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声音的产生教案
2025-09-23 10:56:36 责编:小OO
文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事例以及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传播的。3声速与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教学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音叉,盛有水的玻璃水槽,用线悬挂着的乒乓球,小闹钟,带抽气机的玻璃罩和底座等。

学生准备:橡皮筋,尺子,纸片,文具盒等。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课前教师用课件播放乐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观看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图片,倾听几种动物的叫声。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而产生兴趣,引导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就声现象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一些问题,然后师选出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性活动一 

1.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随手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 

 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用随手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参与讨论。然后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觉。 

 问题: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 

 演示:用小锤轻敲音叉,听到声音,却看不见音叉振动,用悬挂的小球接触它,现象是什么?再用手握住音叉,又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用握音叉时有什么感觉?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振动”的方法? 

 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3.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比较奇特的发声是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

探究性活动二 

 情景创设:医生的听诊器,心脏跳动或者肺部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人耳中的? 

 猜想: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做个最简单的小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就用我们的课桌当做传声物。这个实验需要提供什么条件? 

 活动: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轻敲桌面,另一个学生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感受听到的声音。再把两张桌子分开一条缝,进行实验,前后对比。 

从以上的活动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固体可以传声)你还可以想出其他的生活事例或者实验方案来支持固体可以传声这个观点?(让学生举例,例如小学里曾经制作的土电话等。)

 问题:那么液体是否也可以传声呢? 

 讨论:你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如果你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你能否举一些生活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问题:空气可以传声吗?列举事实说明。1.听到铃声;2.听到人的说话声;3.听见脚步声;等等。 

进一步猜想:如果连空气都没有呢?声音能不能传播呢?为了证明这个猜想,最好做实验试一试。 

联想:想一想这个实验怎样做?怎样实现没有空气的状态?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需要提供一个真空的环境,然后把一个发声体(例如小闹表)放入这样的环境里,前后对比。 

演示:让两个学生上台辅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1)抽去空气前和抽气后铃声的对比(2)抽气后再放人气体,两种情况铃声的对比。及时纠正猜想的谬误,最好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正确结论。 

 引导:对声音的传播,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  学生: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声波 :问题: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呢? 

 学生实验:用铅笔不断地点击水面,你会看见什么?(一圈圈的水波,而且不断地向四周扩散) 

 那么空气中是否也有类似情形呢?  让生自学课本世纪15页第一自然段。知道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问题:在一根空的长铁管的一头敲一下,在另一头可以听到几次声音?如果要想在另一头听到三次敲击声,你该怎么做? 

 学生思考并回答。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传声速度与传播时间的关系。 

说明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问题:如果我们想知道声音在常温状态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该怎么办?说出实验方案。 

 引导:要测声速,必须知道哪些量?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量?需要用到哪些器材? 

 组织学生讨论,要求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发声停止,声音仍可以传播。

三、声速

声音在每一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音在固休、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