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健康管理师试题及答案 一
2025-10-01 18:38:47 责编:小OO
文档
健康管理师试题及答案 

一、某健康体检中心接诊一位赵女士,45 岁,汉族,办公室工作,大专文化,身高 160cm, 体重 65 公斤,血压 130/85mmHg。为了对赵女士进行健康管理,请为她制定一个健康监测 计划。(25 分) 1、为赵女士选用的健康调查表一般包括哪些内容?(7 分) (1)个人基本信息(4 分):包括工作单位、联系人姓名、民族、血型、文化程度、药物过 敏史、既往史(包括疾病史)、家族史。(写出 4 条即给 4 分) (2)生活方式信息(2 分):烟草使用、饮酒情况、膳食情况以及身体活动。(每条 0.5 分, 共 2 分) (3)健康体检信息。(1 分) 2、若想估计赵女士腹部肥胖状况,应测量什么指标?测量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赵女士的 该项指标超过多少时其患肥胖相关疾病的危险性增加?(8) (1)指标:腰围。(1 分) (2)测量注意事项: ①受试者:直立,两脚分开 30-40cm;(1 分) ②测量用尺:无弹性、最小刻度为 1mm 的软尺;(1 分) ③右侧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沿水平围绕腹部一周;(2 分) ④紧贴二不压迫皮肤,正常呼吸末;(1 分) ⑤精确至:1mm。(1 分) (3)赵女士的腰围≧80cm 时,患肥胖相关疾病的危险性增加。(1 分) 3、赵女士的上述健康信息收集后,应如何识别不合逻辑的健康信息记录?(5 分) (1)直接审阅所收集的健康记录表;(1 分) (2)在建立计算机数据库结构时对相应变量进行逻辑设计,包括设计数据范围、逻辑跳转、 输入警告提示等;(2 分) (3)在数据录入完成后应用计算机进行逻辑差错识别。(2 分) 4、对于已经收集的赵女士的健康信息,应从哪几方面进行信息管理?(5 分) (1)录入员培训;(1 分) (2)数据录入;(1 分) (3)录入数据的鉴别和核实;(1 分) (4)健康信息的传递和接受;(1 分) (5)健康信息的保存。(1 分) 

二、某大型企业在职员工 2800 余人,男女比例为 3:1,年龄 25~45 岁,平均年龄 34 岁。吸 烟者比例大于 60%,员工工作为车间生产为主,静坐手工及机械操作为主,作息不规律,工 作三班倒。公司提供免费集体餐饮,饮食为自助餐形式,品种丰富,油腻、口味重、荤菜居 多,汤油偏重。近几年资料显示,员工体重明显增加,成肥胖趋势,高血压、高血脂检出率 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以下问题:(20 分) 1、企业领导对高血压检出率逐年上升非常重视,针对此现象请为该单位制定体检项目。(9 分) (1)了解形成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血压; 肝肾功(含尿酸、肌酐)、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C 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化验等。 (回答 6 项即可得 5 分) (2)了解高血压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情况:胸片(了解心脏有无增大)、心电图、血管超声(劲 动脉、肾动脉、双下肢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检查、踝臂指数(ABI)、眼底镜及眼 底血管照相。(回答 5 项得 4 分) 2、如何进行血压管理?如何进行危险度分层?(3 分) (1)风险一级:男性年龄﹤55 岁、女性年龄﹤65 岁,高血压 1 级、无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 因素,按照危险分层属于低危的高血压患者。(前期) (2)风险二级:高血压 2 级或者 1-2 个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按照危险分层属于中危 的高血压患者。 (3)风险三级:高血压 3 级或合并 3 个以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合并靶器官损害或糖尿 病或并存临床情况,按照危险分层属于高危和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 3、如何对该企业高血压患者的干预进行效果评价?(3 分) (1)该企业被管理人群高血压知晓率、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2)该企业被管理人群中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和未达标比例。 (3)该企业被管理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致残和死亡信息,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 4、该企业吸烟者比例大于 60%,请针对吸烟者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5 分) 答:拒绝吸第一支烟;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烟草危害知识;吸烟和劝阻他人吸烟; 研究推广有效的戒烟方法和戒烟产品;建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三、王先生,32 岁,是外企的部门经理,每天置身于工作压力和忙碌之中。早餐不规律, 平时开车上下班,工作时间以静坐为主。午餐、晚餐应酬较多,晚餐后常去歌厅或酒吧,回 家时往往已是深夜。每天吸烟 2 包。最近单位组织的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心肌缺血)、血 压偏高、中度脂肪肝并伴有肝功能异常、浅表性胃炎和胆结石。他来到某健康管理中心咨询, 您作为该中心负责接待王先生的健康管理师,请根据王先生的情况回答以下问题。(25 分) 1、请列出与王先生健康问题相关的危险因素(8 分) 主要与他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1 分),包括如下: (1)工作压力大;(1 分) (2)饮食习惯不合理,三餐不均衡,经常不吃早餐;(2 分) (3)作息不规律;(1 分) (4)过量饮酒;(1 分) (5)吸烟;(1 分) (6 体力活动不足,几乎没有运动。(1 分) 2、如果对王先生进行健康指导的话,可以依据哪些健康教育基本理论?请列出三种常用理 论模式(7 分) (1)知信行理论: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 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即知识-信念-行为。 (2)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信念模式建立在需要和动机理论、认知理论和价值期望理论基础 上,关注人对健康的态度和信念,重视影响信念的内外因素。 (3)行为变化阶段模式:人的行为转变是一个复杂、渐进、连续的过程,可分成 5 个不同 的阶段,即没有准备阶段、由于不决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 (4)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理论:应当重视在问题中的个人的社会网络以及获得支持的程度, 协助个人发展或维持社会支持网络,以提升其因应生活压力事件的资源。 (每一项 2 分,答全得满分 7 分) 3、请对王先生存在的健康问题提出指导和建议。(10 分) (1)告知其吸烟的危害,尽快实施戒烟计划,逐步减少吸烟的数量,直到完全戒烟;(2 分) (2)限酒:告知大量饮酒的危害,饮酒应限量(最好饮葡萄酒或果酒,数量可控制在半斤/ 天);(2 分) (3)平衡膳食,注意吃早餐,多吃蔬菜水果;(2 分) (4)减轻心理压力,通过运动、朋友和家人交流、音乐或者咨询心理医生来缓解心理压力; (2 分) (5)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2 分) 

四、张先生,53 岁,身高 167cm,高中文化,某企业下岗职工。一年前体检结果:体重 71 公斤,血压 130/85mmHg,甘油三酯 2.69mmol/L,空腹血糖 6.5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 10.2mmol/L。张先生平时饮食喜油腻辛辣,以肉食为主,喜欢打麻将,不爱运动。父亲患有 高血压病,母亲患有糖尿病。医生建议张先生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但张先 生不以为然,未采纳医生建议。目前体检结果:体重 76 公斤,血压 146/92mmHg,甘油三 酯 3.84mmol/L,空腹血糖 7.5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 12.6mmol/L,眼底正常,尿蛋白阴性。 根据张先生的情况,请您回答以下问题。(30 分) 1、请列出张先生一年前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8 分) (1)张先生一年前符合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有:(6 分) ①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1 分) ②糖尿病家族史(1 分) ③超重(计算出 BMI 为 25.5kg/m2 )(2 分) ④甘油三酯增高(1 分) ⑤年龄>40 岁(1 分) (2)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2 分)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 2、张先生目前体检结果显示已患糖尿病,请为其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8 分) (1)糖尿病教育与自我管理(2 分) (2)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2 分) (3)糖尿病的药物治疗(2 分) (4)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2 分) 3、根据张先生目前健康情况,应选择常规管理还是强化管理?并说明该类管理的定义和选 择理由(6 分) (1)管理类别:(1 分) 应选择强化管理 (2)强化管理定义:(2 分) 是指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 对患者实行随访内容更深入、随访更频繁、治疗方案调整更及 时的管理。 (3)选择理由:(3 分) 张先生已有糖尿病早期并发症:高血压和高血脂(1 分);自我管理能力差(1 分);相对年 轻且病程短(1 分)。 4、对张先生进行为期一年的糖尿病干预后,请说明对其进行干预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8 分) (1)规范接受药物治疗情况(2 分) (2)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2 分) (3)自我检测血糖和血压相关技能掌握情况(2 分) (4)患者血糖控制情况(2 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