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初中物理学法指导
2025-10-01 12:52:48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初中物理学法指导:

物理难学在多数学生中已形成共识,为此学法指导尤为关键,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首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做到知己知彼;其次,指导学生钻研教材,达到化“厚”为“薄”;再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注重实验课教学,培养学习的实践能力。

物理在初中阶段是一门主要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学习时间又较短,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学法指导尤为重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同行共酌。

一、指导学生预习,做到知己知彼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强大的动力。兴趣能使学生通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知识的积累而得到满足。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就是课前预习。预习后,学生要学的知识就会形成未知和已知的“混合状态”,促使学习目的明确,对新课能抓住老师讲解的关键和要领,主动地变未知为已知,这样做能达到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并能灵活运用。

预习就是要学生了解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特点,攻克这些知识需要什么武器,要攻克这些知识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自己是否掌握攻克这些知识所需的武器,预习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上从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地位,诱发内在动机,培养自学习惯,不断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预习也有利于在课堂上强化新的知识。

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灵活多样,一般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来确定,可采用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也可采用让学生阅读后归纳知识要点的方法。设计提纲是关键,一般应采用由祥到略,由易到难的步骤。归纳要点的方法适用于新课与旧课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一致的时候,布置时可对新课略提内容,便于学生归纳。

二、认真钻研教材,达到化“厚”为“薄”

教材是知识载体,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要大力提倡学生钻研教材,钻研要得法,只有钻研得法,钻而不死,才能领会教材内容,化“厚”为“薄”,形成很强的学习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才能让学生做到钻研得法呢?就是要做到咬文嚼字、触类旁通、注意辨析。咬文嚼字,就是一要咬住字眼的意义;二要咬住相近字眼的区别;三要咬住关键性的字眼。触类旁通,就是掌握了某种知识后,遇到与这种知识同类的问题,能够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注意辨析,就是要把物理中容易混淆的概念很好地区分析开来,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对照教材对比研究。

三、培养观察能力,注重实验课教学

物理教学培养观察能力十分重要,只有细心观察和实验才能领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定律。

观察能力应在观察活动中逐渐培养和发展。教师课堂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演示实验,教师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要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应有的结论,从而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课外观察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完成好课本中的“小实验”和课后的观察性、实验性、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不但要设法找一些简单的器材,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细心观察,而且要做好观察记录,写好观察笔记,以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现象细心观察的浓厚兴趣,养成认真细致观察和准确描述的习惯,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

只要我们从以上三个方面认真做起,对学生学习物理方法的指导必定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学生将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学生自己地、深入细致地、认真地分析,努力克服学习中困难,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烈的情感和自主的性格,有效地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和自学能力的形成。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