了解电气控制线路电路图、布置图和接线图的特点,并掌握绘制,识读的原则,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步骤。 (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转、正反转、调速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3)掌握位置控制、自动往返控制、多地控制、Y-△降压启动等各种典型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4)掌握电动机的各种控制、保护及选择方法。 |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转控制线路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3)位置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4)顺序控制与多地控制线路 (5)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6)多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 | (1)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 (2)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 68 |
3 | 车床电气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 (1)了解车床的主要结构及运动形式 (2)熟悉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3)掌握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方法及其安 装调试与维修。 | 掌握CA6140车床电气控制线路 | (1)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的能力; (2)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具有守时诚信、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 22 |
课程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围绕项目制作组织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知识与能力准备、场所设施、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详见表2所示。
表2 学习内容教学设计表
序号 | 项目 | 学习任务 | 课时(学时) | 考核权重% | 学习场地要求 | 学习方法建议 |
1 | 常用低压电器 | 任务一:低压熔断器、低压开关、主令电器 | 6 | 6% | 实训场 | 理论联系实际分析 |
任务二:接触器及继电器; | 6 | 6% | 实训场 | 小组讨论 | ||
2 | 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 任务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转控制线路; | 18 | 16% | 实训场 | 实际分析、分组讨论 |
任务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 10 | 8% | 实训场 | 实际分析、分组讨论 | ||
任务三:位置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 10 | 12% | 实训场 | 实际分析、分组讨论 | ||
任务四:顺序控制与多地控制线路; | 14 | 14% | 实训场 | 实际分析、分组讨论 | ||
任务五: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 8 | 8% | 实训场 | 实际分析、分组讨论 | ||
任务六:多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 | 8 | 10% | 实训场 | |||
3 | 车床电气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 任务一:CA6140车床电气控制线路 | 22 | 20% | 实训场 | 实际分析、分组讨论 |
1、教学方法建议
1、强调课程理论的系统性和递进性,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现高效教学。
2、以知识层次结构为基础,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3、根植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4、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突出学生为主体,加大技能实训比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5、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并及时吸收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
2、教材编写选用建议
教材的编写应围绕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设计教材的结构、内容形式,以“任务驱动”方式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编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应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将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安排知识与技能的比例;应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教材。
3、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应有网络教学资源,不仅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应包括课程标准、任务书、电子课件、学习指南、在线测试、视频动画库、图片库等内容。
4、教学条件建议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应建设配置有PLC实训装置,通过项目实训,培养PLC控制线路设计安装调试技能。学生直接参与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真正体现“教、学、做”一体化,锻炼和培养学生岗位工作技能、学习相关标准和规范、培养职业素质。
5、师资条件建议
教师应熟悉本行业技术动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制作及调试技能,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教学组织能力。
七、 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1.课程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评价由单项目考核和综合任务考核组成,突出“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单项项目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综合任务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具体见表7-1。
表7-1 课程考核评价成绩分值表
单项项目考核评价 | 综合任务考核评价 | |||||
项目名称 | 得分 | 占总成绩% | 实得分 | 得分 | 占总成绩% | 实得分 |
项目一:plc的认识 | 12 | |||||
项目二: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 68 | |||||
项目三:车床电气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 20 | |||||
课程总成绩=∑单项项目考核实得分+综合任务考核实得分 |
单项项目考核包括技术文件准备、操作技能、综合能力三项内容。技术文件准备和操作技能分别设置考核内容。综合能力包括安全文明生产、团队合作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考核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单项项目考核分表见表7-2。
表7-2单项项目考核评分表
考核项目 | 考核内容及要求 | 分值 | 学生自评 (a) | 小组评分 (b) | 教师评分(C) | 实得分(a×20%+b×30%+c×50%) |
线路制作 (49分) | 知识点 | 10 | ||||
原件的选用 | 6 | |||||
线路图的绘制 | 5 | |||||
线路制作正确性 | 20 | |||||
线路制作工艺 | 8 | |||||
调试与维护 (21分) | 系统调试 | 8 | ||||
系统运行效果 | 5 | |||||
故障分析与处理 | 8 | |||||
团队合作 (5分) | 沟通能力 | 2 | ||||
协调能力 | 2 | |||||
组织能力 | 1 | |||||
安全文明 生产 (7分) | 遵守纪律 | 3 | ||||
安全用电 | 2 | |||||
工具使用 | 2 | |||||
完成时间 (3分) | 线路制作 | 1 | ||||
软件编程 | 1 | |||||
系统调试 | 1 | |||||
其他项目 (15分) | 课堂提问 | 5 | ||||
任务报告书 | 5 | |||||
创新点 | 5 |
总分 | 100 |
综合任务考核评价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由教师从七个项目中随机抽取,学生抽选一题作为考核内容。考核要求学生按选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PLC控制系统线路制作、程序设计、软件调试及系统调试的全过程,并针对考核内容进行答辩。教师结合完成交果、答辩情况给出综合任务考核成绩。综合任务考核评分表见表7-3。
表7-3综合任务考核评分表
评价内容 | 评分标准 | 学生成绩 | |
项目计划(20分) | 技术文件准备及理解 | 10 | |
任务目标明确,工作计划具有可操作性 | 10 | ||
项目实施(60分) | 工具、仪器仪表使用能力 | 5 | |
线路制作工艺性 | 10 | ||
调试操作正确性 | 10 | ||
线路制作正确性 | 15 | ||
完成时间 | 10 | ||
任务报告书 | 10 | ||
其他项目(20) | 安全操作规范 | 5 | |
答辩 | 15 | ||
总分 | 100 |
适用专业: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
九、编制依据
该课程是依据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调研报告和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