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12·北京朝阳期末)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中,研究方案不能实现其目的的是( )。
| 选项 | 方案 | 目的 |
| A | 建立沼气池 | 有利于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
| B | 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 | 培育供移植的组织器官 |
| C | 培育试管苗、试管牛和克隆羊 | 能保持全部母本性状 |
| D | 用胰蛋白酶处理剪碎的动物组织块 | 制备动物细胞悬浮液 |
3.(2012·滨州模拟)犬也存在色盲性状。如图为某一品
种犬的系谱图(涂黑表示色盲)。请据图判断此品种
犬色盲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4.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
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
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
②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
③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④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12·吉林市普通中学摸底测试)吉林市的市花是玫瑰花,在玫瑰花根尖成熟
区表皮细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动有 ( )。
①合成RNA聚合酶 ②核DNA→核DNA ③mRNA→蛋白质
④线粒体、叶绿体的DNA复制 ⑤逆转录过程 ⑥氨基酸脱水缩合
A.①②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④⑤
6.下图1和图2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B、细胞C、细胞E、细胞G
B.细胞E和细胞D均由细胞C分化而来,在没有变异的情况下两者的DNA
和RNA完全相同
C.图1中,当同种病原体再次侵入机体时,主要通过④⑦⑧过程来消灭病原体
D.与病毒类似,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胞内寄生菌在侵入宿主细胞后,机体
将通过图2所示免疫过程使它们失去寄生的基础,最终被吞噬消灭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4.(2011·广东湛江二模,24)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导致核电站放射性
物质向外释放,在日本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和铯137。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皮肤伤口及消化道进入人体内,引起内辐射,放射线也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辐射伤害。受放射性物质辐射后人体可能出现的情况( )
A.人体致癌、致畸风险加大
B.人体大部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C.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最可能会引发呆小症
D.人体红骨髓中的干细胞更容易变异
25.(2012·惠州一模,24)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技
术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 ( )。
A.PCR技术——以少量DNA翻译大量蛋白质
B.电泳技术——蛋白质和DNA的分离和纯化
C.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D.胚胎分割技术——得到性别不同的个体
三、非选择题(共分)
26.(16分)(2012·深圳模拟)图甲表示蔬菜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数字代表物
质,字母代表细胞器。图乙和图丙表示在CO2充足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________,④在c的________处参与反应。
(2)将蔬菜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24 h后,对其提供18O2,继续保持黑暗,一段时间后,除O2外还能在图中所示的________(物质)中检测到18O。
(3)从图乙和图丙可知,B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_______的,其原因_________。
(4)图丙表示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乙,在图丙中绘制光照强度为A时,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
(5)图甲所示细胞与根尖分生区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__。
27.(16分)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
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②的技术之前使用________酶处理细胞以除去细胞壁。
(2)在将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其中过程④相当于________过程,过程⑤涉及的方式为________。
(3)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________条染色体;若杂种细胞培育成的“番茄—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_____倍体植株。
(4)若将该方案用在单克隆抗备过程中,请用箭头把下列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________。
28.(16分)(2012·广东佛山一模,28)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些人喝了一
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有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4号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 12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
↓ ↓
(1)“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是________;“红脸人”体内只有ADH,饮酒后血液中________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有一种人既有ADH,又有ALDH,号称“千杯不醉”。就上述材料而言,酒量大小与性别有关吗?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3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调查中发现经常过量饮酒者和高龄产妇,生出患儿的概率增大。医院常用染色体上的一段短串联重复序列作为遗传标记(“+”表示有该标记,“-”表示无),对该病进行快速诊断。
①为了有效预防13三体综合征的发生,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3点)。
②现诊断出一个13三体综合征患儿(标记为“++-”),其父亲为“+-”,
母亲为“--”。该小孩患病的原因是其亲本的生殖细胞出现异常,即________
染色体在________时没有移向两极。
③威尔逊氏病是由13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控制的遗传病。一对正常的父母生下了一个同时患有13三体综合征和威尔逊氏病的男孩,在下框中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说明:配子和子代都只要求写出与患儿有关的部分)
29.(16分)以下材料选自某同学所做实验的部分记录。
实验名称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实验步骤
(1)培养固定: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待根长出1 cm左右,剪取根尖0.5~1 cm,置于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内,并在冰箱的冷藏室诱导培养36 h,将诱导后的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
(2)装片制作: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3)观察: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相,确认某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实验结论
低温条件下根尖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加倍。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内容中错误之处予以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低温导致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探究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最适温度,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洋葱体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约为12 h。某同学利用洋葱根尖观察细胞有丝,得到了如下结果。
| 细胞周期 | 样本1 | 样本2 | 总数 | |
| 间期 | 42 | 43 | 85 | |
| 期 | 前期 | 4 | 3 | 7 |
| 中期 | 1 | 0 | 1 | |
| 后期 | 1 | 1 | 2 | |
| 末期 | 2 | 3 | 5 | |
| 计数细胞的总数 | 100 | |||
上述样本1和样本2表示________,间期为________h。
(4)观察蝗虫精巢细胞装片时,判断某细胞是处在减数第一次后期而非
有丝后期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高考“6+2+4”押题卷(六)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答案 C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技术和理解能力。试管牛属于有性生殖,而有性生殖不能保持全部母本的性状,故选C项。]
2.答案 D [解题时需要注意纵坐标与横坐标表示的含义。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如选项A曲线所示;pH与产物量的关系如选项B曲线所示;当酶量加倍时,反应速加快
但由于底物的量有限,最后产物量应相等。]
3.答案 C [若为伴X显性遗传,则1号为色盲时,5号应为色盲。]
4 答案 B [①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②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③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④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5.答案 C [本题考查与成熟细胞相关的生命活动知识,属于考纲分析判断层次,难度中等。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不具备能力,不发生②过程,逆转录发生在某些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内,因此植物不具备⑤过程,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不发生④中叶绿体DNA的复制,该细胞可发生基因的表达过程,即发生③⑥,转录过程需RNA聚合酶,因此可发生①。]
6答案 B [图1表示体液免疫,细胞A~E依次为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图2表示细胞免疫,细胞F、G分别表示靶细胞和效应T细胞,其中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E和细胞D均由细胞C分化而来,但由于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两者的mRNA并不完全相同。二次免疫时主要由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继而发生相应免疫反应。]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4答案 AD [受放射性物质辐射后人体细胞内遗传物质出现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的概率加大,人体致癌、致畸风险加大,A对;人体红骨髓中的干细胞能力强,更容易变异,D对;受放射性物质辐射后人体细胞基因突变的频率增加,染色体数目不一定加倍,B错;幼年时期人体内碘不足会引发呆小症,C错。]
25.答案 BC [PCR技术即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以少量DNA为模板产生大量的DNA的技术,不能产生蛋白质,A错误。电泳是指带电物质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移动的过程,依赖于带电量的不同、分子量的大小等,故可以将蛋白质和DNA进行分离和纯化,B正确。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用于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表达的检测与鉴定,检测是否存在蛋白质,若形成杂合带,则证明目的基因已经表达,C选项正确。胚胎分割技术由于分割的是早期胚胎,即桑椹胚或囊胚,故得到性别相同的个体,D选项错误。]
三、非选择题(共分)
26.解析 由图甲可知,①为CO2,②为H2O,③为丙酮酸,④为O2,a为液泡,b为叶绿体,c为线粒体。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与[H]结合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黑暗条件下,蔬菜只能进行呼吸作用,18O会首先出现在水中,含有18O的水又可以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生成C18O2;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光合作用强度;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液泡和叶绿体。
答案 (1)液泡 内膜 (2)①②
(3)温度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4)如图中虚线所示
(5)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液泡和叶绿体
27.解析 (1)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应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2)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杂种细胞的组织培养过程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只涉及有丝。(3)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产生的“番茄—马铃薯”细胞所含的染色体为m+n条,属于异源四倍体。该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无论含几个染色体组,均为单倍体。(4)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包括“正常小鼠处理→融合→筛选→提纯”四步。
答案 (1)纤维素酶和果胶 (2)细胞的全能性 脱分化 有丝 (3)m+n 单 (4)
28.解析 (1)由图知,乙醇脱氢酶由A基因控制,乙醛脱氢酶由b基因控制,“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说明其基因型是aaBB或aaBb;“红脸人”体内只有ADH,说明能产生乙醛,使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由图知,两种酶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故酒量大小与性别无关。(3)①遗传病的预防有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也可以通过减少饮酒和适龄生育等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②该患儿标记为(++-),根据题意可知是父亲在减数第二次时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导致。③由题知,患儿的基因型为dddXY,而父母均正常,所以可能是母亲,也可能是父亲减数时出错。
答案 (1)aaBB、aaBb 乙醛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无关,因为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3)①适龄生育、不酗酒、产前诊断(或羊水检查)
②父亲的13号(或答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后期(或答减数)
③a.同时写出以下两种情况或只写出一种,均可。
P 父亲DdXY ×母亲DdXX
↓ ↓
配子 ddY dX
子代 dddXY(患儿) 或
P 父亲DdXY ×母亲DdXX
↓ ↓
29.解析 (1)根据教材中“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可知该实验有三处错误,一是把整个培养装置放在低温下;二是实验步骤错误,解离后应先漂洗再染色;三是多倍体细胞的比例一般达不到100%,只有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体细胞在有丝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由于受到低温环境的影响,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以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成两个子细胞,形成了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要探究诱导染色体变化的最适温度,则温度为自变量,实验中应设置不同温度梯度,观察并比较各温度条件下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3)间期所占时间为85÷100×12=10.2(h)。(4)减数第一次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有丝后期,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可依据细胞某一极有无同源染色体进行区分。
答案 (1)①将整个培养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
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③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或者没有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
(2)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 设置不同温度梯度的对照组,观察并比较结果
(3)两个不同视野所看到的处在各期的细胞数目 10.2
(4)细胞某一极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大小形状互不相同)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