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七年级上期末试卷--历史(解析版) (20)
2025-10-01 12:39:00 责编:小OO
文档
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这说明北京人(  )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

2.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神话传说人物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4.下列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有(  )

①甲骨文     ②司母戊鼎     ③秦兵马俑     ④圆形方孔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5.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评价(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6.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7.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

8.下列属于儒家思想的是(  )

A.“兼爱”“非政”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9.导致陈胜、吴广的根本原因是(  )

A.陈胜、吴广要求夺权

B.人民群众的要求

C.到渔阳戍边途中遇到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期到达

D.秦朝的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民无法生活

10.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

A.发明了造纸术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    D.发明了印刷术

11.历史地图直观地再现历史.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西周分封制    B.春秋诸侯争霸    C.战国诸侯争霸    D.三国鼎立

1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 来.”该诗赞颂了秦王赢政哪项历史功绩(  )

A.建立集权制度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修筑万里长城    D.书同文,车同轨

13.中国第一个治世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个治世是(  )

A.光武中兴    B.武帝盛世    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

14.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是(  )

A.刘徽    B.祖冲之    C.张仲景    D.张骞

15.2013年电视台播出的《汉字听写大会》列同档期播出节目收视率第一,再次证明了汉字有着无穷的魅力和鲜活的生命力.下列有关汉字演变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金文→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

B.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D.金文→甲骨文→小篆→楷书→隶书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1)“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2)你知道秦皇、汉武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什么吗?他们在思想统治方面又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这两位帝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为加强监察制度,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农天下。”

﹣﹣南朝《宋书》(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2)材料二反映了南方经济有何特点?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18.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这是哪一书法的摹本?此书法在书法史上有何美誉?

(2)此书法创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

(3)他的字有何特点?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三中、四中、六中联考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这说明北京人(  )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

【考点】北京人.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故选B.

 

2.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

【解答】根据教材内容可知:①北京人靠采集、狩猎为生;②山顶洞人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③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④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

故选D.

 

3.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神话传说人物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文初祖.传说中的黄帝,由于本人和亲属、属下的发明创造,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传说中的尧舜禹,由于各自高尚的品质而受人民爱戴,他们之间的禅让更是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解答】A、黄帝是部落联盟的首领,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

B、尧,著名部落联盟首领,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C、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D、禹带领人们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建立夏朝.

故选A.

 

4.下列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有(  )

①甲骨文     ②司母戊鼎     ③秦兵马俑     ④圆形方孔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考点】青铜器;文字的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朝的历史.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司母戊鼎是商朝著名的青铜器;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里的艺术品;圆形方孔钱是秦始皇统一的货币.所以甲骨文和司母戊鼎都是商朝商朝时期的历史文物的历史文物.

故选A.

 

5.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评价(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与影响.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封邦建国、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等可知是评价的是西周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故选D.

 

6.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考点】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夏朝建立.

【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其中①处应该是夏朝建立.

故选A.

 

7.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属于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铁器与牛耕的使用推广,导致社会生产力发展,诸侯争霸、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具体表现,商鞅变法是直接原因,故选D.

 

8.下列属于儒家思想的是(  )

A.“兼爱”“非政”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题考查百家争鸣,掌握各派别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代表作.

【解答】A.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的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

B.战国时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春秋无义战”,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

C.战国时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D.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故选B.

 

9.导致陈胜、吴广的根本原因是(  )

A.陈胜、吴广要求夺权

B.人民群众的要求

C.到渔阳戍边途中遇到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期到达

D.秦朝的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民无法生活

【考点】秦的和陈胜吴广.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秦末农民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直接原因是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在陈胜、吴广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AB不是陈胜吴广的原因 

故选D.

 

10.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

A.发明了造纸术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    D.发明了印刷术

【考点】纸的发明和改进.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蔡伦改进造纸术.

【解答】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为原料,制成“蔡侯纸”,不仅降低了造纸成本,而且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故选B.

 

11.历史地图直观地再现历史.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西周分封制    B.春秋诸侯争霸    C.战国诸侯争霸    D.三国鼎立

【考点】三国鼎立的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国鼎立的掌握情况.

【解答】注意图中“魏”“蜀”“吴”三个政权,根据所学可知,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故选D.

 

1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 来.”该诗赞颂了秦王赢政哪项历史功绩(  )

A.建立集权制度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修筑万里长城    D.书同文,车同轨

【考点】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分析】本题考查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

【解答】题干材料中“秦王扫六合”秦王是赢政,六合指六国,据此可判断该诗主要歌颂了秦王赢政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的伟大功绩.

故选B.

 

13.中国第一个治世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个治世是(  )

A.光武中兴    B.武帝盛世    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

【考点】文景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汉高祖时期开始实行休养生息,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故选C.

 

14.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是(  )

A.刘徽    B.祖冲之    C.张仲景    D.张骞

【考点】祖冲之与圆周率.

【分析】本题考查祖冲之的突出成就.

【解答】南朝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故选B.

 

15.2013年电视台播出的《汉字听写大会》列同档期播出节目收视率第一,再次证明了汉字有着无穷的魅力和鲜活的生命力.下列有关汉字演变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金文→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

B.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D.金文→甲骨文→小篆→楷书→隶书

【考点】文字的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文字的演变.

【解答】商朝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后来又由隶书发展为楷书.

故选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1)“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2)你知道秦皇、汉武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什么吗?他们在思想统治方面又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这两位帝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为加强监察制度,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考点】汉武帝与秦始皇的比较;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汉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分析】(1)本题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

(2)本题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和思想统治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

(3)本题考查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4)本题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的措施.

【解答】(1)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皇”指秦始皇嬴政;“汉武”指汉武帝刘彻.

(2)秦统一后,秦统一货币,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统一铸造五铢钱.秦始皇在思想统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焚书坑儒,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在思想统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集权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汉武帝为了巩固集权,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4)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加强监察方面各采取的措施分别是:秦始皇在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在设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十三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监督地方,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故答案为:

(1)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

(2)秦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统一铸造五铢钱;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4)秦始皇在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在设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十三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监督地方,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农天下。”

﹣﹣南朝《宋书》(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2)材料二反映了南方经济有何特点?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分析】(1)本题考查西汉时期的江南经济.

(2)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经济.

(3)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经济发展原因.

(4)本题考查城市的发展.

【解答】(1)由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可以看出西汉时期,南方经济地广人稀,耕作技术落后.由“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可以看出江南经济不发达.

(2)由材料二“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可以看出魏晋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水平很高.由“丝棉布帛之饶覆农天下”可以看出江南丝织业水平很高.

(3)依据所学,魏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不但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另外江南地区战乱较少,江南一些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休养生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也是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4)南方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故答案为:

(1)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

(2)农业和丝织业发展水平很高.

(3)①南方相对安定,一些统治者也努力革除弊政,注意发展生产.②北方人南迁到南方,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4)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18.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这是哪一书法的摹本?此书法在书法史上有何美誉?

(2)此书法创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

(3)他的字有何特点?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

【考点】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

【分析】本题考查王羲之以及他在书法上的贡献.

【解答】(1)仔细观察可知,这是《兰亭序》的摹本,《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2)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其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3)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故答案为:

(1)《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2)王羲之;东晋.

(3)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书圣”.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