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工作计划
2025-10-02 07:35:03 责编:小OO
文档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袁卫新         

新的学期开始,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任务,为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并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我特制定教学计划,其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分为两课《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和《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1、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的发展道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富强好比国之脊梁。

2、教学重点: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

3、教学难点: 创新的作用, 和发展生产力、实现,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4、教材地位:本单元不仅在本册书中起到开篇启下的作用,同时在中考知识点考察中也占有很大的比值。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分为《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和《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教学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

2、教学重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绘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蓝图;

3、教学难点: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塑造现代公民,有利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4、教材地位:本单元是对七八年级法治知识的更深度的学习,在教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分为《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1、教学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文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面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我们更加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2、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

3、教学难点: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4、教材地位:本单元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德育教育,是前两个单元知识的升华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分为《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第八课  中国人 》

1、教学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处理好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维护祖国统一。

2、教学重点:中华一家亲,共圆民族复兴梦

3、教学难点:圆梦路上,与祖国和时代共成长,做自信中国人。

4、教材地位:本单元在整册书中起到良好的收尾作用,也是对学生为实现想而奋进起到号召的作用。

二、德育目标及如何在教学中落实

本册教材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价值追求,通过全景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与讲述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追梦出彩,共享、共创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中国人。

为了在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在备课时认真研读和合理运用书中提供的知识链接和探究活动,并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引用直观的视频和故事,让学生在倾听、阅读和思考中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认识到作为青少年的历史重任。

三、学情分析

我授课的班级是九年级一班和二班,两个班级分化严重,总体情况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弱,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上课溜号的学生不少,并且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知识灵活运用的差。一班的学生分类情况如下:A类学生 徐静、王思颖、朱思璇、崔月、何嘉鑫、蔺有泽B类学生  徐西坤  魏丽旭  李柏林  谭金敏  艾雪  王业文  方嘉绕  孙朔  李洋 朱彤C类学生  张均墅、周广奇,王语涛、刘志聪、高子鹏、勇冠如、刘艳伟  王瑞 朱景煜

二班的学生分类情况:A类学生  赵境博  黄海其  杨书一  马春草  杨雪蕙  夏明坤  杨坤  王艺娟  孙亦航 刘力源  张琳 张贵成 王君仪B类学生 丁玉杰   朱星宇  郑尚雨  高敬泽   刘祥 郑成龙  席成义  马铄 鞠明书  王新只  魏宗辉 C类学生张启亮、徐宏、刘兆柱、王思琪 、李岩、姜维、马元鑫、彭正豪、王安之、王思琪

1.发展优等生,首先要严格要求,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深入钻研,进一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必要地指导,特别是引导他们在自学中学会比较、归纳、总结,做好知识积累与解题方法积累。看题不要就题论题,要归纳综合,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逐步放手让他们摸索前进,不要包办代劳,遇到疑难,只指出关键,画龙点睛,多让学生发表己见,培养独创精神,鼓励求异思维。适当布置一些拔高题,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

2.提高中等生,中等生要提高成绩,首先要掌握好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认真分析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并引申到薄弱的知识模块,找到后,就要想办法花时间去提高。

3.转化学困生,教师要随时掌握他们的心态,花较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热爱和关心他们、接近他们、了解他们。便及时给予表扬,并经常为他们创造闪光的条件,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强化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方法设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备”、备课是教学工作展开的基础,所以备课尤为重要。备课先备教材,对教材的总体布局要了解,做到掌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的地位任务。在此基础上结合授课班级学生学习特点对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合理的设计教学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2、“教”、上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直接方式,在教学中要营建温馨,积极的学习氛围。以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宗旨,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3、“批”、 批改的方式不同起的作用也不同,所以在作业批改中一定要注意全面,不仅要批对错,也要注意学生在作业完成情况中所反映的本质问题,从而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再者还要用激励性评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

4、“辅”、辅导是提优补差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后进生要多给予关注,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赏识和鼓励,对于不良的学习行为要给予监督并督促其改正。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不要减少对优等生的关注,要认真分析每个人的差异即学习能力进行辅导 。

5、“考”、阶段性的考察是必不可少的,在习题选择方面要精心精细。并对学生的答题反馈做及时的分析总结。

五、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做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必备,现在随着高考、中考改革,更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要求,即写字要规范,整洁。所以在平时作业方面我很注重对学生此方面的要求。课堂上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当然这样的学习习惯一方面也要靠教师的努力,即教学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督促其注意力集中,遇到问题要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学会与他人合作。

六、教师风格

经过两个学年的教师风格形成时期,本学期在教学中仍要不断实践自己的风格教学方式,并听取他人的建议做出整改,力求做到教学风格的定型,做好风格课的汇报工作。

七、校本教研工作

校本教研主要目的是促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要积极参加上级和校内组织的教研活动,参与教研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在集体的智慧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另外要坚持不懈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在此同时要主动听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另外定期的反思也是必要的,在反思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找到解决和改正的方法,做到一步步的提升。 

八、读书活动

读书是教师提高自身学识水平,丰富自身文学素养、文化底蕴,吸取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和有效途径。我将尽量抽出时间坚持读书,做好读书笔记和写好读书心得,让书籍中汲取的经验来指导自身教学。本学期计划阅读书目:《从优秀走向成熟》、《吉林教育》、《白山教育》等。

九、教学进度表 

日期周次计划进度
8.20-8.24第一课  一 、二框
8.27-8.31复习第一课  第二课一框
9.3-9.7第二课 二框   7日活动丢课
9.10-9.14习题课     第三课 一框
9.17-9.21第三课 二框   复习课
9.25-9.30第四课  一框  习题课
10.8-10.12第四课 二框   复习课
  10.15-10.19

第五课  一二框
  10.22-10.26

复习课  复习课
10.29-11.2第六课  一二框
 11.5-11.9

十一复习课   习题课
 11.12-11.16

十二第七课  一二框
  11.19-11.23

十三复习课  习题课
 11.26-11.30

十四第八课  一二框
 12.3-12.7

十五复习课  习题课
12.10-12.14十六期末复习
  12.17-12.21

十七期末复习
  12.24-12.28

十八期末复习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