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腰痛辨证分型
2025-10-01 12:46:40 责编:小OO
文档
腰痛辨证分型 

 

古人多论腰痛有五种类型,我略作解析,补充相关理法方药,以充实其分类。对于各型腰痛,其有效的处方有许多。且就我临床所喜用的处方提供几则,以方便患者对症用方,省去腰痛牵延之苦。

 

一则少阴肾衰,阳虚腰痛。

 

此类腰痛,本于肾虚,而阳气不收,其脉必大,其痛必反复难愈,需要温补肾阳才行。一般我常用制附片、制川乌、制草乌、杜仲、枸杞、五味子、补骨脂、核桃仁之类药物,临床有效。

 

凡遇右尺脉紧,且有腰痛患者,我常用乌附麻辛姜桂汤,其方:制川乌20克,制附片20克,麻黄30克,细辛20克,干姜30克,桂枝30克,炙甘草30克。水煎服,日一剂,需要久煎两小时。且脉有一分紧,就多用一分附子。这是阳虚而寒盛之证,离不开附子的温通少阴功效。且其方重用诸温药,祛寒之功极好,若是辨证精确,可一剂收效。唯不可滥用温补,以防升阳太过,病反有变。

 

二则风痹风寒,湿著腰痛。

 

此类腰痛乃外邪所客,正虚而邪客,气血不畅而发作为疼痛。其法,莫如开太阳而扶少阴。麻附细正是其大法。又当分风寒,风湿,寒湿而各论之。

 

1、风寒当解表祛风,如元胡,肉桂,杜仲,羌活,赤芍各 30克,共研极细末,每服六克,黄酒调下。此方从元胡止痛散(由当归、元胡、肉桂三药组成)化出,去当归之活血,加羌活之温开,更配合杜仲入肾补肾坚强筋骨,赤芍活血化瘀,助肉桂成桂枝汤以化气调阴阳,解表和营卫,为治本之道。此方亦治闪挫气滞,血瘀亦良。又有橘核配合木香,黄酒调下,亦是理气之治腰痛法。

 

古方有又一养肾散,治肾经虚弱,风寒伤肾,膀胱虚寒,以至腰脚疼痛,不能步履,效验非常。其方:苍术30克,天麻6克,制草乌6克,制附片6克,上药共为极细末,三克每次,黄酒调下,麻痹少时,随愈。此方审用得宜,殊有神效,但孕妇忌之。此天麻祛风,苍术利湿而二乌通阳也。又余读《奇效良方》亦有养肾散,主治腰脚筋骨疼痛,不能步履,共效如神。其方加天麻为9克,更加全蝎15克。且研细末后,每服3克,用黑豆酒调下。药气所至,麻痹少时,须臾疾随药气顿愈,知是骨髓中痛,用核桃酒调。此方去积聚症瘕,伤寒中风皆治。

 

2、风湿腰痛,则当祛风利湿。羌活或者独活在所必用。我喜欢用此方:白术60克,薏苡仁45克,加羌活15克,或者亦加独活15克,用黄酒和清水各半煎服,效果极佳。另外,古方有神应丸,治疗肾经不足,风冷乘之,腰痛如折,痛引背膂俯仰,或劳役伤于肾,或寝湿地,或坠堕伤损,风寒客搏,皆令腰痛。其方:威灵仙,肉桂,当归各60克。上药共研极细末,用黄酒煮上药末为糊,作成小丸,如花生米大小,每服二十丸,食前用温酒送下,或者用小茴香10克煎汤送下,妇人用肉桂10克煎汤送下。

 

3、寒湿腰痛,即仲景之肾着汤证。其方名为肾着汤,治身重腰痛,如水洗状,不渴而小便自利,腰以下冷痛,如挂重物。用茯苓、干姜、白术、炙甘草成方,大剂温运中焦以运轴行轮。此极妙之法,不治腰而治腰,要在辨证论治之精确。临床上我亦用此方:制附片30克,白术30克,杜仲15克,共研极细末,每用12克,生姜五片煎水送服,这亦是治疗寒湿腰痛之妙法。其症见肿重冷痛,小便自利,或手足逆冷。

 

对于腰痛因于湿著者,当祛湿,我常喜用萆解。共法来源于古人的金刚丸,此方治肾虚骨痿,不能起床,服之可以益精祛湿。其方:萆解30克,杜仲30克(姜炒去丝),肉苁蓉30克,菟丝子30克(黄酒煮熟)。上药各自按法备好,晒干并研为极细末,再用黄酒煮熟一只猪肾,与上药共捣为丸子,如花生米大,每服6克,温水冲服。

 

三则肾虚劳役,伤肾而惫。

 

此类腰痛,必是隐痛不止,多持续数年,反复未愈。其法扶肾在先,不止痛而痛可自去。我临床喜欢核桃仁、杜仲、补骨脂、肉苁蓉、熟地、黑豆、菟丝子、黑芝麻之类中药,可单独或者成对应用,久则肾虚得补而腰痛自失。

 

古人治肾虚腰痛法极多,比如,有一方用杜仲30克(姜炒断丝),花椒15克(炒干),食盐少许,上三味一起研成细末。每取9克药末放入一块猪肾之中,包以荷叶,灰火煨熟,空腹食之,酒下,即是补肾止腰痛之妙法。且此方亦可加小茴香(盐酒同炒),更具温肾之功。分析此类方子,杜仲,川椒,小茴香,都是扶肾而温通之药,且配以猪肾,以血肉有情之品引入腰肾之中,自能收功。

 

另外青娥丸补肾极妙,我临床极喜用之。此类腰痛,每见古人重用补骨脂、核桃仁、杜仲之类,或者配合吃猪肾,皆是青娥丸之变方。举一有效古方如下:加味青娥丸,治肾虚腰痛或风寒血气搏痛。其方:杜仲30克(生姜炒),补骨脂30克(芝麻炒变色,去芝麻),核桃仁15克,没药15克,乳香15克。上药共为极细末,用肉苁蓉30克,酒浸成膏,和上药末一起捣成小丸,如花生米大,每天空腹时用黄酒或盐汤服二十丸,日两次。

 

再有煨肾丸,治疗肝肾虚损之腰痛不起甚效。其方我稍作变化,加核桃仁、鹿角霜、鸡内金、金钱草,以之治疗肾结石极效。亦用于扶助腰肾,为诸大病治本之法。亦治不育之因于脾肾双虚者。其方:怀牛膝、萆解、杜仲、白蒺藜、防风、菟丝子、肉苁蓉、葫芦巴、补骨脂各30克,肉桂15克,水煎服,日一剂。

 

四则坠堕险地,伤腰而痛。

 

我曾读古代医案,见其用肉桂、当归、元胡三味药为散,治疗筋骨疼痛,极是有效。因此细思其配方,觉妙义无穷,于是名之为元胡止痛散,临床反复试验之,效果极是令人满意。之后再读明清诸家方书,发现古人亦颇重视此方,且见多家方书有此方之记载,并颇有变化。

 

其方治闪挫腰痛,并治风寒体痛,四肢拘挛,亦治妇人下腹疼痛,产后服之更妙。当归15克、元胡15克、肉桂15克,黄酒煎服,或者研末黄酒冲服亦可。此方亦可加杜仲,或桃仁,或牛膝,或续断,或小茴香,或去当归,总之其加减方极多。又有变方,行气血,止腰痛,赤芍15、杜仲45克、木香15克、肉桂15克,共为极细末,每服6克,空腹温酒调下。

 

治疗瘀血腰痛的效方不少,比如用桃仁、红花、当归、熟地、川芎、赤芍各10克,水煎,空腹热服以化瘀血,治闪挫腰痛者,亦效。再如:生大黄15克(炒),生姜15克,水煎滚,浸一宿,五更时去渣温服,治疗坠堕闪挫腰痛,不能屈伸者。其方用法极妙,大黄煮开久泡之,以加强其化瘀之功而减其通阳明之效,加生姜配合大黄以其温而行大黄之活血化瘀之力。另有腰背气动而痛者,用枳壳15克,炙甘草3克,葱白一根,水煎服,服后即稍卧一会。此即通阳理气之妙法也。再有阉闾丸,治坠堕闪挫,血气凝滞之腰痛。阉闾子、当归、威灵仙、补骨脂、杜仲炒、肉桂各15克,乳香、没药各8克。上药共为极细末,黄酒煮上药末为糊,作成小丸如花生米大大,每服三十丸,空腹用淡盐汤送下。

 

另外,治挫闪腰痛,不能转侧亦可用妙用普饵。用久年普饵茶一大块,在柴火上烧至通红,马上放入老酒之中,趁热饮酒,仰卧片时,不效再服。因凡发酵之物则入肾,酒以通血脉,故可取效。

 

五则,寝卧湿地,湿著腰痛。

 

对于此类腰痛必运轴行轮,健运中焦以为治腰痛之本。其方非用肾着汤加减不可。灸法亦良,我常灸肾俞、命门、脾虚诸穴治此类腰痛颇效。但凡湿气腰痛,多伴有腰部沉重,似痛非痛,似不痛而行步难移,温灸以化湿气,配合中药调理,极是有效。

 

化湿之法,要在健脾,而重用白术极为关键。有人苦腰痛,数年不愈,用白术一味,大剂服之,不三月而痊。此用大剂白术健运中土,则土可燥湿而复肾气之灵转,自然腰痛得去。我常喜重用白术至60克,配合他药以加强燥湿之功,临床极是好用。

 

六、腰痛止痛方

 

临床时有未见明显病因,但患腰痛者,则当直止其痛。腰痛立安散可立止腰痛:杜仲30克(姜炒断丝),橘核30克(炒),食盐少许,共研极细末,六克每次,日两次,空腹时温酒冲服。或用此方,杜仲120克(姜炒去丝),木香120克,肉桂30克,上药共为极细末,每服六克,空腹温酒送下,治腰痛如神。此二方但止腰痛,因为腰为肾之外候,一身之所恃,其或外感或内伤虽有所不同,大约肾虚而后痛。若有病人反复腰痛,则止痛之余,当缓缓以丸药固本。

 

再者,凡治腰痛,都可用黄酒煎服,因为酒性通利,有行血止痛之功。我认为所有肾虚或者不虚之腰痛,或者寒湿,或者瘀血之腰痛,皆可用酒煎服。比如,治疗闪挫腰痛即用杜仲15克、补骨脂15克、核桃仁15克,黄酒煎服,必效。且古方颇重视酒煎活血定痛之功,可为临床试用。不能饮酒者可酒水各半煎服,亦有效。

 

另外,近贤张大昌先生有一方名曰枝仁汤,用核桃仁、薏苡仁、葡萄藤三味各30克,水煎服,治疗各种腰腿疼痛。我临床试用效果极好。

 

七、艾灸固本治腰痛

 

有些腰痛反复发作,且病人腰酸肾弱、畏寒肢冷、受寒则腰痛加重。这是肾虚或者虚寒性腰痛,要用温补的方法,艾灸最良。

 

治疗此类腰痛,我最喜欢用的一个穴位就是肾俞穴,而且是用重灸法。可以艾条灸15分钟,每天一至两次。或者用小艾柱灸30至50壮。病人会感觉到艾灸的热气自肾俞穴进入体内,十分舒服。且伴随着这种舒服,疼痛也悄悄地消失了。

 

艾灸有温阳补虚之功,对于肾弱以及虚寒性疾病都有效果,而不仅仅限于腰痛。且现在世人多不知保暖而过多耗散其阳,偏于阳虚之人多见。因此,灸法在当前也就有了巨大的医疗价值,值得引起重视。

 

对于平时腰部隐隐作痛,伴有肢冷畏寒、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之人,都可以经常灸肾俞、命门、关元、神阙诸穴,有不错的温阳固本之效。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阳虚证。建议大家可以对照《选择中医》一书中关于“何为阳虚”一节,看看自己是不是有所阳虚。

 

不管是虚寒性腰痛还是出现其他症状,只有是阳虚,都可以艾灸。可以说艾灸对于扶阳补虚极有殊功,对于普通人改善阳虚体质,对于慢性病患促进康复,对于我们的养生保健都有极大的意义。

 

 我曾整理明清诸家有关治疗腰痛的各种秘方验方,用诸临床,颇有收获。以上罗列多个经验方,颇是显得重复,冀有利于读者如遇到各种不同的腰痛时,有更为清晰的施治方药。且此篇所选诸方,不过是提供一个活法,读者当临证思辨,自出杼机,其理明而法自然通。当然,也不必一定要执着这些方子,临证变化,在于己心。而且,治疗腰痛也不仅限于以上所讲,常见的还包括药物外敷、运动、气功、推拿、瑜伽、注射等疗法,此篇不再赘述。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