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卫新
新的学期开始,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任务,为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并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我特制定教学计划,其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分为两课《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和《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1、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的发展道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富强好比国之脊梁。
2、教学重点: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
3、教学难点: 创新的作用, 和发展生产力、实现,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4、教材地位:本单元不仅在本册书中起到开篇启下的作用,同时在中考知识点考察中也占有很大的比值。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分为《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和《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教学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
2、教学重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绘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蓝图;
3、教学难点: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塑造现代公民,有利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4、教材地位:本单元是对七八年级法治知识的更深度的学习,在教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分为《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1、教学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文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面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我们更加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2、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
3、教学难点: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4、教材地位:本单元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德育教育,是前两个单元知识的升华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分为《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第八课 中国人 》
1、教学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处理好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维护祖国统一。
2、教学重点:中华一家亲,共圆民族复兴梦
3、教学难点:圆梦路上,与祖国和时代共成长,做自信中国人。
4、教材地位:本单元在整册书中起到良好的收尾作用,也是对学生为实现想而奋进起到号召的作用。
二、德育目标及如何在教学中落实
本册教材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价值追求,通过全景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与讲述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追梦出彩,共享、共创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中国人。
为了在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在备课时认真研读和合理运用书中提供的知识链接和探究活动,并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引用直观的视频和故事,让学生在倾听、阅读和思考中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认识到作为青少年的历史重任。
三、学情分析
我授课的班级是九年级一班和二班,两个班级分化严重,总体情况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弱,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上课溜号的学生不少,并且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知识灵活运用的差。一班的学生分类情况如下:A类学生 徐静、王思颖、朱思璇、崔月、何嘉鑫、蔺有泽B类学生 徐西坤 魏丽旭 李柏林 谭金敏 艾雪 王业文 方嘉绕 孙朔 李洋 朱彤C类学生 张均墅、周广奇,王语涛、刘志聪、高子鹏、勇冠如、刘艳伟 王瑞 朱景煜
二班的学生分类情况:A类学生 赵境博 黄海其 杨书一 马春草 杨雪蕙 夏明坤 杨坤 王艺娟 孙亦航 刘力源 张琳 张贵成 王君仪B类学生 丁玉杰 朱星宇 郑尚雨 高敬泽 刘祥 郑成龙 席成义 马铄 鞠明书 王新只 魏宗辉 C类学生张启亮、徐宏、刘兆柱、王思琪 、李岩、姜维、马元鑫、彭正豪、王安之、王思琪
1.发展优等生,首先要严格要求,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深入钻研,进一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必要地指导,特别是引导他们在自学中学会比较、归纳、总结,做好知识积累与解题方法积累。看题不要就题论题,要归纳综合,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逐步放手让他们摸索前进,不要包办代劳,遇到疑难,只指出关键,画龙点睛,多让学生发表己见,培养独创精神,鼓励求异思维。适当布置一些拔高题,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
2.提高中等生,中等生要提高成绩,首先要掌握好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认真分析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并引申到薄弱的知识模块,找到后,就要想办法花时间去提高。
3.转化学困生,教师要随时掌握他们的心态,花较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热爱和关心他们、接近他们、了解他们。便及时给予表扬,并经常为他们创造闪光的条件,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强化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方法设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备”、备课是教学工作展开的基础,所以备课尤为重要。备课先备教材,对教材的总体布局要了解,做到掌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的地位任务。在此基础上结合授课班级学生学习特点对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合理的设计教学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2、“教”、上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直接方式,在教学中要营建温馨,积极的学习氛围。以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宗旨,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3、“批”、 批改的方式不同起的作用也不同,所以在作业批改中一定要注意全面,不仅要批对错,也要注意学生在作业完成情况中所反映的本质问题,从而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再者还要用激励性评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
4、“辅”、辅导是提优补差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后进生要多给予关注,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赏识和鼓励,对于不良的学习行为要给予监督并督促其改正。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不要减少对优等生的关注,要认真分析每个人的差异即学习能力进行辅导 。
5、“考”、阶段性的考察是必不可少的,在习题选择方面要精心精细。并对学生的答题反馈做及时的分析总结。
五、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做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必备,现在随着高考、中考改革,更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要求,即写字要规范,整洁。所以在平时作业方面我很注重对学生此方面的要求。课堂上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当然这样的学习习惯一方面也要靠教师的努力,即教学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督促其注意力集中,遇到问题要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学会与他人合作。
六、教师风格
经过两个学年的教师风格形成时期,本学期在教学中仍要不断实践自己的风格教学方式,并听取他人的建议做出整改,力求做到教学风格的定型,做好风格课的汇报工作。
七、校本教研工作
校本教研主要目的是促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要积极参加上级和校内组织的教研活动,参与教研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在集体的智慧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另外要坚持不懈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在此同时要主动听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另外定期的反思也是必要的,在反思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找到解决和改正的方法,做到一步步的提升。
八、读书活动
读书是教师提高自身学识水平,丰富自身文学素养、文化底蕴,吸取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和有效途径。我将尽量抽出时间坚持读书,做好读书笔记和写好读书心得,让书籍中汲取的经验来指导自身教学。本学期计划阅读书目:《从优秀走向成熟》、《吉林教育》、《白山教育》等。
九、教学进度表
| 日期 | 周次 | 计划进度 |
| 8.20-8.24 | 一 | 第一课 一 、二框 |
| 8.27-8.31 | 二 | 复习第一课 第二课一框 |
| 9.3-9.7 | 三 | 第二课 二框 7日活动丢课 |
| 9.10-9.14 | 四 | 习题课 第三课 一框 |
| 9.17-9.21 | 五 | 第三课 二框 复习课 |
| 9.25-9.30 | 六 | 第四课 一框 习题课 |
| 10.8-10.12 | 七 | 第四课 二框 复习课 |
| 10.15-10.19 | 八 | 第五课 一二框 |
| 10.22-10.26 | 九 | 复习课 复习课 |
| 10.29-11.2 | 十 | 第六课 一二框 |
| 11.5-11.9 | 十一 | 复习课 习题课 |
| 11.12-11.16 | 十二 | 第七课 一二框 |
| 11.19-11.23 | 十三 | 复习课 习题课 |
| 11.26-11.30 | 十四 | 第八课 一二框 |
| 12.3-12.7 | 十五 | 复习课 习题课 |
| 12.10-12.14 | 十六 | 期末复习 |
| 12.17-12.21 | 十七 | 期末复习 |
| 12.24-12.28 | 十八 | 期末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