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2025-10-01 10:20:55 责编:小OO
文档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多年的来教改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已有所改观。课堂上,空泛的教材,机械的作业,几乎成为学生唯一的信息源,它们远离生活情境,缺乏情感,单调枯燥,在老师的强迫下单向地传输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往往很少沟通,缺乏合作,很少有理解与帮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空泛的,缺乏策略的。表现为:多灌输式,少启发探讨;学习中所体现的或能训练的思维过程大多是低质的,最终获得的知识往往死记硬背,常常因不能有效迁移而无法灵活应用……

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的设想。我们想通过关注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与解决,课堂教学中,研究相关的策略与方法,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二、课题的分析

 “问题设计”指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问题设计,问题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教学的手段,它包括教师的问题和学生的质疑。

1)教师的问题指的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启发促进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交流与合作而设计的问题。

2)教师的问题设计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既有主问题的设计,也有解决问题时的追问,提问要有层次和梯度;既有预设的问题,也有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

3)问题的设计也可以是学生主动学习产生的疑问。

4)问题的设计还包括语言的表述和问题提出的时机。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要准确、简练,有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问题设计的策略”指的是教师教学设计中为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而采取的相关的办法与措施。它包括:

(1)“问题设计”的依据与出发点;(2)问题设计的原则与方法;(3)问题解决的方式与方法;(4)问题解决的反馈与评价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根据已有的经验和体验,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动机、闪趣、情绪等非智力因素都不再是与教学无关的东西,而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思路

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本课题研究思路:

1、以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为主线带动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和课堂教学实施研究

2、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研究意识的形成研究水平的提升。

五、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的重点:利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的问题设计策略,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难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积极推进我校各学科的课程改革。

研究的难点:以课堂为主阵地和切入口,研究新理念下的问题设计新策略,把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把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使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积累经验,及时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修正,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六、研究的方法、措施及原则。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研究前,要对学校目前各学科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弄清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的策略;在研究过程中,要及时发现研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发现有效而又典型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2、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有关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更新教育观念,借助理论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3、实践研究法:在理论指导下,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实施过程中碰到实际问题,可以修改方案,调整目标。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成果。

(二)、研究措施:

1、作为研究者把课堂实践、教学实录、课堂反思作为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式,做到课题研究常规化,制度化。每次课题研讨,提前确定研究主题,理论先行,实践尝试,交流提高,增强参与研究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争取教育专家理论指导与现场点评,研究过程中及时向教研室汇报情况,及时得到指导。

2、注重学习、培训与交流。结合课题研究坚持组织专题学习,培训与交流。定期发放学习资料,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3、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改进,在实践中提高。

1)人人讲课堂教学比武。每期一次课堂大比武活动,以课例研究带动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学习、实践、交流、锻炼、展示的舞台。

2)认真开展典型课例研究。领导随即推门听课、教研组内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诊断式课例研究等。

3)积极组织专题研讨。召开定期专题研讨会。

4)论文、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

(三)研究原则:

1、目标性原则:课题研究要围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标来开展研究。

2、方向性原则:课题研究要落实教育方针,着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师素质,把研究与落实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3、针对性原则:问题设计研究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科教学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要针对课堂实际的需要。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起动阶段  ( 撰写课题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 (定期交流研讨,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中期成果报告,积累课题研究过程资料)    

3、提高推广阶段   (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八、预期成果:

1、收集、整理各阶段的实践研究资料,撰写相关教学科研论文,送各级学会参评并获奖。

2、择优编辑教师个人在课题研究过程形成的各种成果,并制订成册,在校内推广。

3、提练问题设计及解决的各种实施策略,形成可推广的科研成果。

4、教师研究意识增强,骨干教师研究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成熟起来,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