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教版2016年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2025-10-01 20:54:08 责编:小OO
文档
人教版2016年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右图的雕塑是某地广场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景点。据此判断,与该雕塑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2. 鸦片战争前夕,主张严厉禁烟、派人调查外国动态、防御外敌入侵、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                           

A. 林则徐                B. 曾国藩

C. 李鸿章                D. 左宗棠

3. 1982年,说:“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岛、九龙。”其中英国割占岛是通过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 资本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 资本主义列强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5. 1860年率领太平军抗击洋队的将领是         

A. 李秀成              B. 邓世昌

C. 关天培              D. 左宗棠

6. 历史遗迹能够让我们回味历史,读懂历史。圆明园遗迹反映的是  

A. 鸦片战争的耻辱     B. 英法联军的暴行

C. 沙俄侵华的罪证     D. 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7. 马克思说:“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近代史上,从中国得到的最大好处是            

A. 割占岛

B. 吞并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C. 割占岛

D. 得到清4.5亿两白银赔款

8. 左宗棠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人物,晚清的三大名臣之一。后人评价他是“民族之精英”。最能体现“如此评述,左宗棠当之无愧!”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收复

C. 悉心钻研兵法,才智超群

D. 创办福州船政局

9.距今121年前,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清在战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0某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投资、生产、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该条约的哪项条款密切相关         

A. 与英国商定关税

B. 增辟通商口岸

C.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 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11.义和团在京津地区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历史场面应该出现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2. 报纸是反映社会动态、传递民间呼声的重要工具,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与此评论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割让给日本

C. 《辛丑条约》的签订 D. 百日维新的失败

二、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思想……

                                         ——《说中国历史》(下)

(1)据材料一分析“军事失败”与“少数人觉悟”各指什么具体事件?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2)根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中说到的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分别指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学技术:洋务运动;学制度:戊戌变法、辛亥;学思想:新文化运动。

(3)请结合上述材料归纳上述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

共同影响: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4)假如你是这一时期的爱国志士,请你为当时的中国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进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斗争,建立一个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民主国家。(或:走社会主义道路;或:走十月的道路。意思相近亦可)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列强侵华的暴行: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血泪史,列强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一步一步陷入苦难的深渊。

材料一 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某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 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清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 根据材料一,该条约是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鸦片战争

(2) 根据材料二,回答清朝派谁去签订这个不平等条约的?

李鸿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辛丑条约》。

(4) 上述几个条约的签订及相关的战争对中国有怎样的危害?

使清一步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