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护 护理专业
2025-10-01 20:40:25 责编:小OO
文档
 护理专业

【基础课程模块】

  1.德育(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12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

  主要内容是职业道德、哲学与人生基础、卫生法律法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政治经济学等基础等知识,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具有法制观念,能对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语文应用基础(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0学时,实践教学28学时)

    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3.英语(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主要内容是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读懂简单应用文的能力。

4.医用化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是护理专业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旨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5.数学应用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为护理专业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6.体育与健康(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20学时)

  主要内容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身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7.信息技术基础(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52学时)

  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络应用能力。

  8.解剖学基础(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

  主要内容是人体胚胎发育概要,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基本功能,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等,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解剖学基础知识。

  9.生理学基础(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是生理学概述、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生殖、衰老等,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生理学基础知识。

  10.病理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主要内容是疾病的一些共同性病理变化、常见疾病和主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病理学基础知识。

    11.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是免疫学、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

    12.药物应用护理(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是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药物应用护理基础知识。

  【专业课程模块】

  13.护理学基础(1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0学时,实践教学100学时)

  主要内容是护士素质与角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相关理论、护理程序、护理安全与防护,以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等。

    14.健康评估(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主要内容是健康史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身体评估、常用实验检查、心电图检查、影像检查、常用护理病历书写及资料分析、护理诊断等。

    15.护理礼仪(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是护士仪表礼仪、护士行为礼仪、护士言谈礼仪、护士交往礼仪、护理日常工作礼仪等。

    16.人际沟通(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主要内容是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沟通的技巧、人际沟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护理人际沟通等。

    17.内科护理(12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0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

    主要内容是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等。

    18.外科护理(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2学时,实践教学26学时)

    主要内容是外科学总论、手术的基本知识、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麻醉病人的护理、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损伤病人的护理,以及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等。

    19.妇产科护理(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

    主要内容是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正常妊娠期孕妇的护理、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围生期母儿的护理、异常妊娠孕妇的护理,以及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计划生育等。

    20.儿科护理(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是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小儿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儿科疾病的护理与常用儿科护理技术操作等。

    21.心理与精神护理(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主要内容是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心理评估与治疗、心理护理、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等。

    22.护理专业技术实训(实践教学90学时)

    主要内容是生活支持护理技能、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维护技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能、诊疗技能,以及专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等。

    23.急救护理技术(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是院外急救、急诊科设置与管理、重症监护、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理化因素急性损伤病人的救护,以及常用救护技术及护理等。

    24.社区护理(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是社区护理概论、社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方法、家庭健康护理、社区保健、社区慢性病病人的护理,以及社区康复护理等。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临床护理方向——

    25.老年护理(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8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主要内容是老年人各系统的老化、老年人健康保健、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人的健康评估、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安全用药,以及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等。

    26.中医护理(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学时22学时)

    主要内容是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中医辨证施护以及中医临床各科护理技能等。

       

    助产专业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1.德育(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12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

  主要内容是职业道德、哲学与人生基础、卫生法律法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政治经济学基础等知识,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具有法制观念,能对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r

    2.语文应用基础(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0学时,实践教学28学时)

    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3.英语(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主要内容是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读懂简单应用文的能力。

    4.医用化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是助产专业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旨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5.数学应用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为助产专业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在临床助产与护理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6.体育与健康(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20学时)

    主要内容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身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7.信息技术基础(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52学时)

    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络应用能力。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8.解剖学基础(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2学时,实践教学46学时)

  主要内容是人体胚胎发育概要,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基本功能,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等,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解剖学基础知识。

9.生理学基础(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是生理学概述、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生殖、衰老等,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须的生理学基础知识。

10.遗传与优生学基础(36学时,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是医学遗传学基本知识、疾病与遗传的关系、优生优育的理论和方法。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遗传与优生学基础知识,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宣教。

11.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是免疫学基础、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须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

12.病理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主要内容是疾病的一些共同性病理变化、常见疾病和主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病理学基础知识。

13.药物应用护理(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是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须的药物应用护理基础知识。

专业课程模块

14.护理礼仪(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是护士仪表礼仪、护士行为礼仪、护士言谈礼仪、护士交往礼仪、护理日常工作礼仪等。

15.人际沟通(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主要内容是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护理工作中的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交谈中的沟通技巧、人际沟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护理人际沟通等。

16.护理学基础(1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0学时,实践教学100学时)

主要内容是护士素质与角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相关理论、护理程序、护理安全与防护,以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等。

17.健康评估(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主要内容是健康史评估、护理体检、常用实验检查、心电图检查、影像检查及常用护理病历书写等。

18.心理与精神护理(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主要内容是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心理评估与治疗、心理护理、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等。

19.产科学及护理(162学时,理论教学100学时,实践教学62学时)

主要内容是产科学基础、生理产科及护理、病理产科及护理、常用产科手术等。

20.内科护理(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

主要内容是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等。

21.外科护理(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2学时,实践教学26学时)

    主要内容是外科学总论、手术的基本知识、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麻醉病人的护理、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损伤病人的护理,以及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等。

    22.妇科护理(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2学时,实践教学38学时)

    主要内容是妇科病史及检查配合,妇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妇科手术病人的护理、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妇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及妇女保健等。

    23.儿科护理(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是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小儿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患病儿童的护理与常用儿科护理技术操作等。

    24.母婴保健(36学时,理论教学28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主要内容是妊娠前期保健、妊娠期保健、分娩期保健、产褥期保健、哺乳期保健、新生儿期保健和婴儿期保健等。

    25.急救护理技术(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是院外急救、急诊科设置与管理、重症监护、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急性中毒、中暑、淹溺与触电病人的救护,以及常用救护技术及护理等。

药剂专业

【基础课程模块】

1.德育(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12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

  主要内容是职业道德、哲学与人生基础、卫生法律法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政治经济学等基础等知识,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具有法制观念,能对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语文应用基础(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0学时,实践教学28学时)

    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3.英语(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主要内容是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读懂简单应用文的能力。

4. 数学应用基础(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2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主要内容为药剂专业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在药剂专业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5.体育与健康(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20学时)

  主要内容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身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6.信息技术基础(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52学时)

  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络应用能力。

7.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0学时,实践教学38学时)

包括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基础两部分。无机化学主要内容是无机化合物主要性质和用途等以及相关理论和基础知识;分析化学基础主要内容是有关物质组成的分析方法及基本理论。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8.解剖生理学基础(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8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

包括解剖学基础和生理学基础两部分。解剖学基础主要内容是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生理学基础主要内容是正常人体生理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9.物理应用基础(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2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主要内容为药剂专业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在药剂专业工作中应用物理知识、学习后续课程的能力。

10.有机化学(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二者之问的关系,与本专业有关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用途。旨在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11.药用植物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主要内容是药用植物的形态、构造、分类及主要类群。旨在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的形态、显微构造和分类的基础知识和药用植物分类鉴别的基本技能,为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12.生物化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是人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遗传信息传递与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使学生掌握药剂专业必需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为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1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是免疫学基础、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使学生具备药剂专业必需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为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专业课程模块】

  14.中医药学概论(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主要内容是药剂专业必需的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中药用药禁忌、汤剂煎服法等实用技能,熟悉常用中药、方剂及中成药应用;具备正确理解及运用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为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15.天然药物学基础(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主要内容是常见天然药物的名称、来源、产地、采收加工、鉴定、化学成分、性味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旨在使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天然药物真伪优劣的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常用天然药物性味功效和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为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16.天然药物化学基础(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

    主要内容是常见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操作技术及实际应用等。旨在使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从事天然药物开发和生产的能力,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17.药物化学基础(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

    主要内容是常用化学药物的制备、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化学结构与药效关系等。旨在使学生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学生今后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

    18.药物分析(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48学时)

    主要内容是常用药物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旨在使学生能够按照国家的药品质量标准,对药物及制剂进行质量鉴定,对药物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对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进行观察、检测与养护,以确保药物的疗效与安全,为今后从事药剂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19.药剂学(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践教学72学时)

    主要内容是常用药物制剂的制备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旨在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品生产、经营等工作所必需的药剂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药剂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20.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12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0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

    包括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基础两部分。药理学主要内容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药物治疗学主要内容是药物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常用药物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熟悉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一般原则和基本治疗方案,为今后从事药剂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21.药事管理学(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主要内容是药事管理相关基础知识、我国药事管理、药事管理法律法规,药品生产、使用、经营等方面的药事管理。旨在使学生具备药事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药剂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医院药剂方向——

22.疾病概要(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8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主要内容是临床医学基础和临床常见疾病的概况和治疗要点。旨在使学生能对临床常见疾病有概要性认识,更好地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为今后从事药剂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23.医院药学概要(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

主要内容是医院药学机构开展药品供应和质量控制,提高医院药学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基本知识。旨在使学生掌握医院药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药品质量控制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基本技能,了解一定的临床药学、药物经济学知识,为开展医院药剂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24.常用制剂技术与设备(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是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常用制剂技术的基本要求,相关设备的结构、原理、使用技术,维修、维护保养方法,以及制剂车间和设施的要求。旨在使学生具有从事制剂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胜任专业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25.医院药剂综合技能训练(54学时,全部为实践教学)

主要内容是进行调剂、制剂检查等基本操作的强化训练和根据实际岗位需要的综合应用技能训练。旨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医院药剂专业方向的各项基本操作,具有符合岗位需要的综合技能和职业能力,为胜任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药品营销方向——

26.医药商品学(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8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主要内容是药品、保健品和其他医疗用品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在流通过程中实现使用价值的规律。旨在使学生掌握医药商品经营、管理、质量控制及市场调研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具备一定的医药商品经营管理能力,为胜任药品营销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27药品市场营销学(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主要内容是药品市场营销策略,组织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药品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药品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营销的实践能力,为胜任药品营销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28.药品营销综合技能训练(54学时,全部为实践教学)

主要内容是进行药品介绍等基本操作的强化训练和根据实际岗位需要的综合应用技能训练。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药品营销专业方向的各项基本操作,具有符合岗位需要的综合技能和职业技能,为胜任药品营销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中药方向——

    33.中医学基础(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主要内容是中药专业方向必需的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疾病、辨识证候的实用技能,熟悉常用的中医术语,了解中医预防与治疗的原则,为学习中药专业方向课程奠定基础。

    34.中医临床常见病(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主要内容是中药专业方向必需的中医常见病诊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旨在使学生具备对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正确诊断并指导合理选用方药的能力,为学习中药专业方向课程奠定基础。

    35.中药学(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

    主要内容是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及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特殊用法等。旨在使学生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及合理调配中药处方的能力,为学习中药专业方向课程奠定基础。

    36.方剂学(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主要内容是方剂的辨证立法、组方配伍原则、加减变化规律及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等。旨在使学生掌握组方原理、配伍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掌握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以及加减运用,为学习中药专业方向课程奠定基础。

    37.中药鉴定技术(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44学时)

    主要内容是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常用药材等的真伪优劣鉴鉴定、鉴别方法和步骤。旨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中药鉴定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岗位所必需的职业能力。

    3 8.中药调剂与制剂技术(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

    主要内容是中药调剂技术和中药常规剂型的制备技术。旨在使学生掌握中药调剂和制剂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中药调剂、制备等岗位所必需的职业能力。

    39.中药炮制技术(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2学时,实践教学38学时)

主要内容是中药炮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用中药炮制的目的、方法、作用。旨在使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常见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了解重点药物炮制后的作用机制,为胜任中药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40.中药综合技能训练(54学时,全部为实践教学)

主要内容是进行中药鉴定、炮制、调剂基本操作的强化训练和根据实际岗位需要的综合应用技能训练。旨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中药专业方向的各项基本操作,具有符合岗位需要的综合技能和职业能力,为胜任中药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检验专业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1.德育(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0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

  主要内容是职业道德、哲学与人生基础、卫生法律法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政治经济学等基础等知识,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具有法制观念,能对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体育与健康(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20学时)

  主要内容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身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语文应用基础(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0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

    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4.数学应用基础(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主要内容为医学检验专业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在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5.英语(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0学时,实践教学44学时)

    主要内容是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读懂简单应用文的能力。

6.物理应用基础(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为医学检验专业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旨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7.信息技术基础(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54学时)

  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8.无机化学(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是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率等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无机物的性质以及卫生和医学检验有关知识的应用等。旨在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中主要主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在医药中的应用;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溶液组成、溶液的PH等化学基本计算;熟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相关实际问题进行解释;正确运用一般化学术语。熟悉掌握有关无机物的性质及简单离子鉴别等化学实验操作,学会观察实验现象,能正确书写实验报告。

9.有机化学(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简单的有机化学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主要理化性质;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与常见官能团的鉴别,学会蒸馏、萃取等有机化学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组装和维护。

10.分析化学(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8学时,实践教学34学时)

主要内容是滴定分析、电位分析、光谱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色谱分析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仪器分析方法简介,旨在使学生掌握定量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解分析计算依据和精密度、准确度的概念并熟练运用有关的计算公式,熟练掌握分析天平及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使用;学会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学会可见分光光度计、电位法、色谱法的基本操作。

11.解剖生理学基础(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2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

主要内容是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基本功能及其功能调节等,旨在使学生掌握人体的组成和结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机体机能的调节;能在标本上指出重要组织器官的名称,学会血压测量、血型鉴定等基本操作。

12.病理学基础(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2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主要内容是疾病的一些共同性病理变化和各系统常见病的病理改变及其演变规律,旨在使学生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等基本知识,理解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学会观察病理标本和切片的基本技能。

12.生物化学基础(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主要内容是蛋白质与核酸化学、维生素、酶、生物氧化、物质代谢及其调节、肝脏生化、酸碱平衡等,旨在使学生掌握机体主要组成成分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理解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过程及生理意义;学会使用常用生化仪器,能进行生化试验的基本操作。

22.疾病概要 (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6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主要内容是临床医学基本知识、诊断学基础和各系统的常见病,旨在使学生理解常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掌握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防措施。

【专业课程模块】

15.寄生虫检验技术(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28学时)

主要内容是人体常见寄生虫基础知识及寄生虫检验技术,其中包括人体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室诊断、流行和防治,旨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体寄生虫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从事人体寄生虫检验的常规工作,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打下一定基础。

16.免疫检验技术(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

主要内容是免疫学基础知识、免疫检验技术、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和临床免疫检验等,旨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免疫检验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从事临床免疫检验的常规工作,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打下一定基础。

17.临床检验(25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14学时,实践教学138学时)

    主要内容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自动化仪器等实验方法研究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理化性质、细胞学和有形成分的病理变化,旨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检验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从事常规的临床检验工作,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打下一点基础。

    18.生物化学检验技术(12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62学时)

    主要内容是生化检验的基础知识和常用分析技术,常用生化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和常见人体器官功能试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旨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床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胜任临床生化的常规检验工作,为解决工作的实际问题打下一点基础。

    19.微生物检验技术(1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4学时,实践教学96学时)

    主要内容是细菌、病毒以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验及防治、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卫生微生物及检验等,旨在使学时具有一定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从事临床微生物的常规检验工作,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打下一定基础。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1.德育(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6学时,实践教学48学时)

  主要内容是职业道德、哲学与人生基础、卫生法律法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政治经济学等基础等知识,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具有法制观念,能对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语文应用基础(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0学时,实践教学28学时)

    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3.数学应用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为本专业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在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4.体育与健康(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20学时)

  主要内容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身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5.英语(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主要内容是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读懂简单应用文的能力。

6.物理应用基础(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

主要内容是常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旨在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物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7.信息技术基础(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54学时)

  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及网络应用能力。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8.解剖学基础(90学时,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

  主要内容是人体胚胎发育概要,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基本功能,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等,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解剖学基础知识。

    9.生理学基础(54学时,理论教学44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是生理学概述、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生殖、衰老等,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生理学基础知识。

10.电工与电子技术(108学时,理论教学76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

主要内容是电工学及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旨在使学生学会电路的基本分析、计算方法,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11. X线物理与防护(36学时,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主要内容是X射线的产生、性质、作用、测量以及防护知识。旨在使学生掌握X射线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学会正确使用X射线,并能做好防护。

12. 病理学基础(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

  主要内容是疾病的一些共同性病理变化、常见疾病和主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病理学基础知识。

13.疾病概要(216学时,理论教学180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

主要内容是介绍人体各系统与影像技术密切相关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的知识,旨在使学生获得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对常见疾病的诊断原则、方法和诊断要点。

【专业课程模块】

14.医学影像设备(144学时,理论教学78学时,实践教学66学时)

主要内容是常见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原理,使用和保养的知识。旨在使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影像设备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15. X线摄影化学与暗室技术(54学时,理论教学34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应用X线胶片、记录X线及X线激光的荧光光化学反应等。旨在使学生掌握X线摄影化学的原理及X线暗室技术工作程序,了解X线摄影及暗室技术的临床应用。

16.影像技术学(216学时,理论教学126学时,实践教学90学时)

主要内容是x线透视、摄影技术、x线造影检查、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检查技术、磁共振检查技术等知识,旨在使学生熟悉影像检查的原理,掌握常用影像技术的操作方法,了解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17.影像诊断学(216学时,理论教学114学时,实践教学102学时)

主要内容是各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各系统疾病基本影像学表现,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旨在使学生获得影像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必要的诊断技能,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8.超声诊断学(72学时,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

主要内容是通过超声成像设备,以声像图显示人体组织和器官断层解剖与病理形态学变化;或者进行介入操作,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旨在使学生获得超声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必要的诊断技能,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