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战后日本刑法学派谱系及师承关系图略
2025-10-01 20:40:31 责编:小OO
文档

战后日本刑法学派谱系及师承关系图略 

发表时间:2008-11-10 16:43:00 阅读次数:484     所属分类:刑法史学

战后日本刑法学派谱系及师承关系图略

    

    最近若干年,日本的刑法理论大量地被介绍到中国,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众多日本刑法学者的名字也逐渐为中国刑法学界所熟悉。学过刑法的人,再怎么不济,大概也会知道小野清一郎、团藤重光、平野龙一、大塚仁、西原春夫、大谷实的名字。不过,这些人究竟干过什么事?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恐怕大多数人就有点迷糊了。

    例如,小野清一郎,他的名著《犯罪构成要件的理论》虽然只有第一章被译为中文,但在中国很有名,影响很大。可是很少有人意识到小野清一郎的思想是属于偏右翼的保守派(呼呼,幸好不是极端的右翼),他在二战期间出了一本书《日本法理的自觉展开》,美化日本的对外侵略,将日本的侵略战争说成是日本要把亚洲各国人民从西方殖民者的统治下出来,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决,是日本的“慈悲”与“宏愿”,等等。为此,小野清一郎在战后被美国占领军当局列入军国主义分子名单,并开除公职(结果是为小野转型为律师提供了便利,福兮?祸兮?)。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上,小野清一郎担任海军头目冈敬纯的辩护人,也可以看出来他是属于右派阵营的。至于小野刑法学中蕴含的深邃幽远的佛教思想,由于没有其著作的中文译本,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又如,很少有人知道泷川幸辰在1933年曾因宣扬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被日本教育当局开除公职,引发了教育界的激烈,虽然被平息下去,但后来文部大臣鸠山一郎、检察总长林赖三郎、京都大学校长小西重直都受此事件牵连而离职。在此事件中,泷川幸辰与佐伯千仞还发生了一些过节,佐伯千仞本来是支持泷川幸辰的,并和京都大学很多教师一样向学校提出了辞呈以示,但在小西重直辞职后,校方提出妥协方案,于是,在辞职的教师中发生了,有部分教师接受了校方的妥协,收回了辞呈,其中就有佐伯千仞。为此,泷川幸辰对佐伯千仞等人的“背叛”很不满意,多次公开批评佐伯千仞“无贞节”。战后,泷川幸辰作为反战斗士获得了极高荣誉,并出任京都大学校长,他上任后指责佐伯千仞的著作中含有国家主义的内容,把佐伯千仞开除公职。后来,日本刑法学会推举泷川幸辰担任第一届会长,但泷川幸辰声称,如果佐伯千仞加入学会,他就拒绝担任会长,后来在团藤重光的协调之下,泷川幸辰才勉强接受了佐伯千仞。这些令人唏嘘的事情都是在上个世纪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的历史背景下才会发生的,但了解这些历史事实,对我们认识日本刑法学的整体面貌多少会有些帮助吧。孟子不是说过吗:“读其书,不识其人,可乎?”

    上面这个图表,是前田雅英教授在一篇名为《刑法的理论及实务:关于过失犯论》的论文中提出的(网上找到的pdf文件,出处未详)。实线表示具有师生关系;虚线表示没有师生关系,但具有思想上的继受关系。

 

    一、东京大学(近代学派)

    牧野英一是日本刑法新派(近代学派)理论的领军人物。木村龟二为其门生,木村龟二在犯罪论方面已有向客观主义(古典学派)倾斜的趋势,但总体上仍属于新派理论。可惜的是,木村龟二在六十年代学派之争正炽的时候就去世了,这成为新派刑法学在日本迅速衰弱的一个重要契机。木村龟二的学术继承人是阿部纯二,但阿部纯二继承的主要是木村的新构成要件论,新派色彩已经大大消褪。到了阿部纯二的学生川端博,则完全转向客观主义,已经归入旧派阵营了。

 

    二、东京大学(古典学派)

    小野清一郎年纪略小于牧野英一,在本科时代曾听过牧野英一讲课(小野也承认牧野为其恩师),但小野清一郎又是与牧野英一对立的旧派理论的领导者,两教授为论战而写的辞藻华丽的论文铸造了三、四十年代日本刑法学的辉煌。

    小野清一郎有两大弟子,首屈一指的是团藤重光。团藤重光曾长期主持东京大学的刑法讲坛,还出任过最高的法官,名望极高,至今仍是日本法学界的权威、元老,其继承了小野清一郎刑法理论中较开明的部分(比如构成要件论、共犯从属性论等),摈弃了保守色彩浓厚的部分(比如认为法律就是政治,法律规范就是道义,最高的道义就是君臣一体的国体等),开创了战后日本刑法学的新局面。

    小野清一郎另一个重要的弟子是平野龙一,但平野龙一在就读博士的期间,恰值小野清一郎被东大除名,于是平野龙一转而留学美国,接受了英美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社会学法学、刑事学的思想影响,回国后提出了许多与传统刑法学完全不同的论点,并批判日本刑法学不关注社会实践的积弊。在刑法修改的问题上,由于反对保安处分和重刑主义,平野龙一和自己的老师小野清一郎进行了反复的辩论,并在政治界联合了强大的同盟,最终阻止了刑法修改草案的通过。在违法性的本质上,平野龙一首倡结果无价值一元论,与团藤重光主张的行为无价值论爆发了激烈的论战,论战由违法性的本质扩展到整个刑法总论,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争论延续至今,现在很多刑法教科书都很注意表明自己是行为无价值版,还是结果无价值版,或是两者的统合版,影响确实深远。

    团藤重光和平野龙一都各自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术继承人。团藤重光的学生中,最为著名的有福田平、大塚仁、香川达夫、藤木英雄、内藤谦、板仓宏、小暮得雄、平川宗信等。这些学者中,除内藤谦在违法性论方面倾向于结果无价值以外,都各自继承了小野-团藤这一刑法学传统。大塚仁的学生佐久间修、板仓宏的学生船山泰范,现在也已经成为学界中坚。平野龙一的学生中,最著名的有堀内捷三、町野朔、西田典之、前田雅英、林幹人、山口厚、佐伯仁志等。这些学者最近几年在中日刑事法交流中也比较活跃,其基本思想已逐渐为国内学者所熟悉。

    井田良是最近几年在日本刑法学界影响较大的年轻学者,井田氏留学于德国,主张行为无价值论,提倡目的行为论和目的刑法学,在思想上接近于福田平,虽然并非东大毕业,但大体上可归入团藤重光这一脉。

 

    三、九州大学

    不破武夫(也写作不破武雄,日语“夫”和“雄”同音)是九州大学刑法学的创始人。九大的刑法在理论上没有明显的特色,从思想上看大体上与东大古典学派同源,但九大刑法非常关注司法实务,不破武夫是日本最早把量刑作为理论问题来研究的学者。其门下的井上正治、井上祐司、庄子邦雄、内田文昭、大越义久等学者都曾担任司法考试考查委员或法官提名委员会委员,在实务界影响很大。而且,井上祐司、冈本胜后来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刑事诉讼法,也是受到关注实务的传统影响。

 

    四、早稻田大学

    草野豹一郎是战前极负盛名的刑法学家,他在战前曾出任大审院判事(最高法官),在学术界和实务界都有重要影响,其最著名的理论是在一次判决中提出的共同意思主体说,为共谋共同正犯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在战后因政治原因而退隐。共同意思主体说为齐藤金作所继承,齐藤金作也曾担任法官,在司法实务中继续贯彻共谋共同正犯理论,使之成为当今日本刑法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

    齐藤金作的学生西原春夫,其大名在我国可谓耳熟能详,他为中日刑事法的学术交流所作的贡献为我国学人共睹,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刑法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西原春夫早年曾留学德国,他针对当时日本刚刚普及汽车,交通事故多发的状况,将德国刑法中的信赖原则引入日本,以解释以交通肇事为首的各种过失事故犯罪,并将过失犯的实行行为作为研究课题,在理论和实务上都有很大影响。西原春夫的学生中,以曾根威彦、野村稔、高桥则夫三人最为有名。其中曾根威彦和野村稔都有著作翻译为中文在国内出版,高桥则夫的《共犯体系与共犯理论》好像也准备翻译出版了,这些著作必将为中日刑事法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发挥重要作用。

    草野豹一郎的另一位学生下村康正则要低调一些,是一位中规中矩的忠厚学者。下村康正之后的奈良俊夫也同样保持着低调,但他在共谋共同正犯的问题上,最早将共谋共同正犯与英美法中的Conspiracy(共谋)进行比较研究,对当前日本争议不休的“共谋罪”的新设问题有较大的影响。奈良俊夫之后的只木诚则将研究精力置于罪数论,只木诚曾留学于德国,其研究在方上是德国的“犯罪竞合”模式,而不是日本传统的“犯罪个数”模式,其新近出版的著作《罪数论的研究》对“竞合论”在欧洲的历史起源进行了深入考察,在日本刑法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五、京都大学

    京都大学是日本唯一能与东京大学分庭抗礼的刑法学重镇,其刑法学又称“关西学派”。但实际上京大的刑法学者人数众多,观点各异,很难以一个学派来加以统合,只不过是与东大倾向于保守主义的学风相比,京大一向以左倾、激进而著称(其校长泷川幸辰即为适例),所谓的“关西学派”,其实只是一种近似于“在野党”之类的泛称而已。

    早期的宫本英修是与牧野英一齐名的新派刑法学宗师,平场安治继承了其新派旗帜,但在反对刑法修改的过程中,平场安治逐渐与平野龙一靠拢,新派色彩减弱。到了中森喜彦、盐见淳那里,则完全放弃了新派学说,归入平野一脉了。

    泷川幸辰则是与小野清一郎齐名的旧派刑法学的代表人物,但与小野清一郎的保守思想相比,泷川幸辰可谓是自由主义的激进左派。据说泷川氏年轻时就放浪不羁,崇尚自由,到德国留学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更趋左倾。泷川幸辰推崇罪刑法定原则,强调国家行使刑罚权的正当依据,注重犯罪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必然性,同情犯罪的个人,从而主张轻刑化,甚至主张“犯罪是人民对国家制度的否定”之类的激进观点。也难怪会被法西斯当局视为眼中钉。泷川幸辰最有名的弟子是泽登俊雄,不过泽登并未继承乃师的激进观点,而是转向研究刑事诉讼法,倒是早稻田大学的新仓修教授在刑事学里有不少接近于泷川幸辰的观点。

    中山研一是京都大学的又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早期致力研究并倾向于苏联刑法。他毕业于京都大学的学术背景决定了泷川幸辰对他的重要影响,同时其他左翼学者的学说对他的观点形成也有很大作用。中山研一自称:“我的立场,是从泷川说出发,特别是在佐伯(千仞)、平野(龙一)说的强烈影响下形成的。” 中山研一教授还致力于刑法学说史的总结与评价,有《刑法的基本思想》、《刑法诸家的思想与理论》等刑法学说史专著。

    中义胜也是关西学派的代表人物,其著作《讲述犯罪总论》与《刑法读本》都是用口语化的通俗语言写成的,风格轻松诙谐,贴近市民。在思想上,与泷川幸辰、中山研一相比,中义胜属于稳健派,没有那么激进。在主观违法要素和间接正犯等问题上,因主张主观违法要素与间接正犯的成立范围的扩张,与中山研一发生了激烈争论,据说,这场京都大学的“内战”构成了日本式的学派之争的一幅图景。

    山中敬一则以主张客观归责理论而闻名。山中敬一曾留学德国,其导师就是最早提出客观归责理论的罗克辛(Roxin)。

    大谷实虽然出身京都大学,但其学术观点实际上更接近于东京大学。早期的大谷实受京都大学刑法学术传统和平野龙一的影响,在违法性的本质问题上采取结果无价值的立场,但后来在研究医事刑法的过程中,他发现仅用法益侵害的观点来说明违法性是不充分的,改而采用行为无价值二元论。在刑法解释的问题上,虽然大谷实反对平野龙一和前田雅英师徒极力提倡的实质解释,但他继承了秋山哲治在违法性阻却事由上注重“社会通念”的观点,强调在解释构成要件和违法性都要基于社会通念,这在结论上与前田的“国民规范意识”、“处罚必要性”区别不大,显示出一种“中庸”的特征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