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
2025-10-02 10:58:33 责编:小OO
文档
法律具有道德所不具有的强制力

很多时候,人会陷入感性思维,得出不恰当的结论,而法律则是理性的代表,正所谓法不容情,在严厉的法律管束下,社会秩序才不会因为人的情感冲动而混乱。

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假如没有道德,谁都不会在乎法律。

法律只是一个形式,这令我更加不解,难道被法律制裁的罪犯也只是形式上么?对方辩友还告诉我们法律不能有效控制不法分子,且不说这是否符合事实,难道道德就能控制不法分子吗?那世界上还要那么多干嘛?

破坏社会秩序的不法分子主要由什么制裁?道德还是法律?

您认为我国法制化程度高还是国民道德修养 素质高?

最高尚的道德当然可以,那样不法分子就不会出现。就想最完善的法律加上最有效的施行也可以解决不法分子。所以我觉得单纯讨论那个更重要无作用,我们应该讨论在当今情况下哪个更有效率。对方认不认同?

马克思说: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不能因为违法活动少就忽略了法律的作用,违法活动少这一好的结果正是体现了法律维系了社会秩序

对方辩友举德国的例子却只看到德国的国民素质,却没有看到其严厉的监督体系,一次不良记录很可能就会让一个人失业,贷款信誉下降等等,正是这严苛的法律才让他们不敢越雷池半步。与此相对应的,自从新的交通法出台以来,在道德水平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中国违反交通规则的数量大幅下降,社会秩序得到更好的维系,和您的例子结合,不正说明法律作用更大吗?对方辩友又告诉我,有很多人违法,说明法律管不住他们,后面却又承认他们道德教养缺乏,道德也管不住他们,后者我很认同,前者却让我感到奇怪,制裁破坏社会秩序的人难道不算维系社会秩序么?

对方辩友还说只有自律才能让社会秩序和谐,美好,我很奇怪,秩序怎么和谐美好?社会环境才能和谐美好吧?

既然对方辩友不愿意提出“主要”的标准,那么就使用我方的标准好了。谁是主要方面应该看谁对维系社会秩序的决定性因素,即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不法分子的猖獗是因为法律的不完善和道德教养的缺乏。这正说明了一点,在道德教养相对较低的国家,需要完备的法律。而在道德教养高的国家,他们也需要完备的法律,这两例子正好说明抑制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主要依靠法律,道德的作用远远不如

法律只是形式,那为什么制裁破坏社会秩序行为的都是法律?

捐款或许需要道德来维系,不能用法律强制,但维护社会秩序难道是依靠捐款吗?对方辩友一直在说法律是形式,单纯地否定着法律的作用,又承认法律具有强制力,还说强制力只会引起不服。这从逻辑上完全说不通,什么样的形式会具有强制力?强制力只会引起不服更是荒谬 

对方告诉我们同时有法律和道德维系社会秩序的德国人其实只是把法律当作形式,人家是靠道德的,至于原因?对方辩友的态度是:我不告诉你,我就不告诉你,反正就是了。

对方辩友还告诉我们,法律是形式,因为道德修养与自律的关系,嗯,这个抛弃法律谈法律的方式就好比告诉我们。对方辩友还告诉我们,有道德的人绝不会违反法律,这是否说明法律是最后一道防线,道德已经为力了,只能依靠法律?

对方辩友一直忽略法律起到的巨大作用,盲目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为道德水平高就可以把法律当成形式一般的摆设

这种唯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完全相背离,与中国主流价值观相背离.

对方辩友拿出拆迁的例子似乎是想利用人同情弱小的天性,却忽略了理性思维,在禁止暴力拆迁的法律明确出台的现代,所谓钉子户已经很大一定程度属于待价而沽的投机者,为一己之私损害社会利益,自我代入破坏社会秩序者并加以同情,这就是对方辩友提出的道德维系作用吗?

对方辩友再次说:法律只是一种形式,道德才是真实存在的。至于对方辩友如此认为的原因?

您说道德水平低的人才会犯法,是否就说明当道德无法约束请对方辩友举一个例子以证明道德的决定性作用

社会秩序从来都不是靠人想就能维系的,必须要有强制力的保障,因为社会秩序的存在必然会使某些人的利益受损,试问,在利益与道德的冲突下,没有法律的砝码,谁敢保证道德胜出?

监狱的例子不能举

我再三说明了道德对社会维系有作用,对方辩友却一再视而不见,反复说没有道德会怎样

古人搞好道德教育,再加上“约法三章”就能管理好国家,试问,约法三章不是法律么?对方辩友一味说没有道德法律就有各种缺陷,自己举的道德例子却无一能离开法律,自相矛盾之多可谓惊人。

更何况,道德在一些个人感情地冲击下往往自相矛盾,界限模糊。有明确严格的法律才能公正地处理社会事物,维系社会秩序。当道德高于法律,人治高于法制,只怕我们的社会会倒退回数千年前的习惯法时代,这是何等恐怖?我方坚持社会秩序主要由法律维系,正是希望呼吁加强法制建设,普及法律知识,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充分发挥身为人民利益捍卫者的职能。更是希望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避免被披着道德外衣的不法者剥削。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法律维系秩序,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没有道德,法律有可能存在么

法律离开了道德,就不能称作法律(出现这两句话对方就打脸了 因为我方并没有否认道德的重要性)

不要出现缺失性比较 给对方纠错是次要 主要要打出自己的点来

道德的力量在于能引导人做好事,却永远不可能保证人不做坏事,这恰恰是法律的作用所在,于是乎,“维系”两字凸显出来了~

李绅曾写过脍炙人口的悯农(锄禾日当午)一诗,然而他当上宰相后花天酒地,一顿饭就要杀掉几百只鸡,人的道德素质再好都不可靠,最低的维系要求只能靠法律 辩题本身也不是比较二者谁更重要而是维系啊

1、没有道德,就不会有人遵守法律。

但事实上这个点是不成立的。因为如果每个人都有道德,就不需要法律。所以正因为有些人他不道德才有法律这种手段去约束。

2、法律源自道德。

这个点也是很苍白无力的,基础性不能论证哪个更重要。比如,你父母把你生出来,然后你外公外婆把你养大,你能说你父母比你的外公外婆更重要吗?

如果单一道德论法律的衍生就可以说明社会与思想在进步,我们不可避免的是他的初衷,但是就当今而言,我方标准已经阐明了效率

元末明初,社会不宁,犯罪现象严重,被明太祖视为乱世。朱元璋遵循古训,提出:“吾治乱世,非猛不可”的思想,形成影响明朝的“治乱世用重典”的治世思想。制定《大明律》,实行“重其所重”的原则 制定《明大诰》,从严惩罚犯罪

乱世当用重典

“刑罚世轻世重”,最早见之于《尚书》中的《吕刑》。《尚书》也称《书经》,它系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该书据传是由春秋时儒家创始人孔子编选而成。可见这一刑罚思想无疑首先为儒家所肯定和继承。孔子在进一步阐发这种思想时,就明确点出了时代的形势条件。他说:“政宽慢,慢则纠之以猛;猛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把这一刑法思想说得有因有果,变化有律,同时,孔子还以“有张有驰”的道理说明了随时应变的客观需要。他讲:“张而不驰,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这里所讲的“道”,自然也包括上述适时用刑的基本原则。

孔子道德那么高尚都说要用法律

法律来源于道德,而且我们能否这样认为:法律的诞生就已道德为基准,以维护社会秩序为目的的?那么回归到论题社会次序的维护上了,所谓维护社会秩序当然是让每个人都能和谐稳定的生活下去,那么能对社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东西当然就和犯罪扯上了关系,而法律便是为此诞生的。

减少犯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必须途径

人都有自私心理的,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个人道德与群体道德都会受到影响,而法律是公正的,不会因为个人或者某一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而发生改变。

请问对方辩友,是否道德水平高就一定不会破坏社会秩序?

弥补破坏的社会秩序所造成的损失算不算维系社会秩序?

雷楚年 汶川抗震小英雄雷楚年涉嫌诈骗、伪造国家机关印章、伪造公司印章案,11月3日在成都高新区人民开庭审理,涉案金额约46万元。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