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历史人物成语故事
2025-10-02 07:30:16 责编:小OO
文档
中国历史人物成语故事

1、刮目相看(吕蒙)

[释义]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语出]宋?杨万里《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一别璘公十二年;故当刮目为相看。”

[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辨形]刮;不能写作“乱”。

[近义]另眼相看另眼相待[反义]视同一律

[用法]多用于别人已有了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了。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偏正式。

[辨析]“~”和“拭目以待”;都含有“擦眼睛看”的意思。但“~”偏重在去掉老印象;重新看待;“拭目以待”偏重在等待着看某种事情的发展。

[例句](1)小明近几年来进步很快;大家都得~了。

(2)小红变得勤奋好学;热爱劳动;对她~的人不在少数。

[成语故事]

吕蒙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靠姐夫接济,没有机会读书,后来跟着姐夫打帐很勇敢,最终得到了孙权的赏识。目不识丁的他以为凭勇敢就能打天下。有一次。孙权很认真地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国家的栋梁,要好好读书啊“。吕蒙嘻皮笑脸的回答说:“我现在整天打仗,忙得很呢,哪里有时间读书啊,哈哈。” 孙权很严肃:“我这个当国王的要比你还忙吧?我读了那么多书还嫌不够用,现在还抽空读很多史书和兵书,很有好处啊。你看现在曹操这么老了,还很好学呢,你可不要把我的话当玩笑啊。”从这时候开始,吕蒙下定决心,一有空就读书,学识长见得很快。有一次,当时的大知识分子鲁肃和吕蒙一起

讨论国家大事,鲁肃常常被吕蒙问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鲁肃很高兴

地轻轻地拍拍吕蒙的背说:“以前我以为你这个大老粗仅仅在军事方

面有本事,现在才知道你学问很好啊,看法独到,你再也不是以前吴

下(吴国)的那个阿蒙了!”吕蒙很自信地笑着说:“士别三日,当刮

目相看,你怎么能用老眼光看我呢。”

2、围魏救赵(孙膑)

[释义]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魏、赵:战国时的国名。

[语出] 《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辨形]魏;不能写作“味”。

[反义]围城打援声东击西

[用法]用于军事。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例句]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出来抢粮;我们便用~的办法;打

他的县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成语故事]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

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

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

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

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

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

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

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

魏国精锐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

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

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

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

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是一个很有名折

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个

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3、一诺千金(季布)

[释义]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语出] 《史记.季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正音]诺;不能读作“ruò”。[辨形]金;不能写作“斤”。

[近义]言而有信[反义]言而无信

[用法]常与“出言不苟”连用。一般作谓语。[结构]偏正式。

[例句]大丈夫言出必行;做事要果断;~。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

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吃

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协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

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

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借以炫耀

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

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

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

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

吹捧说:

“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样

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

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

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4、杀妻救将(吴起)

吴起者,卫人也,〔1〕好用兵。尝学于曾子,〔2〕事鲁君。〔3〕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据汉代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五》记载,战国时代,魏国人吴起(前?-前378年)曾先后在鲁、魏、楚三国做官。他在鲁国时,齐国人

来攻打鲁国。鲁国因为吴起有一定的将才想要任命他做将军,率兵与

齐军作战。但因为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鲁国怀疑他与齐国的关系,对任命他做将军一事迟疑不决。在这种情况下,吴起想成就自己的功名,就把自己的妻子杀死了,以表明他与齐国没有什么关系。鲁国最

终任命吴起为将军。吴起做将军后,率兵攻打齐军,把齐国打得大败。这个故事说明,吴起为了成就自己的功名,忍心杀害自己的妻子,这

种做法是不足取的。后因以“杀妻求将”比喻忍心害理以追求功名利

禄的行为。

5、前倨后恭(苏秦)

[释义]先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语出]明.吴承恩《西游记》:“行者道:'不敢!不敢!不是甚前倨后恭;老孙于今是没棒弄了。’”

[正音]倨;不能读作“jū”。

[辨形]倨;不能写作“居”。

[近义]前倨后卑

[用法]用作贬义。多用于讽刺。一般作谓语、状语、定语。

[结构]联合式。

[例句]这个售货员刚才对我大声喝斥;现在却热情有礼;~;令我大惑不解;仔细一看;原来是检查工作的领导来了。

[成语故事]

苏秦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家乡洛阳。家人见他如此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苏秦的嫂子不给做饭,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

这件事大大刺激了苏秦,经过一年的苦心揣摩,苏秦掌握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在周游列国时说服了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并被封为“纵约长”,做了六国的丞相。苏秦衣锦还乡后,他的亲人一改往日的态度,都“四拜自跪而谢”,其嫂更是“蛇行匍匐”。面对此景,苏秦对嫂子说了这句话“嫂子为什么之前那么傲慢,而现在又那么恭敬呢?”

6、不学无术(霍光)

[释义]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语出]《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之术;暗于大理。”

[正音]术;不能读作“sù”。[辨形]术;不能写作“木”。

[近义]目不识丁胸无点墨[反义]博古通今博学多才

[用法]含贬义。指人无学识、没本事。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联合式。

[例句](1)我~;实在不敢为您的大作写序言。(2)~的人;如何能

干大事?

[成语故事]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

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

世后,霍光又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

西汉王进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

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

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

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

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

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

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

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

大局的道理。

7、三令五申(孙武)

[释义]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孙子分为二队;……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正音]申;不能读作“sēn”。[辨形]申;不能写作“深”。

[近义]发号施令千叮万嘱[反义]敷衍了事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结构]联合式。

[辨析]~和“谆谆告诫”都有“劝告;告诫”之意。但~一般是上

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的命令、告诫;态度严肃;具有强制性;而“谆谆

告诫”能够是平级平辈人之间的告诫;态度温和;不具有强制性。[例句]不准随意占用马路的规定;已~;但少数摊贩仍我行我素。

[成语故事]

春秋时侯,有一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

是不是拿我的试试?”孙武说能够。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能

够吗?”孙武也说能够。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

每个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

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

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众女兵说:“明白了。”于是孙武使命搬出铁钺(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

五次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单没

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

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

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

的号令。众女兵仍然仅仅大笑。

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不过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同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这故事原出于“史记”的“孙子吴起列传”。后来;人们把孙向女兵再三解释的做法,引伸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

8、呕心沥血(李贺)

[释义]呕:吐;沥:滴。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语出]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正音]呕;不能读作“ōu”;血;不能读作“xiě”。

[辨形]呕;不能写作“沤”。

[近义]煞费苦心挖空心思

[反义]无所用心粗制滥造

[用法]含褒义。多用于文学创作;也适用于其他脑力劳动方面。多用于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联合式。

[辨析]~与“搜索枯肠”有别:~多用于较长时间或一个时期的工作;语意重;“搜索枯肠”用在较短的时间过程内;语意较轻;中性;正反两面的情形都能够使用。

[例句]~地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国家栋梁。

[英译]work one’s heart out

[成语故事]

唐朝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

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

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

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

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

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

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9、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

[释义]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因为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语出]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

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

[近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水楼台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分句;

[成语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非常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小的时候,家里非

常贫穷,但他学习刻苦,博览群书。后来,他做过右司谏、知州、参

知政事等地位极大的大官。他曾在岳阳楼题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身为朝廷重臣,范仲淹为人却极为正直,待人谦和,尤其善于选拔人才。他在杭州做知府的时候,关心协助城中的文武。很多靠此得到了能够发挥自己才干的职务,

所以都很感激范仲淹。有一个叫苏麟的巡检官,因为在杭州外县工作,所以未能得到范仲淹的提拔。一次,苏麟因公事见到范仲淹,便乘此

机会给范仲淹写了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

阳花木易为春。”说的是靠近水边的楼房能够最先看到月亮,朝着阳

光的地方生长的花草树木易成长开花,显现出春天的景象。苏麟是以

此表达自己的不满,巧妙地指出接近范仲淹的人都得到了好处。范仲

淹读后心领神会,哈哈大笑。于是,便按照苏麟的意愿,为他谋到了

一个合适的职位。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