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矿井火灾防治措施
2025-09-23 10:48:36 责编:小OO
文档
矿井火灾防治措施

义煤集团洛阳神和煤业有限公司

二O一一年七月

矿井火灾防治措施

1、 一般性技术措施:采用不燃性支护材料;设置防火门;设置消防材料库;设置消防水池。

(1)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井筒、平硐、各水平的连接处及井底车场,主要绞车道同主要运输巷、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硐室,主要巷道内的胶带输送机的机头前后两端各20米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和支护。

(2)进风井口和通风平硐口都要装设防火铁门。如果不设防火铁门,必须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3)矿井必须在井上、下设置消防材料库。井上消防材料库应设在井口附近,并有轨道直达井口;井下消防材料库应设在每一个生产水平的井底车场或主要运输大巷中,并应装备消防列车:消防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由矿长确定,并备有明细卡片,指定专人定期检查和更换,及时补齐。

(4)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100米设置支管和阀门,但在胶带输送机的巷道中应每隔50米设置支管和阀门。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足量的水量。

2、预防外因火灾的措施:预防明火、放炮引火、电气引火、摩擦生火。

(1) 严格杜绝火源。严禁将烟和火带下井,更不许在井下吸烟与使用明火;地面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地面木料场、矸石山、炉灰场与进风井的距离不得小于80米;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

(2)井下和地面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使用喷灯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使用喷灯等工作,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206条的规定。制订安全措施,经矿长批准,并由矿长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

(3)按矿井瓦斯等级,使用规定的安全可靠的炸药和雷管,并严格执行放炮的有关规定。

(4)所有机电设备必须采用防爆型或隔爆型。在必须使用某一种不防爆或防爆性能不好的仪表或设备时,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措施。

(5)井下机电硐室、检修硐室、材料库、井底车场、使用胶带输送机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都应备有灭火器材。所有井下工作人员都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3、预防内因火灾的措施: 

(1)、正确选择矿井的开拓方式,合理布置采区。

(2)、加强顶板管理,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速度,尽量减小遗失在采空区的煤炭。

(3)、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正确设置控制风流的设施。

(4)、掌握自燃发火预兆,及时进行发火预测预报。把自燃发火消灭在“萌芽”阶段。

(5)、对采掘生产过程中遗留下的各种发火隐患要及时处理,减少自燃发火的发生。

(6)、加强对废旧巷道的处理,及时充填报废煤巷,及时处理高温点等。

(7)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时,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后退式开采,并根据采取防火措施后的煤层自然发火期确定采区开采期限。并且必须对采空区、突出和冒落孔洞等空隙采取预防性灌浆或全部充填、注惰性气体等措施,编制相应的防灭火设计。

(8) 回采过程中不得任意留设设计外煤柱和顶煤。采煤工作面采到停采线时,必须采取措施使顶板冒落严实。

(9) 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

(10)井下巷道中的浮煤必须每天定时清理。

4、火灾时保护井下人员安全及控制风流的措施

煤矿井下发生火灾时,一方面要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要采取一定的通风措施,控制风流,不允许风流发生逆转造成火烟弥漫井巷或有害气体毒化井巷以及发生瓦斯爆炸。

    (1)保障人员安全的措施

    .自危险区中撤退人员的措施

    a发生火灾时,直接受到威胁的地区是发火地区及其邻近地区和火烟流向出风井时所经过的地区。因此,在这些地区和风路上工作的人员除参加救灾的以外,应当首先撤出。此外,有可能发生风流逆转而被火烟弥漫危险地区的人员也应撤出。在编制防火措施、制定灾变预防措施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到井下任何地点发生火灾时,撤出受灾人员和有受灾危险人员的最短和最安全的路线,向他们报警的方法,把他们送到安全地点的措施等。灾变预防计划必须在职工中认真贯彻,使他们知道计划的内容。

    b撤退的路线应当维护良好,有适当的照明,并设有标明巷道名称及通向出口或避难硐室的路标。平时井下人员应当熟悉这些路线(包括其发生变化时)。

    c在井下火烟弥漫的地区内,如果还有人员没有撤出或者断定不了他们是否已经出来时,一定不要中断向该区域的通风。

    (2).救灾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

    在有逆转可能的风流里,应当尽量做好这方面的观测,在没有控制住火灾以前,有关的负责人员要高度重视,及时发现预兆,采取安全措施。

    火烟发生爆炸的最危险的时期是建立主干密闭墙的时候。因此,为避免爆炸的不良后果,最好是把主干密闭墙做成带门的形式。把门关闭以后,应当尽快地离开密闭墙及其附近区。如果过了一定的时间(如3h一4h)以后没有发生爆炸,再回到密闭墙处,着手相应的加严和加固的工作。但仍应尽快地完成,尤其是瓦斯矿井,更应这样做。

    设立了主干密闭墙和已经把既定风流方向稳定了以后,才可以说火灾已经基本控制住了。而后才能够着手建立最后的尽可能严密的消火密闭墙(如果决定采用隔绝法灭火)。不应过急地把排烟的永久密闭墙封严,应当留有排烟管。排烟管兼作以后对火区的观测孔用。只有过了一定时间以后,当涌出的火烟已经大大地减少、火区内也没有出现巨大的正压现象时,才可以把排烟密闭墙彻底封闭。因为,有较大的正压现象时,火区内的火烟甚至会从入风侧密闭墙向外流动,发火初期火烟中肯定会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流动后会造成矿内大气毒化。

    所有的能够通往危险地区的风路都应当设立警戒牌。

    在灭火过程中,还应不断地检查矿内大气成分,并把结果随时报告给灭火指挥人员。当瓦斯达到危险浓度时,应当果断地立即撒出人员,加强通风,保证灭火人员的绝对安全。除了检查人员随身携带的仪器外,每个矿井都应当设有气体化验室。

    (3)控制风流的措施

    井下发生火灾时,常用的通风方法有:正常通风、增减风量、反风、风流短路、隔绝风流、停止扇风机运转等。

    ①.根据矿井火灾发生地点选择通风方法

    a如果火灾发生在矿井的进风井筒、井底车场等处,灾变生成的有毒、有害气体随风流要侵入各个采区,威胁全矿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这时,一定要采取反风措施。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每个矿井都要做到:

    b矿井必须有可靠的反风设施,而且能在10min内改变风流方向,反风后的主通风机供风量不得低于正常风量的40%。

    c隔绝主要进回风路的风门,要用铁板制成,有双向开关,以保证反风时,巷道中的风流能够反向流动。

    d反风设施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定期检查,定期演习反风。

    ②如果火灾发生在采区的上行风路中,在排烟的道路上威胁不到集中工作地点的安全,应保持主通风机正常运转。

    如果火灾发生在机电硐室,应采取隔断风流的措施,在进风侧挂风障或在硐室口建临时密闭。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