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5年高考各省市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答案
2025-09-23 10:47:05 责编:小OO
文档
2015年高考各省市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

诗歌鉴赏答案

2015年北京卷

【参】16.C

【解析】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所以选项C说是对醉翁的思念之情不准确。

17. ①B 【解析】A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是蜂和蝉来写琴声;D用白玉和黄莺写琴声。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8.①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9.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写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下片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诗歌解析】

词的上片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出一个美好意境。琅然,乃玉声。《楚辞·九歌》曰:“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此用以状流泉之声响。清圆两字,这里是用来说泉声的清越圆转。在这十分幽静的山谷中,是谁弹奏起这一绝妙的乐曲?如此以来,动静之趣立现。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是对上面设问的回答:这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这一绝妙的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此句依然是写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在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蒉者。词作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孙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磬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自然声响。  

  下片写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醉翁啸咏,声和流泉。”二句照应上片之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写欧阳修曾作醉翁亭于滁州,在琅琊幽谷听鸣泉,且啸且咏,乐而忘还,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说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童颠,指山无草木。而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这句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鸣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来。“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说,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此处用“飞仙”之典,谓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  

  结句“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说,鸣泉虽不复存在,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在人间。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在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旨。  

  这首词句式及字声配搭非常奇特。开头四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只有一个仄声字(“响”),其余都是平声。接着二句亦然。这样的安排,与此曲所属宫调有关。同时,上下两结句作七言拗句,也是特意安排的。故郑文焯曰:“读此词,髯苏之深于律可知。”(《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2015年安徽卷

【参】:

8.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9.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2015年福建卷

6.【参】

(1)(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

2015年湖北卷

【参】

(1)(4分)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2)(4分)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2015年湖南卷

【参】(1)春江花月夜   (2)第一首诗叙述魏武身后的历史变迁,流露出诗人哀叹时光易逝、英雄业绩无继的感慨。第二首诗写的是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2015年江苏卷

【参】:

(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2015年山东卷

【参】

(1)“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2)作者借用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反衬出自己的收复失地的豪壮之志的落空,唯有借酒消愁,借“潮落秋江冷”这样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2015年上海卷

【参】

13.B

14.B

15.

答案示例:划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

2015年四川卷

【参】

(1)“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格的追求。(5分)

2015年天津卷

【参】

(1)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2)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3)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

      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2015年浙江卷

【参】:

21.(1)浔阳江头夜送客 (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

(2)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

22.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着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2015年重庆卷

【参】(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2015年广东卷

【参】

(1)“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2)“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 

2015年新课标Ⅰ卷

【参】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所写塞外景物皆是眼前所见实景,属于实写;而本诗所写之塞外景物则是想象之景,属于虚写。

9.表达了作者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家乡之情。以议论作结,升华了全诗的情感,表现出作者把国事放在首位的爱国无私精神。

2015年新课标Ⅱ卷

【参】

 8 、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9、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