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卷
| 考生须知 |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50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50分)。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将考试试卷及答题卡按要求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 - 50题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1.目前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地球作为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表现在
A.是行星中质量最大的行星
B.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行星
3.太阳活动可以
A.诱发地震和潮汐
B.诱发沙尘暴和极光
C.诱发海啸和台风
D.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讯
小玲同学利用暑假赴埃及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埃及开罗(东二区)附近的景观照片(图1),拍照时间为20时15分(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4~5题。
4.小玲拍摄照片时,开罗正值
A.傍晚 B.正午 C.下午 D.凌晨
5.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物理风化 B.风力侵蚀 C.流水搬运 D.流水沉积(堆积)
6.导致珠穆朗玛峰抬升的是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 C.地壳运动 D.海平面下降
7. 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A.内部圈层分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岩石圈不包括地壳
C.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D.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8. 关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正确叙述是
A.
B.
C.
D.
9.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 B. 大气辐射 C. 地面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10.古人有“放火作煴(yūn 燃烧不旺的火堆冒出的浓烟),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防御霜冻做法,该做法使
A. 太阳辐射增强 B.地面辐射增强 C.短波辐射增强 D. 大气逆辐射增强
1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垂直气压梯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地转偏向力
读图2“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①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南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
13.在气压带②控制下的赤道附近地区,其气候特征是终年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14.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使水呈三态变化
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D.使海平面上升
15. 读图3,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正确叙述是
A.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中低纬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C.南纬3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了西风漂流
D.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1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①能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
②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③利于海洋污染物扩散,加快海水净化速度
④暖流流经的地区多形成渔场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②④
17.人们经常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单一性
读图4,完成18-19题。
18.从①到②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规律)
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
19.从③到④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海陆分布
C.海拔 D.水分
20.我国西北重镇兰州,城市形态及铁路分布大致都呈东西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布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 B.交通运输的需要
C.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图5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21-22题。
21.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
长率高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2.丙国可能是
A.肯尼亚 B.印度
C.英国 D.尼日利亚
2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生态环境 C.经济 D.社会文化
24.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状况 B.生活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文化水平
25. 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体现出城市是区域中的
A. 交通运输中心 B. 商业服务中心
C. 经济增长中心 D. 行政管理中心
26.北京前门大街、天通苑小区、亦庄经济开发区分别属于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D.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27.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的
A. 地理位置 B.人口规模 C. 经济规模 D. 用地规模
28.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
A.建筑风格 B.服装服饰 C.饮食习惯 D.绿地面积
读图6“工业生产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29~30
题。
29.图中甲类工业生产成本比例最大的是
A.原料运费 B.产品运费
C.科技投入 D.工资投入
30.下列工业部门与乙类区位要求相符的是
A.印刷工业 B. 水产品加工业
C.航天工业 D. 电子装配工业
31.区域
A.都有明确的界线 B.是主观随意划分的
C.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 内部的性质绝对一致
32.我国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采用“高脚”式建筑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寒冷干燥 B.地表崎岖不平
C. 风俗习惯 D. 气候湿热
33.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水文 ④土壤 ⑤植被
A.①② B.②⑤ C. ③④ D. ④⑤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迁入我国。据此完成34~35题。
34.该产业转移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35.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污染严重 B.我国工资水平较低
C.我国服务业发达 D.日本人口数量剧减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36~37题。
| 年份 | 森林覆盖率 (%) | 耕地面积 (km2 ) | 年降水量 (mm) | 气温年较差 (℃) | 河流含沙量 (%) | 粮食平均亩产 (kg) |
| 1995 | 19 | 333 | 520 | 38 | 10 | 205 |
| 2005 | 10 | 478 | 450 | 42 | 35 | 135 |
A. 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 人口增长过快
C.水旱灾害频发 D. 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37. 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A. 大气污染严重 B. 水土流失严重
C. 性减弱 D. 光照条件变差
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据此完成38~39题。
38. 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能大量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9.目前国家已禁止围垦三江平原的沼泽荒地,主要原因是
A.粮食生产过剩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劳动力缺乏 D.转向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发
读图7“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40~42题。
40.该河流域开发的中心环节是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41.田纳西河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
①扩大了耕地面积
②稳定了灌溉水源
③避免了洪涝灾害
④增加了土壤肥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42.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设和完善巨大航运网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兴建大坝,疏通河道
D.发展畜牧业,改善气候
读图8“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单位:mm)分布图”,完成43—46题。
43.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盛行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4.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45.乙平原农业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C.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贫瘠
46.我国在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进口木材成本低 B.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C.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图 9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47~48题。
47.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A.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B.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投资促进城市化 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
48.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A.资源短缺 B.劳动力短缺
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
49.四川汶川地震后,我国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该地区的灾情进行监测,主要运用了
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计算机技术
50.在野外考察旅行时,只要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知道自己所在地的
A.季节 B.天气 C.气候 D.地理坐标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0分)
1.读图10“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 ”和图11“中国部分区域图” ,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在图10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画在答题卡的图中)
(2)图10表示的日期是 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方向)移动。
(3)图10中A、B、C三地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地是 。
(4)该日 (选择填空)。
A.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D.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日出时间越晚
(5)该日图11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
2. 阅读资料和图12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
气象台预报:2008年12月1日至5日,一股来自西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6~10℃。
(1)从图12中判断,甲、乙两地中受高压系统控制的是 地,其天气状况是 。
(2)12月1日至5日强冷空气将向 方向移动,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受到 锋的影响。
(3)简述该天气系统移过北京时,北京的天气变化过程。
(4)该天气系统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
3. 读图13和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资料:
山东省寿光市总面积2180平方千米,人口104万。20世纪80年代以来,寿光市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蔬菜销往国内外市场。
寿光市采用了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技术,引进诸多国外蔬菜新品种,应用了大量生产新技术。短短几年,蔬菜大棚面积发展到了70万亩,年产蔬菜30亿公斤。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产生了一定影响。
(1)从纬度位置看寿光市地处五带中的
带;从海陆位置看寿光市位于
。该地属 气候类型。
(2)分析图13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区位因素。(答出三项即可)
(3)根据资料和图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因素。(答出两项即可)
(4)分析所给信息,说出寿光市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答出两项即可)
4.读图14,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依据图14中字母的含义(图中的字母与下列字母的含义一致),将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个序号限填一次)
①臭氧层空洞;②全球变暖;③酸雨
(1)A
(2)B
(3)C
(4)列举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5)为了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是
、 、 。
5.读图15“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资料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以煤炭为主),但能源贫乏,需从外区调入。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电、煤炭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能源的需求量较小。
“西电东送”就是把西南、西北丰富的能源转化为电能,通过输电线路,向东部地区送电的工程。
“西电东送”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电力工业的发展,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建设,还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西电东送”改变了东部地区电力供应不充裕、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
(1)试从调出调入区能源状况、经济发展和水能特点,分析说明 “西电东送” (南线)的
原因。
(2)“西电东送”(南线)对西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交通运输改善 B.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C.生态环境改善 D.财政收入减少
(3)分析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答出两项即可)
(4)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
问题应从几个方面考虑?
2009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地理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说明】考生的选择题答案按照选择题上的说明评分;非选择题答案如与本答案不同,但答得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原题所规定的分数。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50分 每小题1分)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答案 | A | B | D | C | B | C | C | D | C | D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答案 | B | B | B | A | A | B | C | D | D | D |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答案 | B | C | C | A | D | D | B | A | C | B |
|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答案 | C | D | A | A | B | D | B | C | B | D |
| 题号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答案 | B | C | B | A | C | D | A | C | B | D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0分)
1.(本题共10分。填空每空1分。第(1)小题画图题2分。第(3)小题选择填空1分。第(4)小题选择填空2分,选对一个答案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1)略
(2)冬至(或12月22日前后) 23°26′S(或南回归线) 北
(3)AB
(4)B C
(5)海口 哈尔滨
2.(本题共10分。填空每空1分。第(3)小题3分。第(4)小题3分。)
(1)甲 干冷(或晴朗)
(2)东南 冷
(3)(冷锋)过境前:天气晴朗,气压低,气温高;过境时:(云量增加)大风,气温下
降;过境后:晴朗,气压升高,气温降低(或干冷)。(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各
1分。)
(4)有利,大风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使大气质量变好。降温可以有效杀灭病菌。
或不利,大风降温造成出行不便。大风降温造成冻害。(判断1分,说明理由2分,
合理即得分,但不超过2分。)
3.(本题共10分。填空每空1分。第(2)小题简述题共3分,第(3)、(4)小题各2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
(1)北温带 东岸 温带季风
(2)夏季高温多雨;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
(3)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生产历史悠久、市场广阔、科技支持。(每答出一点得1
分,只要答出两点即得2分)
(4)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或农业生产由大田耕作转变为大棚蔬菜种植);蔬菜生长环境
发生变化;扩大了某些蔬菜的分布范围;农药和化肥对地理环境影响。(每答出一点
得1分,只要答出两点即得2分)
4.(本题共10分。填空每空1分。第(4)小题列举题4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四点,合理即可得4分。)
(1)①
(2)③
(3)②
(4)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5)持续性 公平性 共同性
5.(本题共10分。第(1)(4)小题简述题各3分。第(2)小题选择填空2分,选对一个
答案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第(3)小题简述题2分。)
(1)水能分布不均 经济发展不平衡 水能为清洁能源(每个要点1分)
(2)B C
(3)环境质量改善 解决供电紧张 改善能源结构(答出两项即给2分)
(4)从调入、调出区的资源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加以分析;做到资源和经济优势互
补;在工程实施中注意环境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