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困难的调查报告
2025-09-23 10:56:25 责编:小OO
文档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困难的调查报告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我校文化传播学院开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以应用方向为特色的,因此,重点是为了培养应用方向的人才,也就是倒T型人才。本专业主要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新闻机构培养各类文职干部、文秘人员、新闻记者、报刊编辑、宣传文化人员等高级专门人才。从现实的角度看,汉语言文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该专业的毕业生知识广阔,适应能力强。但是,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近几年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深入了解这些问题,为今后进入就业市场做好必要的准备。

一、主要问题表现

(一)该专业应届毕业生正在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的接收量又是相当有限的,因此导致就业困难。据调查显示,自各个高校建校以来,几乎有80%的高校建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并且每年都以稳定的比例吸纳新生,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进入高校以后的学习方向。

(二)师范类该专业比非师范类的竞争力强。就目前我国高校汉语言专业的分布来看,大致可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大类,它们在培养方式和方向上有所不同,但专业课程上是相近的,主要有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论、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计算机及应用、写作等。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更重视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教学能力训练。因此,同等条件下,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几乎将该专业教师这样就职方向给垄断了,形成了间接的竞争。对于剩下的位成为教师的部分毕业生,就与非师范类该专业的毕业生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在这间接和直接竞争的双重压迫下,非师范类专业该专业毕业生显得更为弱势了。

(三)该专业毕业生存在眼高手低,对就业单位提供的报酬不是很满意,而这也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该专业学生在苦读4年大学之后,出来就职的报酬,还没有职业类院校学生的工资高,从而造成心理上的落差,不满足于现有就业单位,出现待业等现象。

二、存在问题的根源

(一)高校近几年一味地扩招,导致该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由于高校大量吸纳汉语专业的学生,因此近几年该专业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就业市场供过于求。人多,势必竞争激烈,一些专业不精能力弱的,自然而然就会遭到淘汰。

(二)该专业由于本身的替代性比较强,缺乏独有的专业技能壁垒。很多企业的文秘一职,都是能够通过关系进去的,对于应职人员的专业技能不是要求很高,只要会一点基本的,也就能马马虎虎地应付过去了,从而这也是导致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然而,一些对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的职位,毕业生自身的能力又够不上,因此造成两难状况。但是,如果平时多关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加强自己的职业素养,仍然能够找到不少的突破点,毕竟企业的运转更多需要的是有实际才能的人。

(三)从主观原因出发,首先,毕业生在校期间没能精益求精,扎实的学好专业知识,很多知识都只是泛泛地学习。其次,毕业生对于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的情况也不是十分了解,仅仅只是注重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际,只有将理论联系到实际中才能有预期的效果。再次,大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预先制定合理的择业就业计划,因此,一旦踏上社会,就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最后,学生的社会实践也是相当缺乏的,单单靠毕业前的一次实习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实践多了,才能较好的锻炼自身,当进去社会时才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高校招生要上调招生门槛,控制生源的数量,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高校不应该为了入学率,而不断的扩招。招生办也应该制定一些,来控制一下各高校扩招这一盛行的局面。只有从生源这一最终端点出发,才能控制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毕业生多的现状。另外,各高校在专业培养方面,不应该是大同小异,而应该是结合本校的特色以及市场的需要制定出顺应就业市场趋势的培养方案,并认真贯彻实施。

(二)就业市场应该整顿就业环境,正规企业应当杜绝“走后门”就业的现象,职位竞争应该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如有必要部门可以出面协助整顿。另外,国家应当有序地加快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就业市场的扩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多渠道就业。

(三)学生明确就业目标,打造就业市场需求人才。学生自身也应该是从自身实际出发,从兴趣出发,选择这一专业,不应该是对本专业根本就是不喜欢,但是为了能上个大学而胡乱选了个专业。学生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并且又有浓厚兴趣的专业,才能保证学习质量,才能在4年后成为拥有过硬专业技能的人才。在大学期间积累扎实的功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气质,为踏足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学生应当明确自己将来的择业就业目标,根据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在充分了解该职业对应职人员的需求后,有目的的将自己培养成职场需要的人才。另外,毕业生应该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人生价值观,要转变就业观念,明确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