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部编版二上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2025-10-01 20:40:55 责编:小OO
文档
21.狐假虎威

主备人:陈莉修改人: 教学目标:

1.通过熟字换偏旁、字形归类、熟字加部首等方法,认识“派”、“抗”等15个生字,懂得区分“走之底”和“走字底”这两个部首;会写“食”、“爷”“爪”等8个字;

2.读准多音字“转”和“闷”;

3.分角色朗读,在角色体验中感悟“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重点:

1.借助查字典,从字义学会区分多音字“转”和“闷”;

2.通过分角色朗读,归类积累四字词语。

教学难点:

通过故事感悟寓意,明辨事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熟字换偏旁、字形归类、熟字加部首等方法,认识“派”、“抗”等15个生字,懂得区分“走之底”和“走字底”这两个部首;会写“食”、“爷”“爪”等8个字;

2.读准多音字“转”和“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借助查字典,从字义学会区分多音字“转”和“闷”。

教学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归类积累四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吗?这是一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是(大)还是(小)的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的道理。

2.今天,我们一起读另一则关于狐狸、老虎和百兽的寓言故事。

3.师:在茂密的森林里,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出示插图一)

预设:①“窜”字说明狐狸很害怕老虎,想要偷偷地从他身边走过。②老虎很饿,又那么厉害,肯定是抓到什么就想吃什么。③茂密的森林里,大家都躲着老虎,所以老虎要到处寻找食物。

想一想,狐狸会被老虎吃了吗?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4.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狐假虎威”。(相机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提问:“假”有几个读音?课题中的“威”字又是什么意思呢?设疑:“假”有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设计意图:用已学过的《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引出新的学习内容。用“假”字的多音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文识字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

2.学习字词。出示生字:威、寻、扑、扯、嗓、抗、猪等17个字。

3.用小序号标出自然段。

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食物”“眼神”“老天爷”“神气活现”“爪子”“野猪”等。

(2)多种形式读词。

狐假虎威、寻找、食物、违抗、威风、野猪、受骗、借着、爪子、纳闷、转来转去。

(3)多音字“转”“闷”(查字典,通过字义辨析不同语境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和插图,对照文本,查字典等多种识字方法,学生读词语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三、美读感悟

1.再读课文,思考题目“狐假虎威”中的“假”字可能是什么意思?(借)

2.查字典,看“假”字是否有“借”的意思。

3.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4.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虎之威”。

(1)出示练习:你觉得狐狸是一只()的狐狸,老虎是一只()的老虎。那谁厉害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思考: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厉害,说说你的意见。(窜,逃窜;扑,拍打;窜说明狐狸本来是很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扑”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老虎的威风来。

设计意图:狐狸和老虎是两种形象差异极大的动物,通过抓住狐狸和老虎的动作,学生能读懂百兽之王老虎是非常凶猛的,大家都躲起来了。通过读,感悟到“虎之威“。为下文的“狐假虎威”的形象做了铺垫。

四、积累运用,用心书写

1.出示“食”“物”等8个要求会写的字。根据结构进行分类。

2.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记方法和写字要领。

3.学生小结:“食、爷”两个字是上下结构,基本左右对称、上下比例得当。“物”“眼”、“神”“活”“猪”5个生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爪”字是独体字,注意第一笔“撇”从右上格竖中线偏右的位置起笔,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第四笔“捺”从第三笔“竖”的起笔位置开始写。

4.教师范写,指名学生做小教师带全班书空,学生描红、练写。

5.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6.全班展示、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间架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起落笔点做具体指导,强调握笔姿势和坐姿,利于学生把字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狡猾的狐狸后来又是怎样吓跑了百兽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在角色体验中感悟“狐假虎威”的寓意;

2.通过故事感悟寓意,明辨事理。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在角色体验中感悟“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难点:

通过故事感悟寓意,明辨事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字词,开火车认读课件出示的词语。

2.过渡:面对饥饿、凶猛的老虎,狐狸的生命危在旦夕。它被老虎逮住以后怎样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

二、质疑解惑,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狐之猾”。

(1)各自轻声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狐狸讲了几次话?请用波浪线画出来。(三次)应该怎么读?

(2)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探究哪种读法更合适?

(3)学生练读。指名读。

预设:如果学生读得好,提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如果读得不足,则引导学生对“骨碌碌、”“扯着嗓子”、“老虎一愣”进行理解。

第一句话扯着嗓子是想掩饰它内心的恐惧,用气势来吓唬老虎。

第二句话讲老虎不敢吃的理由:我是老天爷派来管理你们百兽的……

第三句话讲狐狸故作镇静:你不怕,那你就吃吧。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把老虎镇住、蒙住、骗住。

练习:孩子们,你们看狐狸真是一只()的狐狸!放了狐狸是因为老虎被()。

(4)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这时老虎会怎么想?

老虎的“愣”正表现了它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的特点,狐狸正是利用了这个特点才骗到老虎的。

2.学习六、七、八自然段。明白“谁之威”。

(1)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为了让老虎完全相信,狐狸摇了摇尾巴又想了个鬼主意,是什么?学生勾画相关句子,指名读。

(2)出示第二幅图,这时,狐狸是怎样一副模样,而老虎呢?找出文中的词语读一读。

(3)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列板书。

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4)指名读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边读边做动作。

(5)指导朗读,分别读出它们不同的样子,和同桌一起读一读,练一练。

(6)森林里的小动物什么反应?找出相关词语:“纳闷”、“撒腿就跑”。

(7)体会老虎、狐狸和野兽的不同表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九自然段。

(1)狐狸为什么能吓跑森林里的百兽?

(2)指名回答。

(3)齐读。

出示练习:事实上狐狸是()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所以“狐假虎威”的意思是说()。

预设: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4)这就是成语——狐假虎威的故事。

(5)读到这,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狐狸?

预设:①狡猾;②聪明。

教师:当遇到危险的时候,狐狸想办法那是聪明,可是后来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百兽,那就是——狡猾了。(板书:狡猾)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但不要学狐狸用狡猾去骗人。

三、拓展阅读巩固迁移

教师:这则故事是根据《战国策》改写的。《战国策》是我国一部非常著名的史书。翻开这本书,你还会读到这样的故事:画蛇添足、亡羊补牢、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相信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这些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必定会植入你们的心田,给予你们指导,成为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四、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自由选两个寓言故事读一读。

2.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狐假虎威”课本剧。

五、板书设计

21 狐假虎威

抓住

老虎狐狸

21 狐假虎威

(上当)(逃脱)

欺骗

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第三课时

完成习字册和补充习题22. 狐狸分奶酪

主备人:陈莉修改人:

教学目标:

1.运用熟字换偏旁等识字方法掌握“捡、酷、俩、始”等12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等8个生字;

2.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奶酪”拌起嘴、嚷着”等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了解“笑了笑”所隐含的含义,从而体会狐狸的狡猾;

3.了解课文内容,想象情境,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分析人物个性。

教学重点:

能借助人物分析,促进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熟字换偏旁等识字方法掌握“捡、酷、俩、始”等12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奶酪”拌起嘴、嚷着”等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了解“笑了笑”所隐含的含义,从而体会狐狸的狡猾。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奶酪”拌起嘴、嚷着”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了解“笑了笑”所隐含的含义,从而体会狐狸的狡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狐假虎威的故事,故事中的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聪明、狡猾、善辩、诡计多端……)

2.今天,两只幸运的小熊,意外地捡到一块香醇可口的奶酪,狐狸帮忙分奶酪,最后,两只小熊却一口也没有吃到奶酪,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吧!

3.板书课题。

狐狸和奶酪。

(①正音:奶酪。“酪”的准确读音是lào,不能读成nào。②配图理解奶酪。)

4.随文识字。

“奶”“始”。

(1)读准字音,说结构和识字方法,组词。

(2)教师指导学生发现“女”做偏旁时和“女”字的写法的不同;“奶”字和“始”字都是女字旁,两个都为左右结构的字,“女”字做偏旁时横不能穿头,第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奶”字注意右半部分横折折折勾是一笔完成。

(3)指名学生做小教师带全班书空。

(4)学生描红后全班展示评价。

(5)认识了课题中的生字朋友,我们再去课文中找一找其他生字新朋友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以及长句的停顿。

2.同学们自由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教师随机纠正和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

(2)说一说故事的起因——小熊兄弟俩为了分一块捡到的奶酪,拌起嘴来。

(3)认读“捡”“俩”“始”“拌”“捡”“拌”:与“脸”“胖”换偏旁识记,本义都与手有关,所以部首是“扌”。理解“拌嘴”是吵嘴的意思。强调“始”是翘舌音;“俩”的准确读音是li ǎ,要与“两”区分开。用“始”组词,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4)小组交流:本来捡到奶酪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为什么兄弟俩会拌起嘴来?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预设:①“拌嘴”是什么意思?(争吵、争论)②小熊哥俩为什么拌起嘴来?(为分奶酪而争吵。)③大熊可能会说:“我先看到的,所以我应该分大块的。”小熊可能会说:“我先捡起来的,所以应该我分大块的。”④他们会因为奶酪应该分给谁多谁少而争吵。

(5)小组汇报。

(6)指导朗读,要读出捡到奶酪时高兴,为了怎么分拌嘴生气的语气。

2.学习第2~5自然段。

过渡:为了不让对方多吃一点奶酪,小熊兄弟俩吵了起来,吵架声引来了谁?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呢?

(1)自由读2~5自然段,用“____”画出狐狸说的话,并圈出狐狸的动作。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

预设:狐狸说的话:“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

狐狸的动作:跑、问、笑、拿、掰。

(4)为什么狐狸是“跑”过来“问”?他心里会想什么?

(5)指导朗读狐狸说的第一句话。(读出狐狸假装亲近的感觉。)

学习“吵”字。

①理解“吵”字为什么部首是“口”,说一说怎么记字形。

②观察后尝试书写。强调“口”要写得小一些,写在左上格,右半部分“少”的最后一笔撇要穿过竖中线。

(6)说这句话时,狐狸为什么“笑”?

(7)指导朗读狐狸说的第二句话。(读出他胸有成竹的样子)

认读“帮”字,学生组词后,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并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8)狐狸是真的帮小熊兄弟俩分奶酪吗?他接下来做了两个动作——“拿”

“掰”,你觉得他会怎么“掰”奶酪呢?

3.指导朗读第2~5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想象情境,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借助人物分析,促进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能借助人物分析,促进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想象情境,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2.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奶粉乳酪捡到兄弟俩始终拌嘴争吵帮忙

3.狐狸把小熊兄弟俩捡到的奶酪分好了吗?他分得公平吗?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狐狸分奶酪》这一课。

二、抓住主线,朗读感悟

1.狐狸帮小熊兄弟俩分好奶酪了吗?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知道的?

(1)自由读第6~11自然段,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预设:A.没有!我是从“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这句话看出来的。B.没有!我是从“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这句话知道的。

(2)认读生字“剩”“整”,理解“一点儿也没剩下”和“整块”。

(3)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和第10自然段。(读出无奈和小熊兄弟俩生气的语气。) 2.学习第6~9自然段。

过渡: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1)自由读第6~9自然段。

(2)认读“嚷”字,与喊、叫区分,理解两个“嚷”的意思。

(3)指导朗读小熊兄弟俩的话。

(4)听了小熊兄弟俩的嚷叫,狐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指名读第7和第9自然段) 3.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奶酪”(圆纸板)演示狐狸分奶酪的过程。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2)指导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到前面分角色朗读表演。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渡:狐狸把整块奶酪都吃光了,他是怎么说的呢?

(1)齐读。

(2)随文识记“整”。

(3)指名读,思考:狐狸为什么这么说?他为什么“笑着说”,这是怎样的笑?设计意图:通过抓住小熊的语气和狐狸的动作,让学生通过品读、模仿、朗读等方式,在读中悟、悟中体会,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到故事想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三、拓展延伸(根据自己的能力自选)

1.想一想,狐狸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把整块奶酪都吃光了。

2.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

3.你认为奶酪会被狐狸全吃光了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1)狐狸狡猾(2)小熊互不谦让……

四、作业设计

续编故事:有一天,小熊哥俩又有了一块新的奶酪……

五、板书设计

22 狐狸分奶酪

熊哥哥高兴

见到奶酪

狐狸分奶酪熊弟弟拌嘴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

狐狸故意分的不均轮流吃吃光

第三课时

完成习字册和补充习题23. 纸船和风筝

主备人:陈莉修改人: 教学目标:

1.认识“筝、鼠”等11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折、纸”8个生字,会写“纸船、松果”等7个词语;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认字,读懂故事内容,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继续学习默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默读。

2.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认字,读懂故事内容;

3.抓住小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心理变化,感受他们珍惜友谊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讨论“纸船和风筝如何使小松鼠和小熊成为朋友的,又是如何使小松鼠和小熊和好的”,激发学生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引导学生懂得当朋友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出现裂痕的时候,宽容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筝、鼠”等11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折、纸”8个生字,会写“纸船、松果”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认字,读懂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认识“筝、鼠”等11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折、纸”8个生字,会写“纸船、松果”等7个词语。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认字,读懂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放风筝吗?你们不知道吧,它们除了带给我们欢乐外,还是小松鼠和小熊增加友谊的“信使”呢!不相信,我们就来学习《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出示插图,一幅一幅地看图。

第一幅图:小熊从家门前的小溪里拿起一只纸船,看到里面的松果,他乐坏了。

第二幅图:在山坡上,小松鼠收到了一只风筝,他看到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也十分高兴。

第三幅图:小松鼠看到了天上飞着的风筝,把一只只折好的纸船放进了小溪里。

2.把三幅图连起来当成一个故事讲一讲。

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感悟图意,大致了解故事情节。

三、读文识字

1.自由阅读课文,提出要求。

(1)画出词语,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读准生字读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2.生字过关。

(1)自由读生词。

(2)带拼音读。

(3)开火车去拼音读,教师及时正音。

(4)学生齐读。

3.识记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自己是怎么把生字宝宝记住的。

例如:“折、扎、抓”都是表示动作的,都与“手”有关,都有“提手旁”。可以让学生做做动作理解字义。

“鼠、哭、取”通过观察汉字演变过程图识记。

“愿”和“原”在辨析字形中区分。

4.学生齐读生词。

过渡:小朋友们的生字读得这么好,再来读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小朋友们有信心吗?教师相信你们一定行!

四、美读感悟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生及时评价、指导朗读。

3.组织学生讨论。

(1)纸船和风筝是如何使小松鼠和小熊成为朋友的?

(2)纸船和风筝如何使小松鼠和小熊和好的?

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折、纸、张、祝、扎、抓、但、哭”。

(1)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例如:“折、扎、抓”都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扎”左右宽窄相当,“折、抓”左窄右宽,要把第三笔:“提”写好。

“祝”有“示字旁”,和古代的祭祀有关,不要写成“衣字旁”。

“哭”与“嘴巴”有关,下面是个“犬”,不是“大”,不要漏写一点。

(2)书空这8个字的笔顺,重点写好“扌”。

2.学生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

2. 抓住小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心理变化,感受他们珍惜友谊的情感.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默读。

教学难点:

抓住小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心理变化,感受他们珍惜友谊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学生巩固复习字词。

2.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出示图画,教师描述:看,这儿有一座大山,小松鼠和小熊的家住在哪儿呢?引导学生上台贴图,根据板书和图画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松鼠和小熊离得很远很远,他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

(2)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的2-6自然段,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二、读悟交融,感悟友情

1.建立友谊。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熊的动作和神态,联系生活理解“乐坏了”,体会小熊喜悦兴奋的心情。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3)想象补白:小熊现在又会想些什么呢?小松鼠收到礼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4)纸船和风筝给他们带来了多少快乐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2-6自然段吧!一起去分享这份快乐。

(5)区分“漂”和“飘”。

请同学把词卡“漂哇漂”、“飘哇飘”分别贴在纸船和风筝的旁边。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形声字的特点,并用红粉笔标出“飘”和“漂”的偏旁。

2.维护友谊。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给他们带来了多少欢乐啊!可是,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的时候,却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摘掉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摘掉纸船)。

(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和好朋友吵完架后的内心感受。

(2)情境对话,感悟吵架过后小熊和小松鼠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

师:小熊你好,你怎么还在扎风筝啊?为什么不把风筝放出去,而把它挂在高高的树枝上呢?

师:小松鼠你好,你现在心里又是怎么想的,你准备怎么做呢?

(3)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10、11自然段,感悟松鼠和小熊修补情感裂缝的独特方式。

①小松鼠看看空荡荡的天空,感到孤独极了,过了几天……(引读第10自然段。)多么感人的一句话啊!(动画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重点指导朗读。

②收到纸船的小熊马上放了一只风筝,风筝飘呀飘……(引读第11自然段。)

(4)风筝又飘起来了,纸船也漂起来了,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啊(再次粘贴纸船和风筝的图片)!生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课堂总结

1.小熊和小松鼠又回到了原来幸福和快乐的时光,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2.练习说话:小朋友,你想把祝福送给谁,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按要求在祝福卡上写话。

四、板书设计

23 纸船和风筝

松鼠折纸船小熊扎风筝

友谊长存

第三课时

完成习字册和补充习题

24.风娃娃

主备人:陈莉修改人: 教学目标:

1.认识“助、劲”等1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车、得”等8个字,会写“田野、风车”等12个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提示讲故事;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否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4.拓展积累“寒风、凉风”等词语,说说生活中的风还能做什么。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字写正确、美观;

2.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教学难点:

1.知道风娃娃做了几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

2.通过文中的具体事例,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否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助、劲”等1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车、得”等8个字,会写“田野、风车”等12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提示讲故事;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字写正确、美观。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提示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小树见它招手。(风)

2.板书课题:风娃娃长大了,他想出门为人们做好事了,他还想和聪明的孩子交朋友,大家想和他交朋友吗?快去读一读吧!

二、读文识字

1.自由阅读课文,提出要求。

(1)画出词语,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先猜一猜,再和同学交流。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想一想:课文中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2.生字读音过关。

(1)自由读生字:助、使、劲、哗、秧、拉、表、示、摆、翻、栽、责。

(2)带拼音齐读生字。

(3)开火车去拼音读,教师及时正音。

(4)学生齐读。

3.生字识记过关。

(1)今天要识记的生字宝宝有12个,你们想到了什么好办法把它们记住呀?快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吧!

(2)交流识字方法,鼓励用多种方法识字。

例如: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识记:哗、秧;

熟字比较:位—拉、戴—栽、青—责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好,风娃娃可喜欢你们了。现在教师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家再来快速浏览一下课文。

三、美读感悟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指导朗读(如学生读不好,教师相机范读)。

2.组织学生活动。

(1)风娃娃为什么会想帮人们做事?

明确:风娃娃长大了,风妈妈让他到田野里帮人们做事。

(2)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

明确:①吹大风车;②吹帆船;③吹风筝;④吹衣服、吹小树。

(3)(完成课后第3题)读一读,想一想:生活中风还能做些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车、得、秧、苗、汗、场、伤、路”。

(1)指导学生观察写法,说说怎么记住它们。

(2)书空这8个字的笔顺。

2.打开课件,进一步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3.学生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风娃娃做了几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

2. 拓展积累“寒风、凉风”等词语,说说生活中的风还能做什么;

3.通过文中的具体事例,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否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知道风娃娃做了几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

2. 拓展积累“寒风、凉风”等词语,说说生活中的风还能做什么。

教学难点:

通过文中的具体事例,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否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今天有一位小伙伴来到了我们班里,他也想来享受我们的快乐,看看,他是谁?

2.展示风娃娃的图画。小朋友们快来打声招呼吧!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4课《风娃娃》。

二、复习旧知

1.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这节课就让教师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对生字宝宝熟不熟悉。

2.教师:你们真是太棒了,看来这样是难不倒同学们了,教师再增加一些难度,看你们能不能认识。

学生读,同桌互读,巩固生字。

三、美读感悟

1.教师:同学们真聪明,读了课文后就知道风娃娃做了哪些事。四人一小组合作,在课文中找一找说明风娃娃做了这些事后人们的反应的段落及重点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小组内先自己找句子练习读,再读给小组伙伴听。

(2)读后在组内互相谈谈自己的感受,交流学习。

2.教师:(反馈与点拨)教师发现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找到的句子和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利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①读得真好,还有谁找到了重点词句来试一试?

②我发现你有几个词读得比较重,为什么这样读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自然段。)

3.学习交流“做好事”板块。

教师:风娃娃来到哪些地方?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断断续续”,做动作理解“吸”“深深地吸”,用“表示”练习说话。)

教师:教师看你们读得那么好,教师也想读一读了,可以吗?(教师范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风娃娃帮人们做了好事,人们很高兴,风娃娃的心情怎样?分男女生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教师: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以后,心里怎样想的?你认为他这样想对吗?谁来读读这一段?

学生配动作朗读,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风娃娃来到田野,帮助人们吹动了风车,秧苗笑着不住地点头,对风娃娃表示感谢,于是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风娃娃又来到河边,帮助船工们吹动了帆船,船工们都感谢他,于是风娃娃又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

是不是只要有力气就行呢?答案是否定的。现在请同学们齐读5-7自然段。

4.学习交流“做坏事”板块。

学习小组自由读课文。

教师:风娃娃又来到了哪些地方?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反馈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无影无踪”“伤心”“责怪”等词语的意思。)同一小组的学生分自然段读一读。

教师:风娃娃听到人们责怪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他知道人们为什么责怪他吗?

教师:谁能把风娃娃的伤心、委屈读出来?

教师:我们大家能不能帮风娃娃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责怪他呢?如果风娃娃来到你身边,你

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谈体会。)

四、课堂总结

1.练习写话。

句式:风娃娃来到_________,看到_________。于是,他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这么有趣,你能不能根据下面的提示讲讲这个故事呀?(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3.主题归纳:这篇课文通过风娃娃做过的几件事,描写了风娃娃乖巧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告诉我们“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五、板书设计

24 风娃娃

吹大风车

吹帆船 吹风筝 吹衣服 帮倒忙

吹小树

第三课时

完成习字册和补充习题

做好事

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

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主备人:陈莉修改人: 教学目标:

1.用多种方法给动物分类,认识10个动物名称的生字;

2.学习8个拟声词,了解拟声词的用法;

3.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发现生字书写规律,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4.积累有关动物的成语;

5.阅读寓言故事,激发阅读兴趣,初步感悟寓言故事蕴含的寓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自主识字。通过自主识字和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积累成语、主动阅读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

激发阅读兴趣,感悟寓言故事蕴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多种方法给动物分类,认识10个动物名称的生字;

2.学习8个拟声词,了解拟声词的用法;

3.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发现生字书写规律,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教学难点:

1. 学习8个拟声词,了解拟声词的用法;

2. 用多种方法给动物分类,认识10个动物名称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识字分类。

同学们,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有着千千万万中不同种类的动物,万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能繁荣昌盛,今天我们就来到森林里,认识一些动物朋友吧!

(1)你们看到了什么?(出示情境图,配有动物和对应带有拼音的动物名称词语。)

(2)你们认识它们吗?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第一组:浪猩猩海龟白鹤鸽子

第二组:羚羊蚯蚓螃蟹蝴蝶蚕

(3)开火车带拼音指读。

(4)去拼音双人火车读。

(5)你们是怎么区分这些动物的呢?它们有什么独一无二的特点呢?(6)合作学习:四人小组说说,可以怎样把这些动物给分类呢?

2.交流分类方法。

提示:除了观察图片,联系课外知识,还可以观察生字,试试用红笔圈出它们的部首。

预设:按动物种类:哺乳、鸟类、爬行类、卵生类等。

按生活环境:空中、陆地、水里等。

按偏旁不同:反犬旁、虫字旁、鸟字旁。

3.拓展。

你还哪些带有反犬旁、鸟字旁、虫字旁的字吗?

二、字词句运用

过渡:刚刚领略了汉字和大自然动物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神奇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字词句王国”,看看汉字里的声音。

1.请听——(播放8种声音。)

2.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谁能够学一学?

3.如果我们想把这些模仿自然界的声音记下来,可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表示声音的“拟声词”。

4.出示“啪、唰、吱呀、叮当、嘟嘟嘟、咚咚咚、哗啦哗啦、叽叽喳喳”。

这些词语都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有单音节词,有双音节词,有三个音节,也有四个音节,有ABAB式,也有AABB式。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

(3)开火车读。

(4)选择合适的词语,放在句子里读一读。

“大家都睡着了,突然响起了__________的敲门声。”

“________________,雨不停地下着。”

5.同学们,你还能用其他的拟声词说一个句子吗?

拓展:

(1)吃中午饭时,突然飞来一群小鸟,(),叫个不停。

(2)闹钟响了,()地响个不停。

6.同学们,还能再举出类似的词语吗?

呜呜呼呼哗啦啦呲啦砰砰砰哒哒哒乒乒乓乓叮叮咚咚嗡嗡嗡嗡

7.小结。

声音无处不在,如果我们在说话或者写作时,用上了合适的拟声词,就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啦!

三、书写提示

过渡:同学们,又到了写字时间。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回忆一下在语文园地五中,我们学写的左右结构的字。书写左右结构不等的字时要注意“窄让宽”的原则。

1.提问。

同学们,认真观察,今天我们学写的左右结构的字,它们有什么特点,怎样写更好看。

2.指导书写,复习儿歌。

左右等宽中间靠,左右不等窄让宽。

3.读一读,观察今天我们学写的字。

师:“领、群、船、野”都是左右相等的字,要向中间靠,还有注意穿插避让。

如“领”字“令”稍写小点,避让“页”字。

“群”字第二笔的横要出头,“羊”字第五笔是长横。

“船”字中的“舟”字旁,在作为部件时,书写发生了变化——第五笔是提,不能出头。“船”字第八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

小结:先看后写,才能减少修改次数,保持页面整洁。同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才能将字写端正。

4.教师范写,生书空。

5.生描红,临写。

6.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有关动物的成语;

2.阅读寓言故事,激发阅读兴趣,初步感悟寓言故事蕴含的寓意。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识字和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积累成语、主动阅读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

阅读寓言故事,激发阅读兴趣,初步感悟寓言故事蕴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物?

2.你们喜欢的动物中,有的温柔可爱,有的凶猛残忍;有的肥大,有的弱小。但你们知道吗,当我们把小动物放进成语里面,它们就变得更加有趣了!

瞧!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你们能看图猜成语吗?试试看!

3.出示成语填空,谁能试着把动物对号入座呢?

4.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5.小组合作,通过动物的特点,字面的意思,猜猜成语的意思。

6.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7.拓展: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呢?(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8.选词说话:如:妈妈做的饭可真香啊,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几口就把饭菜吃光了!

9.小结: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成语王国中的每个成语都是它奇妙的精灵。小朋友们课后一定要认真积累,丰富你的词汇量!

二、我爱阅读

1.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看过哪些童话故事?

(2)同学们都很喜欢看童话故事,那你们知道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

(3)今天我们学习“我爱阅读”中的《称赞》,自己读读这篇文章,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读完后交流)2.引入课题,初读童话。

(1)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称赞》。

(2)检查预习情况。

①出示生字词,引导认读。

称赞刺猬獾板凳

粗糙泄气消除疲劳

②说说哪些字比较容易写错。

③指名读课文。

3.联系故事,学习道理。

(1)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小獾为什么要给小刺猬送椅子?你怎么知道的?

(3)小獾具有怎样的品质?书上又是怎么写的?

(4)小结:当我们大方的称赞他人的优点,不仅会给他人带来自信和快乐,同时也能收获友谊和尊重。

4.联系实际,领会寓意。

(1)引导学生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自信”的看法么?

(2)说说身边,或者看过的书籍报刊中有关自信或者称赞的故事

三、布置作业

1.阅读一个和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并把成语的意思说给父母听。

2.称赞你的一个同伴,让同伴感受到你对他的鼓励。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称赞

小獾小刺猬

第三课时完成习字册和补充习题(消除疲劳)

开心、快乐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