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升初标点符号
2025-09-23 10:47:55 责编:小OO
文档

标点符号
1.考察的题型

标点符号填空
2.考察能力

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

3.常见错误

"

1.标点符号表达的含义

2.表达符号的使用方法

3.习惯性错误

1.句号和逗号的区分。句号和逗号使用的频率最高,错误也最多。一是句逗不分,二是“一逗到底”。对策首先是让学生明白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再者是让学生弄懂,“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

2.某些标点行文时的规范写法。本来,只要懂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就行了。但是,由于行文时不注意规范的写法,也会影响标点符号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规范的写法:①误把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冒号等“点号”加在一行之首;②把引号、书名号等“标号”的前一半写在一行之末,或把它们的后一半加在一行之首。

4.复习策略

标点符号的作用
1、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2、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好作文。

  3、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燕子、雁、布谷、夜莺都是定期迁徙的候鸟。

  4、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屋子里,我是主人;屋门外,蝉是最高的统治者。

  5、冒号:用来提示下文。我在一本书中读到过:冬眠不是睡眠,和日历上的日月也扯不上关系。

  6、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完了之后的停顿。小朋友,你们的暑假生活过得丰富么?

  7、叹号!表示一句有强烈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愿你们在新学年中好好地学习语文!

  8、引号“”1.引用对话或文章里一段文字。2.表示反面或否定意思的词语。3.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大娘说:“同志,谢谢你呀!”雷锋说:“谢什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做这样的“傻子”的。需要这样的“傻子”。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

  9、括号[(  )]标明行文中注释的话。例:①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②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  (喂,来吃!)穷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10、书名号《》表示书籍、文章、报刊、文件、影片等名称。今天,我读了《给颜黎民的信》。

  11、破折号——1.表示底下是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 2.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表示声音的延续。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蝉的幼虫爬到地面上来,常常在圆孔的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地方——一棵小树,或是一根灌木枝——脱它的皮。吃的不是白面包——黑面包能吃饱就不错了,菜只有鱼。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12、省略号……1.表示重复词语或列举的省略。2.表示说话未完或余意示尽。3.表示声音断断续续。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13、我跺着脚大声喊:“咳!这么冷,小心你的脚……”“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注:引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省略号是标号,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是点号,表示词句的停顿和语气。

经常使用错误的标点符号
(一)顿号

1. 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例如:

  a.学校距这里二三里。

  b.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 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例如:

  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

3.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例如: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教育”与“新闻出版业”尽管是并列词语,但两者之间已经使用了连词“和”,所以此处的顿号就没必要再用。)

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 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

  a.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b.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6. 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例如: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例如:

  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二)冒号

  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间,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例如:

  a.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句中的冒号只能管到“作业到深夜”,所以使用错误。)

  b.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党人的大无畏精神。(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2.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例如:

  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3.如果后文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例如:

  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例如: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句中的冒号就属多用了,因为此处没有大的停顿。)

  5. 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例如:

  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句中的冒号应删去。)

  6.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例如:

  晚上开大会,张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7.在非提示性话语的后边不用冒号。例如: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刻着”没有提示性,去冒号。)

(三)问号

  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例如:

  a.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b.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例如:

  a.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b.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例如:

  a.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b.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例如:

  a.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b.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四)感叹号

  1.如果有成分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例如:

  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例如:

  啊,啊!又到春天了。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

(五)引号

  1.如果引文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例如: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引文末了是问号或感叹号,无论直引、夹引都放在引号之内。例如:

  a.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c.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就冲出了出去。

  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六)括号

  括号有内括号和外括号两种。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叫句内括号,注释整个句子的叫句外括号。

  1.句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内容之后,如果正文在这里有点号,点号放在括号之后;括号内部文字末了不用点号,但叹号和问号除外。例如:a.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

  b.1861年以后,那拉氏曾经在这里搞所谓“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直接掌管政权的一种形式。)(这句话中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垂帘听政”做的注释,属句内括号,因此括号前的逗号应删去,括号里的句号应放到括号外)

  2.句外括号是注解整个句子的,所以括号放在句末标点之后。如果句外括号内是句子,那么后括号前应保留句末点号,后括号外不能再加句末点号;如果句外括号内不是句子,那么后括号前则不用标点。例如:

  a.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子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