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同学们,好好对待老师的每一次劳动吧!认真记住下面的复习提纲,这次考试你会成功的!
第1单元认识生命
第1章生命的世界
1.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及组成
大气圈的下层
生物圈整个水圈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1千米。
岩石圈上层
生物圈是由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
空间。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基础
3、生态系统多样性:陆地、湿地和海洋等生态系统。
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关系:
(1)遗传多样性决定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遗传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因为不同的生物生活环境一般是不相同的。
(3)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生物的特征
1、应激性: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它能使生物趋利避害.
2、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病毒被列入生物主要是它能繁殖产生后代)
3、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区别,是一切生命活
动的基础)。
4、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蛋白质和核酸)和结构基础:(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使物种基本保持稳定,变异使生物不断进化发展。
6、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生态因素同种生物: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a.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光的决定性作用在于它的有无,目前地球各处基本都能得到光,所以决定植物分布的最关键因素是水。另一方面:不
同的植物对阳光的要求不同。如:阳生植物适于生活在强光下;阴生植物适于生活在
弱光下。b.光能影响动物的繁殖及活动时间。鸟类换羽及兽类换毛等与光有关。
B.温度:a.温度对生物分布有重要作用;b.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C. 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一方面: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明显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
育。另一方面:一年中降水量和雨季的分布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同种生物间的关系有种内互助,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有寄生、竞争、捕食、共生等。
A.互利共生: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彼此依赖相互有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B.竞争:两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引起竞争,如水稻和稗草
C.寄生:一种生物生存依赖于另一种生物,如蛔虫和人
D.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如草食动物吃草,肉食动物捕食草食动物
(3)作用特点: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及关键因素的主导作用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如动物的保护
色、警戒色、拟态等。
生物对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生物能影响并改变环境(蚯蚓-----改良土壤,植物-----增大湿度、降低温度)。
总之,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其中生存的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生理特征。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
第2章 探索生命
第1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一.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
科学活动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二.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拉马克 法国 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
林 奈 瑞典 生物“分类学之父”――双名法(按大小、从属关系可分为:界、
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达尔文 英国 生物进化论,进化论的创始人。 哈 维 英国 血液循环
沃 森 美国
克里克 英国
人类基因组:人体细胞内全部DNA 的总和。
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译人体细胞内全部DNA 所含的遗传信息。(2001年由美、德、法、英、日、中等科学家共同完成)
三.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学科。
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的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分类法等。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1、实验法(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
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第2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
第3章 细胞
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等;多细胞生物:多数生物
一、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结构:见书
粗准焦螺旋(使镜筒较大范围上升和下降)、细准焦螺旋(使镜筒较小范围上升和下降) 2.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约5cm 处,
偏身体左侧。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
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两手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内,直到呈现一个圆形的雪白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玻片标本要对准通光孔的中
心。 (4)观察: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玻片标本2~
3mm 为止,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收放: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
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处,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将显微
镜放回原处。
3.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实像)
→镜筒→目镜(再放大成虚像)→眼。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则相反)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倒像。显微镜下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个数就越少,细胞个体越大,视野较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少,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个数就越多,细胞个体越小,视野较亮(显微镜的
视野亮度跟细胞数目成正比)
光线强时,用小光圈或平面镜(反光镜) C.
光线弱时,用大光圈或凹面镜(反光镜) 5.分析视野中的污点:
有可能在物镜、目镜、装片上,移动其中的两个,如果污点都不动,就在第三个上。(注意:污点决不会在反光镜上。) 6.显微镜成像:
①显微镜下成倒像(上下左右同时颠倒):举例 标本中有一“b ”字母,视野中看到“q ”字母
②视野中的物象移动:举例:物像在视野右下方,仍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移到视野。“哪儿偏往哪儿移”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指体积。
8.高倍镜的使用:先在低倍镜下把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的正,再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若视野暗就调节反光镜或用较大的光圈,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放大实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目少,视野暗,而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目多,视野亮。 (3)在显微镜的视野左上方有一物像,要移到视野,应怎样移动装片?( A )
A .向左上方
B .向右下方
C .向左下方
D .向右上方
(4)在显微镜的视野出现一污点,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均不动,则污点可能在( D )
A .装片上
B .反光镜上
C .目镜上
D .物镜上 (5)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若光线较弱,则应选用( C )
A .大光圈 平面镜
B .小光圈 平面镜
C .大光圈 凹面镜
D .小光圈 凹面镜 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
注意事项: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细胞中间不透明)。
二.构成动物体的细胞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用滴管在载玻片的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中的食物碎屑。用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4)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面的水滴,然后缓缓在盖在液滴上。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对侧引流,使碘液扩散到整个标本。 (7)观察临时装片
注意:要用0.9%的生理盐水才能使细胞维持固有形态,高于0.9%会使细胞失水而皱缩,低于
0.9%(如清水会使细胞吸水而胀破。)
三. 构成植物体的细胞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1)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的滴一滴清水。
(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用镊子撕取鳞片叶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清水中,并用解剖
针将表皮展平,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观察的材料上,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4)将一滴碘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对侧引流,使碘液扩散到整个标本 。 (5)观察临时装片。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构。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比较表:
第2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一.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细胞膜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
2.细胞膜具有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
二.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生物体能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可作能源物质,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储能物质,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于太阳光能。
三.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但细胞结构要完整,才能行使正常的生命活动。
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结构,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作用。此外,细胞核在遗传中也起重要作用。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 (即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 )。克隆羊多莉长得像提供了细胞核的母羊,该实验证明了遗传信息主要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同种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如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3对。
第3节 细胞通过而增殖
一.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
1.较大细胞的表面积相对减小,较小细胞的表面积相对较大,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提高了物质运输的效率,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二.细胞产生新细胞
细胞示意图
1. 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2. 细胞的规律:细胞核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一分为二,每部分细胞质中含有一个细胞核。
3. 植物细胞的:当细胞核为两个新的细胞核后,在两个新细胞核之间的细胞质形
成新的细胞膜,并产生新的细胞壁,从而使一个植物细胞为两个新细胞。 细胞核→细胞质→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2个新细胞
4. 动物细胞的:先是一个细胞核为两个细胞核 ,然后细胞部分的细胞膜从四周逐
渐的向内凹陷,最终使细胞质一分为二,每部分细胞质中含有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细胞成为两个细胞。细胞核→ 细胞膜凹陷→2个新细胞
5. 细胞特点: 细胞前,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加倍,后平均分配到两
个新细胞中,保证了新细胞与原来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6. 细胞的意义: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繁殖,多细胞生物还能促使新个体由小长大。生
物体不断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从而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7. 生物体由小变大原因:A 、细胞,增加细胞数目;B 、细胞的生长,使体积增大
第1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并且新细胞与原细胞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
细胞分化则是在细胞和生长的基础上,细胞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且在形态和结构上也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失去能力。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细胞分化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二.: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1、分生组织:
特征: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细胞质粘稠,具有很强的增生能力
功能:经过分化形成各种组织
2、保护组织:
特征:细胞排列紧密
功能:能减少植物失去水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还能控制植物体与外界气体交换.
3、营养组织:
特征:细胞壁薄,液泡大功能:储存营养物质
4、输导组织:
包括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死细胞)和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活细胞).
使高等植物对陆地生活有更强的适应力.
第2节生物体的器官、系统
一、不同组织构成器官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构成器官。一块骨、一块肌肉属于器官。
二、器官构成人和动物体的系统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例如:人体的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
营养组织
输导组织
保护组织
成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1.人体的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受精卵经过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人体。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三、器官构成完整的植物体:
植物体的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一定没有系统) 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四、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分生组织 花
营养组织 生殖器官 果实 细胞 组织 保护组织器官 种子植物体 输导组织 根 营养器官 茎 叶
上皮组织 消 化系统 呼 吸系统 结缔组织 泌 尿系统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循 环系统 动物体 肌肉组织 运 动系统 神 经系统 神经组织 生 殖系统 内分泌系统 分化 组成 植物体 细胞 组织 器官 动物体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一、 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
二、 探索光合作用
[实验一]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需要光)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
见光部分变蓝
不见光部分不变蓝
暗处理 : 目的:消耗叶片原来产生的淀粉,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部分遮光: 在暗处进行,上下两面要同时遮盖,遮光和不遮光处形成对照
方法步骤 照光:
摘下叶片:
酒精褪色: 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漂洗干净, 滴加碘液,观察结果:叶片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
实验现象:叶片见光部分变蓝(原因是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淀粉遇碘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未产生淀粉)
。
实验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实验二]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证明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的实验
实验现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可见带火星的木条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 加入碳酸氢钠的目的是它能提供二氧化碳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的实验
实验现象:银边天竺葵脱色、碘液处理后,可见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白色部分不变蓝(无叶
绿体,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未产生淀粉)。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实验四]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证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的实验
装置一中放入氢氧化钠的原因:氢氧化钠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实验现象:从两个装置中分别摘取一片叶片,滴加碘液,装置一里的叶片不变蓝(无CO 2 ,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未产生淀粉),装置二里的叶片变为蓝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将枝条放在黑暗处2~3小时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来产生的淀粉,避免干扰实验结果。(PS :只要最后检验产物是淀粉,实验第一步必须先进行暗处理。)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水:
将叶脉切断,在一片叶上形成有水和无水两部分进行对照实验,酒精脱色后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
结果:有水部分(靠叶柄一端)遇碘变蓝;无水部分遇碘不变蓝, 结论:光合作用需要水。
三、 叶片与光合作用
叶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属于输导组织
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二)叶片适于接受阳光的特点:
①叶表皮无色透明。②叶片扁平宽大,呈镶嵌式排列(做到尽量互不遮挡)。 ③一般叶背面气孔比正面多(减少水分蒸发)。 ④栅栏组织细胞含叶绿体比海绵组织多。
叶绿素能吸收和转化光能,它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没有形成叶绿素时,叶绿体呈白色或黄色 总之: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等和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场所:叶绿体。 绿叶----工厂 叶肉细胞-----车间 叶绿体----机器 动力---太阳能
四、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银边天竺葵叶的白色部分不能产生淀粉
叶脉
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 筛管:输送有机物 叶片的
结构 上表皮: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下表皮:有气孔,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细胞围成的。气
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水分散失的门户。 表皮 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呈圆柱状,含叶绿体多 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形状不规则,含叶绿体少
叶肉
白色部分不变蓝
绿色部分变蓝
光
二氧化碳 + 水
淀粉(储存能量) + 氧气 叶绿体
2、光合作用的实质 :
物质转化: 无机物(水和二氧化碳) 有机物(淀粉等) 两个转化
能量转化: 光能 储存在有机物的化学能
3、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4、光合作用的意义
(1)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食物和氧气来源);
(2)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来源(能量来源); (3)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五、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
2、立体高效种植
第2节 呼吸作用
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
[实验一]探究种子萌发时吸收了氧气(甲瓶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为煮熟的种子)
种子萌发进行呼吸时吸收氧气实验
将燃烧的蜡烛放进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子中,蜡烛立即熄灭了,说明瓶里缺少氧气。证明种子呼吸时吸收氧气。
若两个装置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天,将燃烧的蜡烛伸入瓶中,甲瓶出现的现象是蜡烛熄灭,乙瓶出现的现象是蜡烛继续燃烧,说明甲瓶中的种子吸收了瓶中的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乙瓶中的种子已经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乙瓶中这个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这个实验说明了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实验二]检验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甲瓶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为煮熟的种子)
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实验
甲瓶中装有萌发的种子,把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瓶里的气体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证明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在这组实验中,当往瓶中注入清水时,观察到甲装置的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乙装置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了煮熟的
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乙装置在这个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实验三]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甲瓶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为煮熟的种子)
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实验
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瓶里的温度,比装有煮熟种子的保温瓶里的温度高,这证明种子呼吸时会产生热量。
在这组实验中,甲瓶出现的现象是温度计温度上升,乙瓶出现的现象是温度几乎没有变化,这是因为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一部分的能量以热量形式释放出来。
以上三个实验说明:萌发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不但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且会产生热量。
二、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凡是具有生活力的种子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其场所是活细胞中。(PS:若要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一定要进行遮光处理,防止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三、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意义
(1)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线粒体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2)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呼吸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4)场所:植物体内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内)
(5)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出去。为
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第3节吸收作用
一.水分的吸收
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当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当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2、植物体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尖的成熟区(根毛区)
3、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根尖成熟区的大量根毛,扩大了根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成熟区(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
机盐的主要部位。通常根毛的细胞液浓度高于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从土壤溶液里吸收水分。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一次施肥过多,出现“烧苗”
4、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5、无土栽培的概念: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数量和比例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
培植物。常用水培、沙培、砾培。其优点有:花大、产量高、省水、节约养分、清洁卫生,病虫
害少、无杂草、不受土地等。
第4节蒸腾作用
一. 植物的蒸腾现象
蒸腾作用实验装置
蒸腾作用的主要进行部位是叶片的气孔。
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水分蒸腾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
完成,叶柄和嫩茎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
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控制气孔的开闭:成对的保卫细胞(呈半月形,内有叶绿体)
二.蒸腾作用的意义
1.降低叶面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2.促进水的吸收和运输及无机盐的运输。
3.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调节气候,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蒸腾作用易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状况的影响。
蒸腾作用的应用:(1)大树底下好乘凉(2)移栽植物时要去掉一部分枝叶、选择阴天和傍晚、
移栽以后要遮阴等,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成活。
第5节运输作用
一、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将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茎内被染成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说明水分和无机盐
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1)根适于吸水:根尖成熟区(主要部位)有大
量根毛,使吸收面积大大增加。(2)水分运输的途径:根毛→根内导管→茎和叶脉中的导管,方
向是由下而上。
二、有机物的运输
枝瘤
枝条中部被剥去一圈树皮后,切口上方会形成枝瘤。证明了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树皮内韧皮部中
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的运输途径:有机物→叶→茎→根。
四、导管和筛管
玉米导管和筛管的横切
根、茎、叶中的导管彼此相通,根、茎、叶里的筛管也是彼此相通的。植物体内的导管和筛管彼
此连接和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完成植物体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功能。
筛管
导管
根系
第6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生活史是指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是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即从一粒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到幼苗的根、茎、叶的发生和生长,再到成熟植株的开花、传粉和受精,最后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一. 种子的结构
大豆种子的结构图
玉米种子纵切示意图
二. 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条件:有成熟而完整且具生活力的胚,并有足够的供胚发育的营养储备,非休眠状态等。 (2)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 实验示意图
本实验③为对照组, ①、②、④为实验组. ①与③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适量的水分 ; ②与③ 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充足的空气;④与③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适宜的温度 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吸水膨胀;(2)胚根突破种皮,发育为幼苗的根;(3)胚轴伸长;(4)胚芽出土,发育成幼苗的茎叶;(5)子叶萎缩或胚乳萎缩。
种子萌发时总是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再发育为幼苗的根,有利于固定植物体及从土壤中吸收营养。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活动:探究种子的营养成分
种子的营养成分有:水分、无机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
第2节 营养器官的生长
一、 根的发生和生长
种子萌发和形成幼苗,标志着植物体进入营养器官生长的阶段.
胚根最先突破种皮:有利于吸收营养和固定植物体
根尖纵切面结构图
根尖是指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部分的这一段。
成熟区(根毛区):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尖的结构 伸长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分生区:细胞能力强,产生新细胞 根 冠:保护作用
直根系:主根长而粗,侧根短而细。如:蚕豆、豌豆、芹菜、萝卜等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如:小麦、玉米、葱、蒜等的根系。 根系的向性生长: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
根的生长主要是根尖生长点细胞和伸长区细胞生长的结果。根的生长靠分生区细胞增加细胞的数量,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因此幼根的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二. 叶和茎的发生和生长
叶芽纵切面结构图
(1)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发育为顶芽(2)叶原基---发育成幼叶(3)芽原基—发育成侧芽(4)幼叶---发育成叶(5)芽轴---发育成茎
按位置分:顶芽、侧芽
按功能分:叶芽(发育成枝叶)、花芽(发育成花)、混合芽(发育成枝叶和花) 韭菜等植物的叶基部,有保持分生能力的细胞(分生组织),叶割去上部后仍能继续生长。
第3节 生殖器官的生长
一. 花的结构
桃花的形态结构
花柄: 花托:
花萼:由若干萼片组成。保护作用。
花冠:由若干花瓣组成。保护及招引昆虫的作用。 花药:内有花粉
花丝: 柱头 雄蕊和雌蕊(合称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花柱
子房:内有胚珠
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分为雄花和雌花。
无性花:一朵花中既无雄蕊又无雌蕊
二. 传粉与受精
雄蕊的花药里产生花粉,花粉管里有精子;雌蕊子房的胚珠里产生卵细胞。
传粉的概念:花药里的花粉以一定方式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方式:自花传粉、异花传粉
花粉粒萌发:花粉粒受到柱头表面的黏液的刺激,萌发出花粉管,
穿过花柱,直达胚珠,释放出精子。
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三.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果实的结构和来源示意图 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为胚,珠被成为种皮,与此同时,子房壁形成果皮。果皮和种子合称为果实。
开花后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才能结果
花蕊 ————————————→ 卵细胞 受精卵 →胚 果实 受精 受精极核→胚乳 芽的分类 花的基本结构 雄蕊 雌蕊 花的种类
传粉:依靠昆虫或风。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授粉。 例:在果树开花时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会影响传粉造成减产。
花柱和柱头 凋落
雌蕊 子房 胚珠
第7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 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物成分,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所有生物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食物和能量。所以,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二. 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到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平衡的作用,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温室效应)
三. 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森林涵养的水分一部分供给植物生长需要,一部分则成为地下水。保护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的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第2节我国的植物资源
一. 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
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等类型。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二. 我国的植物种类和珍稀植物
1、银杉(“大熊猫”)
2、水杉
3、珙桐(“鸽子树”,“活化石”)
4、桫椤又名树蕨
三. 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人为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利用等)
第3节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十大生态建设工程的第一个巨大植树造林工程。
3月12日----植树节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