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农作物的概念
2025-10-02 10:54:12 责编:小OO
文档
农作物的概念:狭义,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值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谷称:庄稼。包括“粮,棉,油,麻,糖,烟”。广义,概念,指凡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喜温农作物:玉米,水稻,高梁,谷子,棉花,花生。

喜凉农作物:小麦,大麦,黑麦,马铃薯,油菜,豌豆。

长日照作物:麦类和油菜。短日照作物: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

三碳作物:水稻,小麦,棉花,烟草;四碳作物:高梁,谷子,甘蔗。

农作物可划分为四个生态经济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

复种:接茬复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前茬作物收获后插种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

      移栽复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前茬作物收获后移栽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复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在前茬作物的行间套种或套栽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

      间作复种,单指水稻与再生稻形成的复种形式。

单作:单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间作:间作是在同一田地上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作物的种植方式,用“||”表示。

套作:套作是在前季农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农作物的种植方式,用“/”表示。

忌连作的农作物:大豆,豌豆,花生,烟草,西瓜,甜菜,亚麻。

耐短期连作的农作物:豆科绿肥,薯类。耐长期连作的农作物:水稻,麦类,玉米,棉花。    

小麦

小麦的阶段发育包括:春化和光照两个阶段。

小麦产量分为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          小麦经济产量主要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构成。

小麦播种时,土壤耕层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

确定的方法有两种:气温法,积温法。

播种量和播种方式的确定:高水肥麦田一般每667m播种量是:冬性,半冬性品种应掌握在4-6kg,春性品种为7-8kg

提高播种质量:种子播种深度以3-4cm为宜。

种子发芽出苗: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包括:温度,水分和氧气。  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

小麦分蘖的发生:影响分蘖的因素,分蘖的最适温度为13-18摄氏

小麦的根系由初生根(种子根)和次生根(节根)  根系生长要求的环境条件,最适温度16-20摄氏

小麦叶的生长,根据着生位置与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两类:近根叶组,茎生叶组。

前期的主玫目标:一是全苗,匀苗。二是冬前促根增蘖实现冬前壮苗。三是安全越冬。

前期的管理技术:1查苗补种,疏苗补栽  2追施分蘖肥,浇好盘根水  3适时冬灌  4中耕与  严禁放牧啃青  6防治病虫草害

小麦的生长,影响茎秆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光照和水,肥。

中期的主攻目标:秆壮不倒,穗大粒多,搭好丰产架子。

中期的管理技术:诊断苗情,分类管理;浇好孕穗水,酌施孕穗肥;预防晚霜冻害;防治病虫害。

后期的生育物理;小麦开花成熟过程大体可分为:开花授粉受精,子粒形成和成熟

“多半仁”后,子粒体积加宽加厚,开始积累淀粉,干物质迅速增加,胚乳由清水状变成清乳状,称为乳熟期。此期历时15-18天。此期末体积达最大值时,叫“顶满仓”           灌浆期要求土壤适宜的田间持水量为75%左右。

后期的管理技术:合理浇水;叶面施肥;防止早衰与贪青;防止青干逼熟;防倒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和贮藏

小麦倒状的原因是:品种抗倒力差,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栽培措施不当;

防止倒状的方法是:选用抗倒的品种;打好播种基础;控制合理群体;科学用肥;控旺转壮

水稻:均居所有粮信作物之首。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简称为水稻的“三性”

水稻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粒重构成。

栽培稻主要有籼稻和粳稻两大类型。            在水稻生产上主要有育秧和直播两种方式。

我国主要育秧方式包括水育秧,旱育秧两种。  水育秧又分为水层育秧,湿润育秧,通气湿润育秧;  旱育秧包括温室育秧和旱育秧。

水稻栽培方法分为手栽,机栽和抛栽。

水稻插秧要做到“五要”和“要”。五要:“浅,稳,足,匀,直。浅,要求插秧深度不超过3.3cm,水层深度以1cm左右为宜;稳,指秧苗不漂不倒;足,指每穴苗数要插够数,以保证密度;次,指行,穴距均匀,秧苗大小一致;直,指插正,不插斜秧,烟斗秧。要:不插隔夜秧,不插超龄秧,不插混杂秧,不插带病虫秧,不丢秧。 五要,要中最重要的是浅插。

水稻抛栽又分为塑盘温润育秧抛栽,肥床旱育秧抛栽,塑盘旱育秧抛栽

播前准备:备种每667m 本田备种量,杂交稻0.75-1.0kg,常规稻2-3kg.

抛秧:常规稻每667m 抛2万穴、9万-10万基本苗

返青分蘖期管理技术:主攻目标,缩短返青期,有效分蘖期争取早分蘖,促使叶色变深。

管理技术:分蘖期的苗情诊断;查苗补苗,保证全苗;早施、重施分蘖肥;中耕除草与化学除草;加强病虫害防治

拔节孕穗期管理技术:主攻目标,稻株稳健生长,促进株壮蘖壮,提高成穗率

管理技术:拔节孕穗期的苗情诊断;巧灌穗水;巧施穗肥;加强病虫害防治

抽穗结实期管理技术:主攻目标,养根保叶,防止早衰、贪青、倒伏

管理技术:壮株;早衰;贪青;间歇浅灌;酌施粒肥;防治病虫害

分蘖期的苗情诊断: 壮苗:叶片含氮量3.5%-4.5%   弱苗:叶片含氮量低于2%  徒长苗:含氮量超过5%

稻穗分化最适温度为:26-30摄氏    拔节孕穗期的丰产长相:是茎秆健壮有弹性,叶片清秀不披垂。全茎保持3-5片绿叶。

抽穗结实期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   最适温度为28-32摄氏

玉米

玉米的生育阶段:苗期,穗期,花粒期。   单株穗数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

华北地区5-10cm地温稳定在10-12摄氏时为春玉米的适宜播期。

北方通常有两种播种方式:垄作和平作。   播种方式主要分为人工条播,点播和机械精量点播

播种量:条播每667m 用种3-4kg,点播2-3kg,每穴2-3粒。机械精量点播1-1.5kg

播深以4-6cm为宜,土质黏重,墒情好的以4-5cm为宜,沙土地,墒情差时,播深6-8cm。

玉米的苗期管理技术:主攻目标,促进根系良好发育,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田间管理技术:查苗补苗;间苗定苗;中耕除草与化学锄草;蹲苗促壮;弱苗偏管;加强病虫害防治

玉米的穗期管理技术:主攻目标,壮秆、大穗。

田间管理技术:去除分蘖;中耕培土;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

玉米的花粒期管理技术:主攻目标,保根保叶,防止早衰,提高粒重。

田间管理技术:酌施粒肥;灌溉与排涝;去雄;人工辅助授粉;加强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

玉米的根为须根系,由胚根和节根组成。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农作物,天然杂交率很高,一般在95%以上。

开花受精和子粒发育,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

玉米倒伏的类型及原因:密度过大;施肥,灌水不合理  类型:茎秆倾斜或节间折断。

空秆和缺粒的原因:高温;养分,水分供应不足;密度过大;病虫为害;品种本身的遗特性。

防止倒伏,空秆和缺粒的措施:选用良种;合理密植;适时早播;合理肥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    

棉花    

棉花从出苗到棉铃成熟吐絮所需的天数,称为棉花的生育期。

棉花的生育期划分为: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

棉花生长发育特点:无限生长习性;再生能力强;结铃数可根据栽植条件调节;适应性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时间长

皮棉产量主要由单位面积的总铃数、单铃重和衣分三因素构成。

影响棉花生长发育的因素:温度;光照;养分;土壤;(棉花是直根系农作物);水分;(棉花是需水较多的旱作农作农)

棉花良种主要有常规处和杂交处两种类型。

播种前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对棉花种子进行处理:晒种;浸种;硫酸脱绒;药剂拌种;闷种剂的应用

条播要求每667m 播精选种子5-6kg;点播时用种2.5kg左右,每穴播4-5粒。

播种方法一般有条播和点播两种。

播种深度一般应掌握“深不过寸,浅不露子”,深度以1.5cm左右为宜。

棉花的育苗技术:选择苗床;钵土配制;短期播种;立架盖膜;苗床管理;

移栽技术:合理密植;行株距配置方式

棉花苗期的管理技术:生育特点,以营养生长为主;根系生长快,地上部生长慢;对肥水吸收量少;抗灾能力弱;

主攻目标:齐苗、匀苗、壮苗的基础上,控制旺苗,防止弱苗。

管理技术:苗情诊断;查苗补种;中耕松土;间苗、定苗;轻施苗肥;遇旱浇水;防治病虫害

棉花蕾期的管理技术:生育特点,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根系生长达到高峰期;地上部生长加快。

主攻目标: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发展,实现稳长增蕾,达到壮而不旺,生长稳健,力求蕾多脱落少,搭好丰产架子。

管理技术:蕾期的长势长相;稳施蕾肥;巧浇蕾水;早去叶枝;化学;中耕培土;防治病虫害。

棉花花铃期的管理技术:生育特点,发育旺盛期;需肥、需要水最多的时期;各种矛盾表现最集中的时期

主攻目标:增蕾保铃,控制旺长,防止早衰,减少脱落

管理技术:花铃期的长势长相诊断;重施花铃肥;灌溉与排水;适时打顶;中耕培土;化学;加强病虫害防治。

棉花吐絮期的管理技术:生育特点,营养生长趋于停止,生殖生长逐渐减弱;代谢活动减弱,代谢中心再次转移。

主攻目标:增加铃重;提高品质;多坐秋桃,防止早衰。

管理技术:吐絮期的长相诊断;灌好吐絮水;整枝;喷洒催熟剂;防治害虫

按照国农标准,品级实物标准分籽棉、皮辊棉、锯齿棉三种。

皮辊棉、锯齿棉实物标准是棉花定级的依据。三级为标准级,七级以下为级外棉。

棉花蕾铃脱落率一般在60%-70%,严重的高达80%以上。

蕾铃脱落的规律:落蕾与落铃的比例;蕾铃脱落的日龄;棉花蕾铃脱落的部位;蕾铃脱落的时期

蕾铃脱落的原因:生理脱落;(1有机养料不足或养分分配失调 2棉花由于多种原因而没有受精,使蕾铃脱落 3光照不足,缺少氮肥,水分过少,温度过高或降雨等外部因素);病虫为害;机械损伤。

防止蕾铃脱落的途径: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整枝。

三桃棉花按结铃的时间,可分为伏前桃、伏桃、秋桃。

花生花生仁含油率45%-50%

花生是具有无限开花结实性的农作物,开花和结实期长。

清棵是指在花生基本齐苗后,将子叶节周围的土向四周扒开,使子叶和子叶叶腋中的侧芽露出土面。

结荚期是花生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大批果针入形成幼果和秕果。

结荚期干物质积累迅速,积累量占干物质总量的50%-70%,是争取高产的关键时期。

花生是喜温农作物。最适温度为25-37摄氏。

花生为短日照农作物,多数品种对日照长度反应不敏感。

花生是忌连作农作物,轮作期3年以上为宜。

播种时最适宜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

氮、磷、钾、钙四种元素需求量较大,称为花生营养的四大要素。花生是喜钙农作物。

根据花生开花习性、荚果形状,我国花生栽培品种分为四大类型,即普通型、龙生型、多粒型、珍珠豆型。

普通型:生育期较长,春播145-180天,夏播135-160天,具有耐旱,耐瘠、抗病的特性。

龙生型:品种抗旱、抗病、耐瘠性强,种子含油率低,蛋白质含量高,适合食品加工。

珍珠豆型:品种多数耐旱,耐瘠性较差。   多粒型:耐旱、耐涝性较差,种子休眠期短。

播种技术:1》确定播期,地温稳定在16-18摄氏时出苗快而整齐。

2》播种方法和播种深度:花生有平作和垄作两种种植方式。播种方法多为开沟点种或挖穴点种。北方适宜播深为4-5cm。土质黏重的要浅些(不少于3cm),沙土和沙壤土宜深些(不超过8cm)

花生的苗期管理技术:主攻目标,苗全、苗齐的基础上培育壮苗,促进第一,二对侧枝早生快发,争取有较多的效花芽。

管理措施:查苗补种;清棵蹲苗;追施苗肥;灌水;防治病虫害

开花下针期管理技术:主攻目标,生长稳而不旺,多开花,

多下针。

管理措施:培土迎果针;及时灌水;适时追肥;使用生长调节剂;防治病虫害

结荚成熟期的管理技术:主攻目标,促进荚果发育,实现果多,果饱,防止烂果。

管理措施:根外施肥;水分管理;防治病虫害

花生的收获与贮藏技术:适时收获;及时晾晒,安全贮藏(花生安全贮藏对种子含水量和温度条件要求较高)

烟草(品种选择:纯、净、饱、匀、新(即当年良种)、抗)

苗床阶段四个生育时期:出苗期、十字期、生根期、成苗期;

大田阶段四个生育时期:还苗期、伸根期、旺长、成熟期。

种子催芽要满足水分(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应在80%左右)、温度(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28摄氏)、氧气、光照

影响移栽期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土壤类型和栽培制度。

烟叶是喜温作物。春烟移栽需要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13摄氏

合理密植技术: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灌溉条件

田间管理技术:“五匀”就是施肥匀、移栽匀、中耕匀、打顶匀、;“三一致”就是烟苗大小一致;烟株高低一致;同部位烟叶成熟一致。

烟叶成熟过程:旺盛生长期;生理成熟期;工艺成熟期

判断烟叶成熟最简易和可靠的指标是,容易采摘,采摘声音清脆,断面整齐,不带茎皮。

采烟的“四看”:一看烤房容量;二看当天天气;三看品种、部位、烟叶成熟情况;四看劳动力组合,做到分工合理。      烟叶采收宜在早上和上午进行,有利于识别和把握成熟度。

变黄阶段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使烟叶变黄,二是要使烟叶适量脱水,变软,这是变黄阶段操作的技术的核心。

    

大豆  大豆从三叶期后由异养转为自养。 (开花期适宜温度是22-25摄氏。)

大豆生育期分为出苗期、幼苗分枝期、开花结荚期、鼓粒成熟期。

大豆的生长习性:1》开花习性:属自花授粉作物。  

2》结荚习性:无限结荚;亚有限结荚;有限结荚

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因素:光照;温度(喜温作物);水分(需水较多)矿物质;土壤

花荚脱落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花荚脱落包括落蕾、落花和落荚。  脱落比例大致是落花占60%,落蕾占10%,落荚占30%

大豆良种的选择原则:根据无霜期长短选择;根据土壤肥力及地势条件选择;根据当地雨水条件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用途选择

大豆的播前准备:合理轮作调节土壤养分、培肥地力、减少病虫、杂草为害的重要措施。

大豆不宜重茬(同种作物在同一地块重复种植)和迎茬(同种作物在同一地块隔年种植)也不宜种在其他豆类作物之后。     大豆是其他农作物良好的前茬作物

播种方法:一般有点播、条播、扣种等。    夏播大豆区普遍采用条播。

大豆每667m 播种量为2-5kg,高的可达7-9kg,少的3-3.5kg。北方春大豆区精量点播每667m 用种约2.7kg,条播每667m 用种约4.3kg。

出苗期的管理技术:主攻目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地温,松土保墒,促进大豆出苗快,出苗齐,防草荒。

田间管理:松土;化学除草;防治螬

幼苗分枝期的管理技术:主攻目标,发根壮苗,促进分枝和花芽分化。

田间管理:诊断苗情,分类管理;及时补种,适时间苗;中耕培土除草;看苗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

开花结荚期的管理技术:主攻目标,在培育壮苗、促进花芽分化的基础上,生长稳健,促进多开花,多结荚。

田间管理:巧追花荚肥;灌水荚水;清除田间大草;摘心打底叶;防治病虫害

鼓粒成熟期的管理技术:主攻目标,保叶、保根、延长叶和根的功能期

管理技术:根外追肥;合理灌溉;防治病虫         贮藏温度保持在2-10摄氏。    

甘薯:杂粮作物之一

甘薯的一生分为苗床期、发根缓苗期、分枝结薯期、薯蔓同长期、回秧收获期。

甘薯的根可分:须根、梗根和块根。

育苗方式:温床育苗和冷床育苗两大类。

排薯技术:斜排、平排、直排。

甘薯苗床管理:前期高温催芽、防病;中期,平温长苗,催炼结合;后期,低温炼苗;采用苗后注意浇水追肥。

春薯一般以5-10cm地温稳定在17摄氏为栽插适期。

春薯一般栽插密度,高水肥地,每667m 2500-3000株;中等水肥地,每667m 3000-4000株;山岭薄地,每667m 4000-5000株。

栽插方式:垄栽单行,等行距;大垄栽双行;堆栽,每堆株6株左右;平地栽

甘薯栽插方法有水平浅栽法、改良水平栽法、直栽法、斜栽法、钓钩式栽法、船底式栽法。

甘薯前期管理:主攻目标,在保证全苗的前提下,促进根系、茎叶和群体的均衡生长。

管理技术:查苗补栽;中耕培土;追施苗肥与壮秧催薯肥;轻浇促秧水;打顶心;防治地下害虫

中期管理:主攻目标,高产田以控为主,即控制茎叶徒长,促进块根臌大。

管理技术:中期排水与灌溉;雨后提蔓;根际、根外施肥;防治茎叶害虫

后期管理:主攻目标,以促为主,防止茎叶早衰,延长功能叶寿命,提高叶片的光合功能。

管理技术:追施保薯肥;根外喷施磷钾肥;旱灌涝排;雨后提蔓

收获方法:早晨不易落叶,要抓紧时间割秧、晾田。

影响甘薯安全贮藏的因素:温度(10-15摄氏窖温);湿度;空气(氧气含量不低于18%);病害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