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电影《僵尸新娘》影评
2025-10-02 07:35:47 责编:小OO
文档
《僵尸新娘》影评

《僵尸新娘》的故事来源于古老的欧洲神鬼传说,故事发生在19世纪充满着没落贵族气息的小镇里,当时的激进反犹太教人士通常都在犹太教人士结婚队伍中下手,杀死能为犹太教传宗接代的新娘,不少新娘就此身穿礼服埋葬于路旁,死的不明不白。当时这个传说中的阴森恐怖,只是给电影提供了一个故事素材,加之贯注了宗教色彩,因而有了维克特路遇僵尸新娘的故事。只是电影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阴森,而是带上了蒂姆伯顿的个人印记,又区别于他以往的风格,哥特式的童话,鬼魅般的木偶,阴郁的脸庞,沙哑又略带调侃的声音,优雅活泼的音乐,构成一部光怪陆离却充满浪漫色彩的成人童话。

一、背景

电影中不仅将蒂姆伯顿的哥特风格发挥到极致,同时也是在对现实进行批判。《僵尸新娘》聚焦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典型婚姻上。家里是暴发户渔业大亨的维克多,将要与没落贵族的女儿维多利亚结婚,他们俩都不愿意结婚,可又不好违抗父母。在这堆贵族脑袋里都有自己的计划,而且一切都呆板得全按照计划行事。于是就出现了婚礼彩排上神父的声嘶力竭,因为维克多的内向大大地有违神父的计划。影片中多处出现“按照计划”进行的事件,比如婚姻、彩排、脱离贫困等等,具有对落寞贵族浓厚的讽刺意味。同样子女的婚姻也是发财致富计划里的重要一环,被当成是特殊的货币交易,这样的例子在当时来说恐怕是比比皆是。影片中巴克斯男爵更是的代表,不仅对艾密莉谋财害命,而且又把谋财目标指向维多利亚,他的罪行建立在两个女人悲惨的婚姻之上。有了这一层关系,也就可以说《僵尸新娘》带上了反父权,反教会(主持婚礼的神父),甚至是的意味。

二、环境

人间与地狱的色彩对比是影片中的一大亮点,活人的世界灰暗阴冷、死气层层,而死人的世界则色彩亮丽,生机勃勃,构成强烈的反差。与“人间”相对应的是群魔乱舞的地狱,也是最能体现蒂姆·伯顿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地方。在人间的没落守旧面前,地狱中反倒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欢腾景象。鬼怪们的怪诞造型,骷髅们的插科打诨,将骸骨玩弄得多姿多彩,个个身怀“绝技”,拿自己的死相大肆表演一番,劲歌热舞之中不时带给人以惊喜。地狱全景图以及群魔乱舞式的沸腾景象长久以来也是波顿所乐此不疲的个人癖好,同样阴片中的人间也被描绘成了尔虞我诈的困局。蒂姆·伯顿作品里的地狱远不及人间来得凶险,来得行尸走肉,他用趣怪的艺术方式大大冲淡了习惯中应有的恐怖感,而使之蜕变成神秘感,配以想象力与高超的搞笑功力,让人明白到欢天喜地才是地狱的主旋律。

三、音乐

《僵尸新娘》在影片的开端就给人一种音乐剧质感,但又摆脱了以歌曲旋律主导配乐的方式。在一开始导入a小调的哀伤旋律,不但交代了男主角维克特对未知婚姻的心理状态,往后更是透过转调以及不同的诠释手法,不断在电影中出现,是整部配乐最重要的音乐主题。影片中在阴间大玩摇摆爵士乐,以鬼魂的热情狂欢,反衬阳间的灰暗色调。诙谐活泼,充分体现导演的创造力。Remains of the Day段落中木琴(Xylophone)的音响有相当抢眼的演出效果,如同圣桑「动物狂欢节」(Le Carnaval des Animaux)中的「化石」(Fossils),强调出骸骨相互碰撞的诙谐意象。音乐进行中,肖邦第二号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 2, Op.35)第三乐章的「葬礼进行曲」动机突然被插入,提醒大家这是属于阴间的狂欢。艾密莉和维克特的四手联弹的钢琴曲成为当仁不让的主题曲,男女主角透过音乐交流,效果比什么深情对话或对唱来得更加强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