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
2025-10-01 20:47:24 责编:小OO
文档
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

 一、电视

    电视的设想和理论早在1870年就出现过。1884年,德国发明家保罗·尼普科夫设计了一个穿孔的“扫描圆盘”,当圆盘转动的时候,小孔把景物碎分成小点,这些小点随即转换成信号,另一端的接收机把信号重组成与原来图像相同但粗糙的影像。1926年,苏格兰人约翰·贝蒙德采用尼普科夫的“大圆盘”制造了影像机。

    真正制造出画面稳定的电视的是从俄罗斯移民到美国的拉基米尔·佐里金和出生在美国犹他州的菲洛·法恩斯沃思。在1939年的世界博览会上,世界第一台清晰的电视开播,电视真正诞生了。

 二、尼龙

    尼龙是世界上首先研制出的一种合成纤维。32岁的卡罗瑟斯于1928年在美国杜邦公司设于威尔明顿的实验室中进行有机化学研究。他主持了一系列用聚合方法获得高分子量物质的研究。在1935年,他以己二酸与己二胺为原料制得一种聚合物,由于这两种物质中均含有6个碳原子,故当时称为聚合物66。后来,他又将这一聚合物熔融后经注射针压出,在张力下拉伸称为纤维。这种纤维即聚酰胺66纤维,1939年实现工业化后定名为耐纶(Nylon),成为了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合成纤维品种。

 三、塑料

    19世纪60年代,美国由于象牙供应不足,制造台球的原料缺乏。1869年最早的人工制造的塑料赛璐珞取得了专利。赛璐珞虽是最早的人工制造的塑料,但它是人造塑料,而不是合成塑料。第一种合成塑料是将酚醛树脂加热模压制成,是在1910年由美籍比利时化学家贝克兰德制成的。

 四、青霉素

    青霉素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1928年发现的。 1935年,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家钱恩和物理学家弗罗里对弗莱明的发现大感兴趣。钱恩负责青霉菌的培养和青霉素的分离、提纯和强化,使其抗菌力提高了几千倍。 

五、飞机

    莱特兄弟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1939年9月14日世界上第一架实用型直升机诞生,它是美国工程师西科斯基研制成功的VS-300直升机,这架实用型直升机从而成为现代直升机的鼻祖。

六、计算机

    1944年霍华德·艾肯研制出全电子计算器,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

    1946年2月14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ENIAC是第一台普通用途计算机。

    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大大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晶体管代替了体积庞大的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首先使用晶体管技术的是早期的超级计算机,主要用于原子科学的大量数据处理,这些机器价格昂贵,生产数量极少。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大学和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

    1958年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科学家使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于是,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出现集成电路后,唯一的发展方向是扩大规模。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到了20世纪8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在一个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ULSI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基于“半导体”的发展,1972年,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个人计算机诞生了。所使用的微处理器内包含了2300 个“晶体管”,可以一秒内执行60000 个指令,体积也缩小了很多。 

七、互联网

    互联网的发源地是美国。追溯美国互联网的起源,可以从1957年苏联抢先用火箭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nik”1号说起,那时苏联抢在美国前头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使美国朝野大受刺激,全面检讨国家的科学技术和教育,以便奋起直追。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决定设立一个用来发展科学技术的机构,叫作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就是这个机构后来提供经费设立最早的互联网,它叫作ARPANET。

 八、激光

    激光素有神奇光之称。1960年5月15日,在休斯公司的一个研究室里,美国物理学家梅曼正在进行一项重要的实验。他的实验装置里有一根人造红宝石棒。突然,一束深红色的亮光从装置中射出,它的亮度是太阳表面的4倍。这是一种完全新型的光,科学家渴望多年而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光,它被命名为Laser,是英文“受激辐射光放大”的缩写,这就是激光。产生激光的装置被称为激光器。激光和激光器的问世,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

九、基因工程

    1866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神父发现生物的遗传基因规律;1868年,瑞士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发现细胞核内存有酸性和蛋白质两个部分。酸性部分就是后来的所谓的DNA;1882年,德国胚胎学家瓦尔特弗莱明在研究蝾螈细胞时发现细胞核内的包含有大量的的线状物体,也就是后来的染色体;1944年,美国科研人员证明DNA是大多数有机体的遗传原料,而不是蛋白质;1953年,美国生化学家华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宣布他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奠定了基因工程的基础;1980年,第一只经过基因改造的老鼠诞生;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诞生;1999年,美国科学家破解了人类第 22组基因排序列图;未来的计划可以根据基因图有针对性地对有关病症下药。

    继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之后,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2001年2月12日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

十、人造卫星

    1957年10月4日,在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了。1958年1月31日,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号升空。此后,法国、日本、中国和英国等纷纷发射各自的卫星。

    中国是第五个能发射卫星的国家。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标志着我国在征服太空的道路上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并跻身于世界航天先进国家之林。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