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素土挤密桩施工工艺
2025-09-23 10:48:14 责编:小OO
文档
  桩的布置 

  灰土挤密桩或素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面积,应大于基础或建筑物底层平面的面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局部处理超出基础底面的宽度时,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 基,每边不应小于基底宽度的0.25倍,并不应小于0.50m;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每边不应小于基底宽度的0.75倍,并不应小于1.00m。 

  (2)当采用整片处理时,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底面外缘的宽度,每边不宜小于处理土层 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2m。 

  2 处理深度 

  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深度,应根据建筑场地的土质情况、工程要求和成孔及夯实设备等综合因素确定。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 建筑规范》的有关规定。 

  3 桩径 

  桩孔直径宜为300~500mm,并可根据所选用的成孔设备或成孔方法确定。为使桩间土均匀挤密,桩孔宜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孔之间的中心距离s,可为桩孔直径的2.0~2.5倍。 

  成孔和回填夯实 

  成孔和孔内回填夯实,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成孔和孔内的回填夯实的施工顺序,对整片处理,宜从里(或中间)向外间隔1-2孔进行,对大型大程,可采取分段工;对局部处理,宜从外向里间隔1-2孔进行。 

  (2)向孔内填料前,孔底应夯实,并应抽样检查桩孔的直径、深度和垂直度。0 

  (3)桩孔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 

  (4)桩孔中心点的偏差不应超过桩距设计值的5%; 

  (5)经检验合格后,按设计要求,向孔内分层填人筛好的素土、灰土或其他填料,并应分层夯实至设计标高。 

  此外铺设灰土垫层前,应将桩顶标高以上预的松动土层挖除或夯(压)密实 

  承载力 

   灰土挤密桩或素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当无试验资料时,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但对素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的1.4倍,并不宜大于180 kPa;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 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的2.0倍,并不宜大于250kPa。 

  变形 

   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有关规定,其中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可采用载荷试验的变形模量代替。 

素土或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变形包括桩和桩间土及其下卧未处理土层的变形。前者通过挤密后,桩间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明显改善,即土的干密度增大、压缩性降低、承载力提高、湿陷性消除,故桩和桩间土(复合土层)的变形可不计算,但应计算下卧未处理土层的变形,若下卧未处理土层为中、低压缩性非湿陷性土层,其压缩变形、湿陷变形也可不计算。

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1) 夯打时桩孔内有渗水、涌水、积水现象可将孔内水排出地表,或将水下部分改为混凝土桩或碎石桩,水上部分仍为土(或灰土)桩。 

  2) 沉管成孔过程中遇障碍物时可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①用洛阳铲探查并挖除障碍物,也可在其上面或四周适当增加桩数,以弥补局部处理深度的不足,或从结构上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弥补; 

  ②对未填实的墓穴、坑洞、地道等面积不大,挖除不便时,可将桩打穿通过,并在此范围内增加桩数,或从结构上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弥补。 

  3) 夯打时造成缩径、堵塞、挤密成孔困难、孔壁坍塌等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①当含水量过大缩径比较严重时,可向孔内填干砂、生石灰块、碎砖碴、干水泥、粉煤灰;如含水量过小,可预先浸水,使之达到或接近最优含水量; 

  ②遵守成孔顺序,由外向里间隔进行(硬土由里向外); 

  ③施工中宜打一孔,填一孔,或隔几个桩位跳打夯实; 

  ④合理控制桩的有效挤密范围。 

  质量检验 

  成桩后,应及时抽样检验灰土挤密桩或素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质量。对一般工程,主要应检查施工记录、检测全部处理深度内桩体和桩间土的干密度,并将其分别换算为平均压实系数和平均挤密系数。对重要工程,除检测上述内容外,还应测定全部处理深度内桩间土的压缩性和湿陷性。 

  抽样检验的数量,对一般工程不应少于桩总数的1%;对重要工程不应少于桩总数的1.5%。 

  夯实质量的检验方法有下列几种: 

  (1)轻便触探检验法 先通过试验夯填,求得“检定锤击数”,施工检验时以实际锤击数不小于检定锤击数为合格。 

  (2)环刀取样检验法 先用洛阳铲在桩孔中心挖孔或通过开剖桩身,从基底算起沿深度方向每隔1.0~1.5m用带长把的小环刀分层取出原状夯实土样,测定其干密度。 

  (3)载荷试验法 对重要的大型工程应进行现场载荷试验和浸水载荷试验,直接测试承载力和湿陷情况。 

  上述前两项检验法,其中对灰土桩应在桩孔夯实后48h内进行,二灰桩应在36h内进行,否则将由于灰土或二灰的胶凝强度的影响而无法进行检验。 

  对一般工程,主要应检查桩和桩间土的干密度和承载力;对重要或大型工程,除应检测上述内容外,尚应进行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也可在地基处理的全部深度内取样测定桩间土的压缩性和湿陷性。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