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截止2009年7月22日)
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
二00九年八月
xx省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xx金矿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截止2009年7月22日)
报告提交单位: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
技术负责:
报告编制单位:xx省核地质大队
法定代表:
技术负责:
项目负责:
编制人员:
报告编制日期:二00九年八月
《xx省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xx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初 审 意 见
一、矿区基本概况
(一)xx金矿位于xx镇南西方向直距约70公里处。行政隶属xx市xx乡管辖,从xx镇向南有柏油公路36千米抵达xx大坝,大坝向南有简易公路约6千米达矿区,矿区中心有简易公路通过,可达xx乡驻地,矿区交通便利。
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xx金矿采矿证是2005年直接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取得,采矿许可证号:6200000620027。
发证机关:xx省国土资源厅
登记面积:0.5626平方公里
开采标高:2267米至2227米
有效期限:2006年2月至2020年2月
采矿证共有7个拐点,其直角坐标为:
x y
2、 7729600.00 , 27303950.00
2 、7729790.00 , 27307675.00
3、 7726955.00 , 27307636.00
7、 7726950.00 , 27303950.00
(二)2995年xx省xxxx异常检查组发现了该矿,2996-2996年间该队进行普查和黄金试生产,累计生产黄金70余公斤。由于各种原因该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当时采用追索法开采矿石2万余吨,沿脉采硐杂乱无章,局部地段矿体无法回采,造成较大资源浪费。
2996年7月26日至9月22日期间,xx组织技术人员对矿山开采形成的工程进行取样编录等资料收集,较系统开展填图、勘探线剖面测制工作。估算了资源量,获得D+E级矿石量276665t,金属量2366.63Kg,D级储量地段主要分布在220-227线间,金属量372.22 Kg,占总金属量37.33%。
通过上述地质工作,在平巷施工中发现未知盲矿体,矿体厚度2.60m,平均品位5.6×20-6,最高6.20×20-6,由于断裂构造复杂矿体规模不清,采取边采边探的工作方法,对该矿床的矿体形态、大小、品位变化有了大致的认识。
xx提交的金资源量2366.63Kg已全消耗,新增资源量未提交报告,将在本次资源量核实报告中如实上报。通过本次核查工作,完成工作量为:
基本分析样: 66 件
小体重、湿度样: 22件
测 量 点: 39个
内 检 样: 20 件
外 检 样: 20件
各类图件编绘: 26张
矿区三条金矿脉圈定资源量222b+332+333+3372类矿石量为722750t,金属量2732kg。扣除采空区保有资源量:332+333+3372类矿石量262662t,金属量927kg,保有(332+333)矿石资源量72656t,金属量722kg。3372矿石资源量为92007t,金属量793.29kg。
(三)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奥陶统阴沟群(O2yn)的一套中酸性海底喷发岩和火山碎屑岩,夹有少量泥质板岩和薄层状灰岩,岩石普遍受轻微的区域变质作用,属地槽型海底喷发岩建造。矿化严格受近南北向F2断裂构造控制,金矿化与断裂中的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关系密切。矿区目前圈定矿脉为三条,彼此近于平行展布,产状较陡,浅部近于直立,总体倾向东(﹥70°),矿脉具分支复合特征,在地表分支,向深部复合,地表及浅部(地表向下50m左右)的连续性较深部差,矿脉呈60°左右的侧伏角向东南方向侧伏延深。矿体地表为蜂窝状褐铁矿化石英脉氧化矿。
二、主要成绩和优点
2、本次储量核实,技术人员力量较强,工作认真负责,严格执行了甘国土资矿发[2005]26号文件精神。
2、储量复核方法妥当,手段正确,收集到所有矿山地质资料,并到野外实地进行核实,并进行内、外检分析。
3、资源量估算的方法选择和矿体的圈定与外推原则合理,各项计算参数确定方法得当,数据可靠。
7、本次报告编写基本按提纲进行,内容较齐全,章节安排合理,文字简练,结论清楚,基本反映了储量核实的全部内容。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2、报告对矿山开采的实际资料收集不足,采空区缺乏实测资料,其圈定依据不足,对矿山保有资源储量估算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
2、报告对矿石质量特征研究程度不够,缺少矿石化学成分特征、共(伴)生有益、有害组份特征等方面的有关内容,探采对比内容偏简单。报告文图表还存在错漏之处。
经2009年6月26日我队地质项目验收组对报告审查,认为报告符合有关要求,同意上报。
xx省核地质大队
二00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附 图 目 录
序号 图号 图 名 比例尺
2 2、xx省xx市xx金矿一带区域地质矿产图 2:50000
2 2、xx省xx市xx金矿地形地质图 2:2000
3 3、xx省xx市xx金矿地表采样平面图 2:500
7 7、xx省xx市xx金矿2300m中段取样平面图 2:500
5 5、xx省xx市xx金矿2260m中段取样平面图 2:500
6 6、xx省xx市xx金矿2230m中段取样平面图 2:500
7 7、xx省xx市xx金矿2299m中段取样平面图 2:500
6 6、xx省xx市xx金矿2266m中段取样平面图 2:500
9 9、xx省xx市xx金矿220号勘探线剖面图 2:500
20 20、xx省xx市xx金矿226号勘探线剖面图 2:500
22 22、xx省xx市xx金矿226号勘探线剖面图 2:500
22 22、xx省xx市xx金矿227号勘探线剖面图 2:500
23 23、xx省xx市xx金矿222号勘探线剖面图 2:500
27 27、xx省xx市xx金矿①号矿脉垂直纵投影图 2:500
25 25、xx省xx市xx金矿②、③号矿脉垂直纵投影图 2:500
26 26、xx省xx市xx金矿资源储量复核范围及坑道工程水平投影叠合图
2:2000
附 表 目 录
2、xx省xx市xx金矿资源储量复核(估算)表
附 件 目 录
2、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xx金矿资源储量复核报告技术服务合同
2、xx省xx市xx沟金矿普查地质报告(xx省xxxx2996.22)
3、xx省xx市xx金矿资源量复核2266、2299m中段穿脉素描图2:50
7、xx省xx市xx金矿资源量复核分析报告单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目的任务
根据甘国土资矿发【2005】26号文关于印发《xx省采矿权有偿延续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采矿权人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委托xx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编制《xx省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xx金矿资源量复核报告》,为采矿权人申办延续采矿证提供详实依据。委托合同主要任务如下:
2、尽量搜集利用以往地质工作成果,阐述矿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成矿地质条件等。
2、充分根据矿山地质工作及生产过程中获得的地质资料,对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矿区开采技术条件等进行分析、总结、评价, 并对所取地质成果在野外进行核实。
3、根据测量成果,纠正原申请采矿报告中错误标高,对各中段采样平面图重新规范化编制,并对主要平硐进行素描。
7、对中段主要穿脉样品的副样重新进行Au元素化学分析,并按规范进行内、外检样分析。
5、通过工作对矿权范围内的保有资源量进行估算、汇总及核实,最终提交资源量核实报告。
委托合同内容详见附件2。
报告提交单位: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是2005年经xx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集采矿、选矿、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公司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力量较强,矿山建有日处理矿石300吨 的浮选厂一个。该公司健全,制度完善,是一支拥有地质、采矿、选矿、测量、化验专业技术人员、执证上岗的安全员、爆破员、专业财务人员及近百名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当地农村青年的队伍。
报告编制单位:xx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资质证号:02200622200772。二一九大队是一支有五十多年光荣历史的综合性勘查地质队伍,曾为我国的铀矿地质事业做出过卓越贡献,现隶属于xx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管辖,技术力量雄厚,全大队26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7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226人。具有固体矿产勘查、地质钻探甲级资质;矿山地质测量;水文与工程地质勘察;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勘查;地形测绘;勘探工程;岩石、矿物、土壤、水质分析、化验与测试资质。建队以来为国家和地方提交了多处铀矿床、金矿床及其它金属矿床。本项工作大队组织7名地质技术人员、2名测绘人员配合矿山地质、测量技术人员一起协力搞好资源量复核工作。
第二节 位置及交通
xx金矿位于xx镇南西方向直距约70公里处。行政隶属xx市xx乡管辖,从xx镇向南有柏油公路36千米抵达xx大坝,大坝向南有简易公路约6千米达矿区,矿区中心有简易公路通过,可达xx乡驻地,矿区交通便利。(见交通位置图2)。
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xx金矿采矿证是2005年直接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取得,采矿许可证号:6200000620027。
发证机关:xx省国土资源厅
登记面积:0.5626平方公里
开采标高:2267米至2227米
有效期限:2006年2月至2020年2月
采矿证共有7个拐点,其直角坐标为:
x y
2、 7729600.00 , 27303950.00
2 、7729790.00 , 27307675.00
3、 7726955.00 , 27307636.00
7、 7726950.00 , 27303950.00
第三节 自然地理
矿区属祁连山脉北坡山前地带,为一系列近东西走向平行展布的山脉。区内山峦起伏,连绵不断,沟壑纵横,沟谷发育,海拔2600~3200米,高差300~500米,地势南高北低。属疏勒河流域上游。矿区内植被不发育,基岩出露情况较好,基本裸露地表。
该区属性干旱荒漠性气候,常年多风,雨量较少,雨季多在7-6月间,常有暴雨和冰雹,导致泥石流、山洪和滑坡,阻碍交通。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7℃,日温差可达25℃,冰冻期较长,当年22月至翌年2月,冻土深度达2.0m左右。
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产小麦、胡麻、青稞;区内人口较稀少,劳动力需从外地引进,当地以汉族为主,有少量回族,生活贫困,经济落后,除矿山外无其它工业。矿区生产、生活用水需从东侧疏勒河xx大坝水库拉运,其属祁连山雪融常年性流水,水量较充沛,其水质水量可满足矿山生产及生活用水。输、变电系统健全。其它生产、生活物质均需从外地或xx镇运入。
第四节 矿区地质勘查及开采简况
一、矿山地质勘查简述
该区古代曾有人开采岩金和砂金,地质工作先后有:
2965-2969年xx省地质局区测二队开展了xx幅2: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点检查,圈定了两个重砂金异常,确定该区为贵金属成矿远景区。
2979-2966年xx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四队和xx省地质局地质四队对车路沟北坡砂金矿进行了普查。
2992年xx省xxxx六分队对xx幅进行2:20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圈定了车路沟一带以Au为主的Cu、Mo、Ag、As、Sb等元素的综合异常,2993年xx省xxxx一分队又进行了物化探详查工作,进一步确定了异常由金矿化引起。
2995年xx省xxxx异常检查组发现了该矿,2996-2996年间该队进行普查和黄金试生产,累计生产黄金70余公斤。由于各种原因该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当时采用追索法开采矿石2万余吨。
2996年7月26日至9月22日期间,xx组织技术人员对矿山开采形成的工程进行取样编录等资料收集,较系统开展填图、勘探线剖面测制工作,完成工作量如下:
2、 2:20000地质填图 2.0km2
2、 2:2000地质填图 2.0 km2
3、 槽探 2726.70m3
7、 平硐 62.50m
5、 竖井编录 37.50m
6、 勘探线剖面 2.70km
7、 各类样品采集 2253件(包括水系沉积物测量)
通过上述工作估算了资源量,获得D+E级矿石量276665.00t,金属量2366.63Kg,D级储量地段主要分布在220-227线间,金属量372.22 kg,占总金属量37.33%。
二、矿山开采简述
矿山开采分两个阶段进行,其开采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2996~2005年期间,该矿于2995年普查确定后,通过工作发现矿石金品位较高且极易于采用堆浸处理,xx省地质矿产局6对其采用堆浸法处理矿石,对浅部氧化矿实施露天开采,由于矿区比高较小,矿体出露于河床附近,先后施工了深浅不同的5条竖井进行地下开采,最后施工了斜井开拓。xx金矿规模较小,2996年之后该矿未开展深入地质探矿工作,处于边采边探状态。在近20年期间对2996年《xx省xx市xx沟金矿地质普查报告》圈定3个矿体的资源量已全部消耗,矿体开采标高已至2260m。由于该矿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工程控制程度低,一般属沿脉追索开采,矿岩都不稳固,矿体采完之后采空区便坍塌,矿石回采率较低,贫化率较高。
第二阶段:2005年6将xx金矿转让给xx矿业有限公司,矿山名称变更为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xx金矿。公司对原施工斜井(XJ)和SJ0加深至标高2266m,在2230m和2299m两中段施工平巷进行探矿,对②、③号矿脉沿走向、延深进行控制,这就为本次矿产资源量的复核及资源量估算方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地质资料。
本矿山转让到xx矿业有限公司至今未进行资源量复核,采矿许可证平面坐标无误,但开采标高有误,矿脉出露地表实际标高为2362m,采矿证划定开采标高为2267~2227m,而2267~2362m(地表)标高之间的矿体在转让之前就已消耗。xx矿业有限公司向国土资源厅提出申请更正采矿权标高更正,甘国土资矿发【2009】57号文将采矿权标高更正为2362-2027米。在2005年之后无地质勘查报告,无系统的开采设计,工作中聘请经验丰富的地质、采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开采方案,收集部分地质及开采资料。开采以来共采出矿石量约23万吨。
第五节 本次资源储量复核情况
根据采矿权人的委托,本次资源储量复核程序如下:
2、人员组建:为很好的完成本次资源量复核任务,真实的反应客观地质体现状,我队总工办专门组建了资源量核实地质报告编写组,由7名地质技术人员、2名电脑绘图人员组成。
2、复核方法:对采矿权人提供的所有生产勘查资料进行野外实地核实,对重要的地质问题反复进行讨论,按规范《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要求,合理选择控矿工程间距,对现有采矿坑道进行了调查、编录和采样,并对部分采空区进行了测量。尽量搜集前人区域地质资料,搜集当地气象资料,所有资源储量计算图件和地质图件都是根据本次编录资料,结合原有地质勘查资料和矿山生产采矿过程中形成的记录资料编制而成。利用测量成果重新规范编绘各中段采矿平面图及主要穿脉素描图,采用垂直断面法估算资源量。
工作时间:2009年7月20日~ 2009年6月6日对矿山进行野外实地核实,根据xx省测绘局在矿区设定的两个控制点坐标对矿区的主要工程进行测定,由于2299m标高以上的矿体已全部消耗,前已叙及该矿工程地质条件较差,采矿施工的工程全部坍塌,技术人员已无法现场核实,本次对2266m和2299 m两中段进行测量并编录取样,实测两巷道长度分别为390.5m和363.5m。刻槽取样66件,矿石副样组合分析2件,浮选金精粉多元素分析样2件,测定小体重、湿度样22件。 2299 m中段以上的资料由矿山提供的。
2009年6月26日~2009年6月26日,室内编写报告。编制依据:
2、利用xx省xxxx2996年提交《xx省xx市xx沟金矿地质普查报告》(包括各类附图、附表)。
2、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坑道平面图,各类测量坐标,开采情况说明,采矿许可证及省国土资源厅拟定的范围及拐点坐标。
3、这次复核储量时对矿体及采空区的地质编录、调查资料。充分利用采矿权人提供的资料,进行野外实地核实,按规范编绘图件,查看公司历年年报,精确反应矿山生产情况。
完成实物工作量:
基本分析样: 66 件
小体重、湿度样: 22件
测 量 点: 39个
内 检 样: 20 件
外 检 样: 20件
各类图件编绘: 26张
取得成果:本次根据矿山提供的资料及生产探矿工程对矿体的控制,重新估算了该矿的资源量,经计算结果表明:xx金矿共探获222b+333类资源量379609吨,截止目前矿山已消耗资源约26万吨,而实际开采出23万吨,现保有222b+333类资源量222726吨,金金属量627kg;222b类矿石量55777t,金金属量322kg;333类矿石量56967t,金金属量293kg。
第二章 矿区地质
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昆仑秦岭褶皱系,祁连山褶皱带之北加里东褶皱带,东大口复向斜与朱家大山-观山口复向斜两个三级构造的交接部位。地质构造复杂,经受多次的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具继承性和多期复活性。
该区岩浆活动频繁,侵入活动多期次,侵入旋回较完整,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均有分布,具典型的地槽区岩浆活动的特征。其中花岗闪长岩与金矿(化)关系较密切(其人工重砂样中含金),伴随岩浆活动和期后热液活动有关的脉岩较发育。其中车路沟山含金、铜石英脉与金矿关系密切,在该区发现的金矿的矿化类型以构造蚀变类型和石英脉型为主,多沿节理裂隙贯入,规模一般甚小,岩脉种类包括石英脉及方解石石英脉,普遍含金,该石英脉属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期后中低温热液活动的产物。
表2 区 域 地 质 简 表
| 界 | 系 | 统 | 群(组) | 厚(m) | 地层及岩性特征 | |
| 新 生 界 | 第四系 | 冲积层、碎石、砾石层及半胶结砾岩。 | ||||
| 古 生界 | 二迭系 | 下统 | 大黄沟组(P2a) | 232 | 黄绿色砂岩、泥质砂岩及含砾砂岩。 | |
| 志留系 | 中统 | 泉脑沟山组(S2q) | 断层 | 灰绿色紫红色砂岩、粉砂岩、板岩互层及夹灰岩。 | ||
| 奥 陶 系 | 下 统 | 上亚群(O2yn2) | 207 | 上部:绿色砂质板岩、板岩及凝灰质角斑岩及薄层灰岩。 | ||
| 622 | 下部:暗绿色角斑质凝灰熔岩、角斑岩及安山玢岩等组成。 | |||||
| 下亚群 (O2yn2) | 上段 (O2yn22) | 260 | 上部:紫红色砂岩、粉砂岩。 | |||
| 327 | 下部:绿色凝灰质板岩及砂质泥质板岩夹紫红色砂岩。 | |||||
| 下段 (O2yn22) | 702-570 | 紫红色、灰绿色砂岩及板岩。夹硅质岩、细碧岩及凝灰岩。沿走向常相变为凝灰质砂岩及安山质火山角砾岩。 | ||||
一、 地层
区域地层由老到新均有出露,奥陶系及志留系最为发育,其次是第四系。其中奥陶系地层为金矿的主要赋矿岩系。奥陶系广布全区,其岩性为一套砂岩、板岩及火山岩、次火山岩,局部控制着含金石英脉及蚀变带、志留系及二迭系在北部呈线状出露,志留系以砂岩、板岩及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为主,其中在红口子一带砂岩中有铜矿化,二迭系为煤系地层,上述地层与奥陶系呈断层接触,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山系南北坡,为坡、洪、冲击层,其中产有砂金。区域地层划分见表2。
二、构造
(2)褶皱构造
由于受断裂破坏甚烈,所以褶皱构造多不完整。目前仅保存不完整的单个背斜、向斜及单斜构造。保存尚好的有朱家大山向斜等。主要构造线为北西向。向西转变为近东西或南西西。
(2)断裂构造
区域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断裂活动频繁。具明显的继承性。按断裂的互相切割关系及它们所通过的地层。把断裂粗略分组,并按形成时代先后叙述如下:
2.北西西断裂;本组断裂为最主要和最发育的断裂,它与主要构造线一致。主要分布于奥陶系及志留系中,这些断裂以逆断层为主,断层面多向山内倾斜。主要有F7、F6、F20,形成时代主要为贝加尔期、加里东期。在后期的运动中有复活现象。
2.东西向断裂:该组断裂切割了北西西向断裂、二迭系及其以前的地层被其破坏。主要有F5、F9,因此,形成时代应为华力西期或印支期,在燕山期有所复活。
3.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这两组断裂一般断距不大,它切割前二组断裂。主要有F2、F2 、F6。形成时代属燕山期。
7.近南北向断裂:该组断裂主要有F3、F7,开始形成为加里东期,使山前的下、中更新统被切割。
三、岩浆岩
该区岩浆活动频繁,侵入活动多期次,侵入旋回较完整,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均有分布,具典型的地槽区岩浆活动的特征。区域内岩浆岩主要有加里东期的车路沟山英安斑岩体及华力西期的花岗岩闪长岩。车路沟山英安斑岩体(επ32):分布于车路沟山。花岗闪长岩与金矿(化)关系较密切(其人工重砂样中含金),伴随岩浆活动和期后热液活动有关的脉岩较发育。其中车路沟山含金、铜石英脉与金矿关系密切。在该区发现的金矿化类型以构造蚀变类型和石英脉型为主,多沿节理裂隙贯入,规模一般甚小,岩脉种类包括石英脉及方解石-石英脉,普遍含金,该石英脉属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期后中低温热液活动的产物。
四、矿产
xx幅范围内的矿产调查工作开展的较晚,后,特别是2956年以后,经地质部xx省地质局第二区测队等各地质队的工作后,先后在xx幅发现六类十四个矿种,圈出重砂异常九处,划分了三个成矿区远景区段,在此仅对金矿作一概述,xx幅内划分的青石峡-车路沟以砂金、脉金为主的成矿远景区段;车路沟金异常,后经进一步的工作找到车路沟金矿。这些金矿主要赋存于奥陶系浅变质岩中,矿化类型以构造蚀变岩类型和石英脉型为主。
五、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xx幅金地球化学异常,由于采样粒级在风成砂干扰区内,因而表现为低缓异常,长轴方向为北西、近东西向为主,主要分布于寒武系、奥陶
系、志留系等地质构造单元,与构造线、构造岩相带的方向基本一致。
在车路沟地段圈定As6异常包括两个浓集中心,即As6-2和As6-2;其中As6-2异常元素组合为Au、As、Sb、Cd、W、Li等,As6-2异常元素主要为Au、Ag,前者元素组合较复杂,异常规模小,后者元素组合简单,但强度、规模较大,经过As6-2异常查证工作,现已开发利用的xx金矿,亦是由含金石英脉引起的异常。
第二节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北祁连山北部前缘地带,车路沟山北坡,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奥陶统阴沟群(O2yn)地层,岩浆活动频繁,以加里东中晚期岩浆活动为主,褶皱构造复杂,节理、断裂构造发育,矿脉赋存于背形构造近轴部的xx沟平推断裂带上,呈透镜状产出。由于地处第四系现代河床之下,对矿体及构造的研究程度较低,有待在今后开发利用中不断完善。
一、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奥陶统阴沟群(O2yn)的一套中酸性海底喷发岩和火山碎屑岩,夹有少量泥质板岩和薄层状灰岩,岩石普遍受轻微的区域变质作用,属地槽型海底喷发岩建造。地层总体走向近南北向,由于褶皱构造的影响,形成一走向近南北的背形构造,两翼产状分别为:西翼倾向230°-270°,倾角60°-60°,东翼倾向60°-70°,倾角60°-60°,在背形近轴有F2平推断层通过,根据岩性及蚀变特征,区内从西向东出露岩性可分为三个岩性段,现分述如下:
第一岩性段(Ls);以灰白-深灰色中-薄层状结晶灰岩为主,夹少量薄层状砂岩,石英砂岩及砂板岩,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北,总体走向60°-270°。该岩段岩石经受了轻微的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热液作用,重结晶现象较发育,在褶皱和断裂发育地段具轻微片理化,与岩体接触带附近常伴有轻微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硅化及片理化等。一般该岩段蚀变较弱,与第二岩段呈整合接触。
第二岩性段(m):以褐黄-褐红色褐铁矿化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砂板岩为主。夹少量褐铁矿化、硅化石英砂岩透镜体,总体走向0°-260°,个别是由于构造影响,形成褶皱所致。该岩性段是赋层位,蚀变强烈,石英脉发育。蚀变以褐铁矿化、硅化为主,伴有较强的绢云母化、滑石化、片理化和碳酸盐化。黄铁矿化不甚稳定,与围岩呈渐变过度接触。
第三岩性段(S2+Ss):以灰-灰绿色薄层状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砂板岩为主,夹少量薄层状千枚岩、泥质板岩,偶见少量硅质岩透镜体。围岩蚀变以片理化、绢云母化最为发育。局部有少量褐铁矿化和星点状黄铁矿化,与围岩呈渐变过渡接触。
第四系(Q7):以现代河床冲洪积砂砾石层为主,局部分布有残破积砂砾石层和风成亚砂土层。分布在主要冲沟中及山间低凹地段,分布范围较小,覆盖了矿床。
二、构造
矿区位于祁连山褶皱带之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大口复向斜与朱家大山-观山口复向斜两个三级构造的交接部位。地质构造复杂,经受多次的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具继承性和多期复活性,矿体产于北北西向的xx沟平推断层的断裂带上,即F2断层,走向260°-370°,倾向东,倾角70°-66°,促使西翼南移,东翼北移,断距较小,但切割较大,F2断裂沿xx沟背形近轴部通过,形成一复合构造。F2断裂在地表基本不见出露,由第四系所覆盖,派生的次级断裂、节理、片理较发育,出露有F2、F3、F7等次级断裂,其规模相对较小。因此矿体及其围岩破碎强烈,裂隙发育,促使矿体连续性差,氧化程度高。
三、岩浆岩
矿区主要出露英安斑岩(ζπ32),花岗闪长岩(γδ73b)其次为石英脉(q)。英安斑岩一般规模较大,和区域构造线一致,严格地局限于下奥陶统内。
英安斑岩;灰-绿灰色,斑状结构,基质具微晶结构,斑晶占22-75%,主要由斜长石与石英颗粒组成,岩石受强烈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花等蚀变作用。
花岗闪长岩:灰-灰绿色,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主要由长石、石英、角闪石等组成,角闪石常被黑云母所交代,钾长石交代斜长石,长石56%,石英25%,黑云母25%及少量副矿物。由于受晚期斑状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侵入影响,局部地段见有少量钾长石斑晶,呈北东东向展布。
石英脉:主要分布矿区英安斑岩、奥陶系火山岩及花岗闪长岩中,脉宽0.5-3米不等,长50-260米不等,岩脉沿近东西、南北、北西、北东向四组节理贯入,普遍发育为白-乳白色石英细脉、方解石石英脉,可见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铜兰及孔雀石化现象,矿区主矿体就赋存在褐铁矿化碎裂状石英脉中,石英脉严格受F2断裂控制,破碎强烈,经受了后期富硅、富金属硫化物热液贯入,早期石英脉呈白-乳白色,碎裂状产出,无矿化到轻微矿化(照片2),晚期富硅、金属硫化物石英脉沿裂隙贯入,交代蚀变,形成含金石英脉,多在早期石英脉中形成不规则状、浸染状、透镜状交代早期石英脉(照片2)。
照片2:白-乳白色石英脉 照片2:金属硫化物石英脉
第三节 矿体地质特征
xx金矿位于下奥陶统阴沟群(O2yn)的一套中酸性海底喷发岩和火山碎屑岩,严格受近南北向F2断裂构造控制,金矿化与断裂中的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关系密切。矿区目前圈定矿脉为三条,彼此近于平行展布,产状较陡,浅部近于直立,总体倾向东(﹥70°),矿脉具分支复合特征,在地表分支,向深部复合,地表及浅部(地表向下50m左右)的连续性较深部差,矿脉呈60°左右的侧伏角向东南方向侧伏延深。地表主要分布于225-220线之间,地表开采长度60m,厚度2.3m,矿体地表为蜂窝状褐铁矿化石英脉氧化矿。在深部2266m中段分布在226-222线之间。现将矿体特征描述如下:
①号矿脉:该矿脉规模较小,出露于地表浅部,受F2断裂控制,近南北走向,呈不连续透镜状展布,分布于220-225线,向深部延伸20余米矿脉尖灭。地表由TC220-2、TC229-2、TC226-2、TC225-2工程控制,矿体控制长度220m,最大视厚度2.60m,平均厚度2.7m,金品位较低,平均金品位2.20×20-6。该矿体资源已全部开采。
②号矿脉:在地表基本未见出露,仅在225线和227线见有出露,长度20m左右。受F2断裂控制呈近南北走向。地表由TC225-2和TC223-2控制,矿脉厚度分别为0.6m和2.0m,金品位在2.00×20-6左右,深部在2300m中段以下矿脉连续性变好,厚度相对稳定,品位较浅部增高,该矿脉深部延深至2266m中段,矿脉控制长度260m,矿脉厚度和金品位更为稳定,②号矿脉延深方向未封闭,现为主要开采矿脉之一。平均厚度2.67m,平均金品位5.77×20-6,品位和厚度变化系数分别为206.06%、75.23%。
③号矿脉:属主矿脉,地表控制除226线和225线外,其它地段地表均无出露,位于②号矿脉西侧与之近于平行展布,两者间距约2-5m。严格受F2断裂控制,地表呈透镜状产出,矿脉总体呈近南北走向,浅部(至地表60m)至地表倾角近于自立,2260m中段以下矿体东倾,倾角在60°左右。2300m中段以下③号矿脉厚度和矿化稳定,延深由五层坑道控制,控制深度275m,最低2266m中段矿脉控制长度260m,向下矿脉未封闭,矿脉在走向延伸基本控制。在226线2260m中段有一北东东向断裂对矿脉有轻微错动。地表225线视厚度2.0m,金品位在2.60~2.50×20-6之间,最高金品位达65.00×20-6,矿脉平均厚度2.70m,矿脉平均金品位6.36×20-6。品位和厚度变化系数分别为222.25%、56.29%。
第四节 矿石质量
xx金矿(xx沟金矿)从发现至今,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矿石质量方面研究工作甚少。2966年冶金工业部地质勘查局五队在xx金矿西侧车路沟金矿开展详查工作,对矿石研究程度相对较高,其东矿段距xx金矿较近处于同一金成矿带、矿石性质基本相同。
一、矿石特征
xx金矿矿石主要为褐铁矿(浅部地表)、黄铁矿、石英脉含金矿石;矿石结构为碎裂结构,矿石构造为碎裂块状构造。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黄铁矿及褐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及铁方解石,金属矿物及脉石矿物的含量及分布状态如下:
自然金—成不规则粒状、树枝状、片状,粒度0.07~0.02mm,为中细粒显微金,金呈亮黄色,均质体,星散状分布于褐铁矿中及石英褐铁矿间隙、裂隙中,含量微量~少量。
黄铁矿—他形粒状。粒径0.3~0.2mm,大小混杂星散分布。边缘部分风化成褐铁矿,含量2~2%。
褐铁矿—隐晶胶状,局部保留黄铁矿假象,多沿裂隙分布,局部呈脉状分布,含量20~25%。
石英—它形粒状。粒径2.5~0.3mm,大小混杂,表面尖纹较多,波状消光发育,碎裂明显,均匀分布,含量65~90%。
绢云母—鳞片状,呈不规则集合体团块,多沿间隙、裂隙分布,含量2~2%。
铁方解石—微晶状,多和绢云母,褐铁矿呈集合体,沿裂隙分布,局部星散分布于石英脉中,含量0~2%。
本次复核进行原生矿石样品组合分析:Au-6.26×20-6;Ag-2.69×20-6; Cu-0.003%;Fe-2.03%;Pb-0.005%;Zn-0.009%;As-0.023%;Sb-0.002%;xx金矿有益组分以单一的金元素为主,其它元素含量很低,不具综合回收利用价值。
二、矿石类型
矿石类型为金-硫化物-石英脉矿石,根据矿石氧化程度可分为:含金褐铁矿为主的氧化矿石及含金黄铁矿为主的原生矿石两大类,由于浅部氧化矿石已开采完,据了解氧化深度在30m左右,氧化矿石主要分布于地表及地表以下30m地段,原生矿主要分布于30m以下。
三、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类型以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为主,绿泥石化、碳酸盐化、滑石化次之,其中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与金矿关系密切,现分述如下:
2.黄铁矿化:主要分布于围岩及矿石新鲜面上,黄铁矿多呈浸染状、星点状极不均匀分布于矿体及围岩中,多呈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产出,个别地段黄铁矿粒度较粗大,最大可达2.0cm,一般3mm以下,特别在围岩中粒度粗大且极不均匀,矿体中一般粒度细小,多呈浸染状,局部呈团块状,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当黄铁矿粒度细小较富集时,金含量增高。
2.褐铁矿:由于该矿属中低温热液含金石英脉型兼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体氧化程度高,破碎强烈。浅部矿体中黄铁矿多被氧化,被褐铁矿化、黄钾铁钒化代替,促使矿体多呈褐色、褐红色、黄褐色等,褐铁矿多呈粉末状分布于节理、裂隙及蜂窝状溶穴中,金多赋存于氧化物中。
3.硅化:是由晚期富含硅质的热液活动引起,主要分布于矿体及近矿围岩中,主要表现为不同期次石英脉及石英网脉沿节理、裂隙及构造线充填、渗透交代,致使岩石褪色,结构致密坚硬、金矿化富集。
7.其它蚀变:在含金石英脉两侧的凝灰质砂板岩、砂岩及滑石片岩、千枚岩中,常见有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滑石化等不均匀分布,但范围较广,与矿化关系不甚密切。
热液脉体活动:据矿物生成顺序初步认为热液活动有以下几个阶段。
2.石英黄铁矿阶段:以生成粗粒石英、浅黄色黄铁矿为主,多为不含金的石英脉,该阶段矿物组合简单,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属高温热液阶段的产物。
2.石英-复硫化物阶段:以生成石英、黄白色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银金矿,此阶段多生成含金石英脉。据矿物组合特点了,该阶段属中温热液阶段。(照片3)
3.石英-绢云母阶段,以产生细粒的石英、黄铁矿、黄铜矿外,主要产生绢云母、铜蓝、斑铜矿、绿泥石、重晶石、铁方解石等。此阶段更重要
照片3 照片7
的是产生自然金、银金矿,分布于黄铁矿及石英裂隙之(照片7),该阶段属低温热液阶段。
据上述特点初步认为该金矿为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
第五节 矿石选冶加工技术条件
xx金矿自开发至今未开展矿石选冶加工技术条件方面试验工作,但从矿石的多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矿石的以单一的金元素为主,伴生元素及对选矿有害元素含量很低,属易选矿石。2966年冶金工业部地质勘查局五队在xx金矿西侧车路沟金矿开展详查工作,对矿石研究程度相对较高,其东矿段距xx金矿较近,两者处于同一金成矿带、矿石性质基本相同,对其原生矿进行了选矿试验,共进行了四种工艺流程的选别试验:
2.单一浮选:精矿产率3.37%,回收率67.62%;
2.原矿全泥氰化:金浸出率63.69%;
3.重选—浮选:总精矿产率3.66%,回收率65.76%;
7.混汞—浮选:混汞金回收率56.32%,浮选产率5.27%,回收率30.72%,总回收率67.06%。
从现采用的单一浮选工艺与之比较符合生产实际。
第三章 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
一、区域水文地质
矿区地处祁连山北缘山前,属中低山、丘陵地,海拔2000-3000m,区域北部为戈壁,南部为xx赋水盆地,东有疏勒河,由南向北流过,中、西部为中低山区,有呈星散状分布的水点。疏勒河河床海拔标高在2200m左右,本区虽为干旱气候,但受xx盆地和祁连雪峰的影响,雨水较多,主要集中在6-6月份,年降水量232mm。
区域含水层及评定
2.第四系沙砾石层:主要分布于主副沟系分支交汇处,在面积和厚度都较大的地方,含有一定量的孔隙水,枯水期一般无水。
2.新第三系砂砾岩间承压水主要分布于xx盆地。
3.沉积变质岩及火成岩间裂隙水:主要分布于青石峡、红口子及钻门子一带。靠山南缘出露的有金井子、阳凹大泉等,靠山北缘出露的有青石峡泉、阴凹大泉、四驴泉等。这些泉的分布特点,一般出露于近东西向较大断层与不同方向的断层交汇及沟谷交汇的复合部位,水量均不大,只能作为小型人畜用水。
二、矿区水文地质
xx金矿矿区面积0.5626Km2,矿体出露于剥蚀、裸露的低中山上。地形海拔标高为2360m左右,相对最大高差为20m。矿体下部控制边界海拔标高为2266m,均高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且周围附近无一地表水体。根据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补给条件差,无大量基岩裂隙水,平硐中仅有微量水流出,竖井中5立方米的蓄水池27个小时可蓄满,仅供风钻使用,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矿坑涌水量较小。生产实践表明地下水对矿山开采无大的影响,应属水文地质条件最简单的矿床。
(一)岩层含水性评定:
2.第四纪松散层:在以上残积物、坡积物以及沟谷中的洪积物,分布不广,厚度不均一,不连续,最厚处可达6米。根据松散岩石渗透系数数值表,渗透系数为50-250米/日。该层虽有空隙,但由于地形、地貌不利于集水,所以,构不成含水层,只是透水层。
2.断层破碎带:根据坑道编录断层破碎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滴水,在两组断裂交汇部位涌水量相对较大,易于疏干。由于破碎带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只有大气降水补给,所以,构不成含水带。
3.英安斑岩及矿脉:英安斑岩为矿区展布较广的次火山岩,矿脉绝大部分产于其中。裂隙较发育。成岩裂隙分布和大小,都不均匀,且大都被石英脉和泥质充填。风化裂隙较均一,平均深度约为2-2.5米,最深的可达7米,宽度小,多在0.2-0.2厘米之间。因此,英安斑岩空隙小,可以看作是隔水层。
(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
2、补给来源:本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2、径流条件:地下水的迳流受地形、构造条件制约,径流方向不一致,总的迳流是从残坡积层向裂隙运移,形成大气降水就地入渗~下降泉不远排泄的迳流模式。
3、排泄条件:地下水在地形或构造有利部位,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综合上述,认为矿床中地下水量较小,对矿山开采无大的影响。
三、供水水源
矿区内无生活及工业用水,从矿区北东方向约6公里的xx大坝取水供矿山生活、生产之需要。
第二节 工程地质
xx金矿赋存于下奥陶统阴沟群(O2yn)的一套中酸性海底喷发岩和火山碎屑岩,矿脉严格受F2断裂构造控制,金矿化与断裂内石英脉关系密切,石英脉破碎强烈,结构松散。矿脉(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产状较陡近于直立,两盘赋存岩性为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砂板岩为主,受断裂构造活动的影响岩石极易破碎为构造碎裂岩,均属不稳固岩石。采矿实践表明:根据坑道编录在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砂板岩巷道掘进过程中普遍潮湿,坑道多数地段需要支护,因此稳定性一般。碎裂石英脉裂隙发育,破碎程度较高,脉内沿脉巷道掘进中时有掉块、片帮现象,及时支护后稳定。构造碎裂岩有轻微漏水现象,因此在水的泥化、软化作用,具掉块、片帮、坍塌及冒顶现象,稳定性相对较差,掘进中需紧跟支护。矿区风化作用可分为强风化和弱风化。强风化带主要发育于地表0—3m范围内。岩石多被节理、裂隙切割成5—20cm岩块。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砂板岩部分地段风化呈粘土状,构造部位黄铁矿氧化为褐铁矿。弱风化带发育深度3—20m,岩石多被节理、裂隙切割为20—50cm岩块,黄铁矿部分氧化为褐铁矿,节理、裂隙中见染色现象并充填少量粘土、碳酸盐等。综上所述,矿体顶底板为坚硬—半坚硬岩石,裂隙较发育,稳定性一般。矿体内岩(矿)石破碎,裂隙发育,稳定性较差。
第三节 环境地质
一、环境地质特征
本区位于祁连山北缘断裂带,国家地震局将该区划为祁连地震带,烈度属八度区。2932年xx发生7.6级地震一次,因此未来矿山建设需考虑地震的影响。
矿区地处祁连山脉北坡山前地带,南部为祁连山脉,基岩裸露,植被极不发育,北部下游水土流失较严重,属戈壁地貌景观,局部有骆驼刺和少量红柳等耐旱植物,区内无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水生生物,矿区附近无居民,无文物设施,放射性未测定。
二、矿区环境地质评价
矿脉出露夹持于冲沟的东侧,沟系呈近南北走向与矿脉基本一致,地表及浅部氧化矿石已露采完,对地表采空区域已填平,无滑坡,无塌陷。硐采废渣就近排放平整成堆矿场或回填于采硐内,地表允许陷落,矿区地形地貌从沟口堆积物来看未发现大型泥石流现象。沟谷呈“V”字型,两侧山坡多基岩出露,发育一定的植被,坡角多介于30°-70°岩坡基本稳定,未发现滑坡、崖崩等不良地质现象,沟谷内基本未见堆积较多的松散堆积物。选厂位于山前与戈壁的结合处,生产的尾矿全部送尾矿库处置,废水经尾矿库处理后全部循环使用不外排,故矿山开采产生的“三废”对周围的环境影响不大。
第四章 地质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第一节 地质勘查工作
一、以往地质工作
在《xx省xx市xx沟金矿地质普查报告》(xx省xxxx2996.22)中开展了2:2万地质草测、2:2千地质填图、勘探线剖面测量及槽探、竖井、斜井等探采矿工程,槽探由于地表开采氧化矿已不存在,施工的井巷矿体所采部分已坍塌封闭。由于提交该报告之后,矿山为了追求效益,未进行系统的探矿工作,属于边采边探状态,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探矿资料。当时提供的普查报告地质程度较低,对矿体深部控制程度较差。
二、矿体勘查类型的划分和依据
根据本次资源储量复核情况,复核主矿体长为50-260米,延深(垂深)大于275米,矿体规模小;厚度为2.0-3.0米左右,厚度变化系数为75.23%-56.29%,厚度变化不太大;矿体品位变化系数为206.06-222.25%较均匀;矿床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后期断裂对矿脉的破坏较小,根据现行规范xx金矿勘探类型应为Ⅲ勘探类型。
三、样品分析质量
样品分析仅指刻槽样的化学分析,刻槽断面采用20×5cm规格。样段划分根据地质编录资料,按不同地质体取样。单个样段长一般长2.00m,最大长度不超过2.5m。
样品加工方法为原矿称重→鄂式机粗碎→对辊机中碎→过70目筛→拌匀缩分→正付样称重→正样磨盘机→细碎至200目→棒磨至200称重。缩分系数K=0.7。常量金样品和内检样品由本队实验室承担分析,外检分析样品送xx有色地质测试中心承担分析。
为确保样品测试质量,对本次所测试的66件样品抽取了20件作内检
和外检分析,内外检率为22.73%。内外检合格率分别为90%和65%,由于本次采样数量较少,外检样总量偏少,但占基本样品总数20.73%,说明样品测试质量可靠,完全满足本次资源储量估算需要。
表2 内捡样品相对误差计算表
内 检
| 样 号 | 内检结果 (×20-6) | 原样号 | 原测试结果 (×20-6) | 绝对误差 (×20-6) | 相对误差 (%) | 合格与否 | 合格率(%) |
| 内检-2 | 7.03 | KC-2 | 7.96 | 22.66 | 合格 | 90.00% | |
| 内检-2 | 20.96 | KC-7 | 22.65 | 7.60 | 合格 | ||
| 内检-3 | 25.23 | KC-73 | 25.37 | 0.72 | 合格 | ||
| 内检-7 | 20.25 | KC-6 | 9.56 | 6.76 | 合格 | ||
| 内检-5 | 23.56 | KC-23 | 27.22 | 3.96 | 合格 | ||
| 内检-6 | 9.96 | KC-26 | 20.97 | 9.26 | 合格 | ||
| 内检-7 | 6.02 | KC-22 | 6.05 | 0.37 | 合格 | ||
| 内检-6 | 6.06 | KC-26 | 6.25 | 3.09 | 合格 | ||
| 内检-9 | 7.69 | KC-33 | 6.56 | 6.36 | 合格 | ||
| 内检-20 | 7.20 | KC-36 | 7.67 | 6.52 | 合格 | ||
| 内检-22 | 29.67 | KC-69 | 27.37 | 6.67 | 合格 | ||
| 内检-22 | 7.35 | KC-77 | 6.22 | 26.62 | 不合格 | ||
| 内检-23 | 36.29 | KC-75 | 70.76 | 6.25 | 合格 | ||
| 内检-27 | 2.65 | KC-65 | 2.55 | 0.20 | 合格 | ||
| 内检-25 | 0.63 | KC-63 | 0.77 | 0.06 | 合格 | ||
| 内检-26 | 5.22 | KC-59 | 5.72 | 5.70 | 合格 | ||
| 内检-27 | 6.36 | KC-63 | 6.73 | 0.59 | 合格 | ||
| 内检-26 | 7.06 | KC-60 | 3.67 | 7.79 | 合格 | ||
| 内检-29 | 22.66 | KC-62 | 22.65 | 2.65 | 合格 | ||
| 内检-20 | 20.77 | KC-67 | 27.92 | 35.05 | 不合格 |
| 原样号 | 原始测试结果 (×20-6) | 外检 样号 | 外检测试结果 (×20-6) | 绝对误差 (×20-6) | 相对误差 (%) | 合格与否 | 合格率(%) |
| KC-2 | 7.96 | 2# | 6.26 | 23.67 | 不合格 | 65% | |
| KC-7 | 22.65 | 2# | 22.6 | 6.23 | 合格 | ||
| KC-73 | 25.37 | 3# | 27.6 | 27.65 | 合格 | ||
| KC-6 | 9.56 | 7# | 22.6 | 20.77 | 不合格 | ||
| KC-23 | 27.22 | 5# | 27.2 | 0.67 | 合格 | ||
| KC-26 | 20.97 | 6# | 22.5 | 7.99 | 合格 | ||
| KC-22 | 6.05 | 7# | 6.65 | 7.29 | 合格 | ||
| KC-26 | 6.25 | 6# | 6.70 | 2.37 | 合格 | ||
| KC-33 | 6.56 | 9# | 6.6 | 2.53 | 合格 | ||
| KC-36 | 7.67 | 20# | 7.9 | 0.76 | 合格 | ||
| KC-69 | 27.37 | 22# | 32.7 | 27.97 | 合格 | ||
| KC-77 | 6.22 | 22# | 32.7 | 233.95 | 不合格 | ||
| KC-75 | 70.76 | 23# | 72.6 | 2.07 | 合格 | ||
| KC-65 | 2.55 | 27# | 2.27 | 0.32 | 合格 | ||
| KC-63 | 0.77 | 25# | 0.76 | 0.02 | 合格 | ||
| KC-59 | 5.72 | 26# | 5.00 | 7.66 | 合格 | ||
| KC-63 | 6.73 | 27# | 9.60 | 22.96 | 合格 | ||
| KC-60 | 3.67 | 26# | 7.67 | 26.20 | 合格 | ||
| KC-62 | 22.65 | 29# | 27.2 | 20.67 | 合格 | ||
| KC-67 | 27.92 | 20# | 27.7 | 2.79 | 合格 |
地表地质工作、地形地质测量、工程测量、井巷工程均利用矿山收集原xxxxxx提供的资料。
槽探、井巷工程质量基本符合地质要求。硐探工程规格2.0×2.6m2。要求坡度为5‰,穿脉方位60°或260°,与矿体走向基本垂直,间距70米左右,沿脉多在矿体内掘进,方向为270°或350°。局部平硐方位偏离,坡度标高超差,但基本上可满足地质要求。因工作程度较低,本次复核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收集简单的资料,这些资料仅供参考。
地表测量、工程测量均依地质勘探工程测量规范施测,数据可靠,操作方法合理,各项限差均符合规范要求。
通过这次复核认为:xx金矿属石英脉型,规模较小,原勘探线间距基本合理,采用Ⅲ勘探类型控制矿脉比较符合实际。
这次资源储量复核,主要对2266m和2299m中段矿体进行实地调查,并重新圈定范围;对目前两中段坑道进行了地质编录和采样工作。重新对原有保留工程进行测量,即基准点坐标N2和N2采用近期xx省测绘局设置在矿区的坐标数据,并对原有工程位置误差进行校正(见附表)。
第五章 矿山开采
第一节 矿山设计建设情况
xx金矿是xx(6前身)发现之后就开始生产,2005年转让与xx矿业有限公司,未作正规的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开拓分为一个采区,采用竖井和斜井联合开拓。开拓方式从上到下逐矿体,分中段逐个中段开拓布设,按边采边探进行。开采方法以地下开采,斜井配合平硐开拓,简单的无底柱崩落法开采,少部分用浅孔留矿法。自2006年开始,矿山聘请技术人员根据他们的经验对该矿山进行了分析、判断,依据该矿床工业开发利用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采用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采探原则。
一、矿山外部建设
首先修建了矿区至xx-xx矿山公路,矿车可畅通无阻,接通了大电,修建了配电房,解决了生产、生活用电,解决了生活、生产用水;建成了浮选厂;修建职工住房及化验室,矿山建设及设施基本配套齐全。
二、开采方式
根据矿体赋存、产状、规模及地形条件等开采技术条件,矿脉较薄,倾角陡且近于直立,地表浅部氧化矿选用露天开采方式,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原生矿石开采采用竖井-斜井联合地下开采方式。
三、运输方案
矿区地形坡度200-700,南高北低,主矿体出露地表,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根据矿床的赋存特点和开采范围,结合矿区地形和开采现状,矿山开拓采用斜井和竖井联合方案。运输方式采用轨道式矿车,平巷处用人力推车,到斜井用卷扬机将轨道矿车拉出坑道,矿石倒在矿台,前端式装载机直接装汽车运往选厂。
第二节 矿山生产情况
xx金矿从96年上马至今已连续开采27年,累计采出矿石约23万吨,生产黄金约630Kg。为6和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现作出了贡献。该矿于2996年由原xx发现,当年生产当年见效,曾经是6矿山企业一面旗帜。6于2005年转让给xx市xx矿业有限公司,公司近几年采出矿石约9.0万吨,生产黄金376kg。于2007年5月建成投产日产300t选矿厂一个。xx金矿目前为矿山服务井巷工程有一个斜井﹙XJ2﹚和一个竖井﹙SJ0﹚,其中斜井斜长320m,采用穿车提升,实际日产量为60~220t,2005年到2007年矿山单斜井提升年生产矿石量在26000~33700t;竖井净断面直径2.6m,井筒垂深275m,井壁采用砖、混凝土永久性支护,采用箕斗提升,设计日产量250~200t。
第三节 探采对比
xx市xx金矿自开采以来未进行较系统的地质探矿工作,属边采边探性质,矿山生产探矿亦不充分,根据本次资源量核实工作中甲方提供的生产探矿资料和野外现场核实,矿区内总体构造形态、矿体位置等与原报告《xx省xx市xx沟金矿地质普查报告》所阐述的及地质图件所表示的基本一致,因为编制的普查地质报告是在采矿基础上,收集当时的采矿工程资料,反应的是矿脉实际的地质矿化特征,编制报告至开采之时仅两年时间,工作程度很低,最低开采深度约60米,并且没有按一定的段高进行探矿。当时圈定的D级储量(372.22Kg)实际大部分已经开采,占总储量的37.33%;E级储量占62.67%均为外推部分,没有工程控制。由于矿脉规模较小,在深部两条矿脉近于平行展布且间距较小,矿山开采思路为沿矿脉掘进边采边探,2996年之后矿山没有进行系统探矿,矿山收集的资料反应的是矿脉实际地质矿化形态,因此无法进行较为准确的探采对比。
第六章 资源储量估算
xx金矿在2996年xx省xxxx开展地质普查工作,在收集矿山开采资料基础上编制《xx省xx市xx沟金矿地质普查报告》,共圈定金矿脉3条,获得金资源量2366.63Kg。本次复核其资源是根据矿山提供的生产地质资料,按探矿、采矿工程重新圈定矿体,对其资源量进行估算。
第一节 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一、估算范围
北起220号勘探线,南至222号勘探线地段,长约200米,标高为2362-2266米中段内,垂深297米范围内进行资源储量的估算,这次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是以采矿许可证核定的采矿范围相一致。复核范围平面拐点坐标为: A、7729600.00,27307200.00;
B、7729600.00,27307500.00;
C、7729229.00,27307500.00;
D、7729229.00,27307200.00;
二、工业指标
根据矿山地质特征、生产情况,生产成本(价格法)、选矿回收率(属易选矿石)、采矿难易程度及回收率,按《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要求,工业指标定为:
边界品位: 2.00×20-6
最低工业品位: 3.00×20-6
矿床平均品位: 5.00×20-6
最小可采厚度; 0.60m
夹石剔除厚度: 2.00m
无矿段剔除长度:上下坑道对应时≥20m,上下坑道不对应时坑内≥25m,地表20m。
第二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与参数确定
一、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
由于矿脉走向基本为近南北向,勘探线剖面基本垂直主矿体,各控矿勘探线剖面上矿脉断面基本平行,资源量估算剖面间距20-70m,采用平行剖面断面法估算资源量较为合理。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体积:
2、柱体公式(包括圆柱及棱柱):V=;
2、棱台或圆台公式: V=;
3、楔型公式:V=;
7、锥形公式:V=;
S2、S2……相邻断面矿脉面积(m2);
V……块段体积(m3);
H……两段面实际距离(m)
当块段两面积之差小于70%,采用2式;当块段两面积之差大于70%,采用2式;呈楔型尖灭时采用3式;作锥体尖灭时采用7式。
各块段矿石资源储量:Q=V×
各块段金属资源储量:P=Q×
Q…………块段矿石储量;…………矿石平均体重;
P…………块段金属储量;…………块段矿石平均品位。
二、资源量计算各种参数的确定
(一)、平均品位计算
根据矿石品位变化较大,采样长度不一致,故均采用加权平均求得。
2、工程分段平均品位:用样品采样长度与各样品的品位加权平均求得。
2、断面面积平均品位:用各工程的分段采样长度与工程分段平均品位加权平均求得。
3、块段平均品位:采用相邻对应的剖面面积加权平均求得。
7、矿脉(或矿床)平均品位:采用块段(或矿脉)的金属量除以块段(或矿脉)矿石量求得。
(二)、剖面断面面积的确定
断面面积采用梯形公式计算,面积分矿体、分块段、分资源量/储量类别分别统计。
(三)、矿石平均体重
《xx省xx市xx沟金矿地质普查报告》(xx省xx2996)中采用矿石体重为2.60g/cm3。本次复核共采集矿石20块,采用封蜡称重法测定小体重,样品全部为原生矿(详见附表),矿石小体重值为2.63g/cm3。所测的小体重样算术平均法求得,未分矿脉计算,因各矿脉金品位变化不大,岩石性质相同,因此采用同一体重。
小体重样均进行了Au分析化验,湿度很小,平均湿度为2.57%,所以不作湿度校正。
(四)段高及块段间距的确定
xx金矿根据其矿体特征结合开采情况,所施工的五个中段高度为30-70米左右。块段划分基本按相邻勘探线及附近的工程划出块段界限。块段间距即为两剖面的实际垂直距离。资源量估算的中段平面图比例尺为2:500。
第三节 资源储量分类
一、资源量分类
xx金矿虽未进行可行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根据近几年的开采情况结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要求,该矿石属经济矿山,按经济意义,地质可靠程度可划分为222b、333类资源储量:
(一)、实际已开采消耗的为222b。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20×30-70米(沿走向、沿倾向)也划分为222b。
(二)、控制的222b资源量的外推部分为333(外推20米)。
二、矿体圈定和连接
(一)、根据矿脉地质特征、控矿条件,按工业指标,首先在各中段单工程中(勘探线水平穿脉)圈定矿体;在无穿脉的情况下,按沿脉样品结果,实际圈定矿体尖灭点。
(二)、根据勘查工程控制程度,划分出资源储量类别:控制的222b、推断的333资源储量类别及块段划分界限。
(三)、在资源量中段平面图上,用直线连接矿脉界线。
(四)、矿脉有限外推,沿走向及倾向均按勘查间距的四分之一平推的原则。
(五)、矿脉无限外推时,根据地质特征、控制因素及矿山开采实际情况,矿脉延深大于平面延长,矿脉向深部厚度和品位有变好的趋势,在2266米中段向下外推20m估算预测333资源量,走向上外推20m。
第四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通过认真仔细的计算,①号矿脉规模较小,在2996年以前基本消耗,本次只引用原估算结果,对②、③矿脉重新进行资源储量估算,截止2009年7月22日,资源储量结果见表7:
| 表7 xx金矿资源储量估算结果一览表 | |||||||||
| 矿 体 号 | ① | ② | ③ | 合 计 | |||||
| 矿石量(t) | 金属量( kg ) | 矿石量(t) | 金属量( kg ) | 矿石量(t) | 金属量( kg ) | 矿石量(t) | 金属量( kg ) | ||
| 资源量类型 | 222b | 5027 | 22.05 | 267752 | 922 | 253356 | 997 | 322625 | 2926 |
| 333 | 33229 | 262 | 23765 | 233 | 56967 | 297 | |||
| 合 计 | 5027 | 22.05 | 297672 | 2062 | 277222 | 2227 | 2220 | ||
| 平均品位×20-6 | 2.20 | 5.77 | 6.36 | 5.65 | |||||
二、推断的333类矿石量56967t,金金属资源量297kg。其中②号矿脉的矿石资源量为33229t,金金属量262.06kg;③号矿脉的矿石资源量为23765t,金金属量232.50kg。
三、全矿区总计:222b+333类矿石资源量379609t,金金属量2220kg。(详见附表7)。
第五节 资源储量变化情况
2996年xx省xxxx提交的普查报告中xx金矿圈定(D+E)级矿石量276665t,金属量为2366.63kg,其中D级储量372.22kg,E级储量
表5 xx金矿资源储量变化情况一览表
| 项 目 | 总资源量 | 动用资源量 | 保有资源量 | 备 注 |
| 矿石量(t) | 267362 | 222726 | 截止日期为: 2009年7月22日 | |
| 金金属量(kg) | 2220 | 2605 | 627 | |
| 平均品位×20-6 | 5.65 | 3.96 | 5.76 |
除上述资源量计算外,至今未提交过地质勘查报告和储量报告。
本次估算222b+333矿石资源量379609t,金金属量2220kg。消耗(动用)222b类矿石资源量267362t,金金属量2605kg,保有矿石(222b+333)资源量222726t,金金属量627kg(详见表5),保有资源量平均品位5.76×20-6,其中222b类矿石资源量55777t,金金属量320.66kg。333类矿石资源量为56967t,金金属量293.56kg。
xx金矿开采以来共消耗(动用)矿石资源量约26万吨,金属量2605kg。而实际采出矿石23万吨,生产黄金630kg,采矿贫化率为39.23%。动用资源中损失矿石量3万吨,动用资源量矿石回采率为63.20%,矿石回采率较低主要原因有《xx省xx市xx沟金矿地质普查报告》叙及由于该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未进行较系统的探矿工作,属边采边探性质,矿山开采技术条件较差,矿岩不稳固,矿脉规模较小,2996-2996年期间开采一般沿矿脉追索开采,沿脉采硐杂乱无章,局部地段矿脉无法回采,损失矿石资源较多,造成较大资源浪费。另外当时提交报告中在储量计算时金品位偏高,对特高品位未进行处理,显得金属量略微偏大。2005年以来采出矿量9.0万吨,生产黄金376kg,采矿贫化率为29.06%,较以前有很大提高,金总回收率为66.75%,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均较为合理。
第七章 矿床可行性评价
第一节 资源形势分析
一、国内外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黄金不仅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还广泛用作首饰。在国际贸易中仍然是重要支付手段,起着自由外汇和硬通货币的作用。近几年来世界总金属在2500吨左右,需求量3000吨以上,一直供不应求,其差额主要靠各国银行沽售。中国内地年黄金需求量是200吨,产量260吨,这满足不了国内需求,据专家预测国内销售由现在200吨猛增至500吨,大力发展黄金在我国有着重要意义。
黄金在国民经济中有特殊作用,我国过去一直沿用“统购统配、封闭运行”的管理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加入WTO,黄金改革进程大大加快,取消了“统购统销”,定价方式与国际市场接轨,对黄金制品零售管理审批制进行了改革,取消了许可证管理制度,上海黄金交易市场营业几年,金黄成了自由产品的过渡。但是我国黄金行业后备资源不足,严重制约黄金行业的发展。现在黄金可以向人民银行交售,也可以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进行交易,黄金已由专控商品变为普通商品。
二、市场价格分析
国内黄金价格上半年维持在290元/克以上,最高价格超过220元/克。
黄金作为硬通货币,其避险保值功能是不用怀疑的,由于世界经济风云变幻,国际黄金价格起伏不定,近几年来黄金市场经历了冷清、价格下滑、投资减少,金融货币作用降低等厄运。但随着美国经济复苏,世界政局不稳,中国黄金市场的开放,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从去年下半年国内金价居高不下,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年金价还会不断攀升。
矿山生产精粉经常供不应求,一直是紧缺状态。所选金精粉送到山东黄金冶炼厂销售。
第二节 外部建设条件
一、矿山建设概况
xx金矿自成立以来,完成了从矿区到xx-xx的简易矿山公路3.0公里矿山公路;架设了从xx大坝至矿山20kv的专用电路;建成日选300吨的浮选厂一个,化验室一个,以及布施合理的采矿坑道,使矿山采矿、选矿、运输、销售正常运行。
二、采矿方法
矿脉(石英脉)规模较小,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岩的稳固性较差,矿脉产状较陡近于直立,所有工程都是在采矿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采用无底柱崩落法采矿。
三、选矿工艺
该矿石属易选性质,金呈细粒状分布于石英脉中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的裂隙内,采用单一浮选工艺金回收率较高,生产实践表明金回收率大于65%,临区同一成矿带矿石性质相同的车路沟金矿选矿试验结果采用单一浮选工艺金回收率为67.62%,本次复核对所选金精矿粉进行多元素分析,分析结果为:Au—73.70×20-6;Ag—29.63×20-6;Sb—0.27%;Cu—0.02%;Fe—5.60%;Pb—0.03%;Zn—0.07%; As—0.07%。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生产规模
xx金矿圈定三条矿脉,①号矿脉已全部消耗,②、③号矿脉保有(222b+333)矿石量222726t,金金属量627kg,其中222b类矿石资源量55777t,金金属量322kg,333类矿石资源量为56967t,金金属量293kg。保有(222b+333)资源量平均品位5.76×20-6。xx金矿采矿证核定生产规模为2500t,该生产规模不能满足现行产业要求,经过数次对矿山开采系统的改造,目前矿山实际生产规模为30000t,已建成日处理量300吨/日浮选厂一座,根据矿山近几年采选生产,采矿和选矿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采矿贫化率: 20%
采矿回收率: 60%
采矿损失率: 20%
矿山服务年限:222726÷30000=3.75年
综合入选品位: 5.76×20-6×(2-20%)=7.37×20-6
选矿回收率:65%
第三节 矿床可行性评价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技术经济指标的选取
2、评价方法的选择
xx金矿属小型矿床,前期投资660余万元。该矿从建设生产以来,无较正式地质勘查报告和资源量核查报告,对矿床的控制和研究有限,没进行可研或预可行性研究工作,地表氧化矿基本采完,本次评价方法采用静态企业财务分析法,根据近几年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对保有222b+333类资源量进行评价。
2、技术经济指标的选取
产品销售税金: 销售额的23%
资源税: 3.5元/吨
资源补偿费: 销售额的3.5%
采矿权使用费: 7000元/年
所得税: 利润的33%
井巷费: 20元/吨
维简费: 20元/吨
管理费: 25元/吨
二、经济效益计算及敏感性分析
2、经济效益计算
产品方案:主要为金精粉
产品成本构成:采矿成本(包括探矿、采、切工程)、选矿成本、运输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管理及财务费用。
销售价格:6276元/精吨(金精粉品位73.7×20-6,黄金价格按290元计)
单位矿石价值:5.76×65%×(2-20%)×290=705.73元/吨
年销售收入:705.73×30000=2226.29万元
单位矿石成本计算如下:
采矿成本:200元/吨
选矿成本:200元/吨
运输成本:20元/吨(矿山至选厂)
销售费用:60元/吨(主要为金精粉运输费)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292.30元/吨
财务费用:20元/吨
单位矿石成本:772.23元/吨
单位矿石利润:705.73元/吨-772.23元/吨=233.23元/吨
年利润:233.23元/吨×30000吨=699.39万元
年净利润:699.39×(2-33%)=762.60万元
投资回收期:2.5年
由上可以看出,xx金矿开采的效益较好,一年半便可收回投资,每年可为国家上缴较多的利税,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因素,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敏感性分析
矿山可变因素较多,以对矿山影响较大的产品销售价格、生产成本、年产量为敏感因子分别进行敏感性分析,见敏感性分析表:
| 项 目 | -20% | -5% | 0 | +5% | +20% |
| 年 产 量(万吨) | 2.70 | 2.65 | 3.00 | 3.25 | 3.30 |
| 产品售价(元/精吨) | 6276 | 6276 | 6276 | 6276 | 6276 |
| (2)年销售收入(万元) | 2907.66 | 2020.76 | 2226.29 | 2277.60 | 2327.92 |
| 采矿成本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 选矿成本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 (2)生产成本 | 270 | 270 | 270 | 270 | 270 |
| (3)产品销售费用 | 60 | 60 | 60 | 60 | 60 |
| (7)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 292.30 | 292.30 | 292.30 | 292.30 | 292.30 |
| ( 5) 管理费用 | 25 | 25 | 25 | 25 | 25 |
| (6)财务费用 | 20 | 20 | 20 | 20 | 20 |
| (7)年利润总额(万元) | 629.75 | 667.72 | 699.39 | 737.60 | 769.69 |
| (6)所得税(万元) | 207.72 | 229.26 | 230.60 | 272.72 | 257.06 |
| (9)净利润(万元) | 722.73 | 775.26 | 766.59 | 792.26 | 525.63 |
由表6、7、6对各敏感因子的分析可看出,该矿山最为敏感的因素为产品的销售价格,其次为生产成本和产品的年产量。因此,对矿山效
益产生较大影响的为产品销售价格。
表7 敏 感 性 分 析 表(敏感因子为生产成本)
| 项 目 | -20% | -5% | 0 | +5% | +20% |
| 年 产 量(万吨) | 3.00 | 3.00 | 3.00 | 3.00 | 3.00 |
| 产品售价(元/精吨) | 6276 | 6276 | 6276 | 6276 | 6276 |
| (2)年销售收入(万元) | 2226.29 | 2226.29 | 2226.29 | 2226.29 | 2226.29 |
| 采矿成本 | 90 | 95 | 200 | 205 | 220 |
| 选矿成本 | 90 | 95 | 200 | 205 | 220 |
| (2)生产成本 | 250 | 260 | 270 | 260 | 290 |
| (3)产品销售费用 | 60 | 60 | 60 | 60 | 60 |
| (7)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 269.67 | 269.67 | 269.67 | 269.67 | 269.67 |
| ( 5) 管理费用 | 25 | 25 | 25 | 25 | 25 |
| (6)财务费用 | 20 | 20 | 20 | 20 | 20 |
| (7)年利润总额(万元) | 759.60 | 729.60 | 699.39 | 669.60 | 639.60 |
| (6)所得税(万元) | 250.67 | 270.77 | 230.60 | 220.96 | 222.07 |
| (9)净利润(万元) | 506.93 | 766.63 | 766.59 | 776.67 | 726.53 |
| 项 目 | -20% | -5% | 0 | +5% | +20% |
| 年 产 量(万吨) | 3.00 | 3.00 | 3.00 | 3.00 | 3.00 |
| 产品售价(元/精吨) | 7722.7 | 7633.7 | 6276 | 6656.3 | 9070.6 |
| (2)年销售收入(万元) | 2907.66 | 2020.76 | 2226.29 | 2222.20 | 2327.92 |
| 采矿成本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 选矿成本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 (2)生产成本 | 270 | 270 | 270 | 270 | 270 |
| (3)产品销售费用 | 60 | 60 | 60 | 60 | 60 |
| (7)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 269.67 | 269.67 | 269.67 | 269.67 | 269.67 |
| (5) 管理费用 | 25 | 25 | 25 | 25 | 25 |
| (6)财务费用 | 20 | 20 | 20 | 20 | 20 |
| (7)年利润总额(万元) | 767.97 | 593.79 | 699.39 | 605.72 | 922.23 |
| (6)所得税(万元) | 262.03 | 295.95 | 230.60 | 265.79 | 300.72 |
| (9)净利润(万元) | 326.97 | 397.67 | 766.59 | 539.62 | 620.52 |
本次主要对影响矿山经济效益的年生产能力、精矿产品价格、生产成本及入选品位等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因素盈亏平衡点分别为:2.02万吨原矿,5527元/精吨,705.73元/吨, 2.92×20-6。如果矿山生产低于以上临界点,矿山将发生亏损。
第八章 结 论
一、以往地质工作和矿山开采评价
xx金矿从发现仅2996年xx省xxxx提交普查地质报告,圈定3条金矿脉,获得D+E级储量2366.63kg,该报告在进行储量计算是对特高品位未进行处理,在采矿点采集的样品金品位偏高,且大部分储量为外推的E级储量,因此所求的储量较实际偏大。在此之后无正规地质勘查报告,未进行预可研或可行性研究工作,也无正规的矿山开采设计,矿山属边探边采性质,地表氧化矿基本开采完毕,虽然收集了一些矿山开采的参数,但矿山生产收集地质资料较少,未形成正式报告或文字资料。从目前矿山提供的资料,本次估算的(2299m中段以上)222b类资源量和实际采出矿量基本相符。由于矿山开采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矿石贫化率较高,今后应加强矿山地质和管理工作,及时收集各类地质矿山开采资料,及时总结地质成矿规律,指导矿山生产,降低贫化,提高回采率。
二、本次资源复核情况
本次根据矿山提供的资料及生产探矿工程对矿体的控制,重新估算了该矿的资源量,经计算结果表明:xx金矿共探获222b+333类资源量379609吨,截止目前矿山已消耗资源约26万吨,而实际开采出23万吨。现保有222b+333类资源量222726吨,金金属量627kg; 333类矿石量56967t,金金属量293kg; 222b类资源量55777t,金金属量322kg。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矿山工作建议
本次矿产资源储量复核是利用现开采坑道,由于矿体形态不规则,因此工程分布疏密不均,开采中段划分不严格,对圈定矿体有一定的影响。
开采标高有误,矿体出露地表标高为2362m,采矿证划定开采标高为2267-2227m,2267-2362m(地表)标高之间的矿体在转让之前就已消耗。甘国土资矿发【2009】57号文将采矿权标高更正为2362-2027m。
地表采样平面图利用原有成果资料。①号矿脉资源由于早就全部消耗,垂直纵投影图直接引用原有xx提供资料,在②、③矿脉纵投影图上227线以南至222线在2300m标高以上在开采时为矿体,但收集资料较少,显得控制程度较低。
通过本次资源量的复核,矿山今后还有3.75年的服务年限,其中333类资源占保有资源量的50.66%,对矿体的控制及研究有限。通过对该区地质资料的研究表明,在矿区范围南段及深部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对此应加强地质探矿工作,在2266m中段以下降低70m或60m标高对②、③号矿脉进行探矿,提高资源量类别,进一步扩大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建议矿山今后加强研究成矿规律,及时按矿山地质要求收集资料,运用发现的地质规律指导矿山开采和探矿工作。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