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广东省珠海市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5-10-01 12:43:28 责编:小OO
文档
2014年珠海市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第一部分 基础(24分)

1、诗词默写(10分)

(1)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2)白头搔更短,                            。       (杜甫《春望》)

(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                          ,                            。

(4)陛下亦宜自谋,以              ,                    。    (诸葛亮《出师表》)

(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我是gān biě(          )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2)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yìn bì(          )树下的幽花芳草。

(3)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zī zī bù juàn(              )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4)高高低低的房屋lín cì zhì bǐ(              ),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座落在绿树浓阴中。

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无情的洪水袭击了这片地区,粮食被冲走,致使几十万灾民无粮可吃,嗷嗷待哺。

B 他诚恳地对说道:“你放心,为学生募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C 网络上的东西良莠不齐,我们一定要细心分辨,防止受骗或受到不良影响。

D 尽管不希望太多的人知道,但是他被提前录取的消息还是在学校里不胫而走。

4、下列句子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听完雷锋的故事后,我的心里由衷地佩服这位主义战士。(将“心里”去掉)

B 看到他们开心的笑脸,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和爸爸妈妈出去玩耍。(句末加上“的情景”)

C 马航失踪事件牵动了无数中国人和世界人民的心。(将“无数”去掉)

D 由于大雪,现在已经封山了,请猎户们互相转告,在近期切忌不要进山打猎,以免发生危险。(将“切忌”改为“切记”后)

5、句子仿写。请仿照文中句式写出两组句子。(4分)

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的大树;                     ,   

                          ,                                  ;                  ,                

                          ,                                     。

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地在世上厮混日子,也可以让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二部分   阅读(46分)

(一)鱼,我所欲也(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口技》)  

B. 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3分)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翻译: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4分)        

(二)(9分)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①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注释】①骜:同“傲”。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一日三至弗得见(        )      (2) 桓公曰:不然。   (          )

10、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B.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 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C.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我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D.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么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11、齐桓公之所以赢得了许多国君相率而朝,是因为他能够“                        ”(用原文回答),表明齐桓公是一个                                的人。(4分)

(三)匠人与大师(梁 衡)  (10分)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鲁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12、对文章各部分内容及相互关系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提出“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别”这一话题,引出下文。

B.第②到第④段阐述匠人和大师三个方面的区别,三段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C.第⑤段指出追求成为大师的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紧承上文深入论述。

D.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师思路对个人、民族和社会都有帮助,收束全文。

13、下列对第⑤段画线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画线句是证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这个观点的。

B.画线句引用“古语”证明观点,使得说理有出处、有根据,更具说服力。

C.本段引用了画线句“古语”和拿破仑的名言说理,可知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D.“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对第⑤段论证的总结,又与第六段的论证相互勾连。

14、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4分)

                                                                                             

                                                                                             

                                                                                             

(四)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17分)

  ①那个微凉的午后,我正在家里准备着第二天的出差行李,门铃突然响了,邮递员将一封普通的信件递至我手中,然后转身离去。

②拆开信封一看,里面有两张信纸,一张上面只是写着零星的几个不规则的字——老师,我想做您的学生;另一张是密密麻麻的成人字迹,意思是他的孩子先天弱视,只能艰难地看见很近很近的事物,因此在学校里常被同学们嘲笑和捉弄,孩子虽小,但懂事,受了委屈不说,只是一个人偷偷哭泣。家长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便让她退学在家了,可孩子实在喜欢读书,于是,家长经别人介绍,给我写了这封信,请求我能单独给她辅导功课。

③看着那些雀跃在泛黄信件上的深情字语,再看看孩子那稚嫩的字迹,我似乎看见家长那期许的目光和孩子趴在桌上,头努力低着,一字一字在信件上写字的情景。心被濡湿,倏然难过起来,难以言表。我拿出手机,拨打信件上留下来的电话号码,允诺免费给孩子复习功课,直到她重新上学为止。电话那头,是家长的万般恩谢。

④那一个春风轻拂的周末,我见到了我的这位学生 —— 一个非常拘谨而有礼貌的女孩子。扎着两个马尾辫,穿着整齐干净的衣服,笑起来,脸颊两边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可也许因为知道自己视力不好,总是微微低着头,似乎显得有些自卑。

  ⑤第一次见面,我没有直接给她补习功课,而是给她讲了许多童话故事,如《大灰狼与小白兔》《国王与大臣》《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等,以此来增进我与她之间的感情,好进一步了解她。她听得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兴趣盎然的样子。时光匆匆,一个小时似乎瞬间而过,转身离开前,我给她做了一道测试题:让她从前面的几个故事里,随意抽取一个关键词,然后简单地造个句子。她选择了“撒谎”一词,然后思考了两分多钟,一字一顿地说出了她造的句子——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说完,她捂着自己的小手,似乎非常期待着我的肯定。

⑥这一句话,确实是我所未想到的,把月亮比拟成孩子,可以。可是为什么会“撒谎”?句子应该还没说完整啊。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沉默了一会说:“再认真想想噢,老师下次课来告诉你答案。”

⑦走在回去的路上,脑子里反复回想着刚才的那一幕——在离开的时候,我似乎见到了那浅淌在她眼角的泪。想到眼泪,我猛然大悟:对啊,她是个弱视的孩子,只能非常艰难地看清眼前的景物,而月亮,或圆或缺,她又怎能知晓?于她而言,她只能从书本上或别人口中知道月亮的形状,有人说它像一艘弯弯的船,而有人却告诉她那是圆圆的满月。既然她从未看过月亮,而月亮又无端变化,她便自然觉得它就是一个会撒谎的孩子。如此想着,我自责不已,她的造句是想让我这位老师告诉她困惑在她心中已久的确切的答案,而我的回答,却如一阵冰冷的风,让她原本生机勃勃的春天迎来阴霾寒冷的冬日。

⑧第二天在学校上课,我拿她的造句“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问学生们是否正确,几乎是一大半的学生都否定了这个句子。可当我将女孩的故事陈述给他们听时,那些幼小的善良的心灵一下子便被感动填满,千万般要求我带他们去见这位女孩子。

⑨当我们40多位学生排成一排,依次出现在孩子家里,并说着“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的造句真美时,女孩愣住了,然后冲上来,抱住我,哭了。她说,从来没有人对她这么好。最后学生们相拥一起,强烈要求女孩跟他们一同到我们的学校上学读书,做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女孩允诺了,那是她第一次,抬起头,正视我们。那浅浅的酒窝里,绽出一朵灿烂的自信之花。

⑩数日后,我收到了女孩家长的来信,信的结尾这样写着:“孩子从未见过月亮,也看不见,但是,老师您却在她心中勾勒出一轮美丽的月亮。相信,那皎洁的月光,会让她走出迷顿、困惑与自卑的时光……”

  ⑪读完信,心中徜徉着一种温暖的幸福感。是啊,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这是我听过的世上最动人的句子。                   (作者:陈晓辉)

15、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处写出相关的故事情节(每处用8个字)。(4分)

  午后收信,允诺辅导、                   、回去路上,深深自责、                    、数日之后,家长来信

16、小女孩和“我”素不相识,为什么却那么渴望成为“我”的学生?(4分)

                                                                                                         

                                                                                                         

17、结合语境,对第⑦段中划线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8、作者为什么说“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这是我听过的世上最动人的句子”?请结合全    文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第三部分 作文(50分)

生活多姿多彩,太多太多的人事物或是感情让我们舍不得、离不开、放不下、丢不掉,它们都是我们的珍宝,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请以“我心中的珍宝”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600字左右;(2)除诗歌外,自选文体;(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四、附加题(10分)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1、文段选自      的散文集《       》,他的一生有许多著作,如小说集             、

              等。(2分)

2、选段中讲述“郭巨埋儿”的故事是作者反感的两件事之一,请说出另一件,并结合文段及作品的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反感这两件事?(4分)

                                                                                                 

                                                                                                 

3、结合文本说说本篇散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4分)

                                                                                                 

                                                                                                  

1.(1)折戟沉沙铁未销    (2)浑欲不胜簪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4分)干瘪    荫庇    孜孜不倦    鳞次栉比

3.(3分)B 嗷嗷待哺:原意指小鸟饥饿时叫着要东西吃的样子。后常用以形容饥民渴求得食而急待解救的悲惨情景 

4.(3分)C

5.(4分)略

6. C(3分)

7. 优厚的物质待遇,如果不考虑是否合乎道义而去轻易接受,那么这种优厚的物质待遇对我有什么好处呢?(3分)

8、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9. (1)能够(2)这样  (2分)

10. C(3分)

11. 下布衣之士           尊重人才,求贤若渴(4分)

12. B(3分

13. A(3分)

14. 首先提出“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的观点;然后展开分析,具体阐明匠人和大师的区别;最后又举出牛顿、爱因斯坦、马克思、恩格斯和等人的事例具体论证,有力的佐证前面提出的论点。(4分))

15、(4分)周末初见,女孩造句; 女孩家里,师生探访。

16、(4分)(1)由于先天性弱视,她在以前的学校受同学欺负,家长让她退了学,可是她很想读书。

    (2)从全文看,“我”有爱心,理解孩子,能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并引导其他孩子一起关心小女孩,从而唤起她的自信和对新生活的向往。(意近即可)

17、(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由满怀期待到失望难过        的心里变化过程,同时也表现了“我”深深地自责和歉疚。

18、(5分)这句话让我体会到小女孩对被理解与认可的渴望;体会到孩子们对女孩的那份        真诚的帮助;体会到父亲对孩子的那份深深的期许与疼爱;也让我体会到温暖与爱的力    量。(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即可给3分,答对三点即可给5分)

附加题

1.(2分)鲁迅  《朝花夕拾》  《呐喊》 《彷徨》

2.(4分)老莱娱亲。反感老莱的“诈跌”。他认为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诈,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诈跌”违背了儿童心理,侮辱了孩子。对“郭巨埋儿”反感的是对儿童生命的掠夺。

3.(4分)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做情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