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金子》教案
2025-10-02 07:36:23 责编:小OO
文档
22金子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运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方法理“解蜂拥而至、若有所悟、不无骄傲”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金子为线索根据故事发展顺序读懂课文内容。

3. 通过课文的诵读品味,感悟彼得是由于选择了正确的致富途径并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终于获得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大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认真阅读理解课文,适当想象,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检查新词的认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朗读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评价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自读、讨论、交流、合作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体悟彼得是由于选择了正确的致富途径并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终于获得成功的道理。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2.多媒体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金子吗?说说你对金子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含哲理的课文。

3.师板书课题:金子,生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美观、正确、规范。本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律: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对词语的识读和理解。

分组出示词语,在学生读准词语的基础上,适时地引导学生感受每组词语的特点。

淘金者 绝大多数 附近 买地 挖掘  坑坑洼洼 倾盆大雨  金钱 v冲刷平整 松软 绿茸茸 若有所悟 装扮 美丽 娇艳 实现

指名示范读词,读后评议是否读正确了。(注意:“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齐读生字词

3.教师板书示范,重点指导甘、附、钱、盆的写法。

学生在书上用钢笔描红。

4.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纠正训练。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然后相互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快速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题为“金子”,你能围绕课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围绕“金子”说几句话吗?

(2)根据课文内容来把大家刚才说的整理一下。

 出示: 绝大多数人    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   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全力培育、找到真金

【教学意图:从检查预习入手,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以学定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脉络,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夯实基础目标。】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初寻金子

当人们听说萨文河畔发现了金子后,淘金者们便(蜂拥而至)。请同学们跟随淘金者的脚步一起来到美丽的萨文河畔。

1. 找同学读第1、2、3节

(1) 能把你听到、看到、感受到通过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并找出描写淘金者的语句。板书:淘金

(2)结合读给予引导想象: “蜂拥而至”是什么样的情形,体会:人多而忙。还有哪些词语说明人多?

【教学意图: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蜂拥而至”,体会淘金者多,但绝大多数未找到真金。从而引导学生去关注彼得,探究彼得实现梦想的原因。】

(3)“很多大坑,希望找到金子”是什么样的情形,体会:渴望得到金子的心情。

(4)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淘金者们从满怀希望到扫兴离去这样一种巨大的心理变化。(指名读,齐读)

2. 是不是所有淘金者都扫兴离去了?还有谁与众不同?找学生对第二节比较有把握的学生来读,其他同学听后谈谈看法。

(1)“埋头苦干了几个月”不觉得累吗?为什么“翻遍了整块土地“?现在你就是彼得,告诉老师你此刻的心情。

(2) 你觉得他和其他淘金者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样满怀希望,不同的是,他更吃苦耐劳)

(3) 从哪里看出他更吃苦耐劳?

  (不甘心、默默地、埋头苦干几个月、翻遍)

(4)为什么彼得付出并没有获得回报,没有发现金子?

    点出‘无意’,‘听说’从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听说:听来的话,不一定可靠。‘耳听为虚’。

无意:无心之为,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听说和无意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暗示盲从。

(5)学到这里,你对彼得的遭遇有什么想法?

是啊,命运真是太残酷了,对这样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却把他的希望完全敲碎。而事实却敲碎了他的梦想,他不得不准备离开。板书:失望

3.有感情的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彼得是能吃大苦、耐大劳的人,但结果是“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让学生明白上文的传说的不可靠。在品读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彼得由“希望”转向“失望”的失落心情,再次练习个性化朗读。】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寻找真金。

1.彼得的梦想还没有实现,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他走成了吗? 

他还在继续努力着。用心读4-6自然段,看彼得是如何一步步实现梦想寻找真金的呢?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和句。板书:寻找真金 

2.揭示学法:读完了吗?来,看老师板书一个词。(板书:若有所悟)

(1)读这个词。

(2)知道什么叫“悟”吗?那“若有所悟”呢?

(3)读书也是个“若有所悟”的过程。刚才我们读了4-6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你有所思考,有所悟了吗?

3.交流:借助你所画出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思考。

4.彼得由什么“悟”出了什么?

(1)请你来读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彼得悟出了什么呢?他是如何想到种花的呢?

(2)读到这儿,你又觉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

(3)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帮助彼得走上了实现梦想的路。与其说是一场大雨使彼得留了下来,还不如说是彼得心中的梦想使他留了下来。谁来把彼得的这段感悟读一读。

(4)彼得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教学意图:课标里说,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和主人公,从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里通过朗读,既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欣赏文本(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要借助阅读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既要在感受、理解的基础上广泛交流自己心中的“金子”,又要在有效对话的基础上把握金子的真正内涵。】    

 5.过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对梦想的追求。彼得留了下来。你还圈画出了那些词,继续说。 (整体感知彼得辛劳后的成果)

(1)彼得决心在这块土地上培育花苗,为此他付出了全部精力。这次彼得的汗没有白流,他的辛苦也没有白费,(出示图)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花儿。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这美丽的情景吗?

(2)过渡:为培育鲜花,彼得用上自己的全部精力。

①读一读,你怎么理解全部精力这个词的?(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上去了)

(出示: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第六段)

②是呀,彼得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上去了。请你想象一下彼得是怎样花费全部精力培育这些美丽娇艳的花儿的? 

出示:

    白天,彼得————————————————————

    夜晚,彼得————————————————————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③总结:彼得不停地在田间劳作着,太阳晒黑了他的皮肤,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裳。泥土磨烂的他的鞋底。彼得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在这块土地里,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再读读这个词。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彼得怎样培育出如此美丽的花儿的练习。同时努力营造氛围,让学生想象、交流,体验彼得培育花苗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

6.彼得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土地里,娇艳的鲜花吐露着芬芳,看着这一切,彼得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希望!读到这儿,你们感受到彼得身上有像金子一样闪光的东西了吗?带着对彼得的敬佩之情,再读第六自然段。

7.学到这儿你觉得彼得有着怎样的品质?

勤劳、坚持不懈

在淘金时我们能看出彼得是个吃苦耐劳的人,在种花时,我们也能看出彼得是个吃苦耐劳的人,看来,要获得成功,“吃苦耐劳”和“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一样是获得成功必备的品质啊。

  板书:勤劳  善于思考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获得真金。

过渡:彼得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难怪他不无骄傲的说——出示最后一段彼得的话。

1.谁来读读彼得的话?你觉得彼得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怎样?理解并板书:不无骄傲

2.指导读好这句话。你知道彼得在为自己的什么骄傲吗?(获得真金、品质)(板书:获得真金)

总结:彼得的骄傲是发自内心的自豪。齐读,读出彼得的不无骄傲来。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彼得为他实现了梦想,为他是唯一找到了真金的人而自豪。彼得真金是什么?现在你们所理解有所感悟了吗?看着板书,回顾课文,思考思考。

交流揭示:“真金”是彼得身上一些优秀的品质。

2.优秀的品质让彼得实现了梦想。可以这么说谁拥有了这些品质,谁就已经走在了实现梦想的路上。这些品质是如此宝贵,甚至超过了金子的价值,是能创造无限财富的——真金。

看着彼得·弗雷特骄傲的笑容,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这样说:

  要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成功者,他的名字叫——,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梦想。我们今天循着彼得实现梦想的路,一路读书,一路思考。一会要下课,但我们的思考并没有结束,老师相信,在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真金的那一刻,你必将实现自己的梦想。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梦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把文本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业设计:

观察文中插图,想像彼得是如何付出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并获得成功的,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22 金子

                   淘金        失望          

      彼得        寻找真金    全部精力    勤劳  善于思考

                      获得真金    不无骄傲

 附:表《金子》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会读

1.正确、流利地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淘金者 绝大多数 不甘心 附近 买地 挖掘  坑坑洼洼  金钱  大雨 冲刷平整 松软 绿茸茸 若有所悟 装扮 美丽 娇艳 实现

2.通过查工具书,我理解了以下词语。

                                                           

                                                          

                                                         

                                                          

3.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三我会思考

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围绕金子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结合这堂课,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语文、对本课认识。

一、创设情境,真切体验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中要“注重情感体验”,并使学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在教学中精心创设体验的情境,让孩子们走进文本,走进彼得的世界,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感受他在淘金无望时的孤独无助以及种花成功的喜悦。这样,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彼得: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他们也情不自禁的关注着他的举止行为、关注着他内心的情感变化。当他们读到彼得几番磨难,终于获得成功时,不由得深深感叹。这是他们在深入的情境中的真切体验,也是他们来自文本的独特感悟。 

二、从密切的生活联系感受真实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我们都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不可避免的,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被形形色色的观念影响着。这些观念左右着他们的成长,也真实的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应该珍视这些课堂上生成的宝贵资源,积极组织引导,让它们“为我所用”,在思维的碰击中创造火花。 

 初读课文第一部分,孩子们很容易将彼得和成群结队的淘金者混为一谈,认为他也很想“发财”。确实,这是人的一种本能,虽然这个理解超出“标准”,我没有否认。但是,老师应该马上引导孩子们将彼得和淘金者进行比较,发现他们有着本质的不同,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了真实,提高了导行的能力。 

 三、由的角色对话里走向精彩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用自己的心灵触摸文本,感受人物和作者的思想和情愫。在对话交流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碰撞出许多耀眼的火花:“辛勤劳动才会梦想成真。” “劳动创造一切。”…… 这些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火花的话语都告诉了我们这么一点:课堂上,只要老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和文本、和别人的思想进行交流,那么,他们就不只是在教和学,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

不足之处:

一、教师的语言仍缺乏激情,没能营造出所期望的情境,不够优美、感人。

二、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课标指出: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但是课前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如访问花农做得不是很好,大多数学生没有做到这一点,主要是我没有与家长沟通好,导致这一实践作业没有完成好,这直接影响到小练笔的教学效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灵活采用诸如“抓关键词”“以读促悟”“引导想象”“前后对比,探究原因”等方法,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努力开放课堂,关注教学生成,追求高效语文。

吴林中心小学   胡修珍

多次参加区及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

2006年被评为峄城区首批课改标兵

区级育讲堂获一等奖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