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标点符号使用举例
2025-10-02 07:31:33 责编:小OO
文档
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几个问题

一、顿号误用

1、注意不用顿号的情况

(1)并列各项都带有语气词“啊”“啦”等,口语中停顿比较大,就用逗号。

例①: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例②: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例③:月季呀,玫瑰呀,米兰呀……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顿号都改为逗号。

(2)表示概数的地方。

例如:“十五六岁”不能写成“十五、六岁”;“四五月间”不能写成“四、五月间”。

约数之间不用顿号。                                                    

 小心不是约数而是序数或标号。

下面的例子少用了顿号。

例①:一二三班的同学向后退,四五六班的同学向前走。

(当然,加顿号的前提是我们假定共有六个班,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班。如果只有两个班,班号分别为一二三和四五六,那就另当别说)类似的句子还有:

例②: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二、三部分是主体部分。

顿号不可去。

例③:第三四组的同学下午体检。

三四之间加顿号。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就不能在连词前再加顿号。

例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和”前面没有顿号)。

有时该用“和”,不宜用顿号。

例如:我们要行动起来,坚决反对轻视、滥用标点符号的不良习惯。

其实,在书面语中没有问题,如果要读出来,那就可能使人误解为“轻视滥用标点符号”,改顿号为连词“和”似乎更好。

当然,下面的例子顿号使用也不符合习惯。

例如:阳同学非常喜欢书法和绘画、唱歌。

习惯上,并列词语前面用顿号,后面用连词。

(4)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其间的停顿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例①:中国人民勤劳,善良,智慧,勇敢,坚强。

逗号不能用顿号。

例②: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后两个逗号不能用顿号。

例③: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逗号,最好不用顿号。有时也用。如2004年浙江卷C项

(5)较长(长的标准是什么?鬼才知道)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如: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

前两个逗号不能用顿号。

(6)集合词语念起来不停顿,不用顿号。

例如:“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不做“干、警”、“ 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

(7)两层以上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例如:请将此文件抄报副陈三泰、常委、宣传张岫如、副吴双等领导同志。

在这个句子里,三位市党政领导人的名字构成第一层并列关系,张岫如的两个职衔是第二层并列关系,两个层次一律使用顿号势必造成层次混乱。应在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即张岫如两个职衔之间保留顿号,而将其他两个顿号改为逗号。下面是几例正确的句子:

例①: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生活质量的变化、提高,城市和乡村的垃圾不断增加,垃圾处理成为困扰全球的严重问题之一。

例②: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她都能来上几段。

例③: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例④:参加会议的有教师,记者,电影、音乐、美术工作者。整个会场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中。

2、顿号用法的几点补充:

(1)从理论上说,并列引语之间有停顿,应用顿号,但因为已有引号,不会造成误解,可以不用顿号,非用不可,也不算错,但以不用为好。

例①:他说话喜欢用“巨”“相当地”“贼”等词语强调语气。

同理,并列的书名之间也以不用顿号为好。

例②: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并列的括号之间也最好不用顿号。

例③:例①②③都是错误的说法。

(2)连词前面可否用顿号

用连词连接的词语,中间无停顿时不用点号分隔。例如:“你或者小王来都行。”有停顿时,一般用逗号而不用顿号。下面例句中的顿号都用错了:

例①:一本书少则数万字,多则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字。

例②:如果那天下雨、或者我另外有事,我就不能赴你的约会。

例①的顿号可删去,也可以改为逗号,例②的顿号可改为逗号。

二、逗号典型例题

逗号使用错误特例

在震惊全国的“三家村”大冤案中,惨遭的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写作的《三家村札记》今天同广大读者重新见面了。

去掉逗号,否则坏大事。

三、分号的误用

1、内部无停顿(未曾用过逗号)的并列成分之间误用分号

例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是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在人们的消费中占更加重要的位置;二是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大众化。

句中各并列部分内部没有逗号,分号应改为逗号。

复句内部用分号的前提是前后已有逗号出现。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如果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必须用分号。例如:

例①: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例②: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幽深秀美。

2、内部无停顿的并列成分之间,只有在这些成分充当宾语或宾语的同位成分,并且需要强调它们各自的性时,才用分号。而这种情况只是分号的灵活运用,不作为考试的内容。

例如:本书把汉语规范文件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汉字;标点符号和数字用法;普通话;汉语拼音;词汇。

                                                                                                                                                                                                                                                    四、冒号的误用

1、在没有停顿的地方用了冒号

例如:我急忙从车上跳下来,说了声:“王大爷再见。”就往家里走。

这个句子是个陈述句,“说了声”跟“王大爷再见”之间没有停顿,“说了声”后边的冒号是多余的,应该删去。同时,“再见”后边的句号也应删去。

   2、总起与分述之间,该用冒号却误用了其他点号

(1)例①:更让人担心的是她的身体状况,经常出现阵发性潮红,一阵阵发热,出汗;常感头疼目眩,心悸恶心;四肢麻木无力,腰酸背痛;晚上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严重影响白天的工作。

应把“状况”后边的逗号改为冒号。因为冒号才能领起下边带分号的四个并列的分句,逗号表示的停顿比分号还短,不能担当这个任务。

例②:没有朋友,一个人是孤单的, 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爬山没有劲,打球没有趣,连看电影、看比赛都缺乏滋味。

句中“爬山”后边的几个句子都是对“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的具体说明,句意是连贯的。可见“顺心”后边的句号应改为冒号。这样,文气就变得通畅了。

(2)例③: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他分明已经纯乎是个乞丐了。

“开裂”的后面应为冒号,因为下面是对上文的总括,下面为三例正确例子。

例④: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总括上文)

例⑤:直到十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例⑥: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3、一个句子误用了两层冒号

例①:我们认为:不犯错误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已经去世的人,另一种是还没有出生的人。

一个句子中不能出现两层冒号。或者把第一个冒号删去,或改为逗号,或者把第二个冒号改为逗号,后种改法不如前一种更好。

例②:我向大家保证:今后我一定要做到三件事:第一,不迟到;第二,上课不说话;第三,按时完成作业。

句中第一个冒号应改为逗号。

例③:晚上开大会,张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 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4、使用“××说”之类放在引用话之前,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用逗号;放在引用话后面用句号。例如:

例①: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例②:“同志们!”区委说,“这张全区党员登记表上的34个人,除去老赵和黄淑英同志以外,除去叛徒黄有才以外,其余的都在这里。”

例③:“真不凑巧,店里已经坐满了。”老板娘面带着歉意说。

5、不是直接引述别人的话(间接引语),“某某说”“某某想”后面一般不用冒号,而用逗号。(当然也有极个别的例子除外)

例如:女朋友去看了回来报告说,最喜欢那套紧身的花色皮衣,很孩子气的。

“说”后的逗号是正确的。

6、没有停顿不用冒号。

例如:校牌上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

例如: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例如: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句中的冒号应该去掉。

7、冒号一般管到句终,否则不能用冒号。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例如:我想:董昆是什么样子?可像俺家乡的尚二叔?

例:广东省理工类状元曾卫华的成才事实证明:有远大的理想,重视打好基础,科学进行知识归类,是夺取高分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全面发展是何等重要。

或将冒号改为逗号,或将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句号。

例: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冒号只管到“做作业到深夜”,此处的逗号改为句号)

例: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后边,所以用错了。应把“歧途”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例⑤: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此句可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8、冒号与“即”重复。

例①:铁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不付出就不可能有回报。

例②:从人类个体角度看,一个人在世界上担任三种角色:即在工作上是职业人,在家庭中是家庭人,在社会上是社会人。

以上两例都可去掉“即”。

五、问号的使用  

1、非疑问句误用句号

例如①:发现的这具女尸无头,无手,没有办法从面部特征和指纹上查明死者是谁?

句末的问号是误用,应改为句号。

例如②:至于谁来当我们出版社的总编辑?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总编辑”后边的问号用错了,应改为逗号。

例如③:座谈会上有人问他对目前相声表演中出现的新形式,如男女对口相声、电吉他相声、群口相声有什么看法?

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2、选择问句中问号的位置错误

例如:请问:到底是生来就盲的人比半道才盲的人幸福呢?还是恰恰相反?

应把句中的问号移到句末,在句中原来问号的位置用逗号。

但是另一类情况是连续问而非选择问,这时,每个句子后都要用问号。

例①: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呢?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类似连问的句子还有:

例②:除了他能去,谁还能去呢?你吗?你能去吗?

例③:从年初延续至今的刷卡手续费之争会不会因此画上句号?不交费便拒绝刷卡为哪般?

3、主谓倒装的疑问句中问号的位置错误

例①:怎么还不来呀?你。

例②:去北京哪天动身啊?张主任。

问号应该用在疑问句的末尾。

4、有问句带有强烈的感情,句末可以用感叹号,当然,用问号也可以。

例如:这样的人不去抓,还去抓谁!   

六、叹号的错用

1、没有强烈的感情却用了叹号。

例如:对烧伤面积达到90%的张光春,有的医生就觉得是为力的!

2、倒装句中叹号应加在句末

例如:多美啊!祖国的春天。

此句叹号应放在句末。

七、省略号与破折号误用

1、用记住表示声音延长用破折号,表示话未完或断断续续用省略号。

参见“五三”中《标点符号基本用法》   

2、省略号前后的标点

(1)、省略号的前面一般不加标点(问号叹号除外) 

例如:“原来如此!……”

例如:老汉抓起扁担,提起水桶,走上台阶……

(2)、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点号,因为从理论上说,内容都省了,标点还用在乎吗?

例①:辘辘大车过处,卷起了漫天尘土……

例②: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忧,非长不可的。

(3)省略号不要和“等”字并用

例如:牡丹、吊钟、水仙、大丽花、梅花、兰花……等春秋冬季的花都挤在一起了。

八、引号问题

(一)引号与句末点号的配合使用

1、用引号的话里还有需要引用的话,外边一层用双引号,里边一层用单引号。

例如:王老师说:“常言道‘学习能使人聪明’,这话一点也不错。”

2、引号前面有冒号,并且引的是完整的话,引号内的话可以看作一个句子的,句末的点号放在下引号之内。

例如: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引用的话如果只是作为大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它原来是不是一个句子,都失去了的意义,句末的点号就要放在下引号之外。

例如:老舍先生曾称赞《燕山夜话》中的杂文“别开生面,独具一格”,足见它在当时的独创性。

4、下面是几个错误典型:

(1) 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连用时,句末标点位置错误

例如:巴格达的一个钱庄老板说,联合国1441号决议的通过使伊拉克避免了战争,“因为伊拉克肯定会接受这个决议,没有了战争,第拉尔当然就值钱了。”

(按:第拉尔是伊拉克的货币)

应该把句号移到引号后边,使它属于整个句子。

(2)记录口头对话时,在引号后边误用逗号

例如:在采访阿奈特时,这位美国王牌记者告诉我,他当年采访本·拉登时,事先向拉登的助手提交了准备提出的问题,采访中拉登几乎一一作答。“他是一个能给人深刻印象的人。身高六英尺多,穿着一件迷彩夹克,一支AK-47冲锋从不离手”,阿奈特回忆道。

这段话中,直接引语的引号后边用逗号,是错误的,应改为句号并移至引号内。

(3)直接引语句末的句号误用在引号外

例如:领队表示:“我们就是要老虎不出洞,这几天的训练就是针对周日比赛的需要”。

句号应移到引号内。

(二)随意加引

常见错误有两种情形:一是加引范围不清,二是滥加引

例①:“第二届春兰杯青年歌手大赛是”于昨晚结束了。

例②: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站”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三)引号特例

拟声词该用引号却没有用。

例如:刚步入肇庆的鼎湖山,就听到从山上传来了哗哗哗的流水声。

“哗哗哗”加引号,至于三字之间是否加标点,悉听尊便,但以不加为好。

九、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

1、句内括号(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一部分的括号),它要紧贴在被注释或说明的词语之后。注释语内如有标点,最末一个点号(?!除外)应省略。看下面两个正确例子:

例①: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2年)皇帝要各地进贡特产。

例②:如果想对中国古代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书目答问补正》。

2、句外括号(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的括号),括号自然也要紧跟着整个句子,放在句末标点后,其用法正好与句内括号相反,括号内部什么标点符号都能用。

例①:他培育了许多香花,繁殖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例②:所以的文学家,至少是必须和共同着生命,或深切地感受着的脉搏的。(最近左联提出了“作家的无产阶段化”的口号,就是于这一点的很正确的理解。)

3、下面是几个错例:

(1)括号位置不当

例①: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例②:……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例①中的整个括号应该移到逗号的前面。例②中的句号应该移到上括号的前面。

例③:发展横向联合,在承认相互利益的基础上,可以不受原规定的“三不变”原则的(企业所有制形式不变,隶属关系不变、财政不变)。

(括号应放在“原则”后)

例④:高考尖子的成功经验说明,语文学习不能急功近利的突击(其实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不能急功近利的突击)。

句号移至第一个“突击”后,并可(不一定)在括号内部末尾加句号。

(2)该用括号而未用    

例①:学校领导决定文科各系,中文系、哲学系、经济系、历史系、外文系,要加强语文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例②: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很明显,例2破折号后面的内容不好读出来,不好作正文,改为括号即可。

“文科各系”后的逗号改为破折号即可。

(3)不该用括号而使用

例如: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括号内的语句并不是注解性文字,而是很重要的信息,不应放在括号中。去掉括号,并在“详细地址”后面加逗号。

十、书名号的使用

1、《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但实际使用中,书名号已大大超出了这个范围,电影名、电视剧名就常常用书名号。

例①:有一次和宿舍的女生去看《罗马假日》……

(《南方周末》2002 年4月7日22版)

例②:梁从诫直言: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是对历史事实和文化精神的双重歪曲。

(《中华读书报》2000年5月10日第5版标题)

这种用法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此外,戏剧、歌曲、乐曲、绘画、雕塑、摄影等的作品名称也可以用书名号标示。书名号的作用已扩大到标示各类作品(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的名称。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随意扩大书名号的使用范围。

2、书名号的滥用

例如:颁发《身份证》/《桑塔纳》轿车/《康佳杯》音乐电视大奖赛/办理《营业执照》/开设《小说艺术研究课程》/《第十届全国书市》开幕/荣获《金鸡奖》/填报《职工医疗保险登记表》/《商业英语速成班》招生……

书名号是表示文化精神产品的专名号。非文化精神产品,诸如物质产品名、商品名、商标名、证件名、单位名、组织名、奖项名、课程名、展览名、活动名、集会名、称号名等,都不能使用书名号。上面所举诸例,都是属于滥用,应予删去。

3、注意书名和篇名同时出现的标点使用

书名号的用法有三种情况:

①书名在前,篇名在后。

例如:《后汉书·烈女传》

②书名在前,类名在中,篇名在后。

例如:《诗经·魏风·伐檀》

③篇名内又有书名。

例如:《读〈雷雨〉有感》、《〈指南录〉后序》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