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2025-10-01 20:51:22 责编:小OO
文档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家畜病理学                            课程代码:1042、4792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家畜病理学课程是研究疾病的科学。家畜病理的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尸体剖检、活组织检查、动物实验、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病理学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超微结构观察、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以及分子病理学方法)研究疾病的原因、在病因作用下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的改变和形态结构的改变阐明疾病的本质,作出疾病诊断,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根据。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1、研究动物机体患病时形态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发生机理,从形态学的角度提示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2、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患病机体代谢、功能变化规律。

(二)基本要求:

1、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2、要以运动的发展的观点认识疾病。

3、要正确理解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4、要正确认识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变化的辩证关系。

5、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三、与本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兽医学科中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动物病理的内容和任务决定了它必须以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微生物学等学科作为学习的必要基础,同时它又与动物内科学、动物外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等临床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疾病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疾病的概念及疾病发生的机理及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疾病的概念及发生的原因(重点)

识记:疾病;外界致病因素;机体内部、外部的致病因素。

(二)发病学(次重点)

理解:疾病发生的一般机理;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疾病的经过和转归(次重点)

识记:疾病的经过;疾病的转归。

第二章    水、钠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水肿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掌握不同类型脱水的病理反应特点,掌握各型酸中毒的概念、原因和病理反应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次重点)

识记:水肿;水肿的发生机理

理解: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的发生机理;常见水肿的病理变化。

应用:水肿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二)脱水(重点)

识记:脱水的类型;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原因。

理解: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病理过程。

应用:脱水的补液原则。

(三)酸碱平衡紊乱(重点)

识记: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代谢性酸中毒及发生原因;呼吸性酸中毒及发生原因;代谢性碱中毒及发生原因;呼吸性碱中毒及发生原因。

理解: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适应反应。

应用:酸碱平衡紊乱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章    贫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贫血的概念和病理变化特征。熟悉贫血的发生原因、机理和类型。了解贫血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贫血(重点)

识记:贫血;贫血的类型;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缺乏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理解:引起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缺乏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贫血的共同病理变化。

第四章    缺  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缺氧的概念及类型,领会缺氧原因及特点,掌握缺氧时机体的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缺氧的类型和特点(重点)

识记:缺氧及类型;低张性缺氧;等张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理解:低张性缺氧的原因及特点;等张性缺氧的原因及特点;循环性缺氧的原因及特点;组织性缺氧的原因及特点。

(二)缺氧对机体的影响(一般)

理解:缺氧时呼吸系统的变化;缺氧时组织和细胞的变化;缺氧时循环系统的变化;缺氧时血液的变化;缺氧时神经系统的变化。

第五章    休  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休克的原因及分类,领会休克时细胞和主要器官的功能和代谢变化,掌握休克的防治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休克的原因、分类、分期及防治原则(重点)

识记:休克原因及分类;休克的分期。

理解:休克时细胞和主要器官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应用:休克的防治原则。

第六章    发  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发热的概念,领会发热机体的机能、代谢的改变,掌握发热的基本机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发热概述(一般)

识记:发热。

(二)发热的原因(重点)

识记:致热原及分类;外源性致热原及种类;内生性致热原及种类。

(三)发热的发生机理(次重点)

识记:发热体温上升的三个基本环节。

理解:发热的基本机理。

(四)发热经过与热型(次重点)

识记:发热在临床上的分期;热型的种类。

理解:体温上升期、高峰期、退热期的特点。

(五)发热时机体的变化(重点)

理解:发热机体的机能改变;发热机体的代谢改变。

应用: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第七章    黄疸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黄疸的原因及分类,领会黄疸发生的机理及特点,掌握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黄疸的原因、类型及发生机理(次重点)

识记:黄疸的原因及分类。

理解:黄疸发生的机理;各型黄疸的特点。

应用: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第八章    免疫病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变态反应、免疫缺陷病的概念,领会变态反应的发病机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变态反应(重点)

识记:变态反应。

理解:Ⅰ型变态反应、Ⅱ型变态反应、Ⅲ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比较四种变态反应的主要特点。

(二)免疫缺陷病及自身免疫病(次重点)

识记:免疫缺陷病的种类;自身免疫反应;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常见的动物自身免疫病。

第九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梗死的概念,领会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梗死的原因,掌握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梗死的病理变化及结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充血(重点)

识记:充血;充血的类型;淤血。

理解:病理性充血的原因;充血的病理变化;淤血的原因及病理变化。

应用:动脉性充血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出血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二)出血(次重点)

识记:出血;出血的类型。

理解:出血的病理变化;出血的原因。

(三)血栓形成(重点)

识记:血栓形成、血栓的种类。

理解:血栓形成的条件。

应用: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四)栓塞(次重点)

识记:栓塞;栓塞的种类。

(五)梗死(重点)

识记:梗死。

理解:梗死的原因;梗死的病理变化。

应用:梗死的结果结局。

第十章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萎缩、变性、坏死的概念及分类,领会萎缩、变性、坏死的病理变化,掌握萎缩、变性、坏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萎缩(次重点)

识记:萎缩及分类;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

应用:发生萎缩时的病理变化和结局。

(二)变性(重点)

识记:变性及分类;细胞肿胀;脂肪变性;透明变性;淀粉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

理解:引起脂肪变性的原因;淀粉样变性的原因及主要发生部位;纤维素样变性的主要病变特点。

应用:脂肪变性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三)坏死(次重点)

识记:坏死;坏死的类型。

理解:坏死的病理变化。

应用:坏死的结局。

第十一章    代偿、适应与修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代偿、修复、适应的概念及类型,领会代偿、修复、适应的原因,掌握代偿、修复、适应的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代偿(一般)

识记:代偿;代偿的形式。

(二)适应(一般)

识记:肥大及分类;改建及分类;化生及分类。

(三)修复(次重点)

识记:修复;再生;肉芽组织;创伤愈合;骨折愈合;机化和包囊形成;钙化。

理解: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骨折愈合的过程;钙化的原因;钙化的病理变化及结局。

第十二章    炎  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炎症的概念及致炎因子的种类,领会炎症的病理变化,掌握炎症时的细胞、血管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炎症(重点)

识记:炎症;致炎因子的种类。

理解:炎症的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

(二)局部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重点)

识记:变质、渗出和增生。

理解: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应用:渗出时的炎性细胞种类、形态、作用及诊断意义。

(三)炎症的分类(次重点)

识记: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及种类;增生性炎及种类。

(四)炎症的结局(次重点)

理解:炎症的结局

第十三章    肿瘤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肿瘤的概念及特征,领会肿瘤的代谢特点,掌握导致肿瘤发生的因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肿瘤的概念及生物学特征(次重点)

识记:肿瘤;肿瘤的特征;肿瘤的一般形态。

理解:肿瘤的组织结构;肿瘤的代谢特点。

(二)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次重点)

应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三)肿瘤的分类和命名(一般)

识记:肿瘤的命名原则。

(四)肿瘤的病因(次重点)

识记:肿瘤的致病因素

理解: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

(五)肿瘤的诊断及动物常见肿瘤(次重点)

识记:肿瘤的诊断方法;动物常见的肿瘤。

第十四章    动物器官病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学会识别皮肤肿胀和肥厚、皮肤常见损害的病理变化,掌握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上呼吸道炎症、脑炎、淋巴结炎、脾炎、肝炎、肾炎、胃肠炎的类型及其病理特征,了解上述各器官炎症的发生原因、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了解卵巢、睾丸、关节和脑的常见炎症变化有发生原因,了解肺萎陷、肺气肿的发生原因和病理变化,了解肝硬化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了解骨骼、肌肉的常见病理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皮肤病理(次重点)

识记:皮肤病理的种类;皮肤肿胀及种类;皮肤损害及种类。

理解:皮肤肿胀各种类型的病理变化特征及发病原因、机理;皮肤损害各种类型的病理变化特征及发病原因、机理;

(二)淋巴结病理(一般)

识记:淋巴结炎的类型。

理解:急性淋巴结炎的主要病理变化。

(三)心脏病理(次重点)

识记:常见心脏病理的种类;心包炎;心肌炎;心肌炎的种类;心内膜炎的种类。

理解:心包炎的原因;心包炎的病理变化;实质性心肌炎、间质性心肌炎、化脓性心肌炎的病变;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心脏扩张、心脏肥大的病因。

(四)呼吸器官病理(重点)

识记:肺炎;支气管肺炎;纤维素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萎陷;肺气肿。

理解: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和发生机理;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变化;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纤维素肺炎的病理变化;肺萎陷的病因和机理;肺气肿的病因和机理。

应用:各型肺炎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肺气肿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肺萎缩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五)脾脏病理(一般)

理解:急性炎性脾肿、坏死性脾炎、化脓性脾炎、慢性脾炎的病理变化。

(六)肝脏病理(次重点)

识记:细菌性肝炎的类型;肝炎及分类;肝硬变;细菌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寄生虫性肝炎的主要特征。

理解:引起肝炎的原因;肝硬变的病因;肝坏死的形式及病理变化;肝硬变的病理变化;肝功能不全对机体物质代谢的影响。

应用:肝硬变造成的肝功能障碍有哪些表现?

(七)胃肠病理(重点)

识记:胃炎;急性胃炎的类型及各型的特征;慢性胃炎的特征;急性肠炎的类型及各型的特征;慢性肠炎的特征。

理解:引起急、慢性胃炎的病因;引起急、慢性肠炎的病因;急、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

应用:肠炎对机体的影响。

(八)肾脏病理(重点)

识记:肾炎及分类;肾小球性肾炎的病因;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化脓性肾炎的病因;肾病及类型。

理解:肾小球性肾炎的病理变化;间质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化脓性肾炎的病理变化;肾病的病变。

(九)生殖器官病理(次重点)

识记:卵巢病变及种类;子宫内膜炎的类型;乳腺炎的病因。

理解:卵巢炎的病理变化;子宫内膜炎的病变特征;乳腺炎的病理变化;睾丸炎的病理变化。

(十)脑脊髓病理(一般)

识记:脑炎及分类;雏鸡脑软化;牛海绵状脑病;脑软化的病因。

理解:病毒性脑炎的镜检特征;雏鸡脑软化、牛海绵状脑病的病理变化。

(十一)肌肉、关节、骨胳病理(次重点)

识记:白肌病;猪肌肉坏死;PSE猪肉;佝偻病和骨软病的病因;关节炎的病因;痛风。

理解:痛风的病理变化;佝偻病和骨软病的病理变化。

第十五章    动物病理诊断常用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尸体的变化,领会主要器官剖检的主要检查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动物尸体剖检技术(次重点)

识记:尸体的变化。

理解:尸体剖检前的准备;牛、猪、禽的尸体剖检术式;

应用:尸体剖检的注意事项;尸体剖检的步骤;

(二)动物病料的采取、保存、包装和运送(次重点)

理解:病理组织学检验材料、微生物学检验材料和寄生虫学检验材料的采取和保存、包装和运送及注意事项。

(三)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次重点)

识记:病理组织切片常用的制作方法

应用:石蜡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

(四)兽医病理诊断分析(重点)

识记: 影响病理变化的因素。

理解: 病理诊断错误的原因。

应用:病变的认识和分析。

第三部分   实践环节

实践项目一  水肿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了解并能识别常见组织器官水肿的眼观病理变化。

二、考核的内容

1、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皮下水肿、胃肠道水肿、肺水肿、肝水肿);

2、观察大体标本(或实体),识别器官类别及眼观病理变化;

3、通过投影仪等仪器及课件或幻灯片,观察并识别器官组织类别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4、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辨识组织细部病理变化;

5、现场清理。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大体标本(或实体)、显微镜、病理组织切片、计算机投影仪或幻灯机、课件或幻灯片、图片或挂图。

2、考核方式:提交实践报告,结合实例叙述皮下水肿的病理变化并分析发生机理。

实践项目二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了解并能识别常见组织器官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眼观和镜检病理变化。

二、考核的内容

1、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肺瘀血、出血、血栓、栓塞);

2、观察大体标本(或实体),识别器官类别及眼观病理变化;

3、通过投影仪等仪器及课件或幻灯片,观察并识别器官组织类别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4、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辨识组织细部病理变化;

5、现场清理。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大体标本(或实体)、显微镜、病理组织切片、计算机投影仪或幻灯机、课件或幻灯片、图片或挂图。

2、考核方式:提交实践报告,结合实例叙述常见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变化、分析怎样区分充血、淤血、出血的病理变化。

实践项目三  炎症

一、考核的目与要求

通过实践,了解并能识别各种常见类型炎症的眼观和组织学病理变化。

二、考核的内容

1、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肝肾脓肿、结核性肺炎、变质性肝炎、出血性淋巴结炎);

2、观察大体标本(或实体),识别器官类别及眼观病理变化;

3、通过投影仪等仪器及课件或幻灯片,观察并识别器官组织类别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4、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辨识组织细部病理变化;

5、现场清理。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体标本(或实体)、显微镜、病理组织切片、计算机投影仪或幻灯机、课件或幻灯片、图片或挂图。

2、考核方式:提交实践报告,结合实例自选一种炎症,综述病理变化并分析发生机理。 

实践项目四  皮肤病理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了解并能识别皮肤肿胀和皮肤损害常见病理的眼观和组织学病理变化。

二、考核的内容

1、讲解相关理论知识( 皮肤脓肿、血肿、痘疹、丘疹、坏死、坏疽);

2、观察活体动物、大体标本,识别器官类别及眼观病理变化;

3、通过投影仪等仪器及课件或幻灯片,观察并识别器官组织类别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4、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辨识组织细部病理变化;

5、现场清理。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活体动物(羊、猪、犬、驴、鸡等)、大体标本(或实体)、显微镜、病理组织切片、计算机投影仪或幻灯机、课件或幻灯片、图片或挂图。

2、考核方式:提交实践报告,结合实例描述皮肤眼观病理变化、分析常见皮肤病理变化的鉴别要点。

 

实践项目五   呼吸器官病理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了解并能识别常见肺炎、肺气肿的病理形态特征。

二、考核的内容

1、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肺泡性肺气肿);

2、观察活体动物、大体标本,识别器官类别及眼观病理变化;

3、通过投影仪等仪器及课件或幻灯片,观察并识别器官组织类别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4、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辨识组织细部病理变化;

5、现场清理。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活体动物(羊、猪、犬、驴、鸡等)、大体标本、显微镜、病理组织切片、计算机投影仪或幻灯机、课件或幻灯片、图片或挂图。

2、考核方式:提交实践报告,结合实例叙述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肺泡性肺气肿的病理变化及特征。

实践项目六  胃肠病理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了解并能识别常见胃肠炎的病理变化及特征。

二、考核的内容

1、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急性卡他性胃、肠炎,慢性卡他性肠炎,纤维素性肠炎);

2、大体标本,识别器官类别及眼观病理变化;

3、通过投影仪等仪器及课件或幻灯片,观察并识别器官组织类别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4、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辨识组织细部病理变化;

5、现场清理。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大体标本、显微镜、病理组织切片、计算机投影仪或幻灯机、课件或幻灯片、图片或挂图。

2、考核要求:提交实践报告,结合实例叙述眼观和镜检病理变化。 

实践项目七  肌肉骨骼病理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了解并能识别肌肉骨骼常见病理的病变特点。

二、考核的内容

1、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佝偻病、白肌病、关节炎);

2、观察活体动物、大体标本,识别器官类别及眼观病理变化;

3、通过投影仪等仪器及课件或幻灯片,观察并识别器官组织类别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4、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辨识组织细部病理变化;

5、现场清理。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活体动物(羊、猪、犬、驴、鸡等)、大体标本、显微镜、病理组织切片、计算机投影仪或幻灯机、课件或幻灯片、图片或挂图。

2、考核方式:提交实践报告,结合实例叙述佝偻病、关节炎的眼观特点、描述白肌病的镜检变化特点。

实践项目八   尸体剖检诊断技术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了解动物尸体剖检方法,掌握常见动物的解剖术式,熟悉病理材料的采集和保存方法,掌握病理剖检记录和剖检报告的书写要求,提高综合分析病理变化的能力。

二、考核的内容

1、讲解剖检的一般程序及操作要领;讲解并示范(猪、羊、兔、鸡)的解剖术式;讲解记录与报告的完成方法。

2、剖检准备:选择场地、了解发病情况、准备器械及药品;

3、按照动物类型选择解剖术式,分组讨论并确定操作方案;

4、实施剖检:外部检查、内部检查;

5、完成剖检记录;

6、现场清理(含无害化处理)。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

(1)动物材料:病死动物(猪、羊、兔、禽类);

(2)器械:解剖刀、剥皮刀、肠剪、骨钳、弓锯、镊子、手术刀、手术剪、卷尺、注射器、针头、磁盘、防护服、手套、记录用品;

(3)药品:0.1%新洁尔灭溶液、3%来苏儿溶液、3%碘酊、70-95%酒精、10%溶液、药棉、纱布、肥皂。

2、考核方式:完成剖检报告。

第四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动物病理》,周铁忠,陆桂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建议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助学学时72学时,实践环节1分学,建议助学学时18学时,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内容学时
疾病概论3
水、钠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5
贫血4
缺氧3
休克4
发热5
黄疸3
免疫病理3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5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4
十一代偿、适应和修复4
十二炎症5
十三肿瘤5
十四动物器官病理16
十五动物病理诊断技术3
合计72
实践一水肿2
实践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
实践三炎症2
实践四皮肤病理2
实践五呼吸器官病理2
实践六胃肠病理2
实践七肌肉骨骼病理2
实践八尸体剖检诊断技术3
实验实习18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填空题:低张性缺氧又称呼吸性缺氧,是指           血流中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均低于正常。

●单项选择题:(    )是一种最常见的轻微的细胞变性,常是其他病变的最初病变。

①颗粒变性  ②水泡变性  ③脂肪变性  ④纤维素样变性

●多项选择题:创伤愈合的类型有(    )(    )(    )(    )(    )。

①直接愈合  ②间接愈合  ③痂下愈合  ④改建愈合  ⑤再生愈合

●判断改正题:因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贫血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    )

●名词解释:代偿

●简答题:简述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论述题:试述肝硬变造成的肝功能障碍表现。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