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土壤中的各种成分
2025-10-02 07:37:32 责编:小OO
文档
土壤中的各种成分

一、复习目标导航

1、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3、从岩石到土壤

4、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5、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二、重难点精讲

1、土壤中的生命物质——土壤生物

实验1:观察土壤

(1)取样:挖一个长、宽、深分别是50×50×30的土坑,取少许土壤样本。

(2)观察:

  有一些动物,还有一些植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具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提问:土壤除了这些生物外还有其他的物质吗?

   ①土壤中有空气吗?有水吗?

   ②土壤中有有机物吗?有无机盐吗?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实验2:土壤中是否有空气?

实验过程:

  取相同形状、体积的土壤和铁块,分别放置于两只完全相同的大烧杯中,分别标记为A、B;向A、B中注水,直到水面恰好将土壤块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

实验结果:A烧杯中注入的水比B烧杯中注水量多。

实验结论:土壤中不全部是土壤,还有空气。

实验3:土壤中是否有水?

实验过程:

  取少量土壤,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结果:试管壁有水珠生成,试管口有雾状水蒸汽。

实验结论: 土壤中有水的存在。

实验4: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

实验原理:有机物可以燃烧。

实验过程:

  取少量土壤,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将一定质量的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待土壤冷却时,再用天平称量。

实验结果:土壤能燃烧,冷却后称量,发现土壤质量减少。

实验结论: 土壤中存在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实验5: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

实验原理:部分的无机盐可以溶于水。

实验过程:

  将燃烧后的土壤放到烧杯中,加足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然后让它慢慢沉淀下来;提取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过滤后蒸发。

实验结果:发现浸出液中蒸发后有无机盐。

实验结论: 土壤中也有无机盐。主要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物质。

结论: 

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非生物:空气、水、有机物、无机盐

3、从岩石到土壤的过程:

  (1)岩石变成土壤的途径:风吹雨打、水流冲刷、冷热交替、生物作用等。

  ①风的作用:风将砂粒刮起来,碰撞岩石,久之岩石被慢慢地磨损,有了裂缝,最后破裂成小碎块。

  ②流水的作用:流水能促使大块岩石裂成小块。

  ③冷热交替的作用:炎热的太阳会使岩石变得很烫,此时若气温下降,岩石会爆裂。

  事例:修栈道。

  ④冰能裂石:雨水积聚到岩石的缝隙里,如果气温降低到0℃以下,水就结冰,体积增大,从而使岩石缝隙加大,最终裂成小碎块。

  ⑤生物的作用:种类繁多的植物和动物等生物的作用下,岩石也会碎裂成石块等。

  (2)岩石在上述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砾和沙粒,最后形成了含有石砾、砂粒、有机物、水和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4、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1)土壤主要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构成,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2)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矿物质颗粒按其直径大小可分为:砂粒、粉砂粒、黏粒。

  实验: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

  取2只漏斗,在漏斗口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一些砂粒,在漏斗B中放一些黏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瓶上,往漏斗中倒半烧杯水。5分钟后观察两个漏斗中各有多少水流到下面的小烧杯内。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砂粒漏斗。

  结论:

矿物质颗粒类别直径/毫米

堆放时空隙保水性通气性
砂粒2.0~0.02

最大最差最好
粉砂粒0.02~0.002

次之稍强稍差
黏粒<0.002最小最好最差
  (2)土壤的分类、性状与植物生长。

  实验:土壤的黏性。

  ①选取足量的壤土类土壤,按砂粒︰壤土类土壤=20︰1的质量分数配制砂土类土壤;

  ②选取足量的壤土类土壤,按黏粒︰壤土类土壤=20︰1的质量分数配制黏土类土壤;

  ③取少量壤土类土壤和已配制好的两种土壤,加少许水,用手搓一搓,哪种土壤能搓成一个条状?

  结果:壤土类土壤最能搓成一个条状。

  总结:

土壤名称土壤质地性状植物长势及原因
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不宜植物生长,可能导致缺水、少肥
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粒多,土壤颗粒较细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通水性较差不宜植物生长,可能导致缺少空气
壤土类土壤黏粒、砂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不太松、不太黏。通气通水。易于种植农作物适宜植物生长,因它通气透水,保水保肥

    (3)壤土类土壤的组成

  在壤土类土壤中,固体部分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5%;水和空气各占25%左右。你能建立一个壤土类土壤的模型吗?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