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1-2012年中国纺织行业发展概况
2025-09-23 10:54:54 责编:小OO
文档
* 2011-2012年中国纺织行业发展概况

* 纺织服装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纺织业的发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纺织行业属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易受经济周期、贸易变化、基础农产品市场等因素影响。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目前已形成了以各国、各地区各自比较优势为分工基础的生产经营模式。中国纺织业具有传统优良、产业链完整、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成为全球纺织业分工体系下主要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国。而发达国家在退出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同时,依靠着自身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掌控着纤维开发、高端品牌运营、终端零售等价值链高端环节。我国纺织行业企业数量较多,竞争激烈,但占据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较少。

中商情报网《2012-2016年中国色纺纱行业市场调查及前景咨询报告》

中商情报网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1-11 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5,391 家,过多产量分散的小企业不利于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易发挥出纺织行业内企业间的集团化优势,金融危机以来这种竞争模式遭遇很大挑战。

纺织行业未来的市场竞争模式更加趋向规模化和大型化。中国的纺织业在过去10 余年间不断进行行业整合,通过兼并及收购活动达到规模化生产。对于数量众多的纺织企业来说,竞争的日趋激烈导致技术壁垒、设备壁垒和资本壁垒将不断提升,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也将加快。与此同时,以低成本为竞争优势的低端纺织产能将被快速淘汰,而具有较强研发、技术优势的企业则将占据更多的市场。

(1)我国是纺织业大国,纺织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最终端产品制造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持续较快增长,产品出口大幅增加,对就业和惠农的贡献突出。

2010 年,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7,612 亿元,同比增长27.46%,增速较2009 年提高17.16 个百分点,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8%;2011 年上半年行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23,938 亿元,同比增长30.0%,行业产销率达到97.6%。2010 年,全行业出口纺织品服装2,120.01 亿美元,同比增长23.76%,增速较2009 年提高33.41 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额13.44%,是我国实现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在2001 年加入WTO,为我国纺织工业提供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使得中国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得以较充分的发挥,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互补关系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创造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以及相关的发展条件;发展于上世纪中后期的新科技深入发展,为世界传统纺织工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我国纺织工业也是在新世纪迎来了创新能力提高最快,新型纤维材料、新型工艺和装备、产品功能和性能差异化进步最大,产业组织结构升级、自主品牌发展最快的时期。

进入21 世纪,我国纺织品出口占全球纺织品总出口的比例已从2000 年的10.3%增长到2009 年的28.3%,成衣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比例也从2000 年的18.2%增长到2009 年的34.0%,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纺织品、成衣出口国。

(2)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优势不降反升

中国纺织服装业进入2010 年之后出口大幅度增加,其中固然有外需回升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然而更重要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并未在经济危机中削弱,反而还得到提升。2010 年,我国纺织品在美国、欧盟、日本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已分别达到35%、33%和59%。

长期以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来自于“价格低廉、产能充足、配套完善”三方面。近些年随着我国人力成本提升和人民币升值,“价格低廉”这一竞争优势有所弱化,但后两方面优势仍旧显著。

2009 年中国出口美国的纺织产品价格虽然仍低于平均水平,但明显高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出口美国的服装价格跃至高位且超过平均水平,价格明显高于墨西哥、孟加拉等国家。

与价格优势有所弱化不同,中国纺织行业“产能充足、配套完善”两大优势依旧非常明显,同时农产品/化工品、纺纱、织布、印染、后整理一系列环节配套齐全。本次经济危机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国外进口商为控制自身库存,对订单批量、下单周期和交货及时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这使得“产能充足和配套完善”变得必不可少,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竞争优势格外凸显。国外进口商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势必越来越多,中国的纺织加工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可望进一步得到提升。

来自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065.30亿美元,同比增长23.59%。其中,纺织品出口770.51 亿美元,同比增长28.44%,服装及其附件出口1,294.78 亿美元,同比增长20.88%。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自2010 年初扭转负增长局面至今,始终处于稳定增长之中。如果剃除汇率因素以人民币计价,2010 年以来我国纺织出口已创出汇改以来最高增长水平。

(3)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05 年以来,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进程明显加快。2010 年中部地区纺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486.75 亿元,同比增长46.68%,西部地区投资额为374.17 亿元,同比增长44.27%。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分别较东部地区高出27.70 个百分点和25.29 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6.83%和9.27%。中、西部地区企业投资较快增长反映出我国纺织行业区域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仍在继续加快,且中、西部地区企业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度在未来也将进一步提高。

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得行业内优胜劣汰加快,优势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2010 年1-11 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678.05 亿元,同比增长28.04%,增速较2009 年提高17.5 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053.56 亿元。一批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了淘汰和重组。

从经营环境方面来看,小规模、作坊式企业纷纷停产,且不断上涨的生产成本使其再次复产难度增加。大量小型企业的退出有效缓解了行业长期以来供大于求的局面,龙头企业的经营环境得以改善。

从竞争优势方面看,龙头企业具有设备、技术、管理和规模优势,可有效地满足“小批量、快交期”的订单方式。行业需求复苏阶段,订单普遍向龙头企业聚集,使其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

经济危机在给行业带来冲击的同时,却客观地将行业运营能力推升了一个高度。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全球纺织服装行业的“龙头”中国,还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其运营效率、经营环境和竞争优势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也使得行业的复苏更有质量、更有价值。

进入2010 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尤其是棉纺织行业,在纱布的生产、出口以及整个行业的投资、就业、效益等各方面的数据都有不错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行业正在复苏。

① 纱布生产增长、市场需求仍较大

近年来,我国的纱布生产始终呈现总量持续增长及产销两旺的特点,即使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年全年棉布产量仍达到创纪录的319.60 万米。2010 年棉布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产量达到383.30 万米,同比增长19.93%。

进入2010 年,纱布生产较为平稳,单月产量相差不大,与2009 年同期相比始终维持着一个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布产量已由2009 年同期的负增长逐步恢复到目前的正增长,并且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纱产量为2,717 万吨,较2009 年同比增长13.74%。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布产量为655.5 亿米,较2009 年同比增长19.45%。全年各月产量基本稳定,呈现持续增长势头,给下游服装家纺等生产企业提供较为充足的原料供应。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0 年全年中国累计进口棉纱线111.24 万吨,同比增长7.%;累计进口棉花284 万吨,同比增长85.90%。无论是实际进口量、净进口量,还是同比增长速度都达到近些年来同期的较高水平,表明国内市场对于棉纱的需求比较旺盛,但由于国内棉花的市场价格因素和棉花品质要求,国内市场对于棉纱的需求需要通过进口补充得以满足。

② 出口保持平稳

2010 年我国棉制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772.22 亿美元,约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6.4%,同比增长23.36%,其对纺织品服装贸易总顺差贡献度达37%。棉纺织品出口额较2010 年初均出现逐步回升,整体来看已基本恢复至2008 年危机前的同期水平。

从出口市场分布来看,我国棉纺织品五大出口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占到56.9%,其中和东盟以绝对优势占据前两位,东盟市场以40.66%的同比增长速度位居榜首;相比而言,美欧市场仍处于复苏期,我国在日本市场的份额却正在缩小。目前欧美经济相对平稳,此前担忧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并未对消费带来巨大影响。中国纺织行业配套完善、产能充足的国际竞争优势明显提升,仍将继续拉动行业出口增长高于当地市场消费增幅。

③ 棉价上涨初期,效益指标向好

在本轮棉价上涨的初期,下游产品价格也出现同步上涨,多数棉纺企业毛利率亦大幅提升,利润增幅显著高于收入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2009年棉纺行业整体低迷,多数棉纺企业存有低价原材料、产成品库存。棉纺加工子行业收入占纺织业收入比重接近50%,2010 年1-8 月其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9%和66%,明显高于行业总体水平及其他子行业,从而对行业整体运行拉动明显。

中商情报网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1-11 月我国棉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12,238 户,较去年相比增长4.6%;其中亏损企业数998 户,同比下降了35.7%;亏损面占到8.15%,较去年同期亏损面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延续了2010 年上半年亏损面持续减小的趋势。

2010 年1-11 月我国棉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259.2 万人,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约3.0%,受全年市场需求较好,开工率较高以及工资待遇增长等因素影响实现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恢复性增长。2010 年1-11 月我国棉纺织行业全员平均劳动生产率为44.52 万元/人,同比提高约26%。

2010 年1-11 月我国棉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当年价)11,539 亿元,同比增长29.5%;出口交货值8.7 亿元,同比增长25.4%;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11,355.7 亿元,同比增长29.7%;主营业务收入11,400.0 亿元,同比增长30.9%;上述四个指标基本上保持了2010 年上半年以来的高速增长,产销值与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了10,000 亿元。

2010 年1-11 月我国棉纺织企业主营业务利润1,195.0 亿元,同比增长41.0%;利润总额576.0 亿元,同比增长66.3%。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棉纺织行业在探底后复苏有力,1-11 月份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10.48%,利润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至5.05%。

棉纺织行业利润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包括下游市场需求以及市场信心恢复带来的补库需求的拉动,此外2010 年上半年棉花原料市场涨价传导至纱线市场的速度快于往年,企业决策者对于棉花原料市场价格预期的正确判断也助推了利润率创下新高。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